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李璟〔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开篇“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写了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词人卷起珍珠帘,把它挂在玉钩上,透过窗户向窗外看去,只见春天忧愁的景象,依旧紧锁着重楼叠阁。
“真珠”“玉钩”“重楼”三个词,暗示了词人的身份尊贵,用的家具比较高端,住的房屋也比较气魄。事实上,词人李璟确实是一方君王。
“春恨”二字,奠定了本词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苦闷的。
“春恨锁重楼”中的“锁”字用得好,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窒息感。
后文的部分,基本就都是围绕“春恨”展开来写的。
接下来的两句“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写落花,这也是忧伤春景的一部分。冷风飒飒,落花纷飞,究竟谁才是它的主人,词人不禁忧思不断、思绪万千。
花开无声,花落无情,这场春天的凄风苦雨中,落花飞舞飘零。流水落花春去也,韶光荏苒,岁月蹉跎,我也不过是寄身于天地之间的孤独过客,哪里又是我的归宿呢?
当此令人销魂之际 ,正是斜风细雨、落红无数的时候。面对风雨而伤心,面对落花而泪下,自然是一件难以禁受的事情。此时感触良多,胸怀酸楚,都见之于一字一句中。
下阕开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乃是千古名句,无论是否读得懂,都会对其一见倾心。反正我就是很喜欢,就是因为这两句,我才做这个选题,写李璟这首词的。
青鸟信使未曾捎来远方的音信,丁香徒劳地把细雨凝结成了忧愁。
《山海经》记载:“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云:‘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传说中在西王母左右曾有三只青鸟,为西王母取食传信。此处借指所思之人远在云山外,青鸟本应为传递音讯的使者,但现在却毫无消息。信使不通,音书断绝,人也就更加忧愁了。
“丁香结”也是古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指的是丁香的花蕾。但是,加了一个“空”字后,又别是一番意境了。多了一分失落,一分惆怅。
“丁香空结”,看着眼前的四个字,我一时竟分不清“结”是名词还是动词,按语法来说该是动词吧。然而,我分明又感受到了词人的寓情于景,那朵朵丁香凝结的哪是花苞啊,明明是词人心中郁结难舒的忧愁。
这个样子写丁香的,李璟是千古第一人。
最后,本词以写景结尾。“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意思是,词人掉头回看,只见夕阳西下,三峡之水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仿佛从天而下。
“暮”,说明时间是在傍晚了。
春水碧绿,江流浩荡,意境阔大,正是令人陶醉、舒人胸怀之际,但是,词人却没有这种爽心豁目的感受。因为,他心中充满着哀愁与怅惘。他那不绝如缕的哀愁,就像那无尽的江水一样,连绵不断。
总而言之,这首词的语言简约雅洁,表达了词人忧郁愁闷和彷徨无措的心情。写得朦胧忧愁、淡雅迷离、凄美无比,也是李璟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难怪能入选《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