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盛唐的隐患
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做了“四纪天子”,在这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里,玄宗皇帝换了多名宰相。
而在玄宗皇帝在位后期,有这么三位宰相: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
张九龄这位宰相,治国理政能力很强,不过,因为多次顶撞玄宗皇帝,这让已经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皇帝很不满,因此张九龄和玄宗皇帝,有了裂痕。
这裂痕,让李林甫趁虚而入。在李林甫的“运营”下,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成功上位做了宰相。
李林甫不懂如何治国理政。不过也不是完全的一团草包:比如说李林甫在弄权方面,在权力制衡方面都具备超强的水平。
比如李林甫在世期间,安禄山一直老实做人,一直不敢闹事。
而李林甫之后的宰相,是杨国忠。
这张九龄当宰相,是因为自己有治国安邦的水平;
这李林甫能当宰相,是因为自己会搞阴谋耍手段。
说白了,张、李二人都是高智商。
而杨国忠能当宰相,是因为自己的妹妹是杨贵妃。
这杨国忠比起张、李二位宰相,是一十足的草包。
草包当了宰相,这时候的大唐,用今天的话说,叫“这国药丸”。
事实上李林甫在位期间,让胡将带兵,确实埋下了隐患,而杨国忠这草包当宰相,则让隐患落地成了大唐的灾祸。
当然这是后话了。
二、草包宰相不承认自己是草包
正如傻子总喜欢逞强来证明自己不傻、穷人总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来证明自己不穷一样。
杨国忠当了宰相,总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草包。
如果杨草包是一个平头百姓,那么,他逞强充其量会给自己惹点小麻烦。
但是这草包偏偏当了宰相。
草包宰相逞强,那倒霉的,可就是大唐百姓了。
杨国忠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草包,打算发动一场战争。
而唐朝南诏战争,就是这个背景下爆发的。
三、唐朝南诏战争
1、南诏与大唐
南诏的统一,是在唐玄宗在位时期完成的。
那时候杨国忠还没当宰相。南诏当时是在玄宗皇帝的支持下,兼并其他几个部族,然后立国的。
由于南诏建立之初,就受了唐朝恩惠,因此南诏一直臣服于唐朝。
唐玄宗时期,唐朝的主要边塞战争是和吐蕃帝国进行的,而南诏在杨国忠掌权之前,给大唐起到了牵制吐蕃帝国的作用。
这一切,直到杨国忠当了宰相,才发生改变。
2、小人得志
杨国忠小人得志以后,身边很快聚集了一些同样品行不端的人。
这里面,就有不少边将——这里面就有唐朝和南诏边境地区的边将。
边将想走杨国忠的门子升官,而杨国忠也想利用边将给自己搞点成就,来证明自己不是草包。
就这样,双方各自都能满足各自的需求,这合作,很快也就达成了。
边将明白了杨国忠的心意以后,屡次三番,在唐朝和南诏边境挑衅南诏,甚至还公然侮辱南诏国王夫妇。
这触怒了南诏国王,于是,唐朝南诏战争爆发。
3、数十万唐军冤魂
杨国忠就这样,把原本和平共处的唐朝南诏关系,给搞砸了。
唐朝南诏战争爆发之初,杨国忠以为凭借大唐的国力,即便是不能吞并南诏、荡平南诏,也可以碾压南诏的主力军队。
杨国忠先是在天宝十年,派遣六万唐军攻入南诏境内,结果因孤军深入南诏境内,被南诏全部歼灭——六万唐军将士,就这样丧生南诏。
紧接着,天宝十三年,杨国忠派遣七万唐军,攻打南诏。
杨国忠派遣的这七万唐军,大多是从北方地区征发来的,而北方来的士兵,对南诏的气候、环境不是很适应。
就这样,攻入南诏境内的七万唐军,因为水土不服、当地的传染病,而战斗力丧失,最终被南诏军队全部歼灭。
四、后记
唐朝和南诏的战争起因,当然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杨国忠和边将的挑衅。
但是,唐朝和南诏战争的爆发,杨国忠和边将,最起码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而杨国忠的瞎指挥,导致十多万唐军士兵枉死南诏国,这是杨国忠不能推卸的责任。
可惜,玄宗皇帝没有追究这一切。
为了让杨贵妃开心,于是杨国忠得到提拔。
而这十多万唐军的性命,只是玄宗皇帝宠爱杨贵妃的代价之一。
在古代皇帝眼里,人命有时候,真不如草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