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都死了,清朝廷为何还要给太监李莲英修建坟墓?

慈禧太后都死了,清朝廷为何还要给太监李莲英修建坟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12 更新时间:2023/12/15 18:13:13

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德海。安德海死后,李莲英伺候慈禧。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人。民间传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被关入监狱,出狱后改行作皮匠,所以被称为“皮硝李”。后他来到北京,因为会梳头,便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受到太后的宠信。这些传说并不完全可靠。据李莲英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比慈禧小13岁,9岁入宫。清宫档案记载他在咸丰七年(18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上送进皇宫当太监。

李莲英入宫后的名字叫李进喜,慈禧太后改名为莲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太后跟前。此时,太监安德海正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安德海的死,给李莲英留下深刻教训,也给他提供发展的机会。李莲英是个聪明乖巧的人,很快揣摸透了慈禧的秉性和好恶,能够千方百计地讨慈禧的喜欢。他还能“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这是李莲英太监人生的秘诀。

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仅26岁的李莲英,任储秀宫首领太监。光绪五年(1879年),李莲英任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随着慈禧太后大权独揽,他的声望、地位也一天天地显赫起来。李莲英31岁时,已经和敬事房大总管即清宫太监总头目平起平坐。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46岁的李莲英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早先雍正皇帝规定太监以四品为限,慈禧太后却以自己的权势,为李莲英而违反了“家法”。慈禧太后是政治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又是感情脆弱、害怕孤寂的女人。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能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是李莲英。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载:每天三餐、早晚起居,慈禧太后和李莲英都当面或互派太监问候。慈禧太后在中南海、颐和园居住的时候,经常找李莲英,说:“莲英啊,咱们遛弯去呀!”李莲英便陪慈禧去散步。他俩走在前边,其余的人远距离地跟随在后面。慈禧太后有时还把李莲英召到寝宫,谈些黄老长生之术,两人常常谈到深夜。李莲英实际上成为慈禧晚年生活中离不开、信得过、用得上的一个“伴儿”。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宠信引起了朝廷大臣的不安。有人说:李莲英权倾朝右、营私纳贿,奔走其门者,就得到高官。甚至还有人说:李莲英构陷帝党及维新派。按照清制,这些指控如果属实,李莲英是要被砍头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北洋海军已经训练成军,奏请朝廷派大臣前来巡阅。慈禧太后就派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譞,去天津、旅顺港巡阅。奕譞是醇亲王,又是光绪的生父,因此要加派太监、御医随行。醇亲王奕譞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以免太后对自己猜忌。醇亲王奏请得到懿准,因为李莲英代慈禧作耳目,可以通过李莲英知道新建的海军、港口的实情。四月十三日,醇亲王奕譞抵达天津,李莲英同奕譞、李鸿章一起乘军舰出海,先后检阅了大沽、旅顺口、威海卫、烟台等处,五月初一日回京复命。

这时朝臣不满之声鹊起。御史朱一新奏称:“我朝家法,严驭宦寺。世祖宫中立铁牌,更亿万年,昭为法守。圣母垂帘,安德海假采办出京,立置重典。”奏折批评派李莲英随醇亲王视察海军。还有人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收受贿赂。实际情况如何呢?清代文人、著名维新派人士王小航说:醇亲王离开京城以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让李莲英作陪。他的本意在避免揽权之嫌,以李莲英为他佐证。而李莲英一直记着安德海的教训,每夜不住淮军为他准备的华丽行馆,只随醇亲王起居。醇亲王见客,李莲英穿着朴实,侍立装烟、点烟,退归私堂,不见外客,日夜安静,一无所扰。当时直隶、山东的一些地方官员,想巴结这位太后身边的大太监,但都大失所望。慈禧看了朱一新的奏折,找醇亲王问明情况后,命将朱一新降级。

李莲英在慈禧与光绪之间采取什么态度呢?有人说他完全站在太后一边,反对变法,陷害光绪。也有人说李莲英生性圆滑,两面讨好,不但慈禧太后喜欢他,光绪皇帝因为从小就受到李莲英的看护,也喜欢他,叫他“谙达”(师傅),还夸他“忠心事主”。王小航曾讲述一个故事: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率光绪和王公大臣出逃,第二年回京在保定驻跸。慈禧临时寝宫被褥铺陈洁净华美,李莲英住的也不错,而光绪皇帝如何呢?李莲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后,前来光绪住处探望,见光绪在灯前孤坐,无一太监值班。李莲英一看,十分惊讶:光绪皇帝竟然没有铺盖。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无法入睡。李莲英立即跪下,抱着光绪的腿痛哭说:“奴才们罪该万死!”并且亲自把自己住处被褥抱过来供奉给光绪帝使用。光绪回到北京以后,回忆西逃的苦楚时曾说:“若无李谙达,我活不到今天。”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办理完丧事,于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初二日,离开了生活51年的皇宫。隆裕太后准其“原品休致”,就是带原薪每月60两白银退休。李莲英死于宣统三年(1911年),终年64岁。李莲英死后,得到清廷祭奠银1000两。北京恩济庄太监墓地修造了一座豪华的李莲英墓,“文革”时被毁,现在只有李莲英墓志铭的拓片保留下来。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为什么还要疯狂地报复他?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居正,明朝,野史秘闻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在任上病故。死后被追赠上柱国,谥号文忠。然而仅仅九个月后,张居正尸骨未寒,就被万历皇帝定为“诬蔑亲藩、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的罪名。并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满门查抄。

  • 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叔宝,南北朝,风云人物

    历史横流,浩浩荡荡如江水。王朝更替,春来秋去似烟花。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熙熙熙攘攘,秦统一六国,天下暂时平静。光鲜背后往往隐藏着乱象,没多少时间,农民起义的火把烧红了夜空。楚汉相争、汉朝一统、汉末割据、三足鼎立、晋朝统一,历史的分流合流跌宕起伏。时间到了“南北朝”。所谓南北朝,就是天下九州被划分为南

  • 陈理这个最大对手陈友谅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他?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3年的夏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鄱阳湖大战结束了,朱元璋在南方割据势力中的排名,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鄱阳湖大战对于朱元璋统一南方,乃至全国都绝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战争。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战败身死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汉的主力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根据地被

  •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结果如何?竟间接促成了齐鲁息兵言和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役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

  • 揭秘:朱棣是元顺帝妃子所生还是高丽妃子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朱棣的生母,在《明实录》和《明史》等正史中都说朱棣乃是马皇后的儿子,但是作为藩王靖难唯一一个胜利者,更为了满足朱元璋所立下的《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原则,让自己成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之下合法的继承制,其曾下了将《明实录》等都一一销毁,而吴晗先生更是在《明成祖生母考》直接指出问题所在,那便

  • 汉成帝风流一生,为什么后宫生不出一个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成帝,汉朝,野史秘闻

    汉成帝能够当上皇帝,还要靠他的爷爷汉宣帝刘询。汉成帝小的时候,特别招刘询喜欢,还给他赐名刘骜,骜就是骏马的意思,并且经常把刘骜带在身边。刘骜从小夜很争气,一幅乖宝宝的样子,不仅热爱读书,还富有才情。汉元帝即位后,就立了刘骜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骜的母亲王皇后越来越不招汉元帝待见,同时也对刘骜

  • 盘点:历史上有哪些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盘点:历史上有哪些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朝梁开国皇帝,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字叔达,小字练儿。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

  • 刘娥这样贤明的太后,民间艺术形象为何却十分不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娥,艺术形象,文史百科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传说名叫刘娥,后世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是因为她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从未称帝,而且政绩斐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可是这样一个贤明的刘太后,她的民间艺术形象却十分不堪,是狸猫换太子的元凶,完全是一代奸妃。《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

  • 高平陵之变时,曹魏旧部为什么不敢反抗只有三千死士的司马懿?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平陵之变,汉朝,战史风云

    曹操进封魏王后,将司马懿封为太子中庶子,以辅佐曹丕。而曹丕在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去世前,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坟之际,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

  • 刘备临终前有说过“马谡不可大用”这句话吗?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失败,壮志未酬,气恨交加去世。在临死前,他该有多少话要交代啊。可为什么别的话不说,却偏偏给诸葛亮说一句“马谡不可大用”的话,仿佛他已经预测到未来马谡会“失街亭”一样。难道刘备有这么神吗?当然了,“神话”是不可信的。刘备之所以在去世前,特别给诸葛亮交代这一句,我觉得,有四种可能。一、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