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聪明的初唐布衣宰相,不学魏征,死前做了件让李世民无比欣慰的事

聪明的初唐布衣宰相,不学魏征,死前做了件让李世民无比欣慰的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 访问量:3326 更新时间:2023/12/23 19:33:19

唐朝贞观十七年,一代名臣魏征病重,药石无医,眼看着就要病死。

唐太宗李世民很伤心,在去看望魏征时,当着他的面把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女衡山郡公主指婚给魏家长子魏叔玉。

魏征死后,李世民命皇太子为他举哀,命百官送灵柩出长安郊外,送葬时李世民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魏徵灵柩的方向痛哭,还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做挽词十首。

此外,李世民追赠魏征为司空,赐谥号“文贞”,让魏征陪葬昭陵,优待其后人,给魏家增加了封户九百户。

差不多在魏征病逝的同一个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绘凌烟阁功臣像,挂入凌烟阁中缅怀,魏征在其中位居第四。

如此种种,足见李世民对魏征的厚爱,对于一个原本是从李世民的敌对阵营中投过来的臣子来说,魏征真算是不虚此生了。

但好景不长,仅过了几个月,李世民就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还取消了自己在魏征病榻前亲口允诺的衡山郡公主和魏家长子的婚事。

虽然后来李世民又扶起了魏征的墓碑,但婚事却从此再也不提了。

显然,李世民对死后的魏征有了相当大的意见,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是,魏征想踩着李世民在史书中留下身后名,《旧唐书·魏徵传》中记载:

徵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

李世民也是要面子的,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原因,他的皇位来得有瑕疵,所以他特别在乎自己在史书中的形象。

史书中有相关记载,李世民经常追着史官褚遂良问能不能看关于自己的起居注,还希望不要记录自己的错事。

魏征的行为触到了李世民心底惧怕的一面,所以导致了君臣二人即使生死相隔,还是出现了极度不和谐的事情。

魏征的遭遇也警示了不少贞观名臣。

贞观二十二年,一代布衣宰相马周病重,弥留前,马周做了一件跟魏征的生前行为截然相反的事,《旧唐书·马周传》中记载:

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君之过,求身后名,吾弗为也。"

马周把生前的一些谏章全部找相关部门要了回来,然后全部烧掉,并扬言不学管仲和晏婴,不会为了留身后名而给皇帝找麻烦。

所谓“管、晏彰君之过”,就是春秋时期的名臣管仲和晏婴在自己的著作里大量记载国君的过失,辅以自己劝谏国君的正确意见,以此为自己留名。

这和魏征想让史官如实记录自己给李世民的一些谏言是一样的目的。

文人好名,这无可厚非,但踩着信任自己、提拔自己的皇帝上位,就有些不厚道了,这也难怪李世民发脾气。

马周显然被魏征死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触动了,嘴巴上虽然说的是不学管仲和晏婴,实际上是不学魏征,担心自己死后也被李世民嫌弃。

马周的仕途早前是坎坷的,因为他出身家境贫困的寒门,在唐朝这个世家门阀当道的朝代要想出头相当困难。

马周当初来到长安后,因为一身才华无人赏识,仅仅只能给中郎将常何当门客。

要不是李世民看到了他替常何写的奏章,意识到写奏章的人是有才的,还“遣使催促者数四”,给了马周奏对展示才华的机会,马周估计一辈子就只能给人做幕僚。

看中马周后,李世民对他也是不遗余力的培养和提拔,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到贞观十八年时就把马周这么个毫无背景、毫无人脉的寒门子弟送到了中书令的位置上,让他成为了宰相,当时的马周才43岁。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让马周兼任太子府中的职位,让他和一些重臣隔天就去跟皇太子李治谈论学问,培养感情。

这显然是准备把马周留给下一代皇帝用的,不管是马周和豪门世家没有纠葛的出身,以及他的年龄和才华,都适合作为托孤之臣。

马周虽然没能活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但李世民对他的培养和看重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也因此,马周死前烧掉谏章的行为,不单是不愿意步魏征的后尘,也是为了报答李世民对他的知遇之恩。

马周的行为李世民看在眼里,当然是更加舍不得马周了,《新唐书·马周传》中记载:

自周亡,帝思之甚,将假方士术求见其仪形。

这种待遇在初唐重臣中是仅有的,李世民感念马周的好,除了伤感没能给后人留下一个人才,也和马周死前烧掉谏章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李世民和魏征算不得有始有终,但和马周的感情却始终如一,马周是聪明的,或许没有魏征先前的警示,他也会做一样的事。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

更多文章

  • 李建成的最后一天:听到李世民喊了声大哥,心中把魏征恨得要死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建成,李世民,魏征,李渊,李元吉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清晨,晓日初升,大唐帝国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带领一干亲信来到玄武门外,验明身份,值班的北门中郎将常何令人打开城门,放李建成和李元吉进来。李建成的东宫护卫说,今日之事非比寻常,我们愿随太子一起进宫。戴甲入宫乃是大忌,李建成看了看常何,拒绝了这个建议。常何出身

  • 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何推倒其墓碑,毁掉与魏家的婚约?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李世民,魏征,李承乾,侯君集,宰相

    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谏臣,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关系,被传为千古佳话。643年,64岁的魏征病死,李世民伤心地说道:“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是没过多久,李世民就“变脸”了,他不仅毁掉了与魏征家的婚约,还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和魏征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极尽哀荣

  • 生前一套死后一套,魏征死后三天,李世民便砸了魏征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魏征,李世民,侯君集,长孙皇后,李建成

    魏征死后被李世民平坟鞭尸一事,并不存在于正史记载。不过李世民确实曾因对魏征有所不满,而惩罚了魏征。李世民在魏征死后不久做出的惩罚是:停婚推碑。想要解读这个问题,咱们先要知道一些事。李建成死后,李世民不但没有诛杀李建成重要的谋臣魏征,反而是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开始重用魏征。李世民封魏征为高官,一方面是为

  • 所有的影帝都无法和李世民、魏征这两个千古“影帝”并驾齐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世民,魏征,房玄龄,长孙皇后,李渊,长孙无忌

    都知道当个影帝不容易,小李子莱昂纳多把自己折腾成什么样子了!才弄个奥斯卡影帝。但所有的影帝都无法和李世民、魏征这两个千古“影帝”并驾齐驱。最狠的影帝在表演,效果必是绝唱级别的。咱当个乐就行了,千万别太当真,因为可能性不大。对于李世民的表演天赋,有一段记载。贞观二年五月,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席卷了包括长

  • 魏征死后才半年,李世民推到他的墓碑,死前呢?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李承乾

    作者:阿赖耶识身为青史留名的谏臣魏征,他的名声流传,一句:武死战,文死谏,开启了言官的篇章。提到魏征,就不得不提起李世民。或者说魏征的名声,全部出自李世民。可是魏征的一生,终究是成败系于一人之身。(一)魏征死前,李世民悲痛不已魏征最为风光的时候,不是在朝堂上的舌战君王,而是在魏征死前,缠绵病榻之际,

  • 曾是真普京大脑 俄罗斯魏征含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腌臜泼才标签:普京,魏征,斯基,俄罗斯,乌克兰,科学家,帕夫洛夫,历史学家

    据俄罗斯媒体2月27日报道,俄罗斯政治学家和战略家格列布·帕夫洛夫斯基 (Gleb Pavlovsky) 去世,享年 71 岁。帕夫洛夫斯基被认为是“普京主义的缔造者”之一,在普京于 2012 年重回总统宝座的“易位”举动之后,他成为了对该政*权的直言不讳的批评者,有普京诤臣、俄罗斯魏征之称。在生命

  • 一代名相魏征,生前很受赏识,死后为何被唐太宗质疑,并砸了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魏征,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侯君集

    魏征惨的是死后,不是生前。魏征生前很受太宗赏识,死后,墓碑被砸,儿子和公主的婚姻作废。为何会如此?表面看,受到两件事的影响。一、表面看,是两件事影响了魏征死后的待遇(1)一桩造反案,将魏征牵连了进去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征病逝。病逝前,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新城公主过来探望。已经病入膏肓的

  • 魏征死后留一本小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魏征,李渊,李密,隋朝,李世民,唐太宗,长孙皇后,军事制度,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众所周知,古代文人士大夫最为看重的品质就是“忠孝”,然而有一位堪称“五姓家奴”的谋士,年轻时漂泊半生被迫或者主动跟了四五个主公。但后世对其评价却非常高,夸赞他是千古名臣,此人正是魏征。李世民十分器重宠爱魏征,在他死后更亲手为其树立墓碑,但在读过魏征留下的一本册子中的内容后,李世民却龙颜大怒下旨推倒了

  • 魏征死后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命人毁掉其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千层琳琅标签:魏征,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

    都说忠言逆耳,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忤逆的话,但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就爱听逆耳之言,而且这人还贵为帝王,他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与魏征的结缘,就是源于一次“忠言逆耳”。当初,李世民刚刚发动玄武门之变,这毕竟不算光彩的事,他需要找个人来背锅,于是将矛头转移到魏征身上,他质问魏征:“你为什

  • 明君直臣的合作楷模,后又反目成仇,唐太宗与魏征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世民,魏征,明君,长孙皇后,房玄龄

    公元643年2月魏征去世,唐太宗亲自为魏征题写墓碑,称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悲痛得连续5天休朝。半年后,他竟怒气冲冲地来到魏征的墓地,推倒了亲手为魏征题写的墓碑。魏征早年当过道士,后来参加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他又投靠河北窦建德,再降了唐朝,成了李建成的人。唐太宗称帝后让他当了谏议大夫。一次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