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详细生平已很难考证,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而出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座上客。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一支。并与五代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层岩丛树图》绘一场大雨过后,山峦间还漫延着些许的水气,只见曲折的小径,幽寂地穿梭于树林之间,路上没有任何活动的迹象,连立于一侧的树木也不见特殊姿态。左侧,高山堆叠的秩序井然,其表面肌理,在细长线条的描绘下,显得十分平缓与温和。通过画家细致的笔触的描绘下,由这些层岩与丛树所建构起的世界,彷佛停止了运转,连空气中的分子也凝结于静谧之中。
该幅画山径曲折萦回,穿过树林深入重山之中。画树用点叶及针叶法,点、线笔墨间有拙意,树干大都笔直,而且一般高低,连一两株姿态稍特别者也没有。画中山峦略成锥体之状,有近、中景二层,属于主题所在,远景仅见缥渺之山头。山顶,一粒粒的小卵石堆置其上,山体则布满了和缓迤长的线条,像是大雨打在山顶上,雨水顺着山坡所刷洗成的自然景观。这样描写山石的方式,后来在艺术史上有了特定的术语,分别称为“矾头”与“披麻皴”,根据这些特征,也让找到董源、巨然在风格上的承袭关系。
山峦起于画幅的左下角,取侧入之势。山峰层峦叠嶂,山势奇峭险峻,林中小径,曲折环绕,虚实相生,意趣深远。另外,画中勾皴兼具,笔墨秀润,深得山水之真趣。本幅无作者款印,不过有明代董其昌的题识,称此为“僧巨然真迹神品”。用墨浓强部分少,而淡处多。山石造型无特意追求雄伟或奇险之体势,画中无烟云之形状,但笔墨浓淡与景物虚实间,饶有烟云之气氛,通幅有平淡之意,而无奇绝精巧之趣。郭若虚称巨然画云:“工画山水,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米芾云:“巨然师董源,今世多有本。岚气清润,布景得天真多。”两家之评约已道出巨然的风貌、神韵。
董其昌在画幅上方的诗堂跋云:“观此图,始知吴仲圭师承有出蓝之能。元四大家之自本自根,非易易也。”吴镇师承巨然,是为史实,但两者相去近四百年,风貌虽相近,而各有不同之时代特征,如吴镇受元代文人画潮影响,其线条或皴法,书法笔趣之意较浓,而〈层巖丛树〉用笔较有渲淡之处,“写”的意味尚不强。至于画树,吴镇受宋元画影响,其近景常有数棵略有姿态之大树,也与该幅异趣。
高清图片欣赏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