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掘墓人朱温,被亲生儿子杀死,其死前究竟有多么荒唐?

唐朝掘墓人朱温,被亲生儿子杀死,其死前究竟有多么荒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的百态 访问量:2585 更新时间:2024/1/30 6:23:33

提起五代十国最为荒淫昏庸的皇帝你会想到谁,恐怕很多人心中的第一人选就是就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朱温从草根出发,跟随黄巢起义,在投降唐王朝之后,一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五代的第一位皇帝,单纯从这段经历来看,朱温的人生似乎还颇为的激励,那为何这位略显传奇的人物会让后世一直都为之不耻,他又究竟做了怎样人神公愤的事情竟会留下如此骂名?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一起来了解了一下后梁太祖朱温的背后故事。

和众多开国皇帝一样,朱温的出生也颇具神话色彩

。据说朱温出生的晚上,朱家的房屋突然赤气上腾,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一片红光,附近的邻居都以为是朱家失了火,纷纷带着水桶赶到朱家灭火,但谁知在来到朱家门口之后,只听到了婴儿的一声啼哭,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常,这段特殊的经历也让邻居们纷纷议论,认为这个刚刚出生的孩子是天选之子,未来一定会有大作为。

后梁太祖朱温

可是长大后的朱温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反而是充满了流氓气息,由于父亲早亡,他和母亲寄宿在当地萧县一个姓刘的家中,在年长之后,朱温也不喜欢从事生产工作,反而是经常和痞子混在一起,这让乡里的人对他都极为的反感。朱温出生的年代正值唐朝末期,

山东人黄巢由于多次应举不试,加上不满唐末的暴政,于是举起了起义的大旗,朱温也在此时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唐末黄巢起义

原先不事生产的朱温却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为勇猛的一面,随着战功的累计,朱温逐渐成为了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大将,随后他跟随黄巢一路转战于中原地区,并相继攻克了洛阳、长安等地,但黄巢起义军的发展也是严重威胁到了诸边藩镇节度使的势力,随后各路兵马响应唐僖宗号召,纷纷向长安进发,准备一举击溃黄巢势力。而在此时,朱温也是敏锐地感受到了义军力量的削弱,为了保全自身,他接受了唐朝的招安,果断背叛了黄巢。

对于朱温的做法,唐僖宗十分高兴,更是亲自将其赐名为“全忠”,但让唐僖宗可能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他恩威有加的人最终却成为了唐王朝的掘墓人。

玩物丧志的唐僖宗

由于朱温的反叛,加上各镇藩兵的讨伐,黄巢起义军很快被镇压了下去,但此次农民起义无疑再次打击了本就摇摇欲坠的唐王朝,此时唐朝的兵马基本掌握在了各镇节度使手中,朱温趁此时机,加紧发展势力,很快就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军阀,

此后他更是直接将新上位的唐昭宗接到了洛阳,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便利,彻底掌握了唐朝的大权。

但野心膨胀的朱温依旧不满现在的权势,他将目光看向了那个最高的帝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朱温将屠刀架到了唐朝皇帝和大臣的头上。

公元902年

,朱温在洛阳皇宫摆设了酒席,邀请唐朝诸位皇子前往,在将其灌醉后,朱温命人将他们全部残忍勒死,随后为了清理反抗的大臣,他又以唐哀帝的名义,将30多位忠心耿耿的唐朝大臣聚集在滑州白马驿,在强制他们自杀之后,又全部将其抛尸到了黄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祸。

白马之祸的惨状

朱温血腥处理唐朝残余势力的手段无疑让很多人胆战心惊,也让其在史书上留下了抹不去的骂名,

但朱温更为后世痛恨的原因,则是他纵情于声色,甚至强占儿媳的禽兽行为

。朱温虽然昏庸,但对于妻子张皇后一向尊重,在张皇后在世的时候,朱温还有所收敛,但在张皇后死后,朱温的本性就暴露了出来。

当时朱温的诸位儿子经常在外地领兵打仗,但朱温却在此时将自己儿媳召入宫中,并与其私通,但对于朱温乱伦的的做法,朱温的儿子不但不愤恨,反而是不知廉耻的想要利用妻子来争宠,以期日后能够登上皇位。

朱温和其儿子的做法简直就是旷古奇闻,也正应了那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张惠张皇后

当时在朱温的诸位儿媳中,最为得宠的就是其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朱温对王氏极其的宠爱,甚至一度想要立养子朱友文为太子,但这也却引起了朱温次子朱友珪的记恨,你欺负我妻子可以,但你竟然想把皇位让给别人,这可是彻底触犯了朱友珪的逆鳞,在一番准备之后,朱友珪直接带人冲进了皇宫,将朱温砍死在了龙床之上。

这个五代十国的第一荒淫皇帝也至此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后梁皇帝朱友硅

更多文章

  • 绿帽王朱温大唐掘墓人,生性多疑谋杀忠臣,悖逆人伦欺辱臣儿妻。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朱温,唐昭宗,黄巢,皇位,黄巢起义,mc天佑

    让七个儿媳轮流,为自己事情来选谁当太子恩将仇报谋朝篡位史上最荒唐的皇帝,纵欲无度欺辱人欺无数,今天就来聊。被称为大唐掘墓人的草根皇帝。朱温多温人不咋样,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传统传奇人物。据说在他出生时,天红光左邻右舍都误以为朱家走水纷纷提着水桶赶来救援,结果到了朱家迎接邻居的,除了婴儿的啼哭声外,就只

  • 连自己儿媳都不放过的朱温,为何对这个女人百依百顺?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朱温,阴丽华,张惠,光武帝,刘秀,刘启

    这是一个汉光武帝刘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般美丽的爱情故事,男主角对女主从人生初见就已情根深种.虽经沧桑而不变,虽然他们之间地位悬殊,一个是平头百姓,一个是官府千金,但是依然无法阻隔男主对女主的爱。历经战火,天下熙熙,上天却神奇般的安排两人在经历了兜兜转转之后,再次重逢,两人最终喜结良缘。这

  • 五代第一个皇帝朱温,欲传位于养子,只因他有个特殊的癖好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朱温,皇帝,李存勖,李克用,黄巢,张全义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21帝,享国289年。唐朝在我国封建王朝占有重要席位,在历经了“永徽之治,武周夺权,再到开元盛世之后,唐朝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就像风雨之中失去舵手的小船,没有方向,漂浮不定,更无彼岸,随时都会有倾覆的危险。而此时,上天

  • 朱温为篡唐弑杀2帝1后,并大肆屠戮皇族,那么他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朱温,唐昭宗,弑杀,李克用,黄巢,唐僖宗

    文/格瓦拉同志后梁太祖朱温是宋州砀山人,在兄弟辈中排行第三,祖父和父亲都是乡间儒士,靠教私塾兼务农为生。朱温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跟随寡母、兄长到萧县地主刘崇家中做雇工谋生。跟老实巴交的大哥朱全昱不同,朱温自幼顽劣狡诈、凶悍无赖,经常遭到乡亲们的鄙视,也没少被雇主刘崇鞭笞,但他却依旧是劣性不改。黄巢起

  • 朱温从小混混逆袭成为皇帝,妻子去世后放飞自我,给儿子戴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朱温,皇帝,唐昭宗,唐僖宗,黄巢,李克用

    编辑|长鹿前言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四百多位皇帝,其中有明君,也就昏庸无道的君王,当然奇葩的也不少有的喜欢偷东西,有的还身怀绝技,有着一手一流的木工技术,但要说最奇葩的一位,还的是今天的主角,后梁的开国之君淫魔朱温。他不仅好色,还喜欢给儿子带绿帽子,专宠儿媳妇,而且儿子不但不计较,反而还挺高

  • 朱温遇弑只是意外事件,《旧五代史》对乱张全义之家之事并不认同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朱温,张全义,旧五代史,资治通鉴,李存勖,新五代史

    三部五代时期的正史分别是《资治通鉴》、《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其中前二者有记载说朱温荒淫,不但对大臣妻女下手,还让自己的儿媳侍候。根据其他细节分析,一个年近六十又长期多病的老人,能否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存在不确定性。《旧五代史》成书最早,应该是按照最完整的五代时期帝王实录编撰的,虽然文笔可能不如

  • 手拿曹操的牌,朱温打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操,朱温,黄巢,汉朝,东汉,李克用,节度使,唐僖宗,军事制度

    文 / 子玉即使曹操转世,他手抓朱温的牌,也不一定会比朱温打得更好。任何人的人生都是独立的孤本,因为成事的条件不一样,呈现的结果自然也会不同。不得不承认,唐朝末年的朱温手里抓得牌确实和曹操当年的差不多——两人的基本盘都处于四战之地的河南地区;两人都是在乱世中风云际会,迅速崛起;两人都是凭借平叛赚到了

  • 后唐朱温把名字改成朱全忠,是他登上人生巅峰的关键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微声悟网易号标签:朱温,唐僖宗,黄巢,后唐,黄巢起义,皇位

    起名字和事业成功真的有关系吗?后唐朱温把名字改成朱全忠,是他登上人生巅峰的关键吗?如果把起名完全看成迷信,其实有失偏颇。你看历史上那些响当当的人物,名字一般很有讲究。很大程度上,起个好名字,一定程度上属于五行风水学,但是更深层次上是为了迎合心理学、社会学要求。话说朱温从黄巢团队反水到唐僖宗手下,打击

  • 朱温贪婪好色且十分凶残,最终被亲生儿子朱友珪弑杀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朱温,朱友珪,唐昭宗,黄巢,张全义,皇帝,唐僖宗,唐朝,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一个受人厌恶的痞子混混,靠着反复无常,不忠不义,心狠手辣,凶残嗜杀等特性和手段一路混到封王拜相,最后还直接把唐朝给灭了,自己当起了皇帝,走上人生巅峰,手掌整个中原江山和千万人的性命,生杀予夺,予取予求。这样的一个人,他做过的事能有多人神共愤一定不难想象!这个人就是朱温。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七十多年的堪称

  • 还原真实历史上的朱温,告诉你得罪文人到底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朱温,曹操,平定,唐朝,李存勖,安禄山,国防政策,中国军事制度,宋太祖赵匡胤

    提起五代十国,大家脑中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拉开这一乱世大幕的后梁太祖朱温了。对于这位“大唐终结者”,千百年来人们给予他的几乎都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例如,欧阳修就痛批他:“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胸?”(《新五代史》)王夫之也说:“朱温师之以歼清流、移唐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