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狈论南唐(增六)花蕊夫人作《述国亡诗》,戳破了后蜀军阀的美梦

狈论南唐(增六)花蕊夫人作《述国亡诗》,戳破了后蜀军阀的美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240 更新时间:2023/12/20 2:20:43

花蕊夫人在历史上名气很大,由于她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她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传说。一般认为花蕊夫人有三位,一是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二是后蜀后主孟昶慧妃费氏,三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从众多的历史文献来看,这三位花蕊夫人中,留下民间传说最多的便是后蜀后主孟昶慧妃费氏。尤其是她和孟昶、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的各种秘闻,成为民间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形成了各种版本的民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她作《述国亡诗》的必备的情节,也引出了很多花边新闻。然而很少人知道,她作这首诗是有着特殊政治目的的。

《述国亡诗》在历史上流传很广,在现代中学课外读物中也常常出现。原文是,“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在历史上评价很高,被收入了《全唐诗》中,是女性诗人中少有的佳作。在历史课本和课外读物中,很多人将这首诗解读为花蕊夫人对蜀国灭亡的看法,体现了她当时的心态,也表现了她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甚至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花蕊夫人对丈夫孟昶和后蜀国君臣的谴责,嘲笑他们甘当俘虏,并在宋朝军队面前束手投降的懦弱行为。

可是从历史文献来看,这首诗的出现却非常的诡异,似乎遮盖着种种迷雾。对于这首诗是什么时候作的,在哪种情况流传出来的,各种历史文献中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花蕊夫人被俘后押送到宋朝首都东京汴梁途中所作,也有的说是在宋太祖赵匡胤向后蜀主孟昶受降的晚宴上所做。最离奇的说法是赵匡胤觊觎花蕊夫人美色,将她招入宫中陪侍。花蕊夫人不便拒绝,又不想陪侍,所以作了这首诗。很多说法离奇荒诞,充满了阴谋论和宫闱秘闻的气息,真假难辨。但是又一个细节可以确定,这首诗对宋太祖赵匡胤影响极大。

从这首诗流传出来的故事看,赵匡胤是绝对的主角,而孟昶反而是被嘲笑的对象。从各个版本的故事中,不论是在受降宴会上献诗,还是私下里招入宫中陪侍,赵匡胤都因为这首诗对花蕊夫人另眼相看。也因为这首诗,花蕊夫人体现出了女中豪杰的气质,在历史上留下莫大的名声。

可是仔细阅读此诗,却发现诗歌内容与它出现的环境格格不入。不论是在受降的宴会、被押往北方的途中,还是私下里陪侍赵匡胤,这首诗的意境都是非常煞风景的。诗歌的内容更多的是在对后蜀不战而降的批判,实际上与花蕊夫人本人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如果这首诗只是因为亡国后花蕊夫人的伤怀之作,那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从诗歌出现的背景看,正是被押往宋朝的孟昶一家生死未卜的时候。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又是后蜀的皇帝,孟昶一家的结局是很难预料的。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君主本人大多是被处死,而后妃也会沦落风尘。这种悲惨的结局花蕊夫人应该是有所预料的,她当时最需要做的是想办法到了宋朝后自保,而不是去责骂后蜀文武大臣。实际上这么操作也于事无补,甚至让事情的局面更加恶化,让孟昶一家陷入更多的困局之中。

花蕊夫人不是一般的女人,而是孟昶最喜爱的妃子。在宋朝的很多文献中,都记录了孟昶对花蕊夫人的喜爱。很多孟昶用奢侈品供养花蕊夫人的故事,都在民间广为流传。花蕊夫人本人的才名也非常出色,在平定后蜀之前赵匡胤就听说过她的才名了。而且花蕊夫人在政治上也是孟昶的帮手,协助他处理了不少后蜀的政务。从这些史实来看,花蕊夫人不是花瓶一般的角色,而是有着极强才能的女强人。她不仅仅在文学上出色,在这政治上也有着很高的评价。所以花蕊夫人面对亡国之难时不会像普通妃子一样自怨自哀,而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因此她的这种背景结合这首诗出现的时间点,再加上其中的内容,却可以看见一些让人惊讶的东西。这首诗出现的时间点非常凑巧,正是后蜀灭亡之后,而蜀地又再次陷入大乱之前。此时正好是被俘的孟昶一家抵达东京汴梁城前后,宋朝如何处置后蜀君臣和军队未定之时。诗中的内容看似对孟昶和后蜀文武大臣的不满,却点出了后蜀灭亡的真相。这首诗从花蕊夫人的口中说出,却传入了赵匡胤的耳中,还被赵匡胤高度赞扬。结合到不久之后蜀地大乱的历史背景,可以发现这首诗的出现藏着很大的秘密。

赵匡胤派王全斌灭蜀,宋军翻山越岭进入蜀地后只用了六十六天便灭了蜀国。数十万后蜀军队一触即溃,根本没有做出像样的抵抗。尤其是驻扎在成都的十四万精兵,居然一夜之前主动投降,这让人太不可思议了。蜀地出了名的易守难攻,成都是有数的坚城。以后蜀的人力和财力,以及宋朝军队面对蜀道难的后勤压力,孟昶完全可以坚壁清野,用拖字诀对付宋军。这种打法就算不能取得大胜,也会让宋朝痛苦不堪。实际上后来蜀地大乱,叛乱的蜀国军队就是用了这招,让宋朝花费了巨大的投入才平定该地区。

对于这样情况不但看历史书的人感到诧异,实际上赵匡胤本人也是没有想到的。在王全斌伐蜀前,赵匡胤让宋军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尤其是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关中地区甚至安排了大量的后勤支持。可是这场战争只打了六十六天,这就非常不可思议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对这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只谈结论。实际上后蜀溃败的原因是后蜀的军阀主动向宋朝投降,在王全斌出兵之前就有大量军阀向宋朝投诚。由于后蜀军阀不愿意向孟昶效力,是的军队不听命令作战,自然面对宋军一触即溃。

花蕊夫人作《述国亡诗》的真正目的,就是向赵匡胤点出后蜀一战即溃的根本原因。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当孟昶在成都宣布投降时,花蕊夫人在后宫是不知道的。这说明孟昶是瞒着花蕊夫人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后蜀朝廷公开讨论后的决策。孟昶是皇帝,但花蕊夫人是他最爱的女人。平时两人都是共同讨论政治的,即便要投降也会提前做出安排,怎么会瞒着花蕊夫人呢?等到宋军进城后花蕊夫人才得到消息,这就太诡异了。这几乎给后宫和家人连准备的时间都不给,投降还赶着这点时间么?

更何况当时成都还有十四万精兵,粮食充足,他们即便不能击败宋军,拖个十天半月也是没问题的。而且当时宋军并没有完全集结到成都城下,王全斌手里只有几万人,走川峡东路的宋军刘光义部还在半路上。实际上是在孟昶投降十多天以后,刘光义部才抵达成都。这种情况就比较诡异了,占据兵力绝对优势的孟昶为什么会赶着投降,连给妻儿老小准备的时间都不给?可从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可以看出,孟昶投降的过程恐怕不是自己做决策,而是被属下军阀绑架后做的决策。

正是被控制十四万精兵的军阀们架空,甚至被限制了行为,孟昶才没办法把消息送到后宫。而孟昶着急投降,引王全斌的宋军进城,实际上是军阀怕夜长梦多,逼着孟昶干的。孟昶作为后蜀皇帝,在成都城内肯定有自己的亲信。军阀控制孟昶的时间内,他的亲信可能在想办法救援。如果不能抓住机会让王全斌进城,那这些军阀将面临灭顶之灾。从这个推论看,花蕊夫人这首诗并不是在骂孟昶,而是在骂后蜀的大小军阀。而她作这首诗的政治目的,就是为了借赵匡胤的手除掉这些出卖国家的军阀家族。

从后蜀的历史来看,孟昶采取了民本政治的策略,受到后蜀百姓的大力支持,也让后蜀的经济蒸蒸日上。在此过程中,后蜀军阀的实力得到极大的削弱,很多军阀集团被打破和瓦解。他们是不甘心束手待毙的,所以暗中派人向赵匡胤投降,并成为王全斌入蜀的带路党。在面对宋军大兵压境的环境下,他们利用孟昶不擅长军事而顾此失彼的时机,找机会绑架孟昶,逼他向宋军投降,是非常可能的。在这些军阀心里,将后蜀送给宋朝会给他们重新控制蜀地带来机会。蜀地山高路远,宋朝军队要控制这里必须依靠这些军阀,这就给他们割据自立带来机会。

孟昶投降后,最初宋军只送了包括孟昶在内的三十多家后蜀文武大臣去汴梁,绝大多数军阀都留在了蜀地。正如花蕊夫人诗中描述的,数十万蜀军都留在了本地,而成都就有十四万人。这些人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宋军数量,又有本地人支持,这对宋朝统治蜀地带来极大威胁。而蜀地闭塞,与外界交通不便,真要割据自立,宋朝将面临很大困难。花蕊夫人在诗中提到这点,还故意在赵匡胤面前提出,这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与不久之后宋朝大量征集蜀军北上的行为相结合,可以认为这是花蕊夫人故意破坏了蜀地军阀们的打算。

从历史文献看,蜀地军阀们的美梦很天真,就是在宋军撤离后再次割据自立。而宋朝采取征集蜀军北上的操作,这是在灭其他国时没有过的。灭其他国都是只带走皇族和文武大臣,军队都是原地整编,只有对蜀地采用了这招。然而这招就激起了宋军和蜀军的冲突,最终演化成蜀中大乱的局面。因为军阀们如果带着军队离开蜀地,就成了无根之草,再也没有反抗的机会了。对于花蕊夫人来说,这些军阀出卖了后蜀,她也不能让他们好过。一首看似怀念救国的诗歌,足以引起赵匡胤对后蜀军队的猜忌,那就足够了。

更多文章

  • 花蕊夫人这首诗,骂人不带个脏字,短短四句却将天下男儿骂了一遍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孟昶,宫词,君王,深宫,宋太祖,花蕊夫人

    徐氏,青城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长于写诗,曾仿效唐代诗人王建,作《宫词》百余首,富独创性。历代宫词作者不少,但大多为外臣,常有失实之处。花蕊夫人以宫中人写宫中事,皆成信史,且语言工丽,清婉可掬,将宫女内心的孤寞、羞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描摹得细致入微, 自具风格。

  • 好色的赵光义为何会射死貌美的花蕊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宋太宗,花蕊夫人,孟昶,宋太祖,大宋

    某一天,赵匡胤在后苑设家宴招待诸位亲王。既然是家宴,一定是拖家带口参加,所以繁花似锦的后苑充满粉黛气息。赵家老二被香气刺激得荷尔蒙指数蹿升,他贼眼乱转,小心脏砰砰直跳,眼巴巴地盯着大哥即将出现的地方。别以为赵老二兄弟情深,其实他的心思全在大哥身边的那朵花上。果然,当赵匡胤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时,赵光义

  • 像花一样盛开、像花一样凋零的花蕊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花蕊夫人,宋太祖,孟昶,宋太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是花蕊夫人写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述国亡诗》。花蕊夫人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最宠爱的妃子,姓徐,被封为贵妃。她集美貌与才情于一身。从美貌来说,她是后蜀公认的第一美女;从才华来说,她满腹诗书、才学过人,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她的《宫词》一

  • 赵光义为什么要射死花蕊夫人?真的是因为喜欢而得不到吗?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宋太宗,花蕊夫人,宋太祖,孟昶,皇帝,贵妃,赵光义,花蕊夫人(后蜀),小说家,五代十国,艺术家

    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三位花蕊夫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后蜀皇帝孟昶的贵妃花蕊夫人。后蜀灭国之后,花蕊夫人在赵匡胤面前写下著名的《述国亡诗》,成为赵匡胤的贵妃。两朝贵妃,何等荣宠,然后,花蕊夫人的结局却并不怎么样,一种说法认为她是被赵光义射死的,也有说法是郁郁而终。而世人大多认可的观点就是花蕊夫人死于赵光

  • 才貌双全的美女花蕊夫人,先后服侍两位帝王的她,到底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孟昶,美女,诗人,宋太宗,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小说家,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花蕊夫人(后蜀)

    作为五代宋初著名美女之一,花蕊夫人不仅容貌出众,而且颇有才气,留下了《述国亡诗》《采桑子》等诗词。花蕊夫人早年为后蜀君主孟昶后妃,后蜀被赵匡胤攻灭后,花蕊夫人与孟昶被迁往北宋都城汴梁,结果不久后孟昶暴亡,花蕊夫人则被纳入赵匡胤后宫。然而,由于花蕊夫人的记载少见于正史,关于她的结局始终难有定论,而其中

  • 都江堰市历史文化故事 | 花蕊夫人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平凡世界无尽故事标签:孟昶,皇帝,徐慧,宫词,李煜,宋太祖,花蕊夫人,都江堰市,历史文化故事

    今天要讲一个古代著名美女的故事,讲这位美女的故事,我们就要把时间调回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喜欢四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这一时期,四川地区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两个独立政权,而关于这两个短命王朝在后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大权在握的皇帝,也不是那些文臣武将,而是两个均被称为“花蕊夫人”的美女。在

  • 宋太祖赵匡胤强占人妻,花蕊夫人违心逢迎,四字故事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宋太祖,花蕊夫人,孟昶

    公元964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目标是西征后蜀,将蜀地纳入宋朝版图。此时后蜀的皇帝叫孟昶。孟昶登基之初,铁腕铲除恃功骄横的大将,整顿吏治、劝农兴教,经济得到不错的发展。后来,孟昶好大喜功,滥用奸臣,官员腐化堕落,荒淫无度,追求仙丹房术。孟昶接到前线警报后,命令王昭远为都统率兵前去

  • 真是因为花蕊夫人么?后蜀孟昶死的不明不白,赵匡胤难脱嫌疑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皇帝,宋军,诗人,宋太宗,后蜀孟昶,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花蕊夫人(后蜀)

    孟昶出降,带着花蕊夫人等一干嫔妃及全族二百余口,忐忑不安地动身迁往东京汴梁。宋朝建立后,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后蜀是称帝国度中被灭的第一国,对待俘虏的态度,将对以后的统一战争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大宋君臣做了精心的准备,隆重地接待孟昶一行,预备树立个良好的典范。赵匡胤对孟昶的到来做了精心的准备

  • 一首诗羞煞万人的花蕊夫人,情陷三个男人而死,究竟谁最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花蕊夫人,孟昶,宋太祖,宋太宗,后主,三个男人

    花蕊,顾名思义便是指一朵娇嫩的鲜花之上最中心娇艳的部分,更有一花之心的意思;同理,花蕊夫人便是指一众貌美女子之中最为众星捧月般的特别存在。在五代十国时期,虽曾有数位出类拔萃的女子都被称作花蕊夫人,但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位费姓女子。起初,这位花蕊夫人的身份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后来亡国之君孟昶被迫降宋,花蕊

  • 饰演同样的角色,杨恭如和刘涛,谁才是你心中的花蕊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摩西观娱标签:刘涛,孟昶,杨恭如,宋太祖,周娥皇,花蕊夫人

    历史上的花蕊夫人,是蜀国孟昶的宠妃,但是命运却很悲惨。花蕊夫人,只是孟昶给她赐的封号,原姓费(或者姓徐),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幼能文,尤长于宫词”,擅长作词,而且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让人一眼沦陷,“花蕊夫人”实至名归。所以,花蕊夫人的人物形象就搬上了荧屏。扮演花蕊夫人的演员不少,在茉沫眼中印象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