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夷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夷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4 更新时间:2024/1/26 3:59:59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背景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退保北方,刘备势如破竹,占据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孙吴都督周瑜花了一年时间,从曹操手中夺得军事重镇江陵(属于南郡)、夷陵(西入蜀川的唯一陆地通道)。后来,刘备又从孙权手中借得南郡(治所为江陵),后又入蜀占据益州,留大将关羽坐镇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占据蜀川后,孙权因为刘备不还荆州(主要是南郡)而怀恨在心,派遣吕蒙偷袭荆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刘备忙来争夺,但此时曹操消灭了在汉中的张鲁,蜀川岌岌可危,于是刘备毅然求和与孙权,约定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孙吴,南郡、零陵、武陵西属蜀汉。此时刘备已经将所借荆州(南郡一个郡),用三个郡(江夏、长沙、桂阳)归还给孙权了,双方不存在“借荆州”之说了。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战略重地——汉中,同年,关羽率军北伐曹魏,围曹操大将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锋。后来曹操采纳谋士司马懿、蒋济建议,利用孙、刘之间的矛盾,劝孙权向荆州进攻关羽后方,以缓和关羽北上的压力。

虽然孙、刘不存在“借荆”之说,但是刘备所据荆州(主要是南郡)居于建业上游,直接威胁孙权江东政权的安危,又是蜀与魏争夺中原的战略要地,东吴只有占据南郡才算真正巩固了东吴。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219年),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刘禅的亲舅舅,关羽北伐曹魏时,他后勤工作出了差错,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东吴。使得关羽进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士卒离散,十二月,关羽率领残兵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孙权占领荆州六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江夏),吴、蜀联盟关系破裂。

曹丕于220年(汉延康元年)十月废掉汉献帝后,建立魏国,定都洛阳,接着刘备为了延续汉祚,于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改元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在刘备称帝3个月后,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倾全国之力,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

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备不许。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几次求和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奋起应战。在首战不利的情况下,他毅然果断的派出年轻的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公元221年,刘备于益州称帝,年号为章武。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慈禧太后都死了,清朝廷为何还要给太监李莲英修建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李莲英之前,慈禧的大太监是安德海。安德海死后,李莲英伺候慈禧。李莲英是直隶河间府大城县人。民间传说他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赖,因私贩硝磺被关入监狱,出狱后改行作皮匠,所以被称为“皮硝李”。后他来到北京,因为会梳头,便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受到太后的宠信。这些传说并不完全可

  •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为什么还要疯狂地报复他?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居正,明朝,野史秘闻

    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在任上病故。死后被追赠上柱国,谥号文忠。然而仅仅九个月后,张居正尸骨未寒,就被万历皇帝定为“诬蔑亲藩、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的罪名。并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满门查抄。

  • 南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到底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叔宝,南北朝,风云人物

    历史横流,浩浩荡荡如江水。王朝更替,春来秋去似烟花。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熙熙熙攘攘,秦统一六国,天下暂时平静。光鲜背后往往隐藏着乱象,没多少时间,农民起义的火把烧红了夜空。楚汉相争、汉朝一统、汉末割据、三足鼎立、晋朝统一,历史的分流合流跌宕起伏。时间到了“南北朝”。所谓南北朝,就是天下九州被划分为南

  • 陈理这个最大对手陈友谅的儿子,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他?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1363年的夏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鄱阳湖大战结束了,朱元璋在南方割据势力中的排名,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鄱阳湖大战对于朱元璋统一南方,乃至全国都绝对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战争。鄱阳湖大战最终以陈友谅战败身死告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汉的主力部队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根据地被

  • 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结果如何?竟间接促成了齐鲁息兵言和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684年的长勺(今山东省莱芜)。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役背景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

  • 揭秘:朱棣是元顺帝妃子所生还是高丽妃子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说起朱棣的生母,在《明实录》和《明史》等正史中都说朱棣乃是马皇后的儿子,但是作为藩王靖难唯一一个胜利者,更为了满足朱元璋所立下的《皇明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原则,让自己成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之下合法的继承制,其曾下了将《明实录》等都一一销毁,而吴晗先生更是在《明成祖生母考》直接指出问题所在,那便

  • 汉成帝风流一生,为什么后宫生不出一个孩子?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成帝,汉朝,野史秘闻

    汉成帝能够当上皇帝,还要靠他的爷爷汉宣帝刘询。汉成帝小的时候,特别招刘询喜欢,还给他赐名刘骜,骜就是骏马的意思,并且经常把刘骜带在身边。刘骜从小夜很争气,一幅乖宝宝的样子,不仅热爱读书,还富有才情。汉元帝即位后,就立了刘骜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骜的母亲王皇后越来越不招汉元帝待见,同时也对刘骜

  • 盘点:历史上有哪些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风云人物

    盘点:历史上有哪些活到80岁以上的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南朝梁开国皇帝,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字叔达,小字练儿。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548年,“侯景之乱”爆发,次年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

  • 刘娥这样贤明的太后,民间艺术形象为何却十分不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娥,艺术形象,文史百科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传说名叫刘娥,后世称赞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是因为她垂帘听政十几年,却从未称帝,而且政绩斐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可是这样一个贤明的刘太后,她的民间艺术形象却十分不堪,是狸猫换太子的元凶,完全是一代奸妃。《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

  • 高平陵之变时,曹魏旧部为什么不敢反抗只有三千死士的司马懿?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平陵之变,汉朝,战史风云

    曹操进封魏王后,将司马懿封为太子中庶子,以辅佐曹丕。而曹丕在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去世前,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坟之际,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