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知恩图报,在贾家抄家人人避之不及时,她却迎难而上,不怕受罪臣之家连累而仗义收养了巧姐,成为《红楼梦》为数不多的人性闪光点。勇气和德行着实让人钦佩。
其实《红楼梦》里还有一个“刘姥姥”,也是不怕连累,仗义疏财。正是他的存在给了巧姐一个明确的结局,让读书人尽管没有八十回后的故事,也知道了巧姐如何被[留余庆],这个人就是醉金刚倪二。
倪二是贾芸的邻居,是个泼皮破落户。他与一帮帮闲地痞结交,专门做那放账的勾当。
倪二此人肯定不是好人和善人,就像刘姥姥出场,明明家里不穷,只是没钱便不思努力只想着打抽丰讨“嗟来之食”一样,人品有瑕疵。
倪二放账收印子钱,多少人在他手里被榨干了血,至于什么家破人亡就不消多说了。
但倪二有个好处是讲道理。所以,那一天他吃多了酒与贾芸撞到一起,听得贾芸说他舅舅卜世仁的行事便气得不行。
(第二十四回)倪二听了大怒,“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也罢,你也不用愁烦,我这里现有几两银子,你若用什么,只管拿去买办。但只一件,你我作了这些年的街坊,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一面说,一面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倪二不但对卜世仁怕外甥连累而拒之门外的行为直呼“真真气死我倪二”,更干脆将身上的钱拿给贾芸,让他先去救急。
贾芸正是得了倪二的钱,才走了凤姐的后门求得工作改变命运。
当然,也得实话实说,倪二之所以不怕贾芸“欠钱不还”,在于几个方面。
一,倪二放利钱,钱来的快。不像卜世仁一分分的积攒,赚钱辛苦。
倪二慷慨也是他的豪爽性格使然,十几两银子在他手里不算什么。卜世仁却是小门小户过日子人家,与倪二的立场不同。
咱们分析倪二和卜世仁对待钱的不同态度。不能就说倪二是真豪杰。如果他也像卜世仁那样生活,未必如此大方。
二,倪二对贾芸慷慨,源于贾芸的出身。
贾芸虽是倪二邻居,两家并不熟悉。别看贾芸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但作为荣国公玄孙,他还是贵族“爷”的身份,倪二并不能攀附得上。
倪二放印子钱,难免要得罪一些人,当然便想着巴结上贾府。
以前苦于没机会,如今遇到贾芸难处,可不就是个机会?
所以,倪二慷慨也有投机的成分。换个人他非但不会滥好心,可能还要吃他一拳才罢。
三,倪二到底是有豪气之人,厌恶卜世仁那种无情无义的“不是人”。
在他的那个圈子里,倪二肯定是个仗义疏财的“好兄弟”。
这就像《水浒传》一样,那李逵杀人如麻,还不是众人眼中憨傻可爱、出手大方、仗义豪爽的二牛兄弟。这是要另说的。
不管如何,倪二的仗义对贾芸来说都是雪中送炭,一如刘姥姥的仗义对巧姐来说是雪中送炭。
关于巧姐的结局,由于80回后续书,和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演绎,变成她要给狠舅奸兄“卖掉”牟利,这是不太对的。
从贾芸的经历伏笔,就能看到巧姐的结局。
贾芸求职,贾琏本有意安排他去铁槛寺,却被王熙凤让贾芹截胡了。
王熙凤这个安排,就肯定会导致巧姐在贾家抄家后,随大家逃难投奔铁槛寺时,遭到奸兄贾芹的忘恩负义。
贾芹彼时在铁槛寺称王称霸,结交匪类。贾家这些人投奔而去,自然要被他勒索。
巧姐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无所有,想吃白饭哪里那么容易?可想而知巧姐要受他欺负,甚至图谋不轨。
不得已,巧姐应该和丫头(也许是丰儿甚至是平儿)从铁槛寺出来去投靠舅舅王仁。
谁想王仁和卜世仁一样,忘了自己是个人,担心被外甥女罪臣之后连累将她拒之门外。
巧姐走投无路之时,正巧赶上刘姥姥闻讯赶来,应了那个“巧”字,便与贾芸撞了倪二一样。
刘姥姥知恩图报,不怕受连累,收养巧姐带回家去。也与倪二掏腰包一样。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这个[留余庆]结果,是十有八九的。不存在刘姥姥散尽家财救巧姐的故事。
一来,巧姐落入妓院黑恶势力之手,刘姥姥救不出来。再说贾家只抄家,其他人无罪释放,就留了很大可能,一般妓院也不敢收。万一人家东山再起呢?
二来,王狗儿也不可能同意刘姥姥做主处理财产。
三来,真散尽家财,刘姥姥一家怎么活?
最主要,巧姐那样的结局,醉金刚倪二与贾芸、卜世仁的这个伏笔便彻底断了,不是曹雪芹辛苦伏笔的初衷。
是以,从倪二身上看巧姐的最终结局,当如是!您觉得呢?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