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无情的三叔,遭老娘痛斥的朱温,发达后为何不愿照顾兄长的遗孤?

无情的三叔,遭老娘痛斥的朱温,发达后为何不愿照顾兄长的遗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318 更新时间:2024/1/25 2:09:16

大唐中和三年夏,地气炎炎,汴梁东面的萧县,当地大户刘崇家来了一群鲜衣怒马的使者,为首者更是指明要见朱温的母亲,氏。

而此时,正在后院做佣工的王氏,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首先涌入脑海的想法就是“逃”。

但她一个老妪又能逃哪里去呢?慌乱之中,王氏只得深藏于庭院角落的树丛当中,趴在地上,身体如同筛糠一般瑟瑟发抖着。

叛军家属

官差到底还是来抓人了。

这个场景,自己虽曾无数次预想过,也曾在梦中几次惊醒,但如今突然成了现实,还是让王氏吓得不轻。

自从乾符年间,二儿子朱存和三儿子朱温离开家,加入黄巢军,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叛贼之后。

朱温母亲,身背叛贼家属的王氏,在刘家走路时,头就垂得更低了。

这两个儿子一走,王氏就像掉了魂儿似的,整日里忧心忡忡,既害怕两人在外面丢了性命,又害怕被这两人牵连,年老还要被官府抓入狱中。

这把老骨头,还经得起几番折腾?

否极泰来

正当王氏在树丛里胡思乱想之时,刘崇家,众人已经开始大声呼唤、寻找起王氏来,只是这呼声中不像是搜捕,而是充满了喜气。

最后,人们从树丛中将王氏请了出来,一群人又恭恭敬敬地将这位老仆工请到了正堂端坐。

来的那些使者见到王氏,更是纳头就拜,众人一口一个“老太太”、“主母”,让王氏的头有些发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后来,王氏总算听明白了,说是自己三子朱温如今富贵了,派人来要接老太太去汴梁城内享福。

一想自己儿子那落拓无行的样子,王氏就难以相信,你们不会是搞错了吧?

王氏惶恐,辞避深藏,不之信,谓人曰:“硃三落拓无行,何处作贼送死,焉能自致富贵?汴帅非吾子也。”使者具陈离乡去里之由,归国立功之事,王氏方泣而信。

经众人一番解释之后,王氏才相信了自己那三儿子确实有出息了,从乱贼到一方节镇,这落差,也难怪王氏难以接受。

第二天,王氏和刘崇母亲一起被众人护送到了汴梁城内,看着十几年不见,身着锦衣玉带的三儿子朱温,王氏除了激动之外,还有一点点的陌生。

当年两个儿子走出去,如今只回来了一个。

愤怒的老娘

因此当朱温在家宴之上,向老娘夸耀自己如今出息了,光宗耀祖之时,王氏怼了他一句,“你现在发达了,那你哥呢?他的儿子你就不管了吗?”

母不怿,良久谓温曰:“汝致身及此,信为英特,然行谊未必如先人。朱二与汝同入贼军,身死蛮徼,孤男稚女,艰食无告。汝未有恤孤之心,英特即有,诸无取也。”

朱温的二哥当初领着朱温一起出去闯荡,最终身死广州城下。作为母亲,对这个早逝的儿子,自然是悲悯非常,对于朱存留下的两个遗孤,更是疼爱怜惜。

因此,王氏才会在三子欢迎自己的宴会上,打朱温的脸,将朱温的军,你如果不帮你二哥的孩子,就是不对。

那么朱温为何不在第一时间帮助二哥的遗孤呢?他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顾忌。

首先,朱存阵亡时的身份是黄巢军叛军,作为刚刚归降朝廷的大员,朱温本身就不愿意提及黄巢军那段往事,更不想再与黄巢军有太多的牵扯,以防落人口实。因此,当其出镇宣武军时,虽然知道了二哥家情况困难,还是没有主动去帮助这位曾经共患难的兄长,为的就是避嫌。

其次,朱温刚刚出任宣武军,而此时的宣武军也并不是什么好地方,外有黄巢乱军肆虐,内有骄兵悍将不服差命,此时将兄弟的孩子们召集到军府,是福是祸,还真是说不准。万一哪天城破,他朱温家的族人,必然会成为敌人开刀的对象,还不如等以后稳定了,再徐徐图之。

但王氏却想不了那么远,你朱温既然发达了,就得给你侄儿们安排工作,照顾好他们。最终朱温拗不过老娘,派人将长兄家人和二哥家人都接入了汴梁。

命运的捉弄

最终,朱存的两个儿子,朱友伦、朱友宁被大力提拔,不过虽然朱温征伐频频,这两个侄子他一直没敢让他们去一线战场。

朱友宁一般干些护卫的事情,要么送一送囚俘,都是一些升职快,没风险的活。

而朱友伦则是干一些后勤、征集钱粮,搞接应的杂活。毕竟是征伐年代,不可能一点儿战争都不接触,但朱温觉得自己把这两个侄儿,安排得还算舒服。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极其残酷玩笑,就这,二哥还绝户了,两个侄儿相继都挂了。

当朱温西讨关内李茂贞之时,他让朱友宁回大后方,坐镇看场子,多安稳轻快的活,没想到淄青节度使王师范竟然谋反,而急于平叛的朱友宁竟在战场上阵亡了。

死了一个侄子,让朱温疼的不行,因此,朱友伦的战场生涯也结束了,去长安,帮我看着长安那一摊子就行。然而,在长安横着走的朱友伦,却最终倒在了唐朝君臣设计的一场马球阴谋之上,朱友伦被暗算坠马身亡。

两个侄儿相继去世,让本想安顿好二哥子嗣的朱温,顿时傻眼了,最终却让朱存家绝了户,这恐怕也是王氏当初万万没有想到的。

如果当初王氏没有强迫朱温,过早接过其二哥的孩子们,或许,朱存这边还能留下一丝香火。真是世事无常,难以预测。

标签: 朱温黄巢长安遗孤

更多文章

  • 后梁第一谋士:辅助朱温当皇帝,朱温将爱妾送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朱温,黄巢,平定,皇帝,后唐,敬翔

    唐朝末年,在黄巢起义被平定后,朱温的势力开始崛起,在这个过程中,一位谋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人辅佐朱温三十余年,最终将朱温送上皇位。朱温对这位谋士非常器重,不仅加官进爵,甚至还将自己的爱妾送给此人。在后梁灭亡之际,这位谋士自杀殉国!那么这位堪称后梁第一谋士的人到底是谁呢?一、落第书生此人名叫敬翔

  • 公元904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馆5标签:朱温,梁朝,五代十国,朱友

    公元904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以此事件为标志,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段时期五代十国开启了,各路军阀相继称帝,中原大地上一时间建立起了各种名号不同的朝代来。其中又以朱温本人以及他的梁朝在历史书上名气最大。因为混乱之所以产生就是他先开的头。然而即便是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开启者,朱温也并没有真正

  • 朱温的长子善于骑射,连李克用都敬佩,他若不死,后梁难灭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朱温,李克用,节度使,黄巢,骑射,大军,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912年7月,后梁皇帝朱温因继承人问题,被亲生儿子朱友珪杀死,这场内乱让后梁更加衰弱,给了后唐可乘之机。其实,朱温原本有个非常合适的继承人,那个人就是他的长子朱友裕。据记载,朱友裕善于骑射,屡建战功,而且深得军心。那么朱友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为何没能成为后梁的接班人呢?一、少年成名朱友裕,字端夫

  • 朱温最具眼光和最败笔的事情——暗杀李克用,也开启了梁晋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李克用,朱温,黄巢,李存勖,郭子仪,李光弼,梁晋,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想伟大。这句话说的就是五代梁太祖朱温。你可以骂朱温市井、残暴、淫乱等等,但在那样一个今天睡床头,明天就掉头的整天变换大王旗的乱世,朱温能脱颖而出,不得不承认他是个能人。能人的定义是能说、能打、能干、能搞关系,最关键的是能表忠心和能敏锐察觉对手的人,这些特点朱温全有。于是,这么个全

  • 晚唐时期,拥有十三太保的李克用,为啥总是败给朱温?

    历史解密编辑:聪聪扒历史标签:李克用,朱温,李存勖,唐昭宗,黄巢,唐僖宗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他用一生的时间都没有斩杀朱温,报仇雪恨,反而眼瞅着朱温顺风顺水,前途光明,最后他在遗憾中去世。他所有的仇人中只有朱温让他咬牙切齿,恨不得食他肉,寝他皮,此人就是麾下有着无数精兵良将的李克用。李克用生于公元856年,神武川新城人,藩镇铁骑将领,黑鸦军首领。其父朱邪赤心。

  • 朱温:推翻大唐王朝的猛人,身前颇多传奇故事真真假假乱人心神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朱温,黄巢,皇帝,王朝,南唐,唐昭宗,唐僖宗,军事政策,中国军事制度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相对有2个发展较为繁盛的朝代,为后人所熟知。一个是汉朝一个就是唐朝,后来的人们喜欢吧他们并称为“汉唐盛世”。唐朝的皇帝们很多都有各自的“XX之治”,以表示这个皇帝在当时所创造的政绩。不得不说唐朝也确实发展的如日中天,一度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然而真实这样的一个强大的王朝

  • 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朱温竟然荒淫无耻到如此地步最后被儿子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昨夜梦白鸽标签:朱温,梁朝,皇帝,五代十国,皇位,唐昭宗

    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一共持续了近百年,这是我国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最长的大动乱、大分裂时代。梁太祖朱温(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根据史书记载,朱温给后人留下

  • 后梁流氓皇帝朱温,扒灰专业户心头也有一抹白月光——元贞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篮篮标签:朱温,张惠,唐朝,阴丽华,黄巢起义,元贞皇后,中国军事制度

    孙光宪:始能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如张氏者,不亦贤乎!因这一句话,我看了一部五代史。张氏,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女子。张惠,后梁太祖朱温嫡妻,宋州砀山人,追尊元贞皇后,后改元贞皇太后。张惠是单州豪富之女,在当地极为的有声望,其父张蕤更是做过宋州刺史,他深知女子在世的艰难,所以从小便对她严格教导,不仅

  • 朱温在大臣家避暑,家中妻女儿媳挨个被临幸,大臣的应对令人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解压捏捏标签:朱温,张全义,李克用,李存勖,节度使,黄巢

    五代十国,是一个充满着战乱、阴谋和杀戮的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朝不保夕。皇帝想保住龙椅,官员和将军们想抱着项上人头以及权势,而百姓们只想有口饭吃。因此在五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每个人都只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活着”。张全义,是五代时期的大将。在黄巢义军所建立的大齐政权、残唐政权及后梁

  • 好他人之妻,朱温的灭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朱温,皇帝,皇位,唐朝,黄巢起义,五代十国

    作者:不贰过唐朝末年,政治严重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为了不被压迫,农民开始起义自保。黄巢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几乎打下了大唐的半壁江山,大唐国力衰微。这一次起义,史称黄巢起义,这是一场民变,是唐朝末年历时最久,影响最深的农民起义。但是黄巢此人,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其评价都是负面的,因为自黄巢后,五代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