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怀帝司马炽:一个自闭但上进的宅男,一个大难临头的背锅侠

晋怀帝司马炽:一个自闭但上进的宅男,一个大难临头的背锅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3463 更新时间:2023/12/27 7:11:58

司马炽一生之中最大的疑惑,就是为什么父亲司马炎要把皇位传给那个看起来并不聪明的哥哥司马衷。就凭他是嫡子?就凭他早出生几年?司马炽很不服,但也很无可奈何。没有人能左右皇帝的决定。封建帝制时代,皇帝说的话,做的决定,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旦实施,就绝无再更改的可能。司马衷的的确确是个幸运儿。他也许有一万个不能当皇帝的理由,比如智力低下,文化水平低,有沟通障碍,不懂人情世故....但也抵不过皇帝的一纸诏书。皇位是我司马炎的,我说给谁就给谁,别人说啥也不好使。在司马炎看来,西晋王朝在自己的文治武功下已然走向了盛世,而盛世对他来说是永在的,所以司马衷就算人不聪明,只要能做好本职工作,就不会将整个王朝陷入危险之中。但实际上,晋武帝司马炎一直活在一种粉饰的太平里。这位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在治国上有很大的失误。我们知道,西晋是在魏蜀吴三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晋虽然统一了全国,但各地的旧国属民未必全心全意的臣服西晋,时不时还是会搞个骚乱,举行个起义啥的。武帝司马炎为了很好地控制这些在全国各地的不安势力,搞起了分封制。分封制,那可是周朝就有的老古董。崇古,是一把双刃剑。

司马炎在全国大肆分封皇室宗亲,光是王位就封了将近三十个。这些各地的藩王有土地,有军队,甚至还能自行成立属于自己的小国。司马炎认为,这些藩王都是自己的子侄亲朋,叔伯亲属,把他们分封在各地,不仅能替自己收拾各地的反动势力,还能形成屏障之势,拱卫中央政权。但很显然,皇帝的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分封制大大的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各地藩王拥兵自重,不服朝廷管者大有人在,晋朝中央集权的制度名存实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很多皇帝都爱搞分封这事儿。以前有七国之乱,以后还有靖难之役。搞完分封,皇帝觉得万事大吉,开始消极怠工。四海平定,八荒拜服。多年前三国战乱,中原大地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现在晋朝统一了,社会生产力和秩序迅速恢复,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安定,富足,和谐,清明。一个趋于繁荣的社会出现了。皇帝很快就被繁荣的表象所麻痹,开始整日流连后宫,不思进取。皇帝不上班,那西晋王朝的大臣们呢?上行下效,同样好不到哪儿去。臣僚之间,流行两件事,第一件斗富,第二件清修。所谓斗富,就是相互比较谁能敛财,谁有钱。这事儿主要发生在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身上。

王恺家里用糖水刷锅,石崇家里就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用锦缎铺了四十里的道路,石崇就用锦缎铺了五十里。俩人谁更有钱,有待商榷,我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这么有钱?王恺是个主管军事的后将军,而石崇不过是外地的一个闲官,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当然不可能是中彩票得来的。既然不是意外暴富,那就只能是贪污腐败而来。那所谓清修,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清是清净,修是修行。也就是说,晋朝官员们不以勤政为荣,反而以消极避世为首要指导思想。

魏晋多文化,满大街都是搞文学的,这股不慕名利,老死山林间的气度本来是一种美德,但被朝廷里的官员们学去,就完全变了味。文人们不慕名利,但大臣们却是贪慕名利不慕工作。文人们老死山林间,吟诗作对,大臣们却是老死富贵里,吃喝玩乐三温暖。谁骄奢淫逸,成了光荣,谁勤勉有为,反而成了人人不耻的对象。皇帝罢工,大臣消极,西晋王朝开始悄无声息的江河日下。而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老皇帝司马炎临终之前,把皇位传给了智力有明显障碍的司马衷。

司马衷一生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那句惊为天人的:何不食肉糜?新皇帝登基不久,西晋境内就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各地分封的藩王同室操戈,自相残杀,今天你给我一拳,明天我给你一脚,后天我给他一闷棍。(八王之乱)人祸不断,天灾也接踵而至,京城闹饥荒,老百姓吃不上饭,各处都有人饿死。我是个不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但闲暇之余,仍然喜欢翻阅史书。我看了很多史书,发现几乎历朝历代都有百姓饿死的情况出现,当真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百姓受苦,有些很有责任心的大臣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但他们未必身居高位,不敢私自开仓放粮,必须先请示皇帝。大臣们把这事儿报告给司马衷,司马衷却表示出了大大的疑惑,他询问大臣:百姓们吃不上饭,可以吃肉粥啊。皇帝的逻辑很绝。米饭都吃不上了,哪儿来的肉粥?而这位仁兄在位时期,西晋的整体情况也很简单,那就是皇帝没人管,皇室大乱斗。各位藩王打来打去,最后东海王司马越成了胜利者。他入主朝廷,成为权臣,但却依然拥戴晋惠帝。是的,一个傻子皇帝,谁会跟他较劲呢?这位皇帝出生于公元259年,病逝于公元307年,四十八载的人生岁月,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不被人关心,也不被人在乎。就连八王之乱那样凶残的乱世,都没有人愿意对他出手。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他的不幸呢?光熙元年,公元307年,晋惠帝司马衷驾崩了。皇帝死了,但权倾朝野的司马越却很难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帝王。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出身。他是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的儿子。而司马泰是东武城侯司马馗的儿子。司马馗则是晋朝老祖宗司马懿的弟弟。如此复杂的辈分关系,就导致了司马越同志并非晋朝皇室的嫡亲血脉,他只不过是旁支。一个旁支能在兵荒马乱中脱颖而出,当上权臣,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想要再进一步当皇帝,却绝无可能。没办法,皇位的继承者只能另选其人。选来选去,就选到了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司马炽的身上。想要了解司马炽,我们必须先提到一段有趣的历史记载:属孝惠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晋书》八王之乱发生时,西晋的这些宗室子弟们都撸胳膊挽袖子,群情激奋,纷纷加入战场,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但司马炽同志却巍然不动,闭门不出加闭门谢客,每天就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很显然,司马炽是个没什么远大志向的宅男。对打仗,对天下战乱,他没有兴趣。对当皇帝,对加封九五,他同样兴致不高。兴致不高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朝政大权牢牢地把持在司马越手里。这位仁兄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就差骑在皇帝头上指挥了。自己当了皇帝,也是傀儡皇帝,既然是傀儡皇帝,那有什么好当的?其二,连年战乱,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看晋朝要完蛋,早就脱贫自立,匈奴人刘渊更是建立了全新的成汉政权,和西晋分庭抗礼。

当一个不再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皇帝,还是很有压力的。王朝巅峰之时,把皇位传给我那个傻哥哥,现在王朝要完蛋了,让我来背锅?但没办法,当皇帝这件事儿就是如此的奇妙。想当皇帝的人,费尽心思离皇位还是有一步之遥。不想当皇帝的人,生拉硬拽也得给你拽到皇位上,让你临御天下。于是我们的司马炽同志哭丧着个脸,君临天下,成为了西晋王朝的第三任皇帝。西汉的第三任皇帝汉文帝刘恒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东汉的第三任皇帝汉章帝刘炟在位时,富国强兵,经济也逐步发展。但西晋的第三任皇帝刚一登基,整个王朝就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基本上就算要凉了。内有权臣擅权,外有成汉政权虎视眈眈。用三国大V诸葛亮的话来说,这可真是“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司马炽虽然不愿意当皇帝,但他却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刚一登基,就开始对付司马越。老奸巨猾的司马越和皇帝在政治博弈中打的有来有回,最后终于体力不支,病死在了这无情的政坛之中。八王之乱是这位权臣的高光时刻,而现在,他的人生已然谢幕。皇帝除掉了权臣,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除掉司马越几乎耗尽了皇帝所有的心血和能力,而恰在此时,成汉政权的新皇帝刘聪带兵打了进来。麻绳偏挑细处断,厄运只来帝王家。司马炽实在无力抵挡了。数十年的战乱,将原本生机勃勃的庞大帝国,变成了一堆残砖败瓦。而这堆残砖败瓦上的司马炽,又能怎么样呢?

他束手待毙,被刘聪俘虏,后被毒杀,时年三十岁。亡国灭种的命运落到了司马炽的头上,但西晋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却不能让司马炽来背锅。他不过是一个闲云野鹤的读书人,被临时拉来当皇帝。他已经用尽了自己的全力来拯救这个危在旦夕的王朝。他做得已经足够多了。西晋帝国的崩塌,不能找司马炽算账。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大厦不会一夜之间建起,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崩塌。这是西晋王朝的宿命,也是司马炽本人不可逆转的结局。没人来力挽狂澜,也没人来拯救苍生。一切终将不可避免地结束。这就是历史。温暖,感动,有价值。冰冷,残酷,且无情。

更多文章

  • 晋怀帝司马炽:西晋非著名“窝囊皇帝”,为求生机不惜当众学狗叫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皇帝,刘聪,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炎,司马衷

    他是西晋王朝开国皇帝的儿子;他是西晋王朝中最窝囊的天子。在被对手俘虏以后为求生机,不惜被当众嘲弄,甚至在众人前学狗叫。一代帝王如此窘况,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就是西汉王朝的第3位皇帝司马炽。众所周知,司马懿一生子嗣众多,前后生了25个儿子,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司马炽是这些儿子当中最小的一个。按照

  • 西晋人物 晋怀帝司马炽沦为宫廷宴会服务生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石勒,刘聪,太守,西晋,晋怀帝,司马炽,司马睿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晋朝太傅司马越病故,汉赵帝国镇东大将军石勒,搞了两个波次的屠杀,干掉了几十个司马家的王爷和几十位晋朝高官,歼灭晋军十余万。身在洛阳的晋怀帝司马炽,又喜又悲,喜的是,压在头上的司马越终于死了;悲的是,大晋朝的干部队伍和精锐士卒,被屠戮一空。没办法,日子还得过,朝廷班子还得建

  • 贵公子卫玠,貌美无双,27岁时却被“粉丝”给活活“看”死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嵇康,潘安,王导,晋书,世说新语,司马光,卫玠

    魏晋时期,那时的美男子属中国历朝历代之最,而卫玠就是当中那颗最闪耀的明珠。卫玠兼具才华和美貌:论及美貌,“珠玉在侧”和“冰清玉润”的两个典故讲的就是他。论及才华,他的谈吐曾令人倾倒,被评为“东晋第一名士”。然而这样的一个集才华美貌于一身的男子,最后的结局却是“看杀卫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璀璨的

  • 中国古代第一美男卫玠有多美?一生痴情如玉人,却被媛女看丢了魂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兰陵王,潘安,姿容,玉人,高富帅,美男

    “京城媛女无端痴,看杀玉人浑不知”。媛女,特指美女,主要是针对外貌而言,层次上要低于名媛,对气质、才情、出身没有太多要求。卫玠,美如玉人,与潘安、兰陵王、宋玉,并称“中国四大美男子”。“四大美男子”名次没有高下之分,个个都是才貌双全之辈,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分外痴情之人,全部零绯闻。但是一生痴情的

  • 卫玠不仅仅只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还是玄学家,名士,天下景仰。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曹植,王敦,王导,曹丕,庄子,何晏

    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分别是:潘安,宋玉,卫玠,兰陵王。四大美男要不是就是才华横溢,要不就是文武双全,总之不仅长的帅,还有本事。有句话说:才比宋玉,貌似潘安,来形容宋玉的才华和潘安的美貌。宋玉是先秦楚国顷襄王时期著名的词赋家,文采和口才都了得,很得楚王的喜欢。“登徒浪子”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宋玉的手笔。潘安

  • 看杀卫玠: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竟因为长得太帅而被看死?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西施,杨玉环,晋书,王昭君,貂蝉,名士,卫玠

    说到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大家可谓是老少皆知耳熟能详,有“沉鱼”之称的浣纱女西施;出塞落雁的王昭君;以及拜月的“美女间谍”貂蝉和美得花都害羞的杨贵妃。“四大美女”扬名在外而“四大美男子”却远远没那么为大众所悉知,往往和他们一起出现的反而是他们的种种误传,就比如说“看杀卫玠”。如果东晋有标题党那么关于

  • 古代美男卫玠出行,众人争相观看,最后受惊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王敦,太子,名士,大将军,为官

    有这么一位古人,他的美貌胜过潘安,就连神仙都自叹不如。他一出行,马路上必定水泄不通,都是慕名而来,围观他美貌的众人。他自己也因人围观,而活生生的吓死,这便是成语“看杀卫玠”的由来。卫玠[jiè]出生于世家大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西晋的肱股之臣,就连他自己也官至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 英年早逝的美男子卫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导,王羲之,美女,天妒

    古时候美女如云,更有四大美女之说,四大美女不仅容貌姣好,也个个都能歌善舞。但是除了四大美女,我国古代还有四大美男子之说,成语貌比潘安,便是用于夸奖美男子的。今天要说的这位美男子叫卫玠,他的容貌常常引起周边的人观看,可以说是全民偶像,卫玠每次出门都被别人围得水泄不通,但他最令人好奇的是“看杀卫玠”的说

  • 四大美男卫玠,因长得太好看,最后被粉丝围观活活“看死”

    历史解密编辑:懂点历史赵富贵标签:美男,兰陵王,曹丕,潘安,宋玉

    要说男人长得漂亮,能养眼是不假,但美男子也有关于美貌上的烦恼。像魏晋时期的卫玠,就因为长得太好看,最后被人活活砍死。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看死的美男。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古代四大美男卫玠。卫玠在少年时,就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他有个舅舅叫王济,是当时的骠骑将军,长相非常帅气,让一众少女为他痴迷。但王济

  • 给老公买充气娃娃他竟然还偷腥,倒在床上左思右想,迷迷糊糊睡了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最前线标签:充气娃娃,出轨,情人,做爱,离婚

    那天打开邮箱,发现有一封卖情趣用品的邮件。以往这类邮件我统统删除,那一刻却心念一动:既然我不在老公身边,不如给他买件性用品,他的需求有了“出口”,不就不会乱来了?想到这里,我立即点开邮件仔细阅读。邮件里推荐了一种男用仿真充气娃娃,无论手感还是功能都相当逼真,我决定买下它。充气娃娃寄到的时候,离我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