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档案笔记 访问量:754 更新时间:2023/12/6 23:00:05

李煜的《长相思》无人可及,纳兰容若仿作一首,全词直接碾压李煜

引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王朝不断更迭交替,帝王数不胜数,而对艺术颇有造诣的帝王更是不计其数。其中,南唐后主李煜绝对可以称得上帝王界的顶尖艺术家。

他将词与传奇的人生相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富有天下的帝王在经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后,失去自由、丢了尊严、悲苦又无奈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覆灭,亡国之君李煜沦为阶下囚,三年后因所写之词中流露了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死。

曾几何时,他还是一位对权力无欲无求、远离朝堂争斗、偏安一隅的风流倜傥的君王。在现实中,他无法远离风雨飘摇的南唐政权,于是,他便在词中描绘了诗情画意、逍遥快活的生活图景,渴望过上无拘无束的理想人生。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后主前期的词作,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无非就是一个“愁”字,可通篇却未出现任何“哀怨”、“仇恨”的字眼,堪称妙哉。相传,这首词历经七百年无人敢仿,直至清代风流才子纳兰性德仿作一词,惊艳了世人。此二人的作品究竟谁的意境更高,谁又更胜一筹呢?

一、《长相思·一重山》‍南唐后主李煜凭借作品中清新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及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而被后世尊称为“天才词人”。王国维在文学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评价道:“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李煜作品的欣赏与赞美。

自南唐后,李煜的诸多词作纷纷被后世所模仿填词,包括他的得意之作《长相思·一重山》。全词如下:

《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长相思》是李煜早期的名作之一,词牌名与整首词的内容十分吻合,写尽相思之意,刻画了一位在秋日里急求盼望征人归来、正饱受相思之苦的思妇形象。上片描写的正是思妇的所见之景,李煜用“重山”起笔,并通过“一”、“二”两数词来完成完成深层情感的递进。

词重意不重,将思妇等待远在异乡的征人返乡的那种焦急不安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更将思妇内心的心事重重、相思重重、愈想愈愁的思绪形象生动地传递出来。接着,随着思妇的目光远眺,李煜又描绘了一幅萧瑟寂寥的山中秋景图。

纵使远望“山远天高”,仍旧无法将离人盼来,一个“寒”字更加曲折传神地表达了思妇心中的阵阵寒意。结句中思妇扫视四周如火般的枫叶,骤然感慨枫叶再红,也红不过相思之苦。如此一来,相思之情绵绵无绝期,何时能够断绝?本词的主旨一望而知。

紧接着,李煜利用相思切入,用简短、相似的句式指出时间飞逝之快,并暗示思妇相思已久,愁绪绵长。而后,思妇凝望正在往南飞的塞外飞雁,感慨大雁尚且知晓难归,怎么就不见漂泊在外的游子身影呢?难道游子在外遭遇不测?亦或是留恋外界风花雪月,不愿归来?种种担忧、哀怨的猜测如流水般不断涌现,令思妇久久不能忘怀。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便是字字流露出思妇的秋日之思与秋日之怨,却未曾出现“秋怨”、“哀愁”等词。李煜用山水、枫叶、菊花、大雁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冷寂寥的秋景图,并用空灵淡雅、生动简介的语言直抒夫人心中之情,使景中蕴情,令人回味无穷。

二、《长相思·山一程》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被晚清词作家况周颐称作“国初第一词人”,更被知名遗老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的词清丽自然、细腻隽秀,以描写爱情、边塞、友谊为主旨的词为主。

《长相思·山一程》本是纳兰性德的练笔之作,却因处处流露真情实意而成为他的成名作。全词如下:

《长相思·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创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不久,身为侍卫的纳兰性德跟随皇帝及大军浩浩荡荡北归祭祖。旅途的荒凉与曲折令词人不觉思念起远方的故乡与亲人,故触物伤情,仿写下这首《长相思》。

词人跟随队伍一程又一程地长途跋涉,逐渐远离家乡,虽远在他方,却心向京师。然迫于为官的职责所在,不能流露出分毫思念之情,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寄情于词。下片中,词人交代了夜深不能寐的原因,除了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彻夜不停的风声与雪声。

风雪兼程的旅途实在令词人反感与厌恶,如此恶劣的天气与境遇,让词人滋生出不少哀怨、疲惫的思绪。在家之时,哪怕狂风不止、暴雪不停,只要一家人依偎在一起,便能阻挡一切寒意。但如今“被迫”塞外露营,又逢风雪交加夜,且前途路茫茫,无人诉衷肠,只能独自哀愁。

如若结合纳兰性德的出身与经历来理解本词,便能深刻体会他为何而思,为何而愁。纳兰性德出身满清权贵之家,又是康熙的贴身侍卫,本处于意气风发的年纪,但因本人心思细腻,受困于豪门显贵的身份之中,无法尽情在战场上挥洒热血,自然眷恋故土与亲人。

经“平定三番”后,纳兰性德的功绩更上一层楼,但他并未因此欣喜,反而埋怨康熙帝兴师动众,更排斥自己的扈从生涯。

三、同为《长相思》,孰胜孰负对比李后主的《长相思·一重山》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如,“一重山,二重山”与“山一程、水一程”分别写出了距离的遥远和征途的漫长。再如,李后主借“菊花开,菊花开”来表现时间流逝之快,而纳兰性德用“风一更,雪一更”来描绘旅途中天气的恶劣。

再者,李后主欲描写“思妇怨”,但词中未出现一个“怨”字:而纳兰性德想传递“故园思”,可词中也没直接用到“思”字。

有学者说纳兰性德的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因为纳兰性德学到了李后主词作的精华,将情感刻画的含蓄生动,更加扣人心弦。此外,相比李煜的《长相思》,纳兰性德在创作手法上更上一层楼,愈加符合后人的审美。

结语:‍‍‍‍其实,纳兰性德一直很欣赏李后主,且一直将其做为词坛界的奋斗目标,因此不论在两词的创作风格、语言意境上,纳兰性德的词中或多或少保留着李煜作品的影子。

两首词正面对决,让后世读者体验到了强强碰撞的痛快淋漓。说到底,两词都是经典之作,很难判断孰优孰劣,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中国诗词大会书籍》收纳历朝历代好诗好词,让读者常与历史、自然、景色面对面交流。此书全册共八套,让读者不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辉,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精髓。

八套诗词特别适合学生阅读,令他们在学习课内知识之余,满足内心对诗词的渴求。在诗词中体验风月人生,共赏四季风光。腹有诗书气自华,若能在年少时期多读诗歌,便能拥有一颗“诗心”,滋养孩子的一生。

更多文章

  • 李煜生命最后的哀歌,从问天问人到问己,千年后还被费玉清唱火了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煜,宋太宗,宋太祖,后主,小周后

    台湾著名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费玉清,嗓音珠圆玉润、清亮动人,最适合演唱《一剪梅》、《梦驼铃》和《在水一方》这一类深情婉转的曲子。他曾经在十多年前,替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配唱片尾曲《几多愁》。这首曲子的歌词,即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费玉清的嗓音与剧中吴奇隆李后主的扮相

  • 北宋欲灭南唐,李煜向北宋求和,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李时针的时针标签:李煜,皇帝,娥皇,刘禅,北宋,南唐,宋太祖,宋太宗,赵匡胤,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经历了那个乱世,军阀乱战民不聊生,不管是个何种角色,都敢称王称霸耀武扬威一番。赵匡胤痛恨当年所发生的一切。在他看来,是武将篡权导致的割据乱战的现象。而赵匡胤自己也是武将篡权夺取了天下之后,当上了皇帝。因此,赵匡胤在成为皇帝之后,就立志要悲剧不再发生。他要将五代十国时期残余的政

  • 李煜爸爸很忧愁的一首词,下阕14字成千古名句,入选宋词三百首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李煜,悠悠,名句,春恨,诗人,宋朝,古典乐,五代十国,宋词三百首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李璟〔五代〕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开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写了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词人卷起珍珠帘,把它挂在玉钩上,透过窗户向窗外看去,只见春天忧愁的景象,依旧紧锁着

  • 李煜非常经典的代表作,道尽了悲愁与痛苦,竟成为他的绝命词

    历史解密编辑:傻妞说事标签:李煜,皇帝,词作,宋朝,诗人,虞美人,宋太祖,古典乐,五代十国

    引导语: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变迁,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都成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和重要的传承。在古代封建社会主义中,朝代经过无数次的更迭,兴盛和衰亡都让我们感叹,而最让我们感到羡慕和向往的职位就是皇帝了。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

  • 李煜:为他人画作题了一首词,不经意成千古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煜,后主,书生,诗人,宋朝,宋太祖,宋太宗,古典乐,五代十国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姑娘,这里有最美古诗词01 | 成为自己人这一生最悲凉的事,就是无法做成自己,最终也没能成为别人。南唐后主李煜,本是一个志在山水,浪漫又多情的逍遥客。可命运偏偏捉弄人,让他成为了一国君主。成为一国君主也就罢了,偏偏赵匡胤不答应、欺负人。直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欺负

  • “一代词帝”李煜经典词作25首,每一首都至真至情,流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七喜文学标签:李煜,词作,故国,全词,声乐,宋朝,古典乐,一代词帝,五代十国

    李煜(937—978年),原名从嘉,字重光,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李煜去除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东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

  • 杜甫抒发兴亡之叹,写下一个千古名句,李煜化用后的意境超出原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杜甫,李煜,唐玄宗,苏轼,皇帝,黄庭坚,唐朝,艺术家

    王国维、叶嘉莹在点评李煜词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夸他是一位罕见的天才。他的词风浑然天成,仿佛从未向别人取经。显然,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李煜固然是一位天才,但是他的创作水平,也是通过勤学苦练,才逐步提升的。且不说他早期和后期词风的变化,单说他有一首非常著名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就被俞伯平指出:“此

  • 李煜作一首《相见欢》,700年间无出其右者,唯纳兰性德尚可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执笔读春秋标签:李煜,宋朝,相见欢,宋太宗,李清照,古典乐,纳兰容若,五代十国

    南宋陆游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话说的是——世上有许多传世佳作,其实并不是由作者呕心沥血得来的,而是那位作者刚好有那一份才华,又刚好得到了那一瞬间的“灵感”,因此才把它写就了。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许多绝妙好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因此王国维等名家在点评李煜词时,经常说他其实“阅历很浅”,

  • “词帝”李煜唯一传世书法,解开千古笔法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李煜,书法,颜平原,王羲之,虞世南

    众所周知 ,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是失败的 ,但在文艺领域却享有盛誉, 尤善填词 ,被誉为 “词中之帝 ”。而鲜为人知的是 ,李煜还精通书法, 虽书名被词名所掩,但是李煜的书法也是不可忽视的,有着独特的书学思想, 甚至对宋代书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我们能看到关于李煜的书法资料少之又少 ,但是在许多

  • “千古词帝”李煜的十大凄美词作_古诗词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如是青山文案馆标签:李煜,宋太宗,韦庄,故国,词作

    李煜最经典的十首古诗词,美到极致,却也悲伤到极致,前半生他是帝王,后半生确实阶下囚。生前,人们叫它江南国主,死后人们叫他“千古词帝”。李煜在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