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温的首次背叛唐朝,从上源驿之夜,最终放李克用一条生路开始

朱温的首次背叛唐朝,从上源驿之夜,最终放李克用一条生路开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1/18 19:53:03

历史总是很戏剧,晚唐时期的两位父子皇帝——唐懿宗唐僖宗,有一个共同嗜好,那就是喜欢给人改名字,他们分别给两个人改了两个非常吉利的名字,而这两个最终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唐懿宗给沙陀首领朱邪赤心改名为李国昌,国家昌盛之意;

唐僖宗给朱温改了个朱全忠之名,希望他能够为国全心全意,尽忠报国;

然而这两个人的日后表现,却让人感到,这两个名字简直是一个大大的黑色幽默。李国昌和儿子李克用的作乱,最终将唐懿宗的咸通梦打碎,成了晚唐北方最大的祸害。

而最终拔刀断了大唐国运的,恰恰是那位被盼着尽忠报国的朱全忠,朱温灭唐,最终将历史带入了五代十国。

我们都知道,朱温当初是在绝望之中投降唐庭的,对于这种降将,唐僖宗给了他绝对的信任。

按理来说,朱温此时应该感恩戴德、尽忠报国才对,但狡猾的朱温最终还是选择了背叛皇庭,而他首次背叛唐朝的事件,就是著名的上源驿事变。在那个暴雨如注的夜里,他故意放走了李克用,为唐朝放走了最大的隐患。

上源驿事变

上源驿事变,晚唐时期影响深远的一次事变。当李克用率领数万骑军南下助力击溃黄巢之后,被救的河南道节度使代表朱温同志,在汴梁的高级会所——上源驿,招待了河东军中高级领导层。

这一夜,河东军喝的很开心,毕竟在他们看来,朱温是盟友,是自己人,在这里,大家应该很安全。

然而当大家酩酊大醉之后,朱温却趁着月黑风高,派兵围住了上源驿,并拔出屠刀,一口气砍了几百个河东军将士们。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个朱老三,真是个不厚道的家伙,而且史书也记载着,这次事变的原因,是因为酒宴上,朱温和李克用两人喝醉了,斗嘴,朱温最终气不过,才一冲动,想要剁了李克用等人。

这个说法,其实真有些搞笑,毕竟两人都是成年人,为了一句玩笑,最终兵刃相见?作为黄巢军高级将领,大齐国独当一面的名将,被唐僖宗、杨复光大唐高层看重的人,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怎么可能会是个冲动的莽夫?

那为什么朱温要剁了李克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有个人恨死李克用了,而且分分钟都想让他消失。

这个人就是唐僖宗。

深刻的背景

为什么唐僖宗那么恨李克用呢,要知道在后面的历史当中,李克用可是一直高举着唐朝旗帜,以唐朝孤臣的形象跟后梁朱温死磕的。

此一时彼一时,唐懿宗时期,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两人作乱,搅乱了北方,害的朝廷派重兵前去代北围剿,最终让黄巢趁机钻了空子,唐僖宗被迫跑路,但这笔屈辱帐,是记在李克用父子头上的。

虽然最后,朝廷为了平定黄巢,将逃到塞北的李克用又拉了回来,还许给了他河东道节度使之地。

但河东道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给出去,肉疼。

河东,大唐龙兴之地,历届在这个地方任职的一把手,不是皇族勋贵,就是朝廷宰辅重臣,都是死忠之士,才能担任。李克用这种有前科的能当上河东节度使,肯定和之前助力平黄巢时,跟朝廷狮子大开口有关,唐僖宗纵然想不想给,但没办法。

而且李克用上任之后,很不老实,不仅攻打昭义军还不停将手伸到了河朔之地,已经将称霸河北的目的摆出来了,这是想当安禄山呀!

朝廷出了这么一个祸害,唐僖宗能受得了?怎么办?干不过,只能玩阴的了。

最终唐僖宗给李克用设了个套,让他去河南道帮忙的时候,给朱温了一个命令,找机会,弄死他。

那么朱温是怎么做的呢?他最终背叛了唐僖宗。

狡诈的朱温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接到朝廷旨令的朱温,最终执行了暗杀李克用的命令,但在攻打上源驿之时,天降暴雨,大雨雷电之际,双方厮杀激烈,此时的朱温却愈发冷静了。

朝廷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扶植自己,就是想培养一个能够与李克用抗衡的强藩。如今李克用已经成为瓮中之鳖,死亡在即,然而一旦李克用死了,自己也没太大用处了,此时的朱温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最终朱温放出了一个缺口,而见到李克用逃跑的朝廷将领杨彦洪却在策马追赶之时,被朱温的人趁乱一箭射翻在地,最后以暴雨混战没看清搪塞过去了。

李克用最终逃出了生天,而朱温也写了封信告诉了他,昨晚不是我的本意,朝廷想杀你,吓得李克用立马跑路。

汴帅报曰:“窃发之夜,非仆本心,是朝廷遣天使与牙将杨彦洪同谋也。”

李克用的逃出,最终让朝廷陷入了北方失控的局面,而为了抗衡李克用,朝廷也不得不加码朱温,最终给自己培养出了一个灭国的野心家。

唐朝的国运,从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黯淡下来。

更多文章

  • 朱温留宿大臣家中,强占府中女眷,儿子欲雪耻,大臣却说这是报恩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朱温,张全义,李克用,黄巢,节度使

    “脏唐臭汉”的说法流传已久,以唐朝来说,皇室之间的丑闻就屡见不鲜,比如李治将父亲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接到自己后宫,李隆基将儿子李琩的王妃杨玉环视作禁脔等等。我国毕竟是礼仪之邦,出现这种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自然让人不齿,而到了唐末五代时期,后梁皇帝朱温的残暴好色更是令人为之瞠目,也许有人会说,哪个皇帝不好

  • 后梁太祖朱温有多会玩?逼迫大臣妻女侍寝,霸占王妃荒淫无度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朱温,黄巢,张全义,唐僖宗,后梁太祖,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唐朝

    后梁太祖朱温太会玩,不仅强行逼迫朝中大臣妻女侍寝,还不顾非议,和自己的儿媳们夜夜承欢,朱温为何如此荒唐?,除却自身天性如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时代背景,其出身在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之一,五代十国,这个时期的黑暗历史,可是丝毫不逊色于此前鼎鼎大名的魏晋南北朝。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五代十国就

  • 政治上的“变色龙”——后梁太祖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广东阿坤标签:朱温,黄巢,昭宗,后梁,太祖,唐朝,李克用,节度使,李存勖,变色龙,五代十国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当农民军领袖黄巢退出了长安,在河南进行绝望的苦战时,叛徒朱温洋洋自得地到汴州(今河南开封)上任,做了唐朝的宣武节度使,被皇帝赐名朱全忠。然而他既不忠于大齐金统皇帝黄巢,也从来没有忠于大唐天子,可说是个“全不忠\",是一条善于政治上投机的\"变色龙\"。从寄人篱下到

  • 实力不对等 岂能成邻居---朱温与朱瑄、朱瑾的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朱瑄,朱温,黄巢,节度使,李克用,国防政策,军事政策,朱瑾(唐朝)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884年黄巢被其外甥所杀,历时九年的动乱结束(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黄巢这一支起义部队歼灭后,在蔡州的秦宗权也开始了起义,其中凶残程度超过了黄巢,887年,朱温向山东的两个同姓节度使朱瑄、朱瑾求救,共同抵抗秦宗权(朱全忠求救于兖、郓,朱瑄、朱瑾皆引兵赴之),经过这一次仁义的

  • 嗜杀成性的朱温,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他的妻子张惠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朱温,黄巢,士卒,兵卒,唐朝,五代十国,张惠(官员)

    一日晚,朱温酒醉后和一名营妓同塌而眠,醒来后正当不知该怎样和夫人解释时,属下却说:“大人身份尊贵,何必在乎一妇人。”谁知,朱温听罢当场处死了他。朱温在历史上的名声可谓是臭名昭著,不但好色成性还杀人如麻,唐朝也是因为他加快了灭亡的脚步,每到一座城,他便屠掉一座城。不仅如此,朱温对待下属也十分残忍,他曾

  • 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温,唐朝的终结者,最后为何惨死于后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朱温,李存勖,李克用,唐朝,张全义,黄巢

    《三国演义》曾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界没有不散的筵席,在历史长河的推动之下,再伟大的王朝,也终有一天走向崩坏,大唐王朝,也丝毫没有例外。随着唐末政权的腐朽,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逐渐地降低,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农民起义频发,这一切都意味着此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场在历史舞台上演

  • 朱温篡唐有多凶残?李唐宗室被诛戮一空,数十重臣尸骸被抛入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温,李唐,唐昭宗,宰相,节度使

    唐天复三年(903年)二月,唐昭宗李晔宣制,以辉王李祚为诸道兵马大元帅,以梁王、检校太师、中书令朱全忠(原名朱温,黄巢旧将,后归唐)为副元帅,统领全国军队。从此, 李祚这位“娃娃元帅”便与凶暴残忍的副元帅朱温结下了不解之缘。朱全忠(以下称朱温)为进一步掌握和控制唐政权,暗中授意诸道(藩镇,节度使)杀

  • 后唐风云之朱温:灭唐建梁,狡猾超过曹操,有一习惯后人难以启齿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朱温,曹操,宦官,黄巢,安禄山,李唐

    今天聊的主人公叫朱温,他是大唐最直接的掘墓人,也是后梁的开国之君。有钱就是爹朱温是唐末农民军中,少有的,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农民军首领。王仙芝是私盐贩子,黄巢虽然写过几首诗,但他也是出生于走私家。而朱温不同,他的祖父和亲爹都曾是有名的读书人。那么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朱温,为什么会当上农民军的首领呢?

  • 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朱温,五代十国,李存勖,唐昭宗,唐朝,李克用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

  • 朱温陷害晋王李克用, 白袍将史敬思盘肠血战太平桥

    历史解密编辑:杨林小叔标签:朱温,李克,李克用,史敬思,晋王,李存孝

    到残唐演义之中,又有一员大将名为史敬思。史敬思在残唐十六杰中位列第九,银盔银甲素罗袍,胯下闪电白龙驹,掌中一条涯角亮银枪,学的也是子龙枪法,宛若三国常山赵子龙再世,因此人称白袍将,也有小赵云之称。史敬思最出众的一战就是太平桥之战了,血战力保晋王,犹如当年的常山赵子龙。史敬思学得赵家子龙枪当年赵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