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要杀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么,让唐太宗如此生气

李世民要杀魏征,魏征在金銮殿上直谏了些什么,让唐太宗如此生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3/12/15 7:06:20

李世民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明君,他与魏征的故事也妇孺皆知,可是有一次,李世民居然气得要下令斩了魏征,所幸被皇后劝阻才作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代杰出的帝王之一,他是大唐王朝的缔造者,也是华夏盛世的开拓者,强大的帝国在他的掌舵下,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其高度都足以令外国人瞻仰。历史存在一条规律,凡是开国前几代的君主,几乎都是明君,李世民不仅是明君,更是一位文修武备的贤德良主。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公子,其为人大度且颇有才干,在隋末起兵时,曾为父亲南征北讨,打下大片江山。后经玄武门之变,他顺利成为帝王,并从此施行仁政,治理庞大的帝国。当然,帝王的权威不可触犯,尤其是如李世民一般的“马背君王”,更是无人敢触其逆鳞。可在臣子之中,有一人却敢正面与李世民“硬怼”,此人正是魏征。

唐太宗曾会心地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句中的“人”正是魏征。魏征任宰相之时,曾是一个“多嘴多舌”之人,他秉性耿直,敢于忠心直谏,说出别人不敢说出的话语。可面对魏征“不知好歹”的进言,李世民往往都会虚心纳谏,从不敢在公众场合对其发怒,甚至在决策国家大事时还要征询魏征的意见。二十年间,君臣之间总是会发生激烈的争辩,但争论的结果却往往以魏征的胜利而告终。

据北宋名臣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记载称,魏征与唐太宗君臣相处的二十年中,魏征为李世民提出近二百多条的建议,二百多项建议中分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甚至连唐太宗的私生活也多有参与,令皇帝本人的生活十分尴尬。

魏征的建议都有哪些?其中两项最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分别是不许无事出游,也不准随意豢养宠物。一次,魏征从外面回来时,看到太宗皇帝已经将车驾齐备,似乎是要出门,可当他见到魏征后,却突然又下命令将车马驱回。魏征不解随机问道: “听人说陛下要驾幸南山,为何准备完毕之后会就此作罢呢?” 太宗皇帝立马说道: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意思是,我本来却是要去南山的,可是怕你嗔怪于我,故此便中途放弃了。

还有一次,手下人为太宗皇帝贡献一只特殊的鹞鹰,太宗皇帝十分喜欢,终日将其放在手中把玩。正当他玩得高兴的时候,远远望见魏征走来,便急忙把鹞鹰揣在怀里藏了起来。岂料魏征奏起事来滔滔不绝,致使太宗皇帝动也不敢动。当魏征告辞之后,便急忙从怀中掏出鹞鹰,结果可怜的鸟儿早早憋死于帝王的怀中。

对于李世民而言,魏征的确是一位诤臣,可诤臣也都是在“刀尖上跳舞”之人,魏征也曾惹怒过李世民。史书记载称,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日罢朝后宫时,居然自顾自地嘀咕:“应该杀掉这个田舍汉!”

唐太宗为何会生气,因为面对魏征一次次惹恼他,让他心里怨气没法发泄,最后堆积成了一个充满恨意的大疙瘩,唐太宗是皇帝,他再英明,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面对魏征的忠心直谏,他也觉得没面子,当天也许心情不好,就生气了。

魏征并不是哪一件事让李世民特别生气,而是魏征200多次忠心直谏,让李世民没面子,故此,他才彻底生气了。

太宗说:“魏征此人实在是太过分,他总是在朝廷上跟我争论,羞辱我,令我心里十分不痛快。”皇后听罢回到后宫,穿戴了朝见的礼服并站在厅堂上 。太宗觉得十分奇怪,就问,“皇后为什么这样子?”长孙皇后回答道:“妾听说,主上圣明,则臣子就会忠良。正是因为如今的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能直言不讳,如此好事,妾身怎会不来恭祝陛下呢?”

俗话说“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一位皇帝,唐太宗在听到魏征的谏言之后会生气,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而他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之事,更加说明他的不凡,其胸怀之大度,完全称得上是后代君王之典范。

参考资料:《新唐书》 欧阳修著 中华书局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更多文章

  • 一代名臣魏征,最后得以善终了吗?为何野史说其死后被挖坟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魏征,李世民,李承乾,李密,侯君集,窦建德

    贞观十七年,唐朝一代明相,凌烟阁上排名第四的魏征,因病去世于长安。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代名相魏征,以敢言敢谏闻名。唐太宗李世民,曾将魏征比作是自己的镜子,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魏征死后,李世民为其废朝五日。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后来魏征出葬之时,李世民曾率百官相送,并亲自为其撰

  • 为何在魏征死后悔婚,还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李雨爱打羽毛球标签:魏征,太子,李世民,李承乾,科学家,长孙皇后,历史学家

    公元643年,大唐第一谏臣魏征病危,唐太宗带着9岁女儿去探病。此时的魏征已经奄奄一息,看到李世民到来,只能流泪却动弹不了,君臣二人相伴几十年,唐太宗也悲从中来,他突然指着魏征儿子说:“我把女儿嫁给你。”魏征病重时,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魏征驾鹤西去,唐太宗悲痛万

  • 魏征死后,曾为他废朝五日的唐太宗,为何将他的墓碑给推倒了?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科学家,军事政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谈起魏征,大家都会想起其与唐太宗之间的美谈,两人被公认为君臣的典范。一个秉直上书的臣子自是好臣,但这也需要一个有博大胸怀的帝王,因而,但从阴谋论上说,两人各取所需,魏征成一代名相,唐太宗需要一个好的形象掩盖自己囚父杀兄的罪名。但是在魏征死后,曾为他废朝五日的唐太宗命人将他的墓

  • 聪明的初唐布衣宰相,不学魏征,死前做了件让李世民无比欣慰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魏征,宰相,皇帝,晏婴,管仲,隋朝,李世民,唐太宗,科学家,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唐朝贞观十七年,一代名臣魏征病重,药石无医,眼看着就要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很伤心,在去看望魏征时,当着他的面把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女衡山郡公主指婚给魏家长子魏叔玉。魏征死后,李世民命皇太子为他举哀,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送葬时李世民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徵灵柩的方向痛哭,还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做挽词十

  • 李建成的最后一天:听到李世民喊了声大哥,心中把魏征恨得要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建成,李世民,魏征,李渊,李元吉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清晨,晓日初升,大唐帝国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带领一干亲信来到玄武门外,验明身份,值班的北门中郎将常何令人打开城门,放李建成和李元吉进来。李建成的东宫护卫说,今日之事非比寻常,我们愿随太子一起进宫。戴甲入宫乃是大忌,李建成看了看常何,拒绝了这个建议。常何出身

  •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推倒其墓碑,毁掉与魏家的婚约?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李世民,魏征,李承乾,侯君集,宰相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谏臣,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被传为千古佳话。643年,64岁的魏征病死,李世民伤心地说道:“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是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变脸”了,他不仅毁掉了与魏征家的婚约,还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和魏征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极尽哀荣

  • 生前一套死后一套,魏征死后三天,李世民便砸了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长孙皇后,李建成

    魏征死后被李世民平坟鞭尸一事,并不存在于正史记载。不过李世民确实曾因对魏征有所不满,而惩罚了魏征。李世民在魏征死后不久做出的惩罚是:停婚推碑。想要解读这个问题,咱们先要知道一些事。李建成死后,李世民不但没有诛杀李建成重要的谋臣魏征,反而是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开始重用魏征。李世民封魏征为高官,一方面是为

  • 所有的影帝都无法和李世民、魏征这两个千古“影帝”并驾齐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世民,魏征,房玄龄,长孙皇后,李渊,长孙无忌

    都知道当个影帝不容易,小李子莱昂纳多把自己折腾成什么样子了!才弄个奥斯卡影帝。但所有的影帝都无法和李世民、魏征这两个千古“影帝”并驾齐驱。最狠的影帝在表演,效果必是绝唱级别的。咱当个乐就行了,千万别太当真,因为可能性不大。对于李世民的表演天赋,有一段记载。贞观二年五月,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席卷了包括长

  • 魏征死后才半年,李世民推到他的墓碑,死前呢?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李承乾

    作者:阿赖耶识身为青史留名的谏臣魏征,他的名声流传,一句:武死战,文死谏,开启了言官的篇章。提到魏征,就不得不提起李世民。或者说魏征的名声,全部出自李世民。可是魏征的一生,终究是成败系于一人之身。(一)魏征死前,李世民悲痛不已魏征最为风光的时候,不是在朝堂上的舌战君王,而是在魏征死前,缠绵病榻之际,

  • 曾是真普京大脑 俄罗斯魏征含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腌臜泼才标签:普京,魏征,斯基,俄罗斯,乌克兰,科学家,帕夫洛夫,历史学家

    据俄罗斯媒体2月27日报道,俄罗斯政治学家和战略家格列布·帕夫洛夫斯基 (Gleb Pavlovsky) 去世,享年 71 岁。帕夫洛夫斯基被认为是“普京主义的缔造者”之一,在普京于 2012 年重回总统宝座的“易位”举动之后,他成为了对该政*权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有普京诤臣、俄罗斯魏征之称。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