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花蕊夫人:国破后被赵匡胤临幸,即兴创作的一首诗流传至今

花蕊夫人:国破后被赵匡胤临幸,即兴创作的一首诗流传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3/12/25 4:00:47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苏轼的《洞仙歌》,描摹后蜀皇帝孟昶和宠妃花蕊夫人情事。词前有小序云: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官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其实,苏轼听到的首两句并非是“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全唐诗》录孟昶诗一首《避暑摩诃池上作》,如下: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则首两句应该是“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沈雄《古今词话》考证说此诗乃东京人士隐括苏轼词而成。

无论如何,不管是苏轼偶尔听到了两句,还是孟昶本来就没有完成,对于孟昶来说,这两句诗都已经是残诗了。

想当年孟昶携貌美如花蕊的花蕊夫人在摩诃池避暑,建水晶宫殿,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琉璃为墙,沁凉的微风从水面上吹来,暗香纵横,孟昶伸出手去,抚摸花蕊夫人的冰肌玉骨,清凉无汗,触手生寒,一时不觉今夕何夕。

那是何等旖旎缠绵的时光啊!那时“幼有才色”的青城女子徐氏(一说费氏)刚刚被父亲徐国璋献给后主孟昶,孟昶宠爱已极,封她为慧妃,别号同前蜀王建的小徐妃一样,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有一首《宫词》,单道及笄之年进宫受宠的奢靡生活:

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便上头。

按罢霓裳归院里,画楼云阁总重修。

赐云鬟,舞霓裳,画楼云阁,风月无边。伴着这个精通音律的君王,花蕊夫人的才情不可遏止地焕发出来了。她写下了百首《宫词》,首首写实,为后人留下了宫廷生活的绚丽画卷。

孟昶像同时代的南唐后主李煜一样,不善治国而耽于享乐。

这个“美丰仪”的年轻皇帝,后来成为“南音”(“南管音乐”)的始祖,被尊称为“郎君大仙”,宋太祖特赐春秋二祭,直到现在,台湾的南管乐团仍然沿袭一千多年前的旧俗,不辍对孟昶的春秋二祭,外国人甚至不求甚解地把台湾的“南音”称为遥远的“唐音”。

后蜀亡后,“南音”传入了宋都汴京,《宋史。乐志》载:“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其后平荆南,得乐工三十二人;平西川,得一百三十九人;平江南,得十六人;平太原,得十九人;余藩臣所贡者八十三人;又太宗藩邸有七十一人。

由是,四方执艺之精者皆在籍中。”从西川得到的这一百三十九名乐工,他们带给汴京这座中原城市的,当然就是孟昶首创的“南音”了。

孟昶本人最擅玉笛,又擅制曲,花蕊夫人有一首《宫词》,生动地描绘了孟昶“御制新曲”,并且亲自演奏的场景:

御制新翻曲子成,六官才唱未知名。

尽将觱篥来抄谱,先按君王玉笛声。

孟昶和花蕊夫人承平二十余年,因花蕊夫人爱赏芙蓉、牡丹,把偌大的成都城里、城墙上都种满了芙蓉、牡丹。秋天芙蓉盛开,灿若锦霞,成都别名“蓉城”、“锦城”,即由此而来。

可是,这种歌舞升平的日月,音乐和宫词的美妙旋律,却阻挡不了“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铁蹄的践踏。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赵匡胤以大将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都部属,伐后蜀。

王全斌一路所向披靡,攻到成都城下,兵锋所指,立国四十年的后蜀,仅仅两月有余就灭亡了。孟昶修降表投降,迁到汴京,刚刚被封为中书令、秦国公七天就被赵匡胤害死,葬于洛阳邙山。

听闻孟昶之死,其母李氏“不哭,以酒酹地祝日:‘汝不能死社稷,苟生以取羞。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也。吾今何用生为!’因不食而卒”(《新五代史。后蜀世家》)。至此,后蜀的根系彻底消亡,只剩下一个花蕊夫人了。

在押赴汴京途中,途经后蜀边境上的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前途未卜的花蕊夫人在驿站的墙壁上题下了半阕《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在宋兵的催促之下,心碎的花蕊夫人再无余暇写完下阕了。这半阕《采桑子》就此也变成了一首残诗,遥遥呼应着孟昶“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的残句。

只不过,孟昶的残诗吟咏的是花蕊夫人的冰肌玉骨,而花蕊夫人的残诗吟咏的却是亡国的离恨,流年暗换,物是人非了。

赵匡胤久慕花蕊夫人的艳名,如今在战后初定的汴京城的晚春天气中,这个一介武夫出身的胜利者,亲眼看到了这株艳若芙蓉的花蕊。赵匡胤半是取悦、半是炫耀地向花蕊夫人询问后蜀败亡的缘由,花蕊夫人遂口占一绝: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官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交织着后悔和悲愤的诗,“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薛雪《一瓢诗话》),“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当此才貌双全的美色,赵匡胤早已垂诞三尺。孟昶死得如此之快,如此蹊跷,当是赵匡胤为夺花蕊夫人下的毒手。赵匡胤遂纳花蕊夫人为妃。

此时,王皇后已经死了两年,赵匡胤宠爱心切,就想立花蕊夫人为皇后。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宰相赵普出来说:“亡国宠妃,不足为天下母,宜另择淑女,才肃母仪。”于是立左卫上将军宋偓的长女为皇后。

《温叟词话》记载了一则花蕊夫人思念孟昶的轶事:花蕊夫人私下绘了一幅孟昶的画像,时时祭祀。怕人知道真相,就对旁人说:供奉这位神仙的,多子。

刚好赵匡胤有一次撞见了,花蕊夫人就托词是送子神仙张仙,赵匡胤遂封为“郎君大仙”。这就是“南音”里尊称孟昶“郎君大仙”的来历。

花蕊夫人之死,诸说纷纭,并无信史可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花蕊夫人俘输织室,以罪赐死。”一押到汴京就在织室里赐死了。

蔡绦《铁围山丛谈》说花蕊夫人“尝进毒,屡为患,不能禁”,被赵匡胤赐死;又说被赵光义趁围猎时一箭射死。

徐大焯《烬余录》说: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喜欢上了花蕊夫人,开宝九年(976年),赵光义趁着哥哥卧病在床,在床前趁机调戏伺候的花蕊夫人,赵匡胤惊觉,用玉斧砍他,赵光义逃跑,赵匡胤因此气绝身亡。总之,花蕊夫人像所有红颜薄命的女人一样,下场凄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文章

  • 花蕊夫人这短短四句诗,无一个脏字,却将天下男人骂了个遍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孟昶,深宫,诗人,宋太祖,小说家,述国亡诗,五代十国,花蕊夫人(后蜀)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是为宋太祖。当时天下并未统一,摆在赵匡胤的面前的对手除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之外,还有后蜀、南唐等国。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南征北伐,目标逐渐指向了后蜀。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命忠武节度使王全斌率军六万征讨后蜀,此时后蜀的统治者是孟昶。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

  • 好色的赵光义为何会射死貌美的花蕊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孟昶,宫词,贵妃,苏轼,诗人,宋太宗,宋太祖,赵光义,小说家,五代十国,花蕊夫人(后蜀)

    第一:什么是‘花蕊夫人’?花蕊夫人用来形容一个女人长得很漂亮,“花不能比她的颜色,蕊花比她的脸更好。”花蕊夫人之所以叫三花,是因为历史上有三位女子被称为“花蕊夫人”,而与赵匡胤和赵光义有关的,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女诗人,也就是后来蜀主孟昶的妃子。第二:那就是,她长得怎么样?花蕊夫人,后蜀王孟昶的妃子,

  • 968年,花蕊夫人陪宋太祖打猎。突然,赵光义拉弓,对着她就是1箭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孟昶,晋王,诗人,宋太宗,赵光义,小说家,宋太祖赵匡胤,花蕊夫人(后蜀)

    公元968年,降妃花蕊夫人陪宋太祖赵匡胤打猎。酒席宴上,太祖兄弟赵光义突然拉弓,对着花蕊夫人就是一箭,花蕊夫人当场香消玉殒,宋太祖震怒却又无可奈何。宋太祖是马上天子,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秋猎大赛。这一天,宋太祖带着文武群臣,去围场进行秋猎,队伍中有宠妃花蕊夫人,还有信赖的3弟赵光义。围场上,众人拉弓射

  • 陈后主宠爱张丽华,作诗打趣沈皇后,最后两句成豪言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陈后主,张丽华,沈皇后,陈叔宝,宠爱,皇后

    陈后主陈叔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生活奢侈腐化,不理朝政,整日与嫔妃、文臣宴乐,制作艳词,可谓是醉生梦死地度日。陈后主极为宠爱贵妃张丽华,他对所有军国政事,皆不闻不问,陈后主甚至让大臣们奏请的国事先交由张丽华审阅,她同意之后,再禀告给自己。当时还有传言:“江东小朝廷,不知陈叔宝,但知

  • 李渊为何要杀张丽华?挑拨李渊杨广关系,害得杨勇杨广自相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无鞋呆呆标签:李渊,张丽华,隋炀帝,杨勇,杨广,杨勇(隋朝),南北朝

    李渊为何要杀张丽华?挑拨李渊杨广关系,害得杨勇杨广自相残杀张丽华出生于兵家,因为她的家中非常的贫困,他的父亲和兄长一直以织席为生计,公元568年,她被选入了宫中,那个时候的她年仅只有十岁,充当皇太子陈叔宝的良娣龚氏的侍女,张丽华长相的最大特点就是发长七尺,眉目如画,光可鉴人,另外她还有一个惊人的才智

  • 张丽华:因太美被杀,十岁被临幸,皇帝上朝都让她坐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张丽华,皇帝,陈叔宝,隋炀帝,上朝

    红颜祸水这个成语相信你一定听过,以我来说,只要听到这个成语脑海里的第一画面就是纣王妲己。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像皇帝这样地位的人,虽能获得天下美女,但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痴迷女色入骨的帝王。这些帝王沉浸于美色之中,不理朝政,荒废事业,每日只想跟自己的爱妃一起嬉闹。譬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纣王的酒池肉林

  • 张丽华到底有何魅力让陈叔宝甘愿做一代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篮篮标签:张丽华,陈叔宝,陈后主,隋炀帝

    张丽华:我是天下第一美人,只要是男人都会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陈叔宝:美人,你就是我的女王。沈婺华:妖女,不得好死。杨广:太美了,只可惜大臣不允许我拥有此等美女,拉下去砍了吧。(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群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张丽华,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

  •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张丽华的场景速写

    历史解密编辑:020艺术观察标签:张丽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文章

    张丽华,生于1958年,山东广饶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83年毕业并执教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艺术家检索(点击直接阅读)•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版权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不

  • 张丽华:从宫女到宠妃,能让皇帝下跪,不光靠脸蛋还有特殊才能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张丽华,皇帝,陈叔宝,陈后主,后主

    在我国历史上,纵然无数英雄豪杰都会对皇位和王权觊觎不已,但说到底,“皇帝”这种职业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对所有的皇帝来说,位高权重就意味着充满危险、日理万机是为了兴国安邦、权谋御下是为了管控政局、抵御外敌是为了固本长治、体恤爱民是为了统治稳定……这些大事但凡有哪一项做得不到位、不够好,恐怕江山社稷就会深

  • 皇妃张丽华:玉树后庭花倾国倾城,却被敌人污蔑成南朝妲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丽华,后庭花,妲己,陈叔宝,陈后主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祸乱朝堂政治的美人,"红颜祸水"便是人们对其的评价。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妃子,名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爱妃。唐朝诗人杜牧所作的《泊秦淮》中提到过一首名为《后庭花》的曲,这曲被人称为亡国之音,而这首曲便是陈叔宝为张丽华作的。张丽华出身于兵家,家中较为贫困,只能靠父亲纺织为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