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3/12/22 13:23:26

唐文宗继位的时候皇权基本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朋党之争、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是大唐皇帝最头疼的三大问题,但又无力解决,唐文宗试图解决宦官专政的问题,于是有了甘露之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甘露之变却是进一步削弱了皇权,直接后果就是,唐文宗被宦官软禁起来,一代天子,在屈辱中郁郁而终。

唐文宗对宦官的排斥早在没登基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的爷爷唐宪宗是被宦官陈弘志等所杀,他的哥哥唐敬宗是被宦官刘克明等所杀,然后王守澄、梁守谦把他的父亲唐穆宗和他扶上了皇位。虽然唐文宗是这个两个宦官扶立起来的,但他并不愿意屈服于他们,一心就想除掉这些干政的宦官。

但是唐文宗想在朝中寻找支持是很困难的,当时的牛李党争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双方都在铆足劲争宰相等高位。唐文宗只能寻找两党之外的官员,第一个出现的就是翰林学士宋申锡,唐文宗和宋申锡几经商量后决定在政治上裁抑宦官,唐文宗特意将宋申锡提拔到宰相之位上,但是就在宋申锡制定计划的时候,谋划被郑注所知,然后就告诉了王守澄。

结果可想而知,宋申锡被宦官指责预行废立皇帝之事,而唐文宗不得不牺牲宋申锡,在这件事上牛李两党的高级官员丝毫没有人站出来保下宋申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中级官员将对宋申锡的审问从内廷挪到了外廷,避免了宦官可能的黑手,最终,宋申锡被贬官外放。

这件事让唐文宗对朋党的领袖们失望至极,也让他认识到不能对朋党寄予任何期望,他又开始物色人选,这次他选的是御医郑注和翰林学士李训,这两个人表面看起来并不是很引人注目,而且,郑注和王守澄走得极近,却与别的宦官不和;而李训曾是牛党之人,后来逐渐对牛党失望。这两个人团结在唐文宗面前,自然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不过两人确实谋略过人,如果团结合作的话,或许可以将宦官专政的局面改变一下。

两人确实很能干,先是解决了陈弘志,又对王守澄下手。王守澄这么多年势力也是很大的,但是李训和郑注找到宦官仇士良合作,将仇士良推上左神策军中尉之职,逐步瓦解了王守澄的兵权,然后唐文宗赐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是对付仇士良和整个宦官集团。

李训已经成为宰相,而郑注被任命为凤翔节度使,为的就是政变的时候手中有兵。两人的计划是将宦官们引出神策军的保护范围之外,然后将他们一网打尽。但是在具体执行时,两人却并不是一条心,开始争功。

本来,两人和唐文宗谋划的是在王守澄的葬礼上下手,郑注奏请王守澄葬礼上带领士兵护卫,而唐文宗再让大量的宦官在葬礼上出现,到时候将宦官一网打尽。本来谋划的不错,而且并没有外泄。但是随着约定日期的到来,李训却改变了主意,如果真在葬礼上解决了宦官们,那头功就是郑注的,这怎么能行?于是他又和自己的亲信谋划提前诛杀宦官,这就是著名的甘露之变。

这一天早上,金吾大将军韩约奏请昨夜有甘露降临左金吾仗院内,这是大大的吉兆,希望唐文宗去看,当他们到达院外的时候,唐文宗遣宰相等高官去看,回来说没有。然后唐文宗又让仇士良等带着宦官们去看看仔细。这正是李训的圈套,院内已经布置了卫兵,到时候就等着仇士良们入瓮。

计划开始进行的非常完美,但是,后来却还是出现了差错,韩约带着仇士良进入院内的时候非常的紧张,这种紧张一下子就让仇士良察觉到了。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荆轲刺秦王,也是有一个猪队友的存在,平时横行乡里,见到了秦始皇吓得腿直打哆嗦,荆轲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而韩约的紧张,让仇士良察觉到了危险,就在他四处张望的时候,然后就觑到了藏着的卫士。仇士良迅速反应过来,赶紧往外跑,卫士们都出来逮住宦官就杀,但是仇士良还是在关闭院门之前逃了出来,迅速带着皇帝往内廷赶,那里是宦官的地盘,有神策军的保护。

李训眼见事情败露,急忙让五百卫士拦截唐文宗,只是仇士良还是带着唐文宗进了宫。至此,李训再也没有了机会,神策军一到,到处就是杀杀杀,仇士良甚至将事件扩大化,派神策军到官员家中杀死可能相干的人。

而郑注从凤翔带着五百禁军往京城赶的时候听闻事败,退回了凤翔,只是还是被仇士良派人杀死,唐文宗也被宦官软禁了起来。《旧唐书》载:

内官先至金吾仗,见幕下伏甲,遽扶帝辇入内,故训等败,流血涂地。

甘露之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当时的牛李党争,让唐文宗缺少能信任的大臣;比如李训和郑注面和心不和,各有各的小算盘,以至于在最重要的关头并没有按照原计划行事,这是唐文宗能想到的,但是他没有别人可以用,只能靠着这两个人走一步算一步;再比如唐文宗没有可靠的军队,而宦官手中却握着神策军,虽然李训和郑注吸取了“永贞革新”没有军队支持的教训,但所能动用的士兵仍旧是很少的。

再一个,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宦官已然把持朝政,势力庞大,非周密详细的谋划不能成,而且也需要时间,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事情,唐文宗想一下子就解决谈何容易。

更多文章

  • 唐文宗想除掉宦官,为何以失败告终,还忧郁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文宗,宦官,仇士良,宰相,李世民,王守澄

    唐文宗李昂是唐朝后期一位颇有理想的皇帝,他经常阅读《贞观政要》,以唐太宗作为自己的榜样,力图扭转不断衰败的大唐王朝。当时,宦官专权是朝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这些人原本只是宫廷奴仆,可是却专擅朝政,甚至废立皇帝。作为唐朝的皇帝,唐文宗想要除掉宦官集团,但是他却失败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出师不利有人可

  • 铲除宦官的“甘露之变”为何成了一场反杀?因为唐文宗充当了叛徒

    历史解密编辑:寻根拜祖标签:宦官,宰相,皇帝,唐朝,唐文宗,仇士良,节度使,甘露之变,官宦世家

    大唐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大臣们正在紫宸殿上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闯进来报告:“左金吾后院的石榴树上昨夜降了甘露。”“甘露”字面意思就是“甜美的露水”,它不同于一般的露水,有点粘稠,味道香甜,古人认为这是“祥瑞”。所谓“祥瑞”,就是上天对皇帝施行善政的一种嘉奖。老天颁发奖状,这份

  • 黄巢失败后, 唐僖宗是怎么处置他的妻妾的?为何说让后人不齿?

    历史解密编辑:亮子看蛇剧标签:黄巢,唐僖宗,唐军,朱温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出身于一个盐贩人家,算是一个中产或者富豪。因为在那个年代盐基本都是官营,盐贩卖的基本那都是私盐,很赚钱。百度一下黄巢,我们会发现,黄巢不仅有一个军事家的头衔,还有一个诗人的头衔。黄巢姑且算是一个文化人,因为数次应试不中,感觉自己空有一腔报复无处

  • 唐僖宗曾经组建一支“驴鞠”球队,你知道唐朝驴子价格是多少吗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唐僖宗,驴子,唐朝,宋徽宗,高俅,张果老

    宋朝时期,曾掀起了一场“蹴鞠热”,蹴鞠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踢足球,据说大奸臣高俅就曾因蹴鞠玩的好,才被宋徽宗提拔做了太尉。其实您可能不知道,蹴鞠只是唐代“马球和驴鞠”游戏的变种,今天小编就说说驴鞠,而唐代用于驴鞠的驴子,价格也让您想不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别看唐僖宗不

  • 臭名昭著的击球赌三川,唐僖宗把大唐的国运都赌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唐僖宗,节度使,宦官,三川,唐玄宗,唐懿宗

    自称为“击球状元”的唐僖宗李儇,谥号中的“僖”字,就直接总结了他游戏人间的人生态度。作为晚唐时期的皇帝,唐僖宗12岁的时候,在普王位置上,接替死去的唐懿宗李漼,被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人拥立为皇帝。在晚唐时期,皇帝因为忌惮武将,不得不依赖宦官,把禁军神策军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宦官掌握。而宦官一旦掌

  • 臭名昭著的“击球赌三川”,唐僖宗把大唐的国运都赌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金英说历史标签:宦官,皇帝,南唐,唐朝,唐僖宗,节度使,唐玄宗,唐王朝,官宦世家,击球赌三川

    自称为“击球状元”的唐僖宗李儇,谥号中的“僖”字,就直接总结了他游戏人间的人生态度。作为晚唐时期的皇帝,唐僖宗12岁的时候,在普王位置上,接替死去的唐懿宗李漼,被宦官田令孜、刘行深、韩文约等人拥立为皇帝。在晚唐时期,皇帝因为忌惮武将,不得不依赖宦官,把禁军神策军交给了自己信任的宦官掌握。而宦官一旦掌

  • 打马球亡了大唐?荒唐的唐僖宗“击球赌三川”,埋下了亡唐的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三川,王建,皇帝,长安,西川,南唐,唐朝,唐僖宗,节度使,打马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上这两句话是在谴责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苦恨,竟然还在江那面高声歌唱着《后庭花》。实则是诗人杜牧在讽刺当朝权贵们不知勤于国事、只顾吃喝玩乐的行为。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世人皆要服从于皇帝的旨意,皇帝勤政,则国泰民安;反之皇帝昏庸,则天下动乱,国家离灭

  • 唐僖宗为了巩固与西魏的关系,派一个名叫唐僖宗当使者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唐僖宗,西魏,出城

    唐僖宗为了巩固与西魏的关系,派一个名叫唐僖宗的人前去,此人与天有约,故而不顾前来的使者劝阻,即刻出征。这一日,他已经准备入城参加会试,就在其准备出城时,他突然不见了,不仅如此,还听从了使者的吩咐,他不仅让人守在城里。唐僖宗刚刚入城,忽然就听到天上地下有说话的声音,一看,是天上掉下一个金光。唐僖宗感到

  • 唐朝最后一次和亲:受到西南小国威胁,唐僖宗被迫嫁妹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僖宗,唐朝,南诏,唐玄宗,唐懿宗,唐宣宗

    在唐朝的帮助下,蒙舍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起了南诏政权。可是没过多久,南诏就与唐朝爆发战争,先后两次击败唐朝的征讨大军。此后,唐朝与南诏的关系时好时坏、时战时和。到了唐朝后期,双方又爆发了冲突。为了维持西南地区的安定,唐朝被迫进行了最后一次和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十余年的战争859年,唐宣宗病

  • 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虫遮天蔽日,见大唐之威绝食而亡,这是咋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蝗虫,姚崇,皇帝,刘聪,乾符,南唐,害虫,唐朝,唐僖宗,李世民

    历朝历代都不缺乏蝗虫之灾,盛世大唐也不例外,根据《新唐书》记载,大唐一朝记录在案的蝗虫之灾共计18次,从李世民贞观二年到唐文宗开成五年每年一次蝗灾,可以说蝗虫贯穿了整部唐史。但我们读了这些历史会发现,虽然唐朝多发蝗灾,但有一次的蝗灾是最令人称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想必大家都知道,蝗虫是要吃庄稼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