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李煜认真治国、能否打得过赵匡胤?柴荣爆锤南唐的往事了解下

如果李煜认真治国、能否打得过赵匡胤?柴荣爆锤南唐的往事了解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正史漫谈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3/12/6 22:59:55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傲人的才华、诗意的经历,让许多人对南唐后主李煜心生同情,甚至产生这样一种设想:如果李煜认真治国,能否打得过赵匡胤?。

看来许多人对南唐并不了解,如果略微了解它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以及当初它是怎么被柴荣收拾的,就不会产生这种疑问。

我们先搞清楚南唐的底细。

在五代十国里,南唐有一定的江湖地位。所谓的五代十国,指的是唐朝灭亡后,占据黄河流域轮番登场的五个中央政权,以及同时在周边存在过的十个割据王国。而在十国里,南唐是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的。

南唐的前身,是同样位居十国之列的吴国(创始人杨行密,所以也称杨吴)。公元905年,杨行密病死,他的儿子杨渥被部下张颢、徐温架空;公元908年,张、徐二人干脆杀了杨渥,改立更年幼、更好控制的杨隆演为主。而在杨渥被杀后第九天,张颢也被干掉,吴国大权从此悉数归于徐温之手。

在随后的20年里,徐温一步步把杨氏掏了个一干二净,距离实际篡位仅仅差了道手续而已,也许他也想复制曹操“吾为周文王”的先例。

可惜的是,徐温虽然堪称人中龙凤,但他的儿子们却相当不争气,长子徐知训嚣张跋扈、骄横恣肆,连杨隆演都公然羞辱,于公元918年被人报复杀掉;而其他的儿子也都普遍幼弱,于是徐温把权力传给了养子徐知诰。

徐知诰何许人也?他本姓李,出身微贱、幼年丧父,自小就在濠州和泗州之间流浪。杨行密打下濠州后原本准备收其为养子,但却遭到了亲生儿子们的反对,因此便把他交给部将徐温代为收养,获名徐知诰。

早年的凄惨生活经历,深刻地磨砺了徐知诰,使他成长为一个隐忍沉稳、细致谨慎、城府极深的人,完美契合了一个合格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要求。

公元927年,徐温虽改变主意、试图改立已经长大的亲生儿子徐知询,但他恰巧生病并不久离世,羽翼已丰的徐知诰惊险过关。

公元937年,徐知诰正式受禅称帝,国号为齐。两年后,他恢复了自己的本姓,改名为李昪(biàn)。同时,他自称唐宪宗的五世孙,所以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示与李存勖在中原建立的后唐(923—936)有所区分。

当然了,无论后唐还是南唐,都是扯虎皮做大旗,实际上跟唐朝都没啥血缘关系。李昪之所以改国号为“唐”,旨在宣称自己的政权是对唐朝的合法继承,是李唐正朔所在。显然,这一举动体现出他心目中怀有一统天下的壮志。

但南唐的实力如何呢?在经济、文化领域,那是相当的强。

南唐的疆域,核心区域位于江淮一带,巅峰时期涵盖了今江西全省以及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的一部分,拥有江南35州,算得上幅员辽阔。南北朝以来,这里经济发达、逐渐反超北方,安史之乱后更是成了唐朝的赋税支柱。

杨行密、徐温执政期间,都采取了招集流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举措,极大恢复了晚唐战乱对江淮经济、社会造成的破坏。

李昪掌权后,继续深化推进这类政策。他常年以远高于市价的标准收购布匹粮食,极大刺激了农民的耕织热情;他规定种桑、垦田达到一定数额的,不仅能获得赏赐,还可以免除赋税;为了招揽流民进入南唐,他提供无偿分地、免除三年田赋劳役的优越条件。

不到十年,江淮地区“野无闲田,桑无隙地”,而且“比年丰稔(rěn)、兵食有余”,呈现出富庶繁荣、安定祥和的局面,俨然乱世中的一片热土,吸引了大量江北士子投奔。李昪顺应这一趋势,他设太学、兴科举,大力推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南唐的文学、书法、音乐、美术等空前鼎盛繁荣,在五代十国中绝无仅有。

可以说,南唐引领了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但在军事方面呢?

早在杨行密时期,吴国纵横捭阖,先联合朱温、钱镠对付孙儒;孙儒灭后转而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联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抵制朱温;随后又和钱镠争夺今苏南地区大打出手,未遂后便主动讲和、保持了持续和平共处。

徐温期间,立足于收买人心,为政平稳宽和,乐得坐视中原梁、唐拼得你死我活。公元937年,徐知诰在篡权之前,曾派人沿海路联络契丹,其目的是对后晋形成牵制、避免其趁机对自己发难。下一年,契丹使者回访后唐,李昪心腹宋齐丘还支了个损招——在契丹使者返回途中将其刺杀在后晋境内,以此离间双方关系(但并未施行)。

但在绝大部分时间,李昪都以保境安民作为既定国策,对外并积极进取的动作。即使在公元942年,老对手吴越国遭受天灾,李昪也未曾贸然进攻,而是借机与对方修好、巩固双方长期和平的局面。

鉴于当时的南唐在南方各个割据政权中实力最强,甚至看起来与中原的后晋相比有优胜之处,李昪的保守政策遭到国内许多人的不解与反对,重臣冯延巳甚至还嘲笑李昪为“田舍翁”,也就是乡巴佬。

但后来的历史走向,证明了李昪的做法最合理的:南唐政权与中原王朝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想要北伐中原,一定得善交邻国、等待机会的出现。

公元943年2月,李昪病死,他的儿子李璟接班,南唐对外风格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好战的李璟在下一年就接连对邻居闽国、吴越发动战争,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南唐也由此陷进了战争的泥潭,国力遭到削弱。

不久后,后晋与契丹翻脸,耶律德光挥军南下,后晋灭亡,中原陷入了混乱。这本是出兵北伐、一统中原的大好时机,但那时的南唐正与邻国纠缠,抽不出兵力北伐中原,只能坐失良机。李璟对此十分后悔,也许他已经明白当初父亲李昪为何要“善交邻国”。

但既然北伐无望、又已跟邻国撕破脸,李璟决定一条路走到黑。公元944-946年,他费尽力气灭亡闽国,但对方的残余力量联合吴越,把南唐耗得毫无脾气;公元951年,南楚陷入内讧,李璟趁机派兵进攻,一举将其灭亡。但随后宰相冯延巳在南楚横征暴敛,激起了当地人的反叛,南唐守军连战连败、不得不仓皇逃回。

李璟在南方的一系列霸王举动,成功引起了当时的中原政权后周的注意。而且尤为不幸的是,到了公元954年,一代雄主柴荣继位。

柴荣可谓五代十国第一英主。继位不久,他就对后周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打造了一支强悍无比的军队;在国家治理层面,他平均赋税、发展生产、整顿吏治,中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公元955年起,为了震慑南方诸国,以便于将来集中精力对付契丹、收服燕云十六州,柴荣连接发动了对后蜀、南唐的战争。

对于南唐,柴荣下手尤其狠,原因很简单:其一,枪打出头鸟,当时的南唐跳得最欢;第二,南唐富得流油,打它可以极大补充后周实力。

从公元955年冬开始,一直到公元958年,柴荣前后三次亲征,出兵的一条重要借口就是后唐当初勾结契丹、谋害中原。面对英武的柴荣、强悍的周军,南唐连战连败,处于绝对的下风,丝毫看不到扭转局面的可能。

在经历一次次的惨痛失利后,李璟终于认清了形势、低头求和。他向柴荣献上淮南地区,与后周画江为界,每年进献贡物十万;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等同于向柴荣俯首称臣。

这对南唐造成了惨烈的双重打击:心理上,面对中原政权产生了惧怕心理;现实中,损兵折将、丢失了富庶的淮南之地,让柴荣得以饮马长江。自此之后,南唐再也失去了问鼎中原的可能;无论柴荣调集主力北伐时,还是当他突然病死后,李璟也老老实实、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公元960年,北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开了统一南方诸国的步伐;下一年,李璟去世、李煜即位。面对北宋,此时的南唐更无招架之力,除了亡国、没有第二种选择。

综上可见,巅峰时期的南唐虽然经济、文化都取得了傲人成果,但面对中原政权,在综合实力方面仍处于绝对下风;若想获得进军中原的机会,只有保境安民、静待时变这一种途径。而李璟的战略转向,不但未能让南唐强大,反而给柴荣送上了神助攻,无疑彻底葬送了这一丝可能,他和儿子李煜虽然都是一等一的文人、艺术家,但在政治上实在有待提升。南唐的末路,其实早在情理之中。

标签: 李煜宋太祖后周世宗后唐朱温

更多文章

  • 李煜最香艳的一首诗,描写女子最美的部位,最后两句读完麻酥酥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煜,周娥皇,后主,宋太宗,宋太祖,菩萨蛮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爱艺术胜过爱江山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是最典型的代表,他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本来皇帝是轮不到他当的,但是前面的几个哥哥都英年早逝,李煜才有机会当皇帝。对于李煜来说,别人渴望的皇位不是他想要的,他天生性格善良不喜欢杀戮,每当听见有死刑犯要行刑,他都暗自垂泪。李煜这种感性的性格做一个

  • 北宋欲灭南唐,李煜:我称臣可以吗?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美食小宛标签:李煜,皇帝,后主,北宋,南唐,唐朝,宋太宗,朱元璋,古典乐,宋太祖赵匡胤

    南唐后主李煜是历史上有名的“词人皇帝”,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皇帝,北宋皇帝赵匡胤在灭南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煜先后两次派官员向赵匡胤求和。第一次李煜表明了称臣之意但却被赵匡胤拒绝了,后来又派人来求和,当时赵匡胤回了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最终南唐被赵匡胤灭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当皇帝的老六

  • 李煜写下一首词,虽不如其他诗作般赫赫有名,但却流芳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煜,后主,诗作,宋太祖,诗词

    导语:众所周知,南唐后主李煜,不是一位明君,但确实一位才华横溢、天下无双的诗人。公元975年,金陵沦陷,宋军大举进入金陵皇宫,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俘虏,自此,南唐彻底灭亡。李煜被俘虏后,被押解至大宋王朝的都城汴京,软禁于此。宋太祖赵匡胤还变相侮辱性地册封李煜为“违命侯”。从此以后,李煜的南唐王朝将不复

  • 李煜最自在的词,悠闲快活,极富画面感,结尾点睛之笔意境全出

    历史解密编辑:达浩然说奇闻标签:李煜,桃花,诗人,诗篇,宋朝,题画诗,古典乐,五代十国

    诗人笔下的老渔父,令人羡慕的自由职业《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五代:李煜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大江之上的千里浪花不断的翻滚着,仿佛白雪一样,岸上一排又一排的桃花也是竞相开放,此时春意正浓。身边还有一壶美酒,手中握着一根鱼竿,世界上像我这样快乐了人还能有几个?根

  • 李煜水平很高的一首冷门之作,开篇化用唐诗名句,读后却令人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子夜歌,名句,化用,声色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千古词帝李煜传世的词作并不多,仅仅三十余首。而这三十余首词也泾渭分明地分为两种题材风格:亡国前词风绮丽柔靡,多描写宫廷享乐、男女言情;亡国后的词则说尽亡国之痛,词风也转为哀婉凄凉,意境随之深远。咱们所熟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剪不

  • 李煜最口语化的一首词,通篇浅白易懂,琅琅上口,却仍然惊艳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煜,李清照,李白,口语化,词作

    一、李煜的千古名篇李煜被誉"千古词帝",确是实至名归。在中国浩瀚的词史上,他的词帝地位无可撼动。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多描写帝王宫廷生活,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柔靡;后期的词,多倾泻失国之痛,抒发去国之愁,语言伤感、沉郁哀婉、感人至深。前期词作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

  • 用真实数据吐槽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还在流浪”!纳兰、李煜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绿洲娱乐汇标签:李煜,方文山,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容若,周杰伦

    用真实数据吐槽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还在流浪”!跨界最成功的的7言句是纳兰性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超越李煜的所有7言句,李煜七言名句排行榜,李煜名句版本研究还在流浪歌手:刘季庭发行日期:2018-04-27早在2018年,刘季庭就演唱过“还在流浪”。2022年,江郎才尽的方文山,歌名都懒得想,直接借用

  • 李煜40句经典诗词,体会千古词帝的风情与哀愁

    历史解密编辑:阿云标签:李煜,宋朝,诗人,虞美人,相见欢,子夜歌,谢新恩,浣溪沙,菩萨蛮,古典乐,经典诗词,五代十国

    他是千古词帝,前半生旖旎无限;他是亡国之君,后半生屈辱难当。他叫李煜,他写的词意境优美,感情纯真,语言精炼自然。亡国之后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他将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 李煜最经典的一首词,开口便惊艳了世间,俘获万千粉丝,流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煜,皇帝,诗词,声乐,宋朝,宋太祖,虞美人,小周后,艺术家,古典乐

    导言:李煜最经典的一首词,开口便惊艳了世间,俘获万千粉丝,流传千年。人生的确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好事我们称之为“惊喜”,坏事我们称之为“意外”。古人也说过,“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李煜的人生经历确实也在向我们阐述这个道理。李煜在诗词歌赋方面继承了老爹的优良传统,他本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因此李

  • 词帝李煜又一首泣血之作,开头一句人人感慨,结尾一句人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下阕,子夜歌,李煜,故国

    一代词帝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词作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字字泣血,感人至深,使得词体的表现力和意境都为之一扩,成为抒怀言情的重要体裁。李煜的词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题材:亡国前多奢靡之音,亡国后则是泣血之悲。而尤以其亡国后的词作成就更高,我们所熟悉的《虞美人》、《相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