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虫遮天蔽日,见大唐之威绝食而亡,这是咋回事?

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虫遮天蔽日,见大唐之威绝食而亡,这是咋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直证大史官 访问量:500 更新时间:2023/12/23 2:29:26

历朝历代都不缺乏蝗虫之灾,盛世大唐也不例外,根据《新唐书》记载,大唐一朝记录在案的蝗虫之灾共计18次,从李世民贞观二年到唐文宗开成五年每年一次蝗灾,可以说蝗虫贯穿了整部唐史。

但我们读了这些历史会发现,虽然唐朝多发蝗灾,但有一次的蝗灾是最令人称奇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必大家都知道,蝗虫是要吃庄稼的,因为吃了庄稼导致农民没有收成,进而会导致饥荒,这也就是蝗灾的危害。

吃庄稼的蝗虫,是正儿八经的蝗虫,就和人肚子会饿要吃饭一样,你见过不吃饭的人吗?没见过吧!

但在历史记载中,居然有不吃庄稼的蝗虫,这真的是奇了怪了。

在《新唐书》中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蝗虫自东往西遮天蔽日。

蝗虫遮天蔽日了,那数量不用多说,如果让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来形容,那真的就是当场我就想一死白了,真受不了这种恶心的程度。

当然,为了验证这个事情的真实性,我们还可以看《资治通鉴》里的记载。

资治通鉴里面是怎么说的?

资治通鉴说:唐僖宗乾符二年秋,大批蝗虫自东向西飞袭而来,好家伙,蝗虫群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皆为赤地。

不管是那段记录,我们都能清楚的看到一件事,那就是这场蝗灾很严重。

唐朝发生过很多次蝗灾,所以在治理蝗灾上也非常上心,我们看贞观二年发生蝗灾时,李世民那真的是相当重视,李世民为了让手底下的官员们引起重视,嘴吞蝗虫为表,说了这样一段话: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但当蚀我,无害百姓!

李世民不止嘴里说重视这场蝗灾,还身体力行吞蝗虫做表率,皇帝做到了这个份上了,手下的臣子们还敢糊弄了事吗?

当然不敢啊!

那么换到皇帝不给力时,手下的臣子给力也行啊!比如说开元四年山东蝗灾,唐玄宗对此没有多做表率,让他陪着贵妃游山玩水可以,但吃蝗虫他只能说一句寡人做不到。

但好在,他手底下有良臣啊!宰相姚崇对蝗灾很重视,多次告令山东道、州、府抓捕蝗虫活埋之,下面的道、州、府衙当时觉得不能这么干,你看十六国时期汉君刘聪,他也这么干,结果蝗虫越除越多。

听到这样的话,姚崇当时就怒了,他怒斥道、州、府衙:刘聪是个伪主,能和当今圣上相提并论吗?刘聪德不胜妖,而今圣朝,妖不胜德。古之良守,蝗虫避境,若言修德可免,彼岂无德致然?今坐看蝗虫食苗,忍而不救,因此饥民,何以为安?

姚崇主张除蝗救灾,这里面除了姚崇自身有作为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开元之初是盛世啊!盛世之时有一条很重要就是有钱,有钱就不怕花钱啊!治蝗灾需要钱,那么盛唐之时最不缺的就是花钱,姚崇有这个本事,当然也有花钱这个资本。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说你能干大事儿,但缺少干大事儿的本钱,那就很无奈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唐僖宗乾符年间,蝗虫又来了,这个时候大唐王朝气数已尽,衰败之象非常明显,黄巢起义导致贼寇流窜天下。

这个时候的蝗灾怎么治呢?拿得出银子治吗?

所以唐僖宗让臣子们拿出个办法来,没有人敢出来说怎么治,明明前面有很多经验啊,抄作业会不会啊?

肯定是会抄作业的,但这个作业抄起来有难度啊!得费人力花大钱啊!

说到花钱,那没办法了,这个作业没有办法抄,所以为了解决唐僖宗之问,大臣们想了一个办法。

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当时京兆伊上报说:这次蝗灾全国波及,但托皇上的恩庇,我们京畿一带虽有蝗虫飞来,但它们不吃庄稼,全部抱着荆棘绝食而亡!

蝗虫不吃庄稼绝食而亡,看得出来这位京兆伊还是很有想法的人,当然,朝堂之上的各位王公大臣也是看穿不说穿,该配合表演看京兆伊尽情在表演。

文武百官山呼海啸恭贺唐僖宗圣明,蝗虫见了大唐之威纷纷自杀,这是多么光荣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啊!

看到朝臣们举国欢腾,几十岁的唐僖宗笑得像个二百五十斤的胖子。

不管他后来信不信京兆伊的话,但在朝堂之上的那一刻,他信了,真的信了。

我们一直都说,唐朝的政治就是谎言政治,皇帝和朝臣之间有一堵谎言的高墙。

那么这堵谎言的高墙是谁建立的?不仅仅只是臣子们,当然还有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如果说臣子们搬来砖石,那么皇帝就是下令砌墙的人。

在位的皇帝如果清醒,那么还可以看到高墙上的白云蓝天,但如果在位的皇帝不清醒,那么不愿意抬头去看甚至连白云蓝天都看不到。

这个故事虽然充满了黑色幽默,但背后却是盛唐衰落后,上到皇帝下到臣子无法直面灾难解决灾难,缺少了全力抗击灾难的勇气。

这个时候从上到下只能进行自我欺骗,就犹如闭上眼睛就觉得世界就是黑的,其他人眼中是不是黑的无所谓,至少我自己相信世界就是黑的。

那么当有人站出来说,你睁开眼睛看看,这世界不是黑的,这个人就相当危险了,因为戳破谎言的人,往往都会被仇视和敌视。

更多文章

  • 唐僖宗驾崩,李杰继位,新皇帝接手了一堆烂摊子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唐僖宗,李杰,皇帝,唐昭宗,宦官,节度使

    接上篇:大唐王朝的最后岁月:乱军攻长安,皇帝跑路,李氏子孙陷入危机[月亮]斗转星移,八年后,长安这年,是公元888年,一个看上去十分吉祥的年份,但局势更加动荡。三月初六,风筝飞满天的日子,宫里传出噩耗:二十七岁的唐僖宗在长安灵符殿驾崩。他十二岁即位,刚明白点儿事就迎来国家动乱,两度被撵出长安,天天担

  • 唐朝对外有多了解?唐僖宗的一番交流,让阿拉伯使者大为震惊

    历史解密编辑:姐谈历史标签:唐朝,大为,宋朝,唐僖宗,统治者,官宦世家,阿拉伯使者

    唐朝辉煌的时候究竟有多么强大呢?我们今人想见识唐朝的辉煌,无疑是痴人说梦,毕竟,唐朝已经灭亡这么多年了,即使去回忆唐朝,也只能从典籍里面去回顾了。不过,唐朝在当时的世界地位有多重,咱们能够从阿拉伯人的出使态度上略知一二。根据《册府元龟》记录,在唐朝巅峰时期,也就是天宝年间,阿拉伯差不多每年就要来一次

  • 唐朝昏君唐僖宗,十二岁继位,称呼宦官为阿父?两次被迫逃离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记实标签:唐僖宗,宦官,唐懿宗,唐朝,节度使,黄巢

    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李漼驾崩,太子李儇继位,是为唐僖宗。唐僖宗与他的父亲唐懿宗一样,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便日益衰败,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这些种种问题都是唐朝衰亡的原因。唐僖宗的爷爷唐宣宗是唐朝的最后一位中兴之主,原本在他的治理下,唐朝已经渐渐回到了正轨。

  • 为什么晚唐已经风雨飘摇,而唐僖宗还是那样不着急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唐僖宗,宦官,唐懿宗,节度使,黄巢,黄巢起义,唐宣宗,晚唐,唐朝

    晚唐既然已经是风雨飘摇,病入膏肓,唐僖宗着不着急都改变不了什么,况且,怎么能指望一个12岁的孩子承担起复兴大唐的责任呢?在唐僖宗的十五年为帝生涯中,他也并非是一直不着急,只是等他着急的时候已经晚了,帝国的崩塌近在眼前了。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的第五子,唐宣宗的孙子。唐宣宗当初在37岁的高龄被宦官扶上皇帝

  • 唐昭宗和他摇摇欲坠的唐帝国:李茂贞的嚣张被李克用的沙陀兵打碎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唐昭宗,李茂贞,李克用,节度使,宦官

    前面我们说到李茂贞成为割据势力,那么他接下来就是要扩张自己的地盘和权势。而且朝廷依旧是掌握在权宦的手中,皇帝没有自主权反而要依靠比自己更有权势的人,而这时候作为皇帝的唐僖宗终于在忍气吞声中死去,而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被宦官杨复恭扶持上位。之后就是景福元年李茂贞带着王行瑜等人逼着朝廷去打杨守亮,说他窝藏

  • 门生天子唐昭宗:雷霆手段铲除宦官势力,却在睡梦中被乱刀剁死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唐昭宗,宦官,朱温,昭宗,宰相,皇帝

    风雨晚唐,唐昭宗是个悲剧皇帝,身为"门生天子",他曾以雷霆手段铲除了宦官势力,但最终,还是死于乱刀之下。和晚唐几任皇帝一样,唐昭宗的继位也离不开宦官势力的助推。光启四年(888)三月,正是僖宗弥留之际,由于其子尚幼,朝中执掌权柄的宦官集团开始在懿宗诸子中寻找人选。彼时,当年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田令孜由于

  • 唐朝末期唐昭宗李晔想要恢复盛世,奈何自己却有心无力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唐昭宗,李晔,宦官,节度使,皇帝,唐僖宗,唐朝,中国军事制度,军事制度

    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不管是藩镇割据,还是宦官当权,乃至朋党之争。一代一代的,把当初大唐王朝的底气和优势,一步一步消耗殆尽。在经过了大唐王朝农民的大暴动黄巢起义以后,大唐王朝的灭亡,好像就在眼前。后来,虽然黄巢去世,但是各个战区的矛盾已经更加日益

  • 唐昭宗有只猴子,曾大闹朝堂扯碎龙袍吓皇帝,它是孙悟空的原型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唐昭宗,皇帝,朱温,孙悟空,猴子,吴承恩

    说到孙悟空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且嫉恶如仇,孙悟空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几乎所有国人的喜爱,小编小时候还曾幻想自己变成孙悟空,还有铅笔把孙悟空一笔笔画出来呢,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孙悟空是吴承恩完全虚构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孙悟空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它就

  • 在位16年皇权衰微的悲剧性皇帝唐昭宗李晔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李晔,皇帝,宦官,唐朝,唐昭宗,唐僖宗,中国军事制度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昭宗在位期间,宦官、朝臣、藩镇为争夺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斗争激烈,藩镇跋扈,战乱不断,皇权

  • 末世天子唐昭宗:尽管十分努力,依旧改变不了唐朝的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唐昭宗,唐朝,唐僖宗,朱温,宦官,唐哀帝

    唐昭宗,是唐朝事实上的末代皇帝。因为虽然唐昭宗被害后,唐哀帝在位三年。但是从本质的角度来说,唐哀帝的这三年时间,不过是过渡时期而已。其实唐昭宗本是一个十分努力的皇帝,也确实为扭转大唐的衰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改变大唐的败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虽然河东等地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