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楼梦:晴雯死后,袭人、麝月和秋纹几人,会有怎样的结局?

红楼梦:晴雯死后,袭人、麝月和秋纹几人,会有怎样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脑袋大历史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4/1/23 14:16:34

晴雯在第七十七回被王夫人无情撵走,很快因病去世。贾宝玉为其作《芙蓉女儿诔》祭奠之,算是有始有终。

晴雯死后,贾宝玉身边的大丫头中便只剩下袭人、麝月和秋纹三人。其他如碧痕、绮霰和檀云、紫绡等,已经淡出了怡红院。

那么,到了八十回后,袭人、麝月和秋纹三个被贾宝玉称为“一伙儿”的丫头,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一,袭人

从八十回前的线索来看。袭人是在薛宝钗进门后被迫外嫁的。

按说贾宝玉娶亲后,王夫人应该兑现她对袭人“不辜负”的承诺,毕竟钱和待遇也都给了。

奈何当家人贾政因为金钏儿之死,看好玉钏儿要赐给贾宝玉做妾,以做补偿。

婆家还要预留儿媳妇薛宝钗的陪嫁丫头位置,给予一席之地。

如此一来,袭人就尴尬地没了位置。

要知道贾政才只两个妾,贾宝玉刚结婚不可能比父亲纳妾还多。

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就是日后袭人被迫外嫁的伏笔。她们二人登堂入室,让怡红院所有丫头都没了位置。

袭人年纪与薛宝钗一样大,当时不能再等下去。

王夫人也只好厚着脸皮辜负她,应该是给了一份嫁妆,被贾宝玉嫁给了蒋玉菡

正应了鸳鸯当日讲她与平儿:“两个蹄子不得好死的!人家有为难的事,拿着你们当正经人,告诉你们与我排解排解,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你们自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天下的事未必都遂心如意。你们且收着些儿,别忒乐过了头儿!”

二,秋纹

秋纹本与碧痕一起负责伺候贾宝玉梳洗。但碧痕与贾宝玉洗澡两三个时辰,闹得太不像话而受到打压。贾宝玉生日时已经与春燕、四儿排在一起,后面更销声匿迹。

秋纹为人刻薄、势利,尽管也是贾宝玉身边大丫头,却没有什么竞争力。

她最后与绮霰、檀云等被放出去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贾家的形式应该等不到秋纹自动放出去,贾家在八十回后肯定有一次主动“大裁员”,袭人和秋纹都应该会在那会儿被放出去。

毕竟袭人出嫁时叮嘱“好歹留着麝月”,就表明秋纹也要离开。

三,麝月

袭人出嫁时嘱咐“好歹留着麝月”,麝月也就被留了下来,成了贾宝玉房中最后一个大丫头。

麝月最关键是当初掣得荼蘼花签,“开到荼蘼花事了”。

群芳夜宴掣花签的意义是为女儿姻缘伏笔。得花签者都有姻缘。

麝月的荼蘼花签,不只暗示她是王夫人的“奸细”,说她送走了所有女儿,还预示麝月与贾宝玉有姻缘结局。贾宝玉藏起荼蘼花签也是证明。

袭人外嫁时,上文提到贾政会将玉钏儿赐给贾宝玉,薛宝钗还有丫头莺儿。麝月又是王夫人心腹。

如此一来,贾宝玉身边人,都变成了王夫人和薛宝钗的人,等于被彻底清洗一空。

只可惜贾家抄家大劫难随之而至。袭人等离去者未尝不幸。麝月留下的,却肯定遭难。

曹雪芹借甄士隐的故事开篇,就是作为贾家和贾宝玉日后之伏笔纲领。

甄家之败,就影射了贾家败亡和贾宝玉的结局。

甄士隐在投奔岳父后受到责难出家而去,薛宝钗夫妇在抄家后,也肯定会投奔岳母薛姨妈生活。他们在薛家,遭遇了与甄士隐一样被“老丈人”欺负的不顺。

君笺雅侃红楼推测夏金桂不容薛宝钗一家和香菱,造谣贾宝玉和香菱有染,致使香菱被撵出薛家很快死去。第六十三回“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是伏笔。

贾宝玉先因抄家遭难,后在岳母家生活不顺,再连累香菱惨死,又在梦中感知林黛玉去世,终于在连番打击下彻底崩溃。

薛宝钗察觉贾宝玉状态不对,便规劝他能否振作读书也好,毕竟一家几口人还都要依靠他。不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由来于此。

贾宝玉离家本为求死,却被癞头和尚度化而去,从此一去不归。

薛宝钗迎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的雪洞孀居一般人生。

其实,贾宝玉失踪后,薛宝钗并不是寡妇,而是“生妻”。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改嫁的。

她可以为贾宝玉“守节”,势必不能留着玉钏儿几人,便像李纨一样要把她们都放了。

玉钏儿、莺儿相继离开嫁人,只有麝月坚持留了下来。

根据荼蘼花签来看,薛宝钗最终感于麝月之义,代夫纳妾给了麝月侍妾名分。主仆二人携手到老,是最后的结局。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标签: 袭人麝月贾宝玉薛宝钗香菱晴雯

更多文章

  • 林黛玉夜访宝玉被拒,全怪晴雯吗?薛宝钗是否也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林黛玉,薛宝钗,宝玉,晴雯,宝钗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玉和黛玉又吵架了。这回,是由于读书引起的。我们知道,前阵子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可以说感情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西厢记》仿佛成了一个红娘。但是两情相悦之时,他们的感情仍处于试探期、懵懂期,对爱情这个东西又期盼又害怕。特别是林黛玉。因为她的性格和处境,需要她时时留意,包括感

  • 红楼梦:晴雯和李嬷嬷联手,却在袭人跟前败下阵来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袭人,李嬷嬷,晴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题:正因为袭人手段高明,足以混淆视听,才配与黛玉同样生于花朝节!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

  • “多情公子空牵念”,宝玉对晴雯的牵念:你到底爱不爱我?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宝玉,晴雯,公子空,袭人,宝钗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晴雯离开怡红院没几天,就撒手人寰,生命终止在十七岁的花季。作者在晴雯的判词中,以“多情公子空牵念”收尾,意即晴雯的夭折同样让宝玉“意难平”,心中存着一份“牵念”。很多读者认为,宝玉的这种“牵念”,是对晴雯的不舍,说明爱得深沉。其实,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宝玉对晴雯的牵念

  • 晴雯是袭人害的吗?你可别听宝玉的!

    历史解密编辑:陈想书语标签:晴雯,袭人,贾政,贾赦,贾琏,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晴雯,这样一个美丽、率真的女孩儿却抱恨而逝,确实是令人心痛的,也由此使诸多读者产生对王夫人的公愤——正是她,视晴雯为“狐狸精”,在她重病未愈的情况下将其赶出荣国府,甚至连基本的衣物都不让带走,直接导致晴雯在多重打击下很快就死了。应该说,尽管晴雯的确有不少叫人诟病的“硬伤”,王夫人也有多个依据证明

  • 晴雯:从丫头变成“富婆”,死后留下三四百金,是如何积攒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晴雯,贾宝玉,尤二姐,林黛玉,王熙凤

    趣侃红楼547:挫骨扬灰,风晴雯尸骨无存,不见易容,贾宝玉失魂落魄上一回讲到贾宝玉回来后,支开麝月和秋纹,带着两个小丫头在僻静处询问晴雯的情况。一个小丫头便照本宣科转述袭人派老宋妈去看望,回来说晴雯夜里直着脖子喊了一夜娘,早上就人事不知,显然是死了。贾宝玉不相信晴雯死前只喊了娘,便问还喊了谁。从贾宝

  • 《红楼梦》:贾母放弃晴雯,其实是为了敲打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晴雯,贾赦,罗玉凤,红楼梦,邢夫人,丫环

    作者:韩雪丽贾母和王夫人这对婆媳,其实基本上算是婆媳相处不错,都遵守了贵族大家庭的礼仪,贾母基本上不过问管理上的事务,放权与儿媳妇王夫人和孙媳妇凤姐,她愿意安心地做个贵族老太太,这是贾母的睿智。1、晚辈的故意冒犯对于贾母来说,威严很重要,不要真的冲突,那就被动了,以下犯上,对上最尴尬,尤其是母子之间

  • 《红楼梦》:宝玉多嘴,让晴雯生事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晴雯,平儿,多嘴,坠儿,怡红院,红楼梦,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作者:韩雪丽宝玉这个人,怨不得人说他无事忙,他的确如此,该他面对的外面的世界,他不愿意,为什么,一是黑暗多温情少,哪里能和内宅比,当凤凰一样捧着他,二是,他原生的成长环境,太过舒适,自然不能不愿意跳出舒适区,于是他更愿意管内宅的事,喜欢和单纯天真美丽的姑娘们打交道,珍珠的世界,多么美好。1、宝玉多嘴

  • 袭人和晴雯,谁更了懂贾宝玉的心?晴雯表白,袭人得到后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黑白文章泽渊诗标签:贾宝玉,袭人,晴雯,贾府

    红楼梦中的袭人和晴雯,是同事也是对手,同样近水楼台,一个不能近身,另外一个且朝夕相处,醋意横生,两个有过合作,也有过较量,存在很多的分歧和矛盾,都在寻找合适的方式宣誓自己对爱和情的阐述。袭人和晴雯比,二人地位相当,都是丫环,可晴雯略低一点,是奴才的奴才,这一点让他很没有底气,;可袭人不一样,纵然是卖

  • 从凤姐污名尤二姐,见王夫人羞辱晴雯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晴雯,贾琏,宝玉,平儿,贾珍,网红,尤二姐,罗玉凤,王夫人(红楼梦)

    作者:韩雪丽尤二姐吞金而死,在凤姐口里是得了痨病,她对外对上的汇报就是这个定性了,这样尤二姐就是自己没福气病死了,并不是让凤姐欺负的了无生机,这样的凤姐,其实自然是狠毒而无情的。而事后,连后事的银子不肯出,这样就特别的没有琏二奶奶的形象了,怨不得贾琏恼恨,还是平儿偷了二百两银子,周全贾琏办了这事。1

  • 缺少个人魅力还情商低,晴雯走不出怡红院,黛玉走不出贾府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黛玉,晴雯,贾府,怡红院,宝玉,宝钗

    如果要给红楼中的女孩做一个低情商排名,黛玉和晴雯一定是并列第一。所谓情商,指的是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即情绪控制能力、抵抗挫折能力等。黛玉和晴雯在情绪控制、抵抗挫折方面的能力极低,加上她们缺乏吸引人的个人魅力,导致她们的人缘极差:黛玉在与宝钗结金兰前,只有宝玉愿意与之交往;晴雯到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