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导致安史之乱的主因是什么?安禄山、杨国忠等人真是幕后推手吗?

导致安史之乱的主因是什么?安禄山、杨国忠等人真是幕后推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 访问量:839 更新时间:2024/3/11 21:18:28

听过很多人说,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因素,是安禄山杨国忠李隆基等人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安禄山和杨国忠等人还是整个叛乱的幕后推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藩镇强权或者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确实会对封建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还达不到主宰历史的地步。安史之乱其实不能完全由杨贵妃、杨国忠或者李林甫背锅,也不是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一手造成的。从根本上说,

爆发安史之乱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制度的原因。

任何一起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李隆基和安禄山两人只是决定了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和规模,但无法阻止安史之乱的爆发。

即便没有安禄山、史思明,也会有李禄山、张思明。有些史学家把藩镇割据严重化列为安史之乱的动因,那么,又是什么造成藩镇割据严重化的现象呢?

唐朝初期耕地多,人口非常少,推行府兵制的优势很大,但到唐高宗后期,府兵制的制度红利已经吃干净了,唐朝从此停止扩张,走下坡路成为顺理成章的正常现象。但李隆基个人想要有所成就,重塑大唐荣光,宁愿用成本更高的募兵制,也要继续开疆扩土。

他是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这一切不过是饮鸩止渴,宁愿放权给节度使,也要供养军队、继续用兵。这就好比暴发户的资产用光后,宁愿借高利贷也要充门面一样,看似风光一时,但总有还债的悲惨时刻。如果想要避免中晚唐烂局,唐玄宗即位后就该收缩边防,休养生息。

唐朝最开始建设的军制就有问题,府兵制,战时自带钱粮应征,免部分税,非战时为农,到后期土地兼并,府兵交不起税了,还要自带装备参加战争。

战争时间一旦久了,从20岁到59岁左右一直当府兵,农田还会被收走,税一样收。这种无利益还吃大亏的事情谁干,所以后期全跑完了,府兵制崩溃。朝廷为了省钱,不直接养兵搞成这样。

均田制也只是开始人少分地而已,人数一多起来,养不活,只能开放土地买卖,一开放买卖,那土地最终会集中到士族手中,原来农民只能转为不直接交税的佃户,而非自由民。这就是制度上的根本问题,早期会有好处,人数多了,制度不改就是恶劣情况。

安禄山只是河朔三镇和河北山东士族推出来的代理人,没有安禄山,那些世家大族和失意政客,就不会推出另一个人吗?

安史之乱根本不是外族入侵,而是一次地方士族联合失意政客整合流民后的一场帝国叛乱,他们最根本的诉求就是改朝换代,不能改朝换代就将恶推到安禄山身上,他们继续入朝为官获得影响力。

安史之乱是河北山东新兴士族豪族对关陇贵族的一次挑战,而且很成功,叛将基本上被任命为节度使,唐朝彻底失去了河北山东的管控能力。最后,唐朝与其说民族融合,不如说是改发易服。

李唐承自北周的关陇集团,对北齐所在的河北抱有敌意;从开国时就对河北颇为苛刻,一次次把河北逼反,结果就是河北士民对李唐严重离心,即使没有安禄山,河北迟早也会有人反。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安史之乱本质上还是中央和地方、门阀与门阀之间的利益争夺。没有地方的支持,三镇之兵如何打碎唐朝,最后的平息也是门阀们关于利益的分配已经谈好了,已经不需要这场战争了,才逐步被平息。

李唐说白了就是从关陇集团出来的,两方合起伙一起吸第三方的血,三方权力崩塌,自然便是祸根。

个人对于李唐一直执着迁都洛阳有其他感悟,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卫星城市,当城市原本压力过大无法继续推进时,将一部分压力以及新的动力向外转移,顺着降火老城市原本的巨大压力矛盾。这样的话,便有大量的土地空出来用于缓解王朝本身存在的巨大矛盾。

李唐需要空间换时间,但是,李唐将牌打歪了,这一新的利益本应该是三方共同,但经历武周政治事件的影响,使得计划破产,原先推出洛阳缓和三方矛盾的地方,却成为了引发三方矛盾激烈的导火索。可以看到的是,河北承担了洛阳大部分输血,那么离洛阳更近的关陇资源飞到哪去了,这就是问题节点。

安禄山打到洛阳后迅速兵解,无一不在证明,河北世家对洛阳本身有很大的矛盾,而后续从李唐回缩长安,基本可以看见事实的一角。

李家没有将洛阳本身属于河北的权益交到河北世家当中,他自己独吞了,估计关陇集团也有怨气,所以马嵬坡兵变可能是关陇借太子之手给李隆基的警告。之所以从这起,李唐全面走向下坡走,责任是三方的,不单单只有河北世家一方输出。

安史之乱是世家大族在反扑,而且反扑得还比较成功,大唐在后面好多年,科举制几乎又形同虚设了。各地军阀实际上是世家大族的豪赌,只是内耗太严重,被反噬了,从而退出历史舞台。

更多文章

  • 杨国忠怎么就成了唐朝版的“晁错”?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晁错,安禄山,唐玄宗,刘启,宰相

    一、安禄山:我可没造反西汉汉景帝在位期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开始削减诸侯国的地盘和权势。汉景帝的行为触怒了诸侯王,于是诸侯们宣布要起兵,不过不是造反,而是要帮助汉景帝,诛杀汉景帝身边的坏人——晁错。汉景帝被这个情况吓破了胆,只好杀晁错谢罪。而唐代,也发生过类似的一幕。唐玄宗在位后期,继续了一定实

  • 杨国忠家中都有哪些奇特的发明创造?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杨国忠,李林甫,杨玉环,唐玄宗,宰相,甘露,郑平,唐朝

    李林甫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户部员外郎郑平,郑平是少白头,年纪轻轻就两鬓斑白,李林甫看着不忍心,就对郑平说:“陛下明天应当会赐下甘露羹,你把他喝了,就能生出黑发来。”郑平将信将疑,第二天,唐玄宗果然赐下了甘露羹,郑平将御制甘露羹都喝了,结果第二天起床一看,头发果然都变黑了。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御制甘露羹很感兴

  • 杨国忠离家1年,回家发现妻子怀有身孕,妻子解释4字他喜上眉梢

    历史解密编辑:李布朗标签:丞相,唐朝,杨国忠,杨玉环,唐玄宗,安禄山,安史之乱,万春公主,女皇武则天

    中国有24个朝代。高度发达,政治清晰,国力强大,长安城至今仍是世界的中心。能穿越到本朝,就别想回来了。唐朝虽然盛世,但只持续了289年,在历朝历代中都不算太长。唐朝过早衰落的幕后黑手很多,汉奸杨国忠就是其中之一。杨国忠是个没文化的人,却因为他的表弟杨贵妃当上了总理。他做了丞相才知道为自己着想,不断陷

  • 隋唐史丨不要小看一个草包:杨国忠亲手断送十多万唐军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杨国忠,唐军,南诏,李林甫,宰相,玄宗

    一、盛唐的隐患唐玄宗在位四十多年,做了“四纪天子”,在这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里,玄宗皇帝换了多名宰相。而在玄宗皇帝在位后期,有这么三位宰相: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张九龄这位宰相,治国理政能力很强,不过,因为多次顶撞玄宗皇帝,这让已经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皇帝很不满,因此张九龄和玄宗皇帝,有了裂痕。

  • 李靖去世后,为何家族迅速衰落,连家庙都成杨国忠家的马厩?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李靖,杨国忠,李世民,韩擒虎,突厥,李承乾

    在中国传统神话封神榜当中,李靖是哪吒的父亲,是商朝时陈塘关的总兵,后来扶保武王姬发灭商,最后被封为托塔李天王。而在真正的历史上,真实的李靖,和神话当中却是截然不同,两者甚至连朝代都差了上千年。历史上真实的李靖,是隋末唐初时候的人。曾率兵北征突厥,被后世誉为是贞观年间第一名将!但是,这位贞观第一名将,

  • 安史之乱讨伐的是杨国忠,马嵬坡首先被杀的也是他,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杨国忠,安禄山,李林甫,安史之乱,哥舒翰,高力士

    “国忠忌翰,促令陷贼,潼关不守,亟议幸蜀,陷翰犹可,陷天子可乎?惟国忠之意,以为都可弃,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陈玄礼等之加刃其后耶?”——《唐史演义》唐玄宗晚年,安禄山打着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发动了安史之乱。眼看两京无法固守,玄宗只好仓皇逃走,行至马嵬坡,兵士哗变

  • 虢国夫人:搞定杨国忠,觊觎李隆基,害死杨贵妃,这个女人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杨国忠,唐玄宗,杨玉环,安禄山

    提起杨贵妃,一生完全配得上一个“贵”字,不光锦衣玉食,杨氏家族也一跃成了贵族。因为杨贵妃得宠,她的表兄杨国忠官至宰相,杨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是唐朝当时最显赫的家族没有之一。虽然兄妹4人都是借杨玉环的光攀上了高枝儿,但他们却成了杨玉环后来最大的敌人——杨氏兄妹以德报怨,杨玉环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死”在

  • 杨国忠从穷困潦倒到富贵有余仅用五年时间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杨国忠,李林甫,张易之,唐玄宗,杨玉环,宰相

    导语:人的一生总是用目标或者理想禁锢,人生路最终是好是坏,全靠自己如何对待,在别人眼里只是饭后谈资。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英雄,有很多脱离了人们所谓的完美人生的历史人物。今天就说一说唐朝人物杨国忠。人物简介杨国忠,原名杨钊,祖籍陕西华阴市,唐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弄臣。说起他的身世,其实他还是官宦子弟,祖上

  • 杨国忠为何没能整倒安禄山,李隆基到底给安禄山神助攻了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杨国忠,安禄山,唐玄宗,李林甫

    关于大唐的由盛转衰,许多史书上的说法比较类似:一个年老昏聩的皇帝,沉溺在声色犬马的堕落生活中,错误地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交给了一对姓杨的兄妹,还有一个姓安的胖子,最终铸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错,几乎毁掉了整个帝国。个人以为,这个说法,说准的地方只有一点,那就是最后的结果。事实上,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真实的情况

  • 马嵬驿隐藏的秘密,兵变的首要目标不是杨国忠,而是唐玄宗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杨国忠,唐玄宗,马嵬驿,安禄山,李辅国,杨玉环

    天宝十五年六月,随着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自知长安难守,于是带着一帮家眷,由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护送,趁着夜色,悄悄逃离京城。第二天,一行人来到马嵬坡。经过一天一夜行军的士兵们,个个饥肠辘辘。由于沿途官员,及随行负责后勤保障的官员,不断有人开小差逃跑,连随行的皇子皇孙们,都饿得眼睛发花,何况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