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希声,你以为我没有发现你在先帝的葬礼上偷偷喝鸡汤吗?

马希声,你以为我没有发现你在先帝的葬礼上偷偷喝鸡汤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917 更新时间:2023/12/12 2:36:40

(楚武穆王马殷 形象)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

这一年,五代十国里,十国中南楚政权开国国君楚武穆王马殷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

作为开国皇帝,马殷的一生是非比寻常的。

他少年时当过大头兵,结果没两天,他的顶头上司就死了,他摇身一变,成了队伍中的中层领导。

当了中层领导没多久,军队中的主帅不巧又死了,他又很快被推举为了军队的实际领导人。

相较于同时期其它枭雄靠杀伐征战闯出一片天下,杀出一条血路,马殷同志的发家史实在是太过顺风顺水了。

他拥兵十万,盘踞在潭州(湖南长沙),并且很快统一了湖南全境。

得天独厚,又十分从容的创业过程,让马殷对这个世界有着和别人截然不同的看法和理解。

他厌恶动乱,排斥战争,在成为南楚国君后,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积极恢复湖南境内的经济秩序。

五代时期,南楚的经济支柱,主要靠茶叶生产和对外贸易。

(南楚)

但自从唐末黄巢起义以来,地方朝廷失去了实际控制权,乱匪横行,暴动频繁,百姓们或死或逃,导致茶田纷纷荒芜,如此一来,当地的经济产业即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

量小非君子,没钱不丈夫。

打仗就是打经济,发展就是搞贸易,而为了改变南楚国积贫积弱的现状,马殷开创性地搞出了这样的一条举措:

《新五代史·楚世家》:又令民自造茶以通商旅...

全面取消茶叶制造和销售的垄断权,允许南楚百姓自产自销。

唐时,无论盐铁茶糖,制造权和经营权都收归国有,严禁民办机构和个人进行经营,由此垄断了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手段,实在是一大弊政。

而马殷为了动员南楚百姓的积极性,全面取消垄断政策,将经营权公开化,当地百姓深感朝廷恩德,纷纷投身茶叶制造业,没几年时间,南楚国内的茶田就郁郁葱葱,绿野连贯千里,茶叶产量更是连创历史新高。

解决了产量问题,那么下一步就是打开思路,进行外销。

《资治通鉴·后梁纪一》:......请听民自采茶卖于北客.....

马殷敏锐地感觉到,南楚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南方割据政权的中心地带,于是,马殷在境内的襄州,唐州,复州,荆州,汴州,郢州等地专门设置了商业据点,专门依靠这些据点来吸引其它割据政权的商人,用自家的茶叶换取丝绸,粮食,以及军械和战马。

(茶叶种植)

一时间,南楚经济空前发展,政通人和,展示出了多年未有的蓬勃生机。

通过马殷治国的经历,我们不难引申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也许治理国家未必都需要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杀伐征战,有时候,发展经济,恢复社会的生产,也是富国强兵的一条鲜明道路。

治国如烹鱼,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北宋时期,有一位试秘书省校书郎,叫做周羽翀,曾经写过一本《三楚新录》,他在书中对马殷留下了十分高度的评价:

《三楚新录》:殷宽厚大度,得士死力。

他认为,楚武穆王马殷为人宽厚,性格大度,所以他的手下都愿意为他卖命。

不过现在,这位一代枭雄的人生,也即将走到尽头了。

老国君临死之前,对南楚的发展并不忧心,自己埋头苦干了半辈子换来的经济强国,马殷很有自信,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马殷生子十数人,其中最为优秀的,当属嫡长子马希振。

马希振的优越性,是得天独厚的。

他又是长子,又是嫡子,又是一众兄弟里才华最为出众的,在素来遵从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封建社会,马希振无疑是接替国君之位的不二人选。

(马希振 形象)

但越是这种铁板钉钉,看起来不会发生变故的事儿,越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马殷生平最宠爱的妃子,叫做袁德妃,德妃育有一子,叫做马希声,是马殷的次子。

德妃望子成龙,整天围在马殷的身边,哀求可以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马殷一开始不允,德妃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整日梨花带雨,搞的马殷不厌其烦,只好同意。

原本拍板决定的储君之位,就这么从马希振转移到了马希声的身上。

看来,无论是大风,狂风,还是龙卷风,都比不上自己老婆的耳边风。

一个月后,即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十一月,马殷驾崩,马希声顺势接班,成为了南楚政权的第二任国君。

不过,虽然马希声接了班,但南楚国的王位却很难永永远远地在马希声这一脉传承下去。

老国君马殷临死前,在南楚祠堂里摆放了一柄寒光凛冽的宝剑,并且留下旨意: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遗命诸子,兄弟相继......违吾命者戮之!

我死之后,马希声即位,马希声死后,不许传位给他的子嗣,而是要传位给他的弟弟们,此后更要谨遵兄终弟及的顺序,谁敢违反,就用这柄剑诛灭他。

这个规矩实在古怪,但初登王位的马希声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他虽然已经成为了名义上的新国君,但基于中国社会传统的孝道人伦,他还需要为父亲马殷服丧,以表忠孝。

(衡阳王马希声 形象)

在没有即位,仍然是世子时,马殷对诸儿子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平时没事儿不许出去溜达,一有时间就要学习功课,每月能花的银钱不过三五两,未到十八岁之前,更是不能近一点女色,只能保持童男之身。

威严的老父亲对自己的管教十分严格,所以马希声虽然是国君的儿子,但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在马希声的少年时代,五代十国历史舞台上光芒最为耀眼的人物,是朱温

这个覆灭了唐朝的旷世枭雄南征北讨,建立后梁,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传奇,一直被时人所津津乐道,而关于朱温的奇闻轶事也源源不断的在民间流传。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马希声闻梁太祖嗜食鸡,慕之。

年轻时的马希声曾经听闻,朱温很喜欢吃鸡肉,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实现了吃鸡自由,每天想吃多少只鸡,就吃多少只鸡,这让马希声十分羡慕。

结果老国君一朝逝去,马希声刚当上了南楚国的领导人,正在为父亲马殷守孝期间,就立刻嘱咐下人,每天要宰杀五十只鸡,烹饪成各色美食,供自己食用。

朋友们,在王位交替的问题上,新即位的国君如果想要收拢人心,必然是要演一出戏的。

(百官劝进)

比如,早上起来得知父亲的死讯,立刻悲痛不能自己,马上就要昏倒过去,好不容易醒过来,被人搀扶着走到父亲的尸体旁,就要立刻伏在尸身上痛哭流涕。

世子哭,大臣们当然也要跟着哭,大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阵阵充满了表演意味的哭腔中,这就算是把老国君给送走了。

葬礼已毕,大臣们十分懂事儿,立刻表示先帝虽然西去,但国家不能一日没有国君,所以请世子速登大位,临御天下。

大臣们极力拥戴世子登基,但世子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表示自己此番前来,只是为了给父亲奔丧,绝对没有觊觎皇位的意思。

大臣们面面相觑,然后很快开始了新一轮的表演。

有的大臣言辞激烈,表示皇帝大位非你不可。

有的大臣涕泪连连,表示天命所在,你就别推辞了。

更有大臣欲要以头撞柱,表示你今天要不登基,我就一头撞死在这柱子上。

大臣们这么一闹,世子面露难色,但架不住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进,最后只好勉为其难(欢天喜地)的应允,表示你们别闹了,这个皇帝我当还不行么?

至此,一出君臣劝进的戏码就此结束。

(皇帝登基)

当然了,在这期间,世子除了无限的悲伤之外,不能透露出一丝一毫欢喜的情绪来,也不能把对权力的渴望写在脸上,不然很容易被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们,在史书中记载一笔不忠不孝的烂账。

这样的戏码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位更替上都有发生,但神奇的是,虽然臣子和君主配合的天衣无缝,从来不会NG,卡壳,或者说错台词,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预先排练过。

这是一种十分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不过,这种戏码是绝对不会发生在马希声的身上的。

这位楚国的新一任领导人端坐在父亲的灵堂里,一边披麻戴孝,一边不亦乐乎地往嘴里塞鸡腿,丝毫不见其因父亲故去而悲伤难过。

大臣们同样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当了半辈子的臣公,却还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

(鸡汤)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马希声服丧期满,将其父马殷的尸身下葬,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情绪变化,甚至还当众喝了一碗浓稠的鸡汤。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七》:庚申,葬武穆王于衡阳,将发引,顿食鸡(月隺)数盘。

不过好在,上天没有给马希声同志展示更多其为人荒诞的机会,父亲马殷下葬仅一年后,即公元932年,长兴三年,马希声就因病去世,领了便当。

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重于其它山。

但马希声大小也算是一代君王,可他的死,却轻如鸿毛,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

没有作为,没有政绩,没有什么传奇故事,终其一生,只留下几件供后来人在茶余饭后用来谈论的荒唐事。

而这样的人,除了作者有闲情逸致专门为他写一篇文章之外,恐怕不会再有什么人会记得他了。

更多文章

  • 昭宗搞李茂贞翻车,官军一触即溃。宰相被杀,群臣离心离德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李茂贞,昭宗,宰相,节度使,凤翔,崔胤

    接上篇唐朝的最后岁月:乱臣当道,皇帝倍感屈辱,一个大胆决定惊呆群臣宫里的事,对李茂贞来说,没什么秘密。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朝廷早晚得完,因此中央大员都积极结交地方上比较有前途的帮派,给自己留条后路。比如崔昭纬,在中央当着大官,却一直和邠州、岐州眉来眼去,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派人汇报,典型的吃里扒外。

  • 唐朝西北王李茂贞,控制45州 ,加封秦王,唐朝灭亡却仍奉其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娱不可耐标签:秦王,唐朝,后唐,凤翔,李茂贞,李存勖,欧阳修,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西北王李茂贞, 控制45州 ,加封秦王, 唐朝灭亡却依然奉其正统李茂贞唐末至五代时期的军阀,他从普通军卒到雄居一方的统帅,也可谓之传奇。他和其他的藩镇一样,在势力坐大后都不把中央的命令放在眼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他虽然跋扈,但是却一直算是一个唐朝的忠臣。可以说虽然李茂贞是一个唐朝的割据势力,但

  • 英雄生逢乱世,自当勇立潮头,李茂贞从一介武夫化身一代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李茂贞,黄巢,节度使,唐僖宗,凤翔,一代枭雄

    世人常说,乱世出英雄,但是英雄并不渴望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如能肩挑千斤担,谁拿青春换那一身才华?但是人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出身,如果你生逢乱世,就只能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本文的主人公李茂贞无疑就是一个敢于向命运发起冲锋的人,他生于晚唐这个急剧动荡,群雄纷争的时代,但是却从一介武夫成长

  • 唐朝灭亡后李茂贞虽不称帝却将妻子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朱温,唐朝,李茂贞,节度使,唐僖宗,唐昭宗,李克用,五代十国

    一般说来,一个女人是皇后,丈夫一定是皇帝了。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李茂贞的老婆就是这样。李茂贞自己始终没有称帝,但是却册立妻子为皇后。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人,农家子弟出身,年轻时加入成德节度使的牙军,后奉命到奉天(今陕西省乾县)驻守以抵御吐蕃,因战功升迁至队长。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叛

  • 大唐秦王李茂贞墓,拥有三道绝世机关,为何依旧没有防住盗墓贼?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李茂贞,秦王,皇帝,朱温,黄巢,唐僖宗,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龙兴之地,这里埋葬了周秦汉唐以来几十个有名有姓的皇帝,还有其他很多小政权的王公贵族也埋葬于此。所以从秦朝开始,关中地区的盗墓和反盗墓之间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天子诸侯王公大臣希望将自己活着时候的荣华富贵带到死后的世界,但平头百姓之中总有一些铤而走险之人,希望通过拿前人钱财一夜暴富者,所

  • 陕西挖出杀伤力最强机关墓,出土免死金牌,墓主人是唐末李茂贞!

    历史解密编辑:青灯话史标签:皇帝,黄巢,古墓,陕西,唐末,唐朝,李茂贞,唐僖宗,机关墓,免死金牌,五代十国

    阅读文章前,请您点击“关注”支持一下,以方便您及时收到更新提示,谢谢!引言受一些盗墓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古墓都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只要一提起王侯将相的古代大墓,里面必定是充满了机关陷阱以及流沙滚石,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还会遇到足以媲美“金刚”的护墓神兽。不可否认,在一些古墓中确实有机关陷阱的存在,虽

  • 从功臣到奸雄,扒掉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尊严的西北王—李茂贞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茂贞,节度使,唐昭宗,李克用,唐僖宗,朱温

    广明元年二月,刚刚占领长安并建立了大齐王朝的黄巢坐在含元殿内,看着黑压压匍匐在阶下的群臣,一时志得意满。此刻他决定和唐朝流亡政府来个了断,继续挥军西进,将躲在蜀地的唐僖宗给揪回来。 很快,五万精锐大齐军队在头号战将尚让的率领之下,开出长安,兵锋直逼凤翔。一个出长差的队长 在尚让等人看来,这只是一场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黄损(玉马坠)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玉马坠,黄损,长安,黄生,胡僧

    黄损秀才黄损,风度翩翩文采斐然,家里原来也门庭显赫,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黄损有个玉马吊坠,色泽温润,雕刻精美,他从小佩戴。某天,黄损在街上游玩,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叟,看样是修道之人。老叟和黄损闲谈,说的大多是不好理解的玄语。临别时向黄损要那块玉马坠,黄生没有吝惜,解下相赠,老叟并没说谢谢,径自离

  • 京藩之间:张全义的洛阳经营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全义,洛阳,黄巢,安禄山,李唐,唐玄宗

    中国封建社会蔓延两千多年,制度方面以君王统治之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社会呈现出一种阶级对立的状态,皇帝和一众朝廷官员为高层统治阶级,底层人民百姓作为被统治阶级常年受到压迫,所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曾间断。这种矛盾时常表现为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王朝兴盛之时,并不会太过明显,一旦朝代进入动乱时期,这种中央

  • 朱温玷污张全义妻女,张全义为何无动于衷?其实,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温,张全义,黄巢起义,唐昭宗,后唐

    张全义出生于852年,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知名人物,原名张言,后唐昭宗为其赐名“张全义”。原本,张全义只是一个种田的农民,后来,因为参加了黄巢起义才有机会进入官场。在这次起义当中,张全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负责管理水运的相关事情。但最终,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使得张全义被迫逃亡河南,并投靠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