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古今画派:徐熙画派

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古今画派:徐熙画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書畫聯盟 访问量:4589 更新时间:2024/2/16 22:58:49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

提示:图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徐熙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又说“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南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

特点

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没骨渍染,轻淡野逸""下笔成珍,挥毫可范",风格"清新洒脱"。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

演变

中国的花鸟画在五代趋成熟,而写实就是其成熟的标志之一。黄筌始创的勾线填彩,奠定了工笔花鸟画的基础,具有开宗立派的历史意义。徐熙则以一介布衣,游戏笔墨,将当时已经成熟的水墨山水画的技法融入花鸟画中,开创了“落墨为格,杂彩副之”的“落墨法”花鸟画新风格,与黄筌的细笔重彩形成两大流派。此后一千多年花鸟画历经起落盛衰,但绘画风格一直在这两大流派的影响之下。

徐熙为人“志节高迈,放达不羁,以高雅自任”,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在《翠微堂记》中自谓:“落墨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工。”其画笔墨粗细兼施,纵横野逸,志在标新立异。但当时正是“诸黄”的富贵艳丽、工致精细画风占据主流,故被讥为“粗恶不入格”,排除在皇家画院之外。但徐熙在写实基础上求笔墨之变,却也适应了绘画由稚拙进入写实,又由写实转向写意的发展总趋势。因此,他的画风渐渐为人所识,对后代花鸟画发展的影响力甚至超过“诸黄”。

意义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勾出轮廓,然后填彩,后人评为“勾勒填彩,旨趣浓艳”。而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画法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

黄筌画派、徐熙画派都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黄居西蜀画院统治地位。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主要影响

徐熙善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每遇景物,必细心观察,故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创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着色。这种题材和画法都表现他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与妙在赋彩、细笔轻色的“黄家富贵”不同,而形成另一种独特风格,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徐熙的孙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勋皆善画 。

进入北宋后,由于当时“黄家富贵”成为北宋宫廷花鸟画的标准,徐崇嗣不得不放弃了祖父笔下的野花野草,而是宫中的牡丹、海棠、芍药、桃竹、蝉蝶、繁杏等,都是富贵画,但他又标新立异,创造了一种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法。

徐熙与黄筌都代表了五代花鸟画的新水平,具有重要历史地位。黄成为院派花鸟画的典范;徐开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由此形成了花鸟画中的两大流派。此后花鸟画的发展就是在这两大流派的基础上,不断地演进变化,逐渐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格局。一般说来,宫廷绘画中更多的是富贵的画风,而在民间则是野逸的画风在流行。

作品

《雪竹图》似是最能体现其“落墨”风格的,可惜未加色而不得窥其全豹。此图纵151.1厘米,横99.2厘米,绢本,墨笔,藏上海博物馆。谢稚柳先生曾著文介绍此图,他是这样阐述“落墨”的:“所谓‘落墨’,是把枝、叶、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笔来连勾带染地全部把它描绘了出来,然后在某些部分略略地加一些色彩。”也就是说,一幅画的形和神,都是用墨笔和墨色来“落定”,着色只是辅助。这体现了徐熙在笔墨上的大胆革新。

以《雪竹图》观之,图绘雪后的枯木竹石。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

这样的“野逸”画风,当时无人承继。其孙徐崇嗣变“落墨”法为“叠色”“没骨法”,方得进身画院。后人甚至于不明“落墨”为法。有梅臣题徐熙画的诗为证:“年久粉剥见墨踪,描写工夫始惊俗。”这种在墨骨上赋彩的方法,虽借鉴于水墨山水,却比山水画由水墨衍生出墨骨淡彩的“浅绛法”早了三百多年。

▼点击图片或文字阅读书籍▼

点击:“收录于话题”下一篇,翻页阅读。

更多文章

  • 大S小S老照片:与姐姐徐熙娴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荆楚文娱标签:徐熙娴,大s,小s,陈建州,徐熙媛,徐熙娣,电视演员,音乐家,古典乐

    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她们的姐姐叫徐熙娴。从小到大,三姐妹的感情非常好。在中学时期,十几岁情窦初开的徐熙媛喜欢上了陈建州。陈建州是学校篮球队的风云人物,好多女生爱慕他。有一天,徐熙娴被其他班级的几个女生堵在了厕所,收到警告:放学让你妹徐熙媛徐熙娣小心点。徐熙娴担心妹妹的安全,放学后,撒丫子冲向了初中

  • 古代志怪故事——杨氏灶神,徐熙医鬼,湖州渔人,三娘子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徐熙,娘子,灶神,道士,渔人,子卿

    杨氏灶神南城杨氏,非常富有,他家的大儿子不听话,被父亲赶了出来。天寒地冻没有地方去,就到了储存牛草的棚子里,钻到草堆里睡觉。半夜时候,冻得睡不着,忽然看到来了一只老虎,后面跟着几个伥鬼,直接到了草棚里,那些伥鬼抛洒草料玩儿,杨氏子吓得不敢大声喘气。不一会,起了一道黑烟,一尺内都看不清东西,老虎好像被

  • 小时候大S、小S和大姐徐熙娴的合影,大姐徐熙娴当年没有文艺天赋

    历史解密编辑:墨梅娱乐le标签:小s,大s,徐熙娴,不在,徐熙娣,徐熙媛,歌手,声乐,电视演员

    小时候的大S、小S和她们的大姐徐熙娴的合影。大家都知道大S和小S,以为她们是姐妹俩,其实徐家是三姐妹,大姐徐熙娴当年没有文艺天赋,所以没有加入这个姐妹组合,因为她不在演艺圈,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大S和小S还有一个大姐。三姐妹里感觉还是小S长得最漂亮。

  • 薄春雨:徐熙《雪竹图》及其技法考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徐熙,雪竹图,薄春雨,黄筌,山水画,董源

    竹,在大自然中本是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但在古代文人看来竹之喜好却是分辨雅与俗、贤与庶的标杆。白居易云:“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苏东坡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古人将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将其与梅、兰、菊、雅称“四君子”,释迦摩尼立“竹林精舍”,观音大士居“紫竹林”中,魏晋隐士称“竹

  • 徐家有一个人,就是大S的姐姐徐熙娴

    历史解密编辑:军嫂篮球标签:大s,小s,徐熙娴,汪小菲,许雅钧,具俊晔,徐熙媛

    徐家有一个人,就是大S的姐姐徐熙娴!在汪小菲和大S互相攻击的激烈辩论中,汪小菲骂了S、具俊晔、大S的母亲黄春梅、小S,甚至还提到了小S的丈夫许雅钧!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口水战中,他并没有对大S的姐姐徐熙娴说出任何恶语!相比于她的两个妹妹,徐熙娴没有强烈的竞争心态或功利心,她只想要过平静的日子!因为

  • 徐家三姐妹:徐熙媛任性,徐熙娣不成熟,只有大姐徐熙娴最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皮皮酱标签:大s,小s,徐熙娴,汪小菲

    在娱乐圈,很多明星追求的基本上都是名和利,有时候为了能够拥有数不尽的财富,一些女明星甘愿嫁进豪门,和一个毫无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整天过着勾心斗角的生活。最近很多网友都在一直关注着大S和汪小菲之间的事情,不得不说,他们之间的故事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但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有人都在吐槽汪小菲太傻,竟然让

  • 赏画 | 五代 · 巨然《层岩丛树图轴》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巨然,董源,层岩丛树图轴,董其昌,山水画

    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详细生平已很难考证,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而出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座上客。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一支。并与五代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层岩丛树图》绘一场大雨过后,

  • 赏画 | 巨然《萧翼赚兰亭图》(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巨然,董源,李成,画家,兰亭序,王献之,书法作品,萧翼赚兰亭图

    巨然《萧翼赚兰亭图》(传)绢本 轴 设色 144.1x59.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画描绘萧翼赚兰亭图的故事。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听说辩才和尚藏有羲之兰亭序真迹,于是派遣御史萧翼设法谋取。翼便以书生的打扮,先与辩才交游,两人常以诗文酬答,情感融洽,渐渐地,辩才对翼不加防备。有一天,趁辩

  • 层岩丛树图+溪山兰若图 欣赏 巨然

    历史解密编辑:5分享标签:巨然,层岩丛树图,溪山兰若图,董源,画家,山水画

    《层岩丛树图》是五代宋初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了江南雨后山林烟岚浮动的自然景象,画中峰峦耸峙,丛林茂密,山路深曲,充满清新潮湿的气息。作者用独特的画法表现出一种秀逸、静寂、朦胧的美,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作。《溪山兰若图》为宋代画家巨然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

  • 五代僧人【巨然】山水画全集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巨然,山水画,董源,山水,水墨,秋山问道图

    巨然山水巨然,江宁(今南京)人。生卒不详,五代宋初画家。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善画山水,深得佳趣,知名于时。笔法师董源,早年着力刻划形象,用长披麻皴画山,山顶金画矾头,晚年逐渐趋于淡泊,追慕自然。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一支,并与五代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