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残唐(增七)杜重威为耶律德光灭晋带路,为何刘知远将其赦免

浅析残唐(增七)杜重威为耶律德光灭晋带路,为何刘知远将其赦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4/1/30 17:46:36

残唐五代十国是古代有名的乱世,也是短命王朝频繁更迭的时期之一。在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内,中原王朝经了五次政权更迭,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战乱之中,整个北方大地被打得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同时北方的契丹人利用中原的混乱期迅速崛起,并频繁南下入侵,成为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尤其是在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更是加大了入侵中原的力度,并利用中原各藩镇的矛盾从中余力,最强时一度攻占了后晋都城汴梁,将其灭国。而在此过程中,不少中原藩镇军阀起到了带路党的作用,杜重威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杜重威是后晋最大的藩镇军阀之一,由于是后晋皇帝石敬瑭的妹夫,在朝廷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石敬瑭建立后晋的过程中,杜重威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消灭了不少阻碍石敬瑭称帝的藩镇军阀。因此在石敬瑭称帝后对其非常看重,委托了极高的权力,是中原各大藩镇中数一数二的人物。在朝廷之中,杜重威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加平章事,充随驾御营使。在地方上,杜重威是成德军节度使,天平、成德、镇州的军政大权。可以说在后晋的藩镇军阀之中,除了镇守河东的节度使刘知远,杜重威的势力是最大的。

在面对耶律德光派契丹军队南下入侵的危局时,后晋出帝石重贵和朝中宰相冯道等人给予了杜重威极大的兵权,授予其北面行营招讨使的大权,让他带领三十万大军迎战南下的契丹军队。可是杜重威却辜负了石重贵的信任,在作战失利后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状态,并主动向耶律德光投降,成为契丹军队南下的带路党。有了重量级的带路党,南下的契丹军队势如破竹,杀了后晋一个措手不及,顺利的攻占都城汴梁,后晋因此而被灭国。以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杜重威的这种行为是妥妥的汉奸,中原光复后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可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起兵光复汴梁,把契丹军队赶出中原后,却没有向割据在河北的杜重威追究其投靠契丹人的罪行,并主动用高官厚禄向其劝降。杜重威拒绝刘知远的招降后,在魏州抵抗后汉军队,摆出一付誓死不降的样子。魏州城破后刘知远依然没有降罪给杜重威,反而赦免其罪行,并拜威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刘知远两次用高官厚禄的招降杜重威,赦免其投靠契丹人和反抗后汉军队的罪名,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传统,让很多读史书的人感到疑惑不解。杜重威有什么价值,值得刘知远如此厚待呢?

从杜重威的罪行上来看,刘知远杀他十次都不为过。在魏州城破以后,杜重威也只剩下残兵败将,完全没有与刘知远叫板的能力,这样的汉奸向来是必死无疑的。以古代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和法律观念来看,杜重威这样的汉奸肯定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没有人会可怜他。刘知远不但不怪罪杜重威,还继续给予其高官厚禄,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很多人对这种现象提出各种猜测的想法,有的认为是两人都是石敬瑭麾下大将,私下有了各种交往。也有的认为杜重威有契丹人做后台,刘知远不敢轻举妄动。

实际上上述说法都是主观臆测的,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虽然刘知远都是石敬瑭麾下的大将,但是在石敬瑭死后两人的境遇大为不同。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即位后并没有重用刘知远,而是重用了扶持他登基的景延广。景延广主政后晋时候任人唯亲,与景延广交好的杜重威就受到重用,在抵挡契丹南下时被授予了最高的兵权。而刘知远却没有主动参与对契丹的战争,而是躲在河东韬光养晦。他除了歼灭了入侵河东的契丹军队和吐谷浑白承福等部族外,并没有主动出击反击契丹。他对朝廷的命令都是阳奉阴违,作战中逗留不进。

从刘知远的这些行为来看,河东军并没有主动招惹契丹的想法,而是加强自身军力,先以称霸河东为目标。他的这种行为明显是在整军备战,等着后晋军队和契丹军队决出胜负才伺机而动。以他的这种选择来看,明显和杜重威走的不是一个路子。而且刘知远向来对石敬瑭投降契丹颇有非议,而杜重威也是投降耶律德光后当的带路党,两人怎么会有私人情谊。况且刘知远是打着驱逐契丹,光复中原的旗号称帝的,杜重威作为汉奸军阀明显是站在对立面的。两人可以说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本不可能因为私人感情而化解。

至于说刘知远忌惮杜重威身后的契丹人,这说法就更加不成立了。当时契丹军队在中原大败,耶律德光丢了汴梁城后仓皇北撤。在北撤的路上,耶律德光又重病去世,使得契丹军队群龙无首,投降契丹的藩镇军也分崩离析。由于耶律德光的母亲皇太后述律平的插手,契丹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各方契丹军队都返回北方参与争权夺利,根本无心在幽州以南的地区驻守。因此在刘知远派高行周和慕容彦超攻打魏州时,契丹军队都是做做样子。由此可见,契丹当时根本无力阻止刘知远光复中原,刘知远又怎么可能忌惮契丹人呢?

结合耶律德光灭后晋前后的历史文献来看,刘知远不杀杜重威也是有着多重考虑的。对于杜重威的野心和罪行,刘知远是非常清楚的。杜重威的存在不仅仅是汉奸的罪行,他与契丹的勾结也是对后汉朝廷的最大威胁之一。实际上当时杜重威在前线投降耶律德光,就是奔着后晋皇帝的位置去的,就是想要模仿石敬瑭的那种称帝模式。因此在耶律德光攻占汴梁后,他第一时间便提出了拥立自己称帝的想法,而且耶律德光还表面上答应了。可以说杜重威是有着当皇帝野心的,即便是傀儡皇帝,他都是非常渴望的。

这样的危险分子肯定是要第一时间杀掉了,留在身边就是祸害。一旦契丹内乱平息,杜重威再度勾结契丹人南下,对后汉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刘知远能够当上皇帝,对这些阴谋诡计也是非常明白的,不可能不对杜重威进行防范。实际上在他去世前夕便安排了诱杀杜重威的计划,可见这是准备了很久的。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刘知远是非常想杀掉杜重威的,但是却又有不得不暂时稳住对方的理由。根据历史文献来推测,刘知远之所以暂时赦免杜重威,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后汉军队内部不稳的问题。而杜重威的特殊身份有利于他稳定后汉军队的士气,让新生的后汉政权度过危险期。

当时刘知远率领后汉军队势如破竹,迅速地光复了中原、河北、山东等大片地区,将契丹军队赶了出去。这种局势看上去是刘知远大获全胜,实际上却藏着很大的隐患。刘知远是以驱逐契丹和光复汉人江山的名义起兵的,也号召了各地的藩镇节度使反抗契丹军队。可是这些藩镇节度使并不是刘知远的军队,他们在起兵的同时也各怀鬼胎,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他们表面上拥立刘知远称帝,但也在打着渔翁得利的主意。一旦刘知远与契丹人作战不利,这些藩镇很可能阵前倒戈,这对后汉来说是很大的隐患。

在加入刘知远阵营的藩镇节度使中,大多是有着两种类型。一部分是和杜重威的情况类似,都是在耶律德光南下过程中当了带路党的,他们是后晋被灭国的罪魁祸首之一。另一部分在耶律德光南下时打着渔翁得利的主意,坐视汴梁城被耶律德光攻破。这些人在抵抗契丹军队时都是反面典型,从政治上看都是有着汉奸或者汉奸的嫌疑。而这些人响应刘知远的号召围剿契丹军队,最大的原因还是耶律德光打算在汴梁定都,而他们的地盘将被契丹军队吞噬,所以不得不起兵反抗。他们也是有野心的,时刻准备取代刘知远的位置。

这样的军队组成结构,对刘知远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他们之间的信任非常薄弱。刘知远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这些藩镇军阀的神经,进而让后汉政权陷入混乱。杜重威是这些藩镇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也是带头投靠契丹人的。如果刘知远以投靠契丹人的罪名处置了杜重威,那对于其他军阀来说就是极大的威胁,很可能让这些军阀人人自危,最终引发集体造反的事件。在中原局势还不稳定,后汉政权初生的大环境下,刘知远还无法掌控全面的军队,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他两次招降和赦免杜重威,就是做戏给藩镇军阀看,表达自己没有翻旧帐的意愿。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政治上的选择,也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承诺。刘知远不可能大规模的翻旧帐,因为当时有过汉奸行为的藩镇军阀太多了。但对于杜重威这种人,刘知远也不敢放过,因为威胁太大了。所以在他去世前,中原各藩镇的局势刚刚好转,便在遗诏中安排了诱杀杜重威的事情。可以说从赦免到诱杀,刘知远对于杜重威的处置都是有着深思熟虑。赦免是为了稳定大局,而诱杀则是防患于未然。可是他这种激烈手段也给后人带了坏头,他的儿子刘承祐即位后以为这种方式一本万利,能彻底解决藩镇问题,最终却导致后汉被后周所替代。

更多文章

  • 浅析残唐(增九)速律平阻止耶律德光南下中原,为何他仍执意南侵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德光,阿保机,耶律倍,契丹,耶律

    自从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开始,这个草原民族便成为中原的最大威胁。尤其是他一统中原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后,频频南下入侵,给中原王朝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等到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之后,契丹南下越发频繁,耶律德光甚至诞生了入主中原的野心。为了这个野心,他利用后唐内乱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占据了南

  • 后晋第二次大胜契丹,白团卫村晋军殊死搏杀,耶律德光狼狈飙骆驼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晋军,德光,契丹,李守贞,骑兵,杜重威

    杜重威见村子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只苍蝇也飞进不来,不由得倒吸一口气,连忙下令将士们设鹿角、挖壕沟,加固防御工事。无粮无水,这仗如何打下去?没办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晋军开始在营中挖井取水。费老半天劲,眼看只差一点就可以取到水了。不料,当天夜里,突然刮起了大风,越刮越大,一副世界末日的景象。更悲催的

  • 浅析残唐(增三)耶律德光灭后晋占汴梁,为何没在中原站稳脚跟?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耶律德光,耶律德,石敬瑭,契丹人,刘知远,中原

    自南北朝之后,耶律德光率领契丹军队南下是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一次入侵中原的军事行动。这次行动在军事上很成功,契丹军队攻破了后晋的都城东京汴梁,俘虏了后晋出帝石重贵,可以说达到了耶律德光骑兵之处的战略目标。然而当他忙着在汴梁城建立辽朝,打算成为入主中原的异族皇帝之时,在中原的契丹军队却找到藩镇军队的群起

  • 耶律德光虽然不算好皇帝,可是他说过两句话,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大解密标签:耶律德光,德光,皇帝,阿保机,契丹人,辽太宗

    辽太宗耶律德光不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直推行野蛮政策,甚至还对占领的区域实施残暴统治,遭到了历史的诟病。可是他曾经说过两句话,使得后人不禁为此进行深思。这两句话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

  • 耶律德光:我国历史上“唯一”被做成木乃伊皇帝,被戏称“帝耙”

    历史解密编辑:资深人士说文史标签:耶律德光,皇帝,耶律倍,石敬瑭,木乃伊,述律平

    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中,有着这样一个习惯,为了储存肉类,牧民们会把鲜肉沥干水分后,撒上咸盐做成腊肉。腊肉,又被称为“耙”。吃了几十年腊肉的耶律德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也会变成“耙”。耶律德光是辽朝开国皇帝的次子。老皇帝驾崩后,述律平太后并没有扶立太子耶律倍登基。耶律倍向来痴迷汉文化,这让述

  • 后晋末代皇帝石重贵为什么惹怒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搞得国破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需要我们标签:皇帝,契丹,后唐,冯道,后晋,石重贵,石敬瑭,耶律德光,五代十国

    作者:晋客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石重贵(914年-974年),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晋高祖石敬瑭养子,后晋末代皇帝(942年-946年)。天福七年(942年)六月,晋高祖石敬瑭去世,石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因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惹怒

  • 四个原因使得一直希望“混一天下”的耶律德光无法主政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耶律德光,中原,刘知远,节度使,赵延寿,契丹

    公元947年元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占领后晋,实现他“混一天下”的理想,可只在中原待了三个月,就被赶回了北方,有四个主要原因使得耶律德光无法真正建立王朝,主政中原。第一是辽国接手的后晋并没有能臣干吏。契丹是落后的游牧民族,辽太宗耶律德光建立大辽后,延续后晋的治国方式。可中原王朝运行方式需要大量能力很强的

  • 耶律德光:已经在中原称帝,为何又灰溜溜离开?只因犯了三大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晴朗文史阁标签:后唐,石敬瑭,李从珂,耶律德光

    辽太宗耶律德光是辽国最厉害的一位皇帝,他称帝后,带领契丹军队征战南北,扩展疆土,使契丹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国家。最巅峰的时刻,他甚至直接灭掉后晋,在开封举行即位仪式,实现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梦想。但是,这样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仅仅在中原待了四个月,耶律德光就不得不灰溜溜地选择了逃离。耶律德光究

  • 辽太宗耶律德光:生的伟大,死的憋屈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德光,石敬瑭,阿保机,耶律倍,耶律,契丹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16期)公元926年,一代强人耶律阿保机在征伐渤海时去世,然后在契丹内部展开了一系列兄慈弟恭的皇位之争。次年,25岁的耶律德光在皇太后月里朵的支持下,成功继承了耶律家的丰厚家业。耶律德光继位后,立马就对渤海国用兵,最终渤海国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到了南唐,从此契丹完成

  • 马希声,你以为我没有发现你在先帝的葬礼上偷偷喝鸡汤吗?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先帝,世子,皇帝,朱温,马殷,鸡汤,鸡肉,肉汤,马希声,禽肉食品

    (楚武穆王马殷 形象)长兴元年,公元930年。这一年,五代十国里,十国中南楚政权开国国君楚武穆王马殷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领了便当。作为开国皇帝,马殷的一生是非比寻常的。他少年时当过大头兵,结果没两天,他的顶头上司就死了,他摇身一变,成了队伍中的中层领导。当了中层领导没多久,军队中的主帅不巧又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