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西北王李茂贞,控制45州 ,加封秦王,唐朝灭亡却仍奉其正统

唐朝西北王李茂贞,控制45州 ,加封秦王,唐朝灭亡却仍奉其正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不可耐 访问量:2056 更新时间:2023/12/6 17:03:33

唐朝西北王李茂贞, 控制45州 ,加封秦王, 唐朝灭亡却依然奉其正统

李茂贞唐末至五代时期的军阀,他从普通军卒到雄居一方的统帅,也可谓之传奇。他和其他的藩镇一样,在势力坐大后都不把中央的命令放在眼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他虽然跋扈,但是却一直算是一个唐朝的忠臣。可以说虽然李茂贞是一个唐朝的割据势力,但是也是唐朝的忠臣。

他是河北人,却发迹于西北,凤鸣于岐山。他为风雨飘摇的大唐立过功,也助推了大唐的末亡。

得意时,他对皇帝指手画脚,对宰相说杀就杀;失意时,他立场坚定,死不降梁。

他虽然对天下无功,却保住了一方平安,就连对武臣无比挑剔的欧阳修也说他"以宽仁爱物,民颇安之",以至于在其身后,当地百姓请留其子继续主政。

各路军阀纷纷称帝,他却愣是忍而不发。

最终,他顺利回到了后唐的怀抱,与其子孙共得善终。他就是唐末五代的西北王李茂贞。

时间回到唐朝末年,随着黄巢起义揭开了乱世的序幕,各路豪杰跃跃欲试。

这些豪杰们投身军旅,义无反顾地搏杀于乱世,希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方朗朗乾坤。河北人李茂贞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出生于武将的李茂贞,他原名叫宋文通,是河北蠡县人,不过当时此地归属深州博野。

生于公元856年李茂贞,此时正是唐宣宗励精图治,企图挽救大唐危局的时候。

那时,大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军人成为一个比较有希望的职业。

还是少年的宋文通和众多同乡壮丁,一起参加了镇州成德军。豪杰出身的宋文鱼,由于作战勇敢,他被选入了藩帅的牙军,还因功升为队正。

不过,李茂贞深耕凤翔、泾原一带长达数十年。在这块地方,他根基牢固,虽然遇上些小挫折,但最终还是化险为夷。

只是他的实际控制区只剩下了七个州,与鼎盛时期势力波及四道十五镇四十五州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差距。

形势当时不断变化,公元923年,当时的后唐灭掉后梁,年迈的李茂贞为了讨好李存勖,特意以家人礼(大家都是李唐赐姓)给李存勖写了封信,祝贺他攻入开封。

李存勖定都洛阳后,老谋深算的李茂贞越发心里不安,忙不迭地上表称臣,还让儿子去朝见李存勖。

这时的李存勖为了能够顺利进军蜀中,实现自己的大目标,决定对他采取怀柔政策,以李茂贞是前唐元老为名,对他倍示尊敬,不仅保留了他的前朝旧职,还晋封为秦王。

李茂贞宝押对了,此时的他心也放宽了,稳定了下来,本想安安生生过日子,可惜,岁月不饶人。

就在他生病时,李存勖还派人去给他送药慰问。

时间不久,到了公元924年,就在李茂贞被封秦王后,这位雄霸一方的西北王便与世长辞了,活了69岁,被谥曰"忠敬"。

秦王李茂贞戎马一生,他杀人无数,但却一心礼佛。供奉舍利的凤翔法门寺在唐武宗会昌法难后几经颓废,无人打理。

李茂贞坐镇凤翔期间,花了二十多年,修寺宇、建法舍、铸铜炉、造佛塔,开始了对法门寺进行了旷世持久地修复,把一个破旧不堪的法门寺,由于他的维修,又重现了皇家寺院的繁华,这是唐末以来绝无仅有的。

有人猜想,这时的李茂贞是想通过佛法无边来化解自己身处乱世的烦心吧。

人们从当地的史料中看,这个西北王李茂贞,他的长子李从曮被凤翔百姓执意挽留,声誉甚好,就如同当年镇守河内的东汉名臣寇恂一样。

从这个事件中可以看出李家父子是深谙"好汉护三村"道理的,也确实为当地百姓做过不少善事。

对此,就连对武臣无比挑剔的欧阳修,看到李茂贞的地方治理功绩,也称赞李茂贞"以宽仁爱物,民颇安之"。

李茂贞之子李从曮兄弟也都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皆以书画见长。或许,这也是曾经雄踞一方的李茂贞,能够在乱世中得以善终的要因之一。

对欧阳修评价李茂贞"以宽仁爱物,民颇安之",你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发表。

更多文章

  • 英雄生逢乱世,自当勇立潮头,李茂贞从一介武夫化身一代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李茂贞,黄巢,节度使,唐僖宗,凤翔,一代枭雄

    世人常说,乱世出英雄,但是英雄并不渴望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如能肩挑千斤担,谁拿青春换那一身才华?但是人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出身,如果你生逢乱世,就只能一往无前,只有这样才能活下来。本文的主人公李茂贞无疑就是一个敢于向命运发起冲锋的人,他生于晚唐这个急剧动荡,群雄纷争的时代,但是却从一介武夫成长

  • 唐朝灭亡后李茂贞虽不称帝却将妻子封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朱温,唐朝,李茂贞,节度使,唐僖宗,唐昭宗,李克用,五代十国

    一般说来,一个女人是皇后,丈夫一定是皇帝了。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李茂贞的老婆就是这样。李茂贞自己始终没有称帝,但是却册立妻子为皇后。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深州博野人,农家子弟出身,年轻时加入成德节度使的牙军,后奉命到奉天(今陕西省乾县)驻守以抵御吐蕃,因战功升迁至队长。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叛

  • 大唐秦王李茂贞墓,拥有三道绝世机关,为何依旧没有防住盗墓贼?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李茂贞,秦王,皇帝,朱温,黄巢,唐僖宗,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关中自古以来就是龙兴之地,这里埋葬了周秦汉唐以来几十个有名有姓的皇帝,还有其他很多小政权的王公贵族也埋葬于此。所以从秦朝开始,关中地区的盗墓和反盗墓之间的较量就没有停止过,天子诸侯王公大臣希望将自己活着时候的荣华富贵带到死后的世界,但平头百姓之中总有一些铤而走险之人,希望通过拿前人钱财一夜暴富者,所

  • 陕西挖出杀伤力最强机关墓,出土免死金牌,墓主人是唐末李茂贞!

    历史解密编辑:青灯话史标签:皇帝,黄巢,古墓,陕西,唐末,唐朝,李茂贞,唐僖宗,机关墓,免死金牌,五代十国

    阅读文章前,请您点击“关注”支持一下,以方便您及时收到更新提示,谢谢!引言受一些盗墓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古墓都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只要一提起王侯将相的古代大墓,里面必定是充满了机关陷阱以及流沙滚石,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还会遇到足以媲美“金刚”的护墓神兽。不可否认,在一些古墓中确实有机关陷阱的存在,虽

  • 从功臣到奸雄,扒掉大唐王朝最后一丝尊严的西北王—李茂贞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李茂贞,节度使,唐昭宗,李克用,唐僖宗,朱温

    广明元年二月,刚刚占领长安并建立了大齐王朝的黄巢坐在含元殿内,看着黑压压匍匐在阶下的群臣,一时志得意满。此刻他决定和唐朝流亡政府来个了断,继续挥军西进,将躲在蜀地的唐僖宗给揪回来。 很快,五万精锐大齐军队在头号战将尚让的率领之下,开出长安,兵锋直逼凤翔。一个出长差的队长 在尚让等人看来,这只是一场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黄损(玉马坠)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玉马坠,黄损,长安,黄生,胡僧

    黄损秀才黄损,风度翩翩文采斐然,家里原来也门庭显赫,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黄损有个玉马吊坠,色泽温润,雕刻精美,他从小佩戴。某天,黄损在街上游玩,遇到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叟,看样是修道之人。老叟和黄损闲谈,说的大多是不好理解的玄语。临别时向黄损要那块玉马坠,黄生没有吝惜,解下相赠,老叟并没说谢谢,径自离

  • 京藩之间:张全义的洛阳经营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全义,洛阳,黄巢,安禄山,李唐,唐玄宗

    中国封建社会蔓延两千多年,制度方面以君王统治之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主,社会呈现出一种阶级对立的状态,皇帝和一众朝廷官员为高层统治阶级,底层人民百姓作为被统治阶级常年受到压迫,所以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不曾间断。这种矛盾时常表现为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王朝兴盛之时,并不会太过明显,一旦朝代进入动乱时期,这种中央

  • 朱温玷污张全义妻女,张全义为何无动于衷?其实,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温,张全义,黄巢起义,唐昭宗,后唐

    张全义出生于852年,他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知名人物,原名张言,后唐昭宗为其赐名“张全义”。原本,张全义只是一个种田的农民,后来,因为参加了黄巢起义才有机会进入官场。在这次起义当中,张全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负责管理水运的相关事情。但最终,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使得张全义被迫逃亡河南,并投靠了唐朝

  • 五代“忍者神龟”张全义的劲爆发家史

    历史解密编辑:汉江忆史标签:张全义,朱温,节度使,李存勖,刘皇后,黄巢起义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历来都提倡宽以待人,但是宽容与仁慈也是有底线和原则的,譬如古语有云:人生在世有四大不共戴天之仇,即为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亡国之奴、灭门之仇四项,触犯到这几样人性的底线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然而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五代十国混乱之际,却有一位堪称“忍者神龟”的唐末将领张全义忍辱负重,即

  • 文献王高从诲:一个人人鄙夷的无赖君王,一个人人称颂的绝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王高,后唐,朱温,刘知远,节度使,石敬瑭,文献王,高从诲

    (南平王高季兴 形象)天成三年,公元928年。这一年,南平王朝的开国国君,南平王高季兴去世了。南平,是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一个政权,又叫做荆南,其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北江陵和公安一带。南平政权的缔造者高季兴,在晚唐时节原本是汴州富户府上的一名家奴。家奴,就是奴才,下人,打杂的。他们处在封建社会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