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昭宗搞李茂贞翻车,官军一触即溃。宰相被杀,群臣离心离德

昭宗搞李茂贞翻车,官军一触即溃。宰相被杀,群臣离心离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三娃家的彩虹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3/12/6 17:39:29

接上篇唐朝的最后岁月:乱臣当道,皇帝倍感屈辱,一个大胆决定惊呆群臣宫里的事,对李茂贞来说,没什么秘密。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朝廷早晚得完,因此中央大员都积极结交地方上比较有前途的帮派,给自己留条后路。比如崔昭纬,在中央当着大官,却一直和邠州、岐州眉来眼去,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派人汇报,典型的吃里扒外。李茂贞不怕朝廷,但也不愿意开仗,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他还得留着精力对付周围那些嗜血狂魔。所以,他指使在京城的同党发动数千人,上街示威游行,先是拦住观军容使西门君遂的坐骑,大声喊冤:“李茂贞无罪!李茂贞无罪!为什么要去讨伐他,而使生灵涂炭?”西门君遂先把自己抖落干净:“这是宰相的事,和我没关系哟!”那就去找宰相。崔昭纬、郑延昌两个宰相一摊手,继续甩锅:“这是皇上让杜太尉办的,俺们不知道啊。”对于这种打官腔的方式,群众很不满意,拿起石头瓦块一顿砸。两个宰相慌忙下了轿子,逃进民宅,总算拣了条命,不过印信和官服都丢了。昭宗大怒,下令追查,将带头起哄的人全部斩首,表明誓死一战的决心。山雨欲来风满楼,京城的百姓已从空气中嗅到了国破家亡的味道,纷纷扛着行李,逃进深山老林。皇帝下令,任嗣覃王李嗣周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岁为副使,领兵三万,讨伐李茂贞。这一战,极为草率。李嗣周本身就是个菜鸟,统领的又大部分是新招来的市井少年,起哄架秧子倒还凑合,要讲真刀真枪地上战场拼命,远远不是李茂贞百战之师的对手。所以整个过程乏味可陈,大概可以用一句广告词概括——“开始了吗?”“已经结束了。”不能说打不过,因为根本没动手。李茂贞和王行瑜的六万联军一出动,禁军就逃风而逃,自己的鞋都追不上。李茂贞带着兵溜溜达达,直逼长安。

长安乱套了。长安百姓现在成了惊弓之鸟——前朝安史之乱、泾源兵变时乱军曾陷落长安,给几代人留下痛苦回忆。后来黄巢之祸再起,火烧市肆,杀人满街,现在想来仍是胆战心惊。本来充满优越感的首都人民,成了朝不保夕的首都难民。很多百姓控制不住心中的愤懑,聚集在皇宫门外示威游行,要求追究主战人的责任。李茂贞则陈兵在离长安近在咫尺的临皋驿,开出停战条件:诛杀杜让能。这也是崔昭纬为清除异己,不断使坏的结果。杜让能知道会有这一天,他现在格外平静,主动找上门去,对皇帝说:“让我来承担责任,解决眼下的危机吧。”昭宗哭道:“那只能这样了。”当年的豪情万丈、信誓旦旦早已丢在脑后,大人物最后的抗争无非丢卒保车。昭宗下诏把杜背锅埋汰了一顿,贬为梧州刺史。同时,将观军容使西门君遂流放到儋州、内枢密使李周潼流放到崖州、段诩流放到马颧州。李茂贞没反应。第二天,昭宗亲临安福门,处决西门君遂、李周潼、段诩,再贬杜让能为雷州司户。派使者告诉李茂贞:“给我出主意的是这三个人,和杜让能无关。”同时,派内侍骆全瓘、刘景宣为左右军中尉,任韦昭度为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御史中丞崔胤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对于皇帝这种公然打马虎眼的行为,李茂贞气得拿大刀直敲黑板:看重点!看重点!老子是要诛杀杜让能!昭宗实在没辙了,尽管他竭尽所能想保住老伙计的一条命,但现实的压迫让他必须做出愧疚的选择——赐杜让能和他的弟弟杜弘徽自尽。留个全尸吧!就目前的形势来说,死也没什么不好——早死早解脱,而活着的人,却要继续承受折磨。李茂贞现在牛了,身兼凤翔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中书令等多个职位,拥有凤翔、兴元、陇秦等十五个州的地盘,狠狠地赚了一笔。助拳的王行瑜也不错,虽然想当尚书令未果,但补偿了一个太师的头衔,赐号尚父,赐丹书铁券,身心通泰。从此,邠州、岐州方面开始把握朝政,所奏之事朝廷稍有犹豫,李茂贞、王行瑜便横眉怒目,威胁恐吓,不达目的不罢休。最大输家还是昭宗——他现在是赌一把输一把,旧仇未报又添新恨,处境越发窘迫。同时,丧失了诸多大臣的信任。大家心底基本达成共识:谁跟皇帝干,谁是倒霉蛋。每天上朝出工不出力,到点儿领工资打卡走人。

标签: 李茂贞昭宗宰相节度使凤翔崔胤

更多文章

  • 唐朝西北王李茂贞,控制45州 ,加封秦王,唐朝灭亡却仍奉其正统

    历史解密编辑:娱不可耐标签:秦王,唐朝,后唐,凤翔,李茂贞,李存勖,欧阳修,五代十国,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西北王李茂贞, 控制45州 ,加封秦王, 唐朝灭亡却依然奉其正统李茂贞唐末至五代时期的军阀,他从普通军卒到雄居一方的统帅,也可谓之传奇。他和其他的藩镇一样,在势力坐大后都不把中央的命令放在眼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他虽然跋扈,但是却一直算是一个唐朝的忠臣。可以说虽然李茂贞是一个唐朝的割据势力,但

  • 英雄生逢乱世,自当勇立潮头,李茂贞从一介武夫化身一代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李茂贞,黄巢,节度使,唐僖宗,凤翔,一代枭雄

    世人常说,乱世出英雄,但是英雄并不渴望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如能肩挑千斤担,谁拿青春换那一身才华?但是人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出身,如果你生逢乱世,就只能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本文的主人公李茂贞无疑就是一个敢于向命运发起冲锋的人,他生于晚唐这个急剧动荡,群雄纷争的时代,但是却从一介武夫成长

  • 唐朝灭亡后李茂贞虽不称帝却将妻子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朱温,唐朝,李茂贞,节度使,唐僖宗,唐昭宗,李克用,五代十国

    一般说来,一个女人是皇后,丈夫一定是皇帝了。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李茂贞的老婆就是这样。李茂贞自己始终没有称帝,但是却册立妻子为皇后。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人,农家子弟出身,年轻时加入成德节度使的牙军,后奉命到奉天(今陕西省乾县)驻守以抵御吐蕃,因战功升迁至队长。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叛

  • 大唐秦王李茂贞墓,拥有三道绝世机关,为何依旧没有防住盗墓贼?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李茂贞,秦王,皇帝,朱温,黄巢,唐僖宗,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龙兴之地,这里埋葬了周秦汉唐以来几十个有名有姓的皇帝,还有其他很多小政权的王公贵族也埋葬于此。所以从秦朝开始,关中地区的盗墓和反盗墓之间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天子诸侯王公大臣希望将自己活着时候的荣华富贵带到死后的世界,但平头百姓之中总有一些铤而走险之人,希望通过拿前人钱财一夜暴富者,所

  • 陕西挖出杀伤力最强机关墓,出土免死金牌,墓主人是唐末李茂贞!

    历史解密编辑:青灯话史标签:皇帝,黄巢,古墓,陕西,唐末,唐朝,李茂贞,唐僖宗,机关墓,免死金牌,五代十国

    阅读文章前,请您点击“关注”支持一下,以方便您及时收到更新提示,谢谢!引言受一些盗墓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古墓都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只要一提起王侯将相的古代大墓,里面必定是充满了机关陷阱以及流沙滚石,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还会遇到足以媲美“金刚”的护墓神兽。不可否认,在一些古墓中确实有机关陷阱的存在,虽

  • 从功臣到奸雄,扒掉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尊严的西北王—李茂贞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茂贞,节度使,唐昭宗,李克用,唐僖宗,朱温

    广明元年二月,刚刚占领长安并建立了大齐王朝的黄巢坐在含元殿内,看着黑压压匍匐在阶下的群臣,一时志得意满。此刻他决定和唐朝流亡政府来个了断,继续挥军西进,将躲在蜀地的唐僖宗给揪回来。 很快,五万精锐大齐军队在头号战将尚让的率领之下,开出长安,兵锋直逼凤翔。一个出长差的队长 在尚让等人看来,这只是一场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黄损(玉马坠)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玉马坠,黄损,长安,黄生,胡僧

    黄损秀才黄损,风度翩翩文采斐然,家里原来也门庭显赫,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黄损有个玉马吊坠,色泽温润,雕刻精美,他从小佩戴。某天,黄损在街上游玩,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叟,看样是修道之人。老叟和黄损闲谈,说的大多是不好理解的玄语。临别时向黄损要那块玉马坠,黄生没有吝惜,解下相赠,老叟并没说谢谢,径自离

  • 京藩之间:张全义的洛阳经营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全义,洛阳,黄巢,安禄山,李唐,唐玄宗

    中国封建社会蔓延两千多年,制度方面以君王统治之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社会呈现出一种阶级对立的状态,皇帝和一众朝廷官员为高层统治阶级,底层人民百姓作为被统治阶级常年受到压迫,所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曾间断。这种矛盾时常表现为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王朝兴盛之时,并不会太过明显,一旦朝代进入动乱时期,这种中央

  • 朱温玷污张全义妻女,张全义为何无动于衷?其实,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温,张全义,黄巢起义,唐昭宗,后唐

    张全义出生于852年,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知名人物,原名张言,后唐昭宗为其赐名“张全义”。原本,张全义只是一个种田的农民,后来,因为参加了黄巢起义才有机会进入官场。在这次起义当中,张全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负责管理水运的相关事情。但最终,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使得张全义被迫逃亡河南,并投靠了唐朝

  • 五代“忍者神龟”张全义的劲爆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全义,朱温,节度使,李存勖,刘皇后,黄巢起义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历来都提倡宽以待人,但是宽容与仁慈也是有底线和原则的,譬如古语有云:人生在世有四大不共戴天之仇,即为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四项,触犯到这几样人性的底线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然而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五代十国混乱之际,却有一位堪称“忍者神龟”的唐末将领张全义忍辱负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