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柳浪画派:“当代徐熙”田世光

柳浪画派:“当代徐熙”田世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書畫聯盟 访问量:442 更新时间:2023/12/12 5:02:06

(本文为李魁正先生2016年纪念其恩师田世光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特别撰文)

引言

我们的恩师田世光先生已经驾鹤西去17年了。在此纪念先生诞辰百周年之际,再次缅怀先生对传承和推进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以及对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是美术界和中国画坛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自去年纪念著名工笔花鸟画家俞致贞诞辰100周年到今年纪念著名工笔花鸟画家田世光诞辰100周年真可谓是好事连台。

田世光 双喜临门

工笔花鸟画前辈大家于非闇先生生前曾给田世光和俞致贞冠以“当代徐黄”的美名,如此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把花鸟画从源起到现代作了一个联接。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向“当代徐熙”致敬呢?又该如何向我们的恩师田世光先生学习呢?作为晚辈和学生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田世光 竹雀翠鸟

在我人生学艺的历程中,曾有幸得到过几十位名师的教诲,其中田世光先生便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老师之一。1964年,年仅21岁的我,随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二年级的全班同学一同被转学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继续攻读大学本科学业,[1]田世光先生即成为我们到“央美”后指导工笔花鸟课的老师。在中央美术学院三年半的本科学习和在校参加两年“文革”运动,以及从1973年我回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和1981年调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与先生相处往来的35年中,我从先生那里得到诸多教诲,受益匪浅。

田世光 柳塘鸣禽

1979年,我开始临摹荣宝斋出版的《百花齐放(木刻水印版)》中先生的花卉册页30幅,1981年又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袁颖一老师那里和中央美术学院金鸿钧师兄那里转借来田世光先生示范课稿的临品40余幅进行临摹学习。在之后的年代里,我常拿着自己的写生或创作手稿到先生家请教,先生总是不辞辛苦亲自动手用铅笔给我修改画稿。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创作了几幅重要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在定稿阶段都有先生的指导和付出的心血。每当回忆起与先生相处的岁月,都让我感怀至深。再次拜读恩师的作品更有如下心得体会。

田世光 报春图

“江北布衣” 少年得志·青年成才

田世光先生祖籍山东乐陵。1916年10月生于北京西郊颐和园昆明湖畔六郎庄。先生的童年就是在这荷塘野趣、汀花溪岸、黄鹂鸣柳、鹡鸰觅食、稻田燕雀、白鹅戏水、白鹭翱翔、柳浪闻莺的酷似江南水乡的江北水乡——“柳浪庄”土生土长起来的。先生为自己的家乡六郎庄以谐音“柳浪庄”冠名,可见在先生心中自己原本不过就是个“江北布衣”罢了。

田世光 池塘野趣

先生儿时即入私塾,5岁起就开始面对大自然观察摹写。可以想象这对后来先生背记、背写的写生观的确立和造就其高超的写型能力及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生8岁时在北平中山公园看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画展,兴奋不已,从此坚定了自己的绘画道路。

田世光 红叶仙猿

17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在校期间从师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并曾三次获得一等奖。21岁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同年考取北平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班,任研究员,22岁后升任助教、讲师;在黄宾虹、于非闇两位先生指导下主攻宋元工笔花鸟画与山水画,并在故宫文华殿及咸安宫前后达8年之久。由于绘画卓有成绩,得到黄宾虹先生及古物陈列所所长钱桐先生的赞许。后加入北平著名艺术团体“湖社”,并开始在荣宝斋等画店挂笔单,参与画界举办的国画展览;至此,在北平画坛崭露头角,同时受聘于京华美术学院,成为当时学院中最年轻的教师。

田世光 合欢图

23岁画风日趋成熟,开始受约作画。24岁开始在北平参加画展。25岁之后在积极参加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展览活动的同时和教学之余开始了自己的绘画探索。27岁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以工写结合的手法创作大幅画作。29岁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并在北京颐和园养云轩拜张大千为师。30岁创作丈二匹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作品《幽谷红妆》(P58-P59)。[2]并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个展及在天津、上海等地多次举办个展,得到了张大千、梅兰芳先生的支持,画展均获成功。

田世光 红梅双喜

1950年34岁的田世光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科主导教师,并先后在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北京艺术学院任教。在后来几十年的教学与创作中,先生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不断地深入生活,学习文艺理论,创作了大量花鸟画及山水画作品,为国家的重要殿堂和为国际友好往来绘制了许多巨幅花鸟、山水画作品,为祖国做出了重要贡献。综上所述,当我们知晓先生乃是一位生长在曾是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昆明湖畔的“柳浪庄”,并少年得志,青年成才历程的一名“江北布衣”时,就会自然联想到其对这位“当代徐熙”艺术品格的形成所奠定的基础了。

田世光 双鸽图

独特的写生观·形神兼备的写形本领

大凡亲眼见过先生作画的人都会被先生那惊人而超强的写形本领震惊和折服。先生作画从不“打稿”也不“过稿”,最多只在纸面上用铅笔或手指甲圈画几处大轮廓定一下位置而已,然后即从局部入手勾墨线,行笔所到之处其浓淡湿渴、起伏顿挫即现纸上,其步骤之清晰,形态之生动,传神之精妙真乃一气呵成,令人目不暇接、张目结舌,无不使观者沉浸在一种既亢奋激动又无比享受之中。

田世光 红叶八哥

在被先生这种神奇的写形功夫所打动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曾问过先生为何有如此的功夫和写生本领时,先生回答说:写生功夫不只是对花对景描写,更重要的是观察入微和背记、背写。应该培养背记的能力,要记结构、记变化规律,养成这样的习惯才是活的,才能运用自如。

田世光 秋卉满园

后来当我重新揣摩画史上记载的赵昌围绕园圃谛看花果禽鸟,自命写生赵昌;易元吉入万守山观猿穴獐鹿之属和穴窗伺其水禽动静游息之态;曾云巢放草虫于笼外草地上观其形态而物我两忘……,又何尝不是在传达一种观察背记的“写生”真谛呢。然而对于不善背记和背记能力有限的画家而言,现场“对写”甚至“摹写”对象也就只能成为一种必须的手段了。先生非凡而超群的背记、背写本领让我惊愕和五体投地,然而这就是先生独特的写生观。

田世光 丹叶双喜

据知先生很少有对景细写的大幅手稿,而常是以速写本记写生活素材,那别有天然野趣酷似江南水乡昆明湖畔的柳浪庄分明是养成先生心摹、背记习惯的沃土,大自然才是他的第一位老师。此外先生还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时时与花鸟对话的生活环境。那就是先生家里除了种有石榴树外,墙角处还圈养着山鸡,屋檐下、树叉上挂着大小不同的鸟笼子,并常换养着不同的鸟,中型鸟如蓝寿带(红嘴蓝鹊)、太平鸟、鹦鹉、山鹊、斑鸠、八哥;小型鸟如白玉鸟、白脸山雀、相思鸟……。

田世光 柳塘翠鸟

据知有一年先生带中央美院国画系的高班学生到京郊百花山体验生活,当走进树林中听到鸟在鸣叫,先生考问大家正在叫的是什么鸟,不同的鸣叫声又是传达什么信息时,学生们回答不出来,先生却马上告诉大家是什么鸟在叫,其叫声是报信还是求偶或是喂食……,叫的声音和节奏有什么不同,都一一作出解释,先生甚至能模仿出不同鸟的叫声。大家都为先生这种对鸟的熟悉程度深感敬佩。

田世光 松鹤遐龄

毫不夸张地说,先生笔下的鸟不但形态优美、活泼多姿,而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所谓出神入化即鸟已被人性化甚至能“说话”(能对语、能自语)。如《杏柳山鹊》(P161)中的两只山鹊,一只在喊话,一只在视听,以心相对;《同友图》(P158)中的一只斑鸠鸟与另一只戴胜鸟彼此对视,各占据一方,各有打算;《双鸠图》(P175)中的两只斑鸠鸟在静静歇息中心心相照地守望着什么;《早春竞艳》(P159)中的一只山鹊在择羽毛的得意中自赏;《梅雀争春》(P170)中的一只白脸山雀立于石头上与旁边盛开的梅花比美展示着自己,而眼神却侧目看着梅花,呈争相亮相之态;《龙庆峡飞瀑》(P189)中的一只鹡翎鸟独落石头上,探身歪举着头在听瀑布的水流声……。如是众多画面中的鸟之对语传情、独思自赏、心灵沟通的人性化的通神刻画在先生的作品中实在是比比皆是,感人至深。

田世光 拟老莲笔意

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见到描写春夏秋冬四季多种草本、木本花卉植物和瓜果近百余种,其形态优美、聚散有致、正侧向背、变化丰富。在先生的画面中有野山石、太湖石,有各种各样的坡石水口,各种野卉、野草……,真是琳琅满目。

田世光 幽谷鸠声

然而最让人赏心悦目的是先生画的孔雀、苍鹰和长臂猿。先生画的孔雀可称一绝,其形态庄重而贵丽、雍容而华美。如《海棠孔雀》(P118-P119)中所画之绿孔雀在变形的十字构图和两组呼应的大折枝海棠花的映照中雄姿英发,透显了一种沉着健美英武之气;《丹枫玉羽》(P132-P133)中的两只白孔雀在朱砂红的枫树叶和绿竹叶及石青色地花的衬托下以及灰蓝色的沉寂天空映衬中在悠然自赏,显得格外素雅贵丽;《争辉》(P88-P89)中的雌孔雀骄奢而自负,雄孔雀甩尾漫步朝向伴侣,在众鸟中显出者之相,似有独领春风之意。

田世光 孔雀图

先生并不刻意去画孔雀开屏,我想或许在先生心中开屏虽然美在一时,张扬在片刻,但也会露出屁股丑的一面;只有不张扬的内在的美、收敛的美、自信的美才是品格升华的最美。

田世光 富贵绮霞

先生喜画雄鹰,尤善画白鹰苍松,先生笔下的白鹰并不凶猛,而是一种傲善之美、英雄之相。白鹰乃是高洁、正义的化身,是高瞻远瞩、统领群英的象征,同时也是吉祥祝福的祈愿。白鹰配青松抒发了先生对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屹立东方的博大胸怀。如作品《高瞻远瞩》(P164-P165)中的雄鹰胸有成竹、远视苍穹;《傲视群雄》(P98)中的雄鹰视野开阔、傲视列强;《英姿万古》(P201)中的雄鹰独占鳌头与青松同寿,英姿万古。白鹰青松体现了先生内心世界的一种英雄之气,正义之魂。

田世光 松鹰图

先生对画长臂猿情有独钟,尤喜画白猿。先生笔下的长臂猿既活泼可爱、嬉戏调皮、悠然自乐,又通过犀利的眼神、凌厉的神态、机警而强悍的举止的刻画透显出其骜不驯的性格,同时也通过对野生环境的描写体现了长臂猿其苍凉、沧桑、险中求生、我行我素的生存理念。

田世光 仙猿啼在最高枝

如作品《朱霞戏猿图》(P29)和《两岸猿声啼不住》(P34)中描写了打着摽悠攀援的白猿自我陶醉的心理世界;《野谷白仙》(P67)和《幽谷双亲》(P69)两幅作品体现了猿面对大自然生存环境的一种无奈与满足;《幽谷猿声》(P114)中体现了黑白二猿活泼欢快的心声;《白猿》(P112)中用以黑衬白的夜景和白猿的神态刻画了其特有的心理状态;《藤上悬猿》(P167)和《仙猿环啼最高枝》(P24)描写了仙猿勇攀高枝的心理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先生艺无止境勇攀高峰的艺术志向。

田世光 白猿图

继北宋易元吉画猿著称以来,先生可以说是现当代画猿水平最高的能手。其从对长臂猿生活环境的描写到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与刻画能力以及工写结合的表现方式都堪称是绝无仅有。先生的长臂猿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笔有价值的艺术遗产。

田世光 白猿图

旷世奇才·胸有丘壑

从生长在北京西郊颐和园昆明湖畔柳浪庄的“江北布衣”的少年得志、青年成才到成为一名著名的花鸟画名家并练就了一身绘画本领的田世光先生,其天时地利可谓得天独厚,从初露锋芒到渐成气候到得心应手,可谓水到渠成。在后来的岁月里,先生创作了大量的花鸟、山水画作品,艺术品格更趋成熟。

田世光 秋声

先生称得上是一位取材宽广、手法多样的旷世奇才和胸有丘壑的大艺术家。首先,仅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先生所出版的“大红袍”画集作品中便可以见到先生画过的春夏秋冬草本、木本花卉不下四五十种,瓜果有十余种,各种树木十余种;先生画过的各种鸟类四十余种,其中小型鸟十余种、中型鸟近二十种,山鸡、白鹇、孔雀、苍鹰、鹭鸶等大型鸟近十种,此外还有金鱼、长臂猿及蝴蝶、蜻蜓草虫类等。先生作品中的内容还有峡谷、风景、山石、瀑布、坡石、水口,甚至包括舟船及各种野树、野卉、苔草,加之对烟云、天空的营造手段等等,其取材之广泛是同代画家中少有的。在先生的鸟类作品中,当属红嘴蓝鹊、山鹊、斑鸠等最为精彩,大鸟类以孔雀、苍鹰、金鸡、白鹇等最为突出,然而最具独特性与代表性的是先生独有的长臂猿。

田世光 雀石图

其次,从先生的作品中还可以见到多样的表现手法,其中有深谙宋元工笔花鸟传统理法的代表作如《和平之春》(P105-P108);在《颐和春竹》(P43),作品中先生题有“因憶及宋人崔白双喜图而写此”之句;在《扶桑梧桐》(P66)作品中先生题有“用宋人笔法写此”之句。作品中还有偏工没骨意韵的如《金秋晚翠》(P123)中的枫叶;《岭南初春》(P142-P143)中的红棉花;《杏柳山鹊》(P161)中的嫩柳和水草;《鱼乐图》(P93)及《故宫御花园所见》(P177)中的金鱼和水草;而《秋熟》(P12)中的豆花与扁豆、《早春》(P148)中的朱顶红花及蝴蝶、《三友图》(P183)中的红梅、《老来少》(P188)中的老来少、《春花烂漫》(P197)中的杜鹃花、叶等则均属写意没骨法画成。

田世光 拟宋人笔意

最让人感到不同的是先生经常在生宣纸上用双勾工笔淡彩或重彩晕染法画花、叶或工写兼施的没骨接染法画花、叶,用连勾带皴的写意法画枝干,用大写意彩墨法泼写山石、水口、瀑布、地坡,用散锋批写法画松针等。将多种表现手法汇集一起完成一幅作品的例子在先生的作品中可以说是随时可见。其代表作有《山谷春深》(P46)、《幽谷红妆》(P58-P59)、《飞瀑》(P134)、《岭南初春》(P142-P143)、《龙庆峡飞瀑》(P189)等。

田世光 鹦鹉图

更令人神奇的是先生竟然能以大写意勾皴法创作了多幅颇为精彩的水墨云山,如《漓江烟雨》(P48)、《漓翠泛舟》(P52)、《桂林山水》(P141)、《西陵峡》(P157)、《太行山色》(P176)以及用重淡彩结合法画的山水画作品如《神女峰》(P63)、《巫峡对岸》(P70)、《阳朔碧莲峰东望》(P115)、《巴蜀胜境》(P172-P173)等。

田世光 漓江烟雨

行文至此,我们不能不为先生超人的写形能力、宽广的取材视角、纯熟而多样的表现技法所叹服,为之啧啧称奇。在先生心中并没有所谓的工写之分,他是一位能工又能写,既精于双勾写形又长于敷染,既专花鸟又善山水,既能传统又有现代的多才多艺的画家。先生不仅冲破了工写樊篱,而且将双勾、没骨、工笔、写意溶于一炉,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通透圆融的地步。因此先生称得上是胸有丘壑而“心向自然”,心中有大谋略又“道法自然”的旷世奇才,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最后,让我们共同赏读先生的几幅精品力作吧。

(编者注:因材料问题,以下段落里图片与文字并不完全对应,敬请读者留意)

更多文章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古今画派:徐熙画派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徐熙,花鸟画,黄筌,水墨,画派,山水画

    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又说“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南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此派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

  • 中国绘画丨中国5000年绘画史——古今画派:徐熙画派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徐熙,花鸟画,黄筌,水墨,画派,绘画,山水画,中国绘画,绘画史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徐熙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

  • 大S小S老照片:与姐姐徐熙娴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荆楚文娱标签:徐熙娴,大s,小s,陈建州,徐熙媛,徐熙娣,电视演员,音乐家,古典乐

    大S徐熙媛小S徐熙娣,她们的姐姐叫徐熙娴。从小到大,三姐妹的感情非常好。在中学时期,十几岁情窦初开的徐熙媛喜欢上了陈建州。陈建州是学校篮球队的风云人物,好多女生爱慕他。有一天,徐熙娴被其他班级的几个女生堵在了厕所,收到警告:放学让你妹徐熙媛徐熙娣小心点。徐熙娴担心妹妹的安全,放学后,撒丫子冲向了初中

  • 古代志怪故事——杨氏灶神,徐熙医鬼,湖州渔人,三娘子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徐熙,娘子,灶神,道士,渔人,子卿

    杨氏灶神南城杨氏,非常富有,他家的大儿子不听话,被父亲赶了出来。天寒地冻没有地方去,就到了储存牛草的棚子里,钻到草堆里睡觉。半夜时候,冻得睡不着,忽然看到来了一只老虎,后面跟着几个伥鬼,直接到了草棚里,那些伥鬼抛洒草料玩儿,杨氏子吓得不敢大声喘气。不一会,起了一道黑烟,一尺内都看不清东西,老虎好像被

  • 小时候大S、小S和大姐徐熙娴的合影,大姐徐熙娴当年没有文艺天赋

    历史解密编辑:墨梅娱乐le标签:小s,大s,徐熙娴,不在,徐熙娣,徐熙媛,歌手,声乐,电视演员

    小时候的大S、小S和她们的大姐徐熙娴的合影。大家都知道大S和小S,以为她们是姐妹俩,其实徐家是三姐妹,大姐徐熙娴当年没有文艺天赋,所以没有加入这个姐妹组合,因为她不在演艺圈,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大S和小S还有一个大姐。三姐妹里感觉还是小S长得最漂亮。

  • 薄春雨:徐熙《雪竹图》及其技法考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徐熙,雪竹图,薄春雨,黄筌,山水画,董源

    竹,在大自然中本是随处可见的寻常之物,但在古代文人看来竹之喜好却是分辨雅与俗、贤与庶的标杆。白居易云:“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苏东坡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古人将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将其与梅、兰、菊、雅称“四君子”,释迦摩尼立“竹林精舍”,观音大士居“紫竹林”中,魏晋隐士称“竹

  • 徐家有一个人,就是大S的姐姐徐熙娴

    历史解密编辑:军嫂篮球标签:大s,小s,徐熙娴,汪小菲,许雅钧,具俊晔,徐熙媛

    徐家有一个人,就是大S的姐姐徐熙娴!在汪小菲和大S互相攻击的激烈辩论中,汪小菲骂了S、具俊晔、大S的母亲黄春梅、小S,甚至还提到了小S的丈夫许雅钧!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口水战中,他并没有对大S的姐姐徐熙娴说出任何恶语!相比于她的两个妹妹,徐熙娴没有强烈的竞争心态或功利心,她只想要过平静的日子!因为

  • 徐家三姐妹:徐熙媛任性,徐熙娣不成熟,只有大姐徐熙娴最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皮皮酱标签:大s,小s,徐熙娴,汪小菲

    在娱乐圈,很多明星追求的基本上都是名和利,有时候为了能够拥有数不尽的财富,一些女明星甘愿嫁进豪门,和一个毫无感情的人生活在一起,整天过着勾心斗角的生活。最近很多网友都在一直关注着大S和汪小菲之间的事情,不得不说,他们之间的故事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但这确实是真实发生的。有人都在吐槽汪小菲太傻,竟然让

  • 赏画 | 五代 · 巨然《层岩丛树图轴》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巨然,董源,层岩丛树图轴,董其昌,山水画

    巨然,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详细生平已很难考证,主要活动在五代末至北宋初。他是钟陵开元寺的僧人,后因善画山水而出名,成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座上客。与董源并称“董巨”,为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一支。并与五代荆浩、关仝和董源并称五代至宋间四大山水画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层岩丛树图》绘一场大雨过后,

  • 赏画 | 巨然《萧翼赚兰亭图》(传)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巨然,董源,李成,画家,兰亭序,王献之,书法作品,萧翼赚兰亭图

    巨然《萧翼赚兰亭图》(传)绢本 轴 设色 144.1x59.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幅画描绘萧翼赚兰亭图的故事。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听说辩才和尚藏有羲之兰亭序真迹,于是派遣御史萧翼设法谋取。翼便以书生的打扮,先与辩才交游,两人常以诗文酬答,情感融洽,渐渐地,辩才对翼不加防备。有一天,趁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