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夫人对李纨有多残忍?夺权、打压、揭伤疤,还不想让贾兰长大

王夫人对李纨有多残忍?夺权、打压、揭伤疤,还不想让贾兰长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南山橘暖读书时 访问量:3833 更新时间:2023/12/9 3:24:08

《红楼梦》王夫人和李纨的婆媳关系十分恶劣。“恶婆婆”王夫人对李纨母子实在是太过残忍。

王夫人把贾珠之死的仇恨记在李纨的头上,剥夺李纨的管家权,处处打压刻薄,连李纨母子的基础生活配置都不给齐全。对嫡长孙贾兰也不闻不问,毫不疼爱,甚至恶毒到不想让贾兰长大。

幸亏李纨出身书香门第,够聪明也够有格局。面对王夫人这种恶婆婆,她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在贾府这个虎狼窝里谨慎周旋,才得以自保,并成功把贾兰抚养长大成才。就算贾府抄家获罪之后,还实现了一波振兴。

李纨:最有希望拯救贾府的媳妇,被王夫人逼成了“死灰槁木”“守财奴”

李纨,是荣国府里身份最尊贵的嫡长孙媳妇,她本该也是荣国府名正言顺的第四代当家主母。

贾府给贾珠娶李纨为妻,除了看重李纨父亲国子监祭酒在儒林的声望,也看重李纨是书香门第才德兼备的大家闺秀,希望她进门之后能管家理事,相夫教子,承担起一部分振兴家族的重任。

作者说李纨“尚德不尚才”就是一句谎话。事实就是人家李纨才德兼备,她是荣国府除了贾母之外最有才能的一个媳妇,也是真正有能力拯救贾府的女人之一。

她父亲李守中不仅是国子监祭酒,还是李家的族长。他管理李家就是“诗书传家”的方式,“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书中写李纨秉承“女子无才便有德”被教养长大,只读了《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也都是谎言。

因为《女四书》并不是《四书》中摘录的一部分,而是指:《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这四本。

人家李纨和李纹李绮随便编几个字谜,都是用的正经儒家经典《四书》的典故。比如“虽善无征”、“蒲芦也”都是出自《中庸》,还都是关于治国之策的典故。另一个谜底是诗人山涛,是竹林七贤之一,是一位品行高洁,不卑不亢,将朴素践行到极致的大贤。

所以说看《红楼梦》不要只看作者表面给人物的官评,要从细节上深挖人物的真实面目。李纨绝不是只认得几个字,几个贤女的闺秀,她很好地继承了老李家深厚的文化底蕴。

她的才学非常出众,才能在大观园诗社中点评批阅众才子才女的佳作。要不然,就凭贾府家塾那个烂水平,贾兰凭什么能科举成功,做了高官?李纨这位女夫子才是贾兰成才的关键!

她说不擅长写诗只是自谦,而且她低调不愿意张扬,她甚至也不让李纹李绮张扬露才,而是把机会让给了更想出风头的薛家姐妹。

李纨管家理事的能力也很出众。既能世事洞明,也懂人情练达。

她婚后是管过一段时间家务事的。这从后来王熙凤病倒,李纨接手毫无生疏就可以看出来,而且李纨还熟知丫鬟小红是林之孝之女,可见她对荣国府的人事掌握程度不亚于王熙凤。而且在李纨管家期间,不但对荣国府各项事务处理得心应手,还非常有见识。

李纨笑道:“好主意。这果一行,太太必喜欢。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李纨忙笑道:“蘅芜苑更厉害.如今香料铺并大市大庙卖的各处香料香草儿,都不是这些东西?算起来比别的利息更大。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可见李纨在人情世故、经济之道上都非常明白,包括薛宝钗教训探春的那一套学问指导实际,在她看来都是小儿科。

李纨只是在藏拙,因为她的丈夫贾珠早逝,她早就被排挤成了边缘人,排挤她的人正是她的婆婆王夫人。

王夫人剥夺李纨管家权的理由是:寡妇不能管事。看上去冠冕堂皇,其实根本不合理,否则后来王熙凤倒下,李纨为什么又能管事了?她的身份依然是寡妇,并没有改变。

兴儿跟尤二姐介绍的时候说:“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静守节。”可是荣国公贾代善明明死得也很早,贾母作为寡妇也曾管家理事几十年,这规矩对她怎么没用呢?

说到底,就是王夫人不想让李纨管事,这个规矩就是专门给李纨定的。王夫人忌妒李纨聪明有才能,她嫉妒一切有本事的人,因为她说过:“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只有蠢人才能给王夫人这种笨女人安全感。

而且李纨手里还有个嫡亲的儿子贾兰,她注定不能跟王夫人一条心。

王夫人就以守寡为借口夺了李纨的管家权,所以李纨对王熙凤是很嫉妒的。她的判词中也有一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一个“妒”字就写出了她对冰山雌凤王熙凤的嫉妒,她恨王夫人、甚至包括贾母,把本该属于她的管家权交给了王熙凤。

很多读者看不出来李纨在贾府遭受的排挤虐待,甚至还觉得李纨每个月二十两银子,跟王夫人、贾母齐平是优待,这其实是错得离谱的一种认知。

二十两银子,在刘姥姥这种穷困的村妪来说是一笔救命钱,在贾芸这种潦倒的庶支子弟来说是救急钱。

但李纨她是尊贵的荣府嫡长孙媳妇,这点钱对她来说和打发要饭的没什么区别,因为作为嫡系子孙,谁也不稀罕指望这点月钱活着,大家争夺的是家族的权势和资源。

谁掌握管家权,谁就能支配家族资产,谁就能攫取更多好处:王熙凤放高利贷一年就收入一千两,弄权铁槛寺一次就收入三千两;随便拿仓库里官中的上用的大红绵纱做棉袄;贾母心爱的蜡油佛手随手就赏给她……

毕竟贾母每个月在马道婆庙里给宝玉供奉大海灯就是一百五十斤香油,按明清时期物价来算,折合银子约为10两左右/月,这只是贾母给宝玉祈福用的一个小花销而已。

贾母平时给宝玉的零花钱每个月绝不可能少于二十两,因为宝玉要经常外出应酬,少不了打赏花销。贾母赏给宝玉的那件乌云豹内里的雀金裘价值多少,只怕拿几千两银子也没处买去。

以上种种好事李纨母子能捞到吗?半点也别想!这么一对比就会发现,王熙凤给李纨算账,每年也有四五百银子的收入是多么不值一提了。

难怪尤氏都知道,李纨这里连新鲜点心都没有,只怕宝玉屋里的丫鬟吃得好东西都比李纨贾兰母子要多,什么豆腐皮包子、糖蒸酥酪、风干栗子,李纨母子都吃不上。

因为柳嫂子告诉大家,只有得宠的主子奴才才能吃得好,不得宠的,有的吃就不错了,按份例是有的,只不过质量就不能保证,比如尤二姐的份例就是馊臭的饭菜而已。

李纨可以不吃,贾兰一个正在成长的小孩子,他也不吃吗?他不想吃吗?可是吃不着啊!这些好吃的都是席面上的,或者贵妃赏赐的,贾兰哪里能得到呢?

幸亏稻香村院子大,可以种蔬菜,养鸡鸭鹅,贾兰也不至于缺了蛋白质。

李纨就算有钱也不能给儿子吃得太好,她不得不拼命抠搜俭省地成了一个“守财奴”,因为王夫人的恶毒让她惊醒:她和贾兰被边缘化了,她要为自己和儿子的未来打算。如果没有钱,以后就和那些忍饥挨饿的庶支旁系一样了!

李纨一年的总收入才四五百两,加上吃喝花费,打点人情关系,能剩下三百两就不错,十年也才能攒下三千两,王熙凤轻松赚一笔外快就到手了。作者何必骂李纨“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孤儿寡母的痛苦谁能懂呢?

王夫人把贾珠之死的仇恨算在李纨头上,长期刻薄打压,连贾兰一起憎恶

王夫人不但剥夺了李纨的管家权,还把贾珠早逝的仇恨也安在了李纨头上。

王夫人不仅长期对李纨母子冷漠无视,而且经常没事找事打压刻薄李纨,让李纨住在最差的稻香村,撵走所有的心腹,整天没事找事训话,连嫡亲的孙子贾兰也一并憎恶,毫无祖孙之间的慈爱之情。

按理说王夫人最出色的孩子就是贾珠,贾珠年少早逝,王夫人应该照顾他遗孀和幼子才符合常理,因为贾兰不但是王夫人的亲孙子,还是二房的嫡长孙,就算将来分家产也应该排在宝玉前面才对。

可是王夫人全书都没和李纨说过一句话,也没有关心过贾兰一回。作者写过她给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递过糕点,还在巧姐生病的时候一起请医问药,供奉痘疹娘娘。但对亲孙子贾兰完全是不闻不问,还比不上贾政这个当爷爷的,还知道在重要场合带着贾兰一起。

这就非常奇怪,古往今来这种奇葩奶奶也不多见,王夫人偏偏就是其中一个。她这样的“慈善人”偏偏对亲孙子这么无情冷漠,只能有一个原因,她跟贾兰的母亲李纨仇恨很深。

因为王夫人把贾珠之死的责任怪到了李纨头上,认为是李纨勾引贾珠,李纨给贾珠安排“狐狸精”小妾,李纨没有照顾好丈夫,才导致贾珠身体虚耗而死。

为啥这么说呢?首先,王夫人承认当年贾珠活着的时候她很会管儿子刻苦学习,也就是说贾珠的秀才功名是王夫人“鸡娃”的成果。

但王夫人肯定不会承认自己逼着儿子学习,把他累死了。她只会去找客观原因,贾珠身体虚,一方面是学习累的,但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就只能从生活上找原因。

因为贾珠是“一病死了”,说明他生病的时候抵抗力也不太行了,用古代郎中的话说就是:“虚”。否则以贾府的家庭条件,啥样的高明太医请不起,啥样的珍贵药材用不起呢?

贾珠体虚应该是遗传,宝玉也是“秉赋柔脆”,元春也不长命,责任就在王夫人身上,别看她是将门虎女,但却是“多病多痛”的,身体素质不过硬。

王夫人自己当然也不会承认她的基因不够好,导致儿女们跟着遭殃。她会从李纨身上找原因,李纨和贾珠是少年夫妻,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是必然的,李纨还那么快就怀孕了,这说明什么呢?

王夫人是过来人,她一想就知道肯定是李纨整天勾引着贾珠做那些生孩子的勾当,要不然怎么能怀孕呢?更要命的是,李纨怀孕以后还给贾珠安排小妾,很可能是她的陪嫁丫鬟。

因为李纨自己也说过:“想当初你珠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天天只见他两个不自在。所以你珠大爷一没了,趁年轻我都打发了。若有一个守得住,我倒有个膀臂。”

也就是说贾珠的小妾加通房至少有三个人,贾府爷们婚前安排两个通房丫鬟伺候是本来就有的,但是李纨这种聪明人,怀孕之后要用自己的人拢住丈夫的心,所以再安排自己的一个陪嫁丫鬟做妾也是正常的。

至于像平儿这样的陪嫁丫鬟做妾,才能给主母做膀臂,比如宝钗将来嫁给宝玉,她肯定会让莺儿上位做自己的膀臂,黛玉嫁给宝玉会让紫鹃上位做膀臂,而都不可能选择自幼在宝玉身边拉帮结伙,野心勃勃的花袭人。

作者专门让李纨由平儿是凤姐的心腹,引出她伤心的往事,哭诉自己没有膀臂,是有深层含义的。

贾珠一病不起,肾虚体弱,不治而亡。王夫人肯定先骂李纨克夫,再骂那些小妾通房是狐狸精呗。所以李纨才会把她们几个都打发了,她们不愿意给贾珠守节是真,主要也是怕被王夫人整死泄愤。

李纨打发了这些小妾通房,然后手里得用的人也没剩下几个。她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姑娘,陪嫁丫鬟一般是一个或者两个,顶多还剩下一个,按照李纨的年龄来看也早就打发出去配小厮了。

她身边的两个大丫鬟素云和碧月其实都是王夫人给她配置的。素云明显地位比碧月要高,因为刘姥姥逛大观园的宴会后,鸳鸯吩咐要给大丫鬟们送吃的,其中素云是和平儿并列的。而且素云还能借给尤氏胭脂水粉,说明她肯定没有被贾珠收用过,否则她应该和李纨一样守节,不能戴花,不能涂胭脂擦粉。

失去心腹臂膀的李纨其实非常惨,她等于在贾府中是孤立无援,一个人战斗的状态。没有一个人帮她,而她还要保护年幼的儿子贾兰,她们两人所有的奴仆加起来竟然才“共总没十个人”

对比一下就知道李纨母子有多惨了:王熙凤和贾琏的仆人有一二十个,包括丫鬟小厮、管事媳妇和男仆等等,光门口站岗的小厮就四五个,各自有自己的心腹人,想办啥事都好说。

贾府姑娘们的嬷嬷丫鬟也每人配置十五六个,贾宝玉更加夸张,他的丫鬟小厮嬷嬷男仆加起来有三四十人。

宝玉都已经十六七岁了,李、王、张、赵四位奶妈还在宝玉屋里的外围伺候照顾,可怜的贾兰,比宝玉小五六岁,竟然一个奶妈也没有了。李纨好不容易给他找来一个新奶妈,还让王夫人搜检大观园给撵走了。

(王夫人)说:……谁知兰小子的这一个新进来的奶妈,也十分的妖调,也不喜欢她。我说给你大嫂子了:好不好,叫她各自去罢。

王夫人最厌恶长得好看又聪明的人,每次要撵人都千篇一律地给扣一顶“妖调”“狐狸精”的帽子,完全不讲理。

想想就知道这是王夫人在故意欺负人!李纨一个寡妇,清心寡欲十来年了,一心一意栽培贾兰读书上进,茁壮成长,她能找一个“妖艳”的女人给贾兰当奶妈?勾引贾兰学坏,沉迷女色,然后和奶妈来一出“翻版明熹宗和客氏”的爱情故事?

李纨那么聪明的人,她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呢?因为王夫人撵走了贾兰以前的奶妈,李纨这次找来的肯定是自己人,可能是李婶娘上京后帮她寻来的,她太需要一个心腹帮衬了。

可是王夫人连这点权限都不给李纨,“好不好,叫她各自去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王夫人也找不出什么毛病,她就是单纯想撵人。

不要小看奶妈的作用,古代的奶妈相当于职业保姆,丫鬟就好比是一胎带二胎的感觉。李纨平时要照看小姑子们,伺候贾母和王夫人,后来又管家,其实很忙碌,贾兰没有专业的保姆照看,真的挺惨的。

所以,在李纨管家期间,贾兰就生病了,而且还挺重的,以至于李纨“正因兰哥儿病了,不理事务”,干脆把事情都推给探春和王熙凤等人。

王夫人不能允许李纨强大起来,她甚至不希望贾兰长大,所以不闻不问,刻薄冷漠。因为贾兰身份尊贵,嫡长孙的继承权优于嫡次子,贾兰的继承权排在贾宝玉前面。

如果贾琏生不出儿子,爵位也能到二房头上,先是贾兰才能是贾宝玉,就算将来分家产,贾兰也可以得到比宝玉还丰厚的一份。

所以,王夫人安排李纨带着贾兰娘俩住在竹篱茅舍,纸窗土炕,犹如村里一样的稻香村,连基础生活配置,奴仆数量都不给安排齐备。就是故意的冷落她们,把他们边缘化,让所有贾府奴才看看,李纨母子不得宠,将来继承家业没戏。

不要觉得这不可思议,比如汉朝的窦太后就只想着让长子把帝位传给小儿子,却不希望让孙子继承。

幸亏还有个贾母主持大局,见李纨青春守节有骨气,照顾她每月领二十两月钱,也时常照顾一下贾兰。并且还给李纨安排了照管小姑子们的活儿,将来这些小姑子们出嫁,也能记得这个大嫂子的好,也可能会帮衬贾兰这个侄子,这都是贾母的苦心。

就算李纨只负责照管小姑子们,勤谨本分的守节教子,侍奉长辈,甚至可以交好王夫人的亲戚薛宝钗,也给薛宝琴更多表现机会。

可王夫人还是经常没事找事教训她,连宝玉都知道李纨“唯恐太太知道了说她不是”;为了救宝玉,当众就猛戳李纨的心窝子,大哭贾珠;连薛宝钗搬走都要怀疑李纨得罪了人家。

这就是王夫人对李纨母子的刻薄冷落,而李纨终究是有文化有才能的大家闺秀,她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犹如一枝寒梅在贾府艰难求生。她凭本事自保,并且成功把贾兰教养成才,凤冠霞帔,也当上了诰命夫人,在这种逆境中还让贾府实现了一波中兴。

只可惜,作者好像不喜欢李纨,因为她们母子在贾府抄家落难后,没有对族人伸出援手,就安排人家“昏惨惨黄泉路近”了。

这也不是李纨能掌控的命运,抛开结局来看,李纨无疑才是人生赢家。能留下“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也是很厉害的本事,她可比王夫人这个又蠢又坏,众叛亲离,只留下“亡夫人”骂名的恶婆婆强太多了。

更多文章

  • 李纨与娘家来往少?那是你没看到这句话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李纨,宝玉,贾家,贾府,薛姨妈

    近来网上看了好几篇文章,分析李纨与娘家来往少的原因,无非是李家书香世族,清贵,看不上军功出身的贾家。尤其在读书有前途的贾珠死后,更加断绝来往。按这个思路下去,李婶带着两个女儿入住贾家,就成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大约几个月之前,我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也持这样的观点,好像还写过文章。但是几个月来,为了写

  • 李纨寡婶母女三人为什么要进京,先看明清时代吃绝户制度多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李纨,贾府,林如海,林黛玉,宁国府,绝户制度

    醒世姻缘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知州晁思孝死后,家里除了夫人,只留下一个儿子晁源,可这个晁源去庄上收麦子时,跟人通奸被捉,当场被杀。这样一来,晁家就算绝了户,晁思孝死的时候,晁家族人没一个到场,可是晁源死了,这些远房亲戚就盯上了晁家的数万家财,以晁家后继无人为理由威逼晁夫人。所以,哪怕晁夫人是诰命夫

  • 宝钗最得意的一首诗,却狠狠打了自己的脸!李纨硬推蘅芜君太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李纨,宝钗,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贾探春

    题:薛宝钗最得意的一首诗,却狠狠打了自己的脸!李纨硬推蘅芜君,太尴尬!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李纨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细谈标签:李纨,殉葬,贞洁,妇德,苦酒

    我认李纨有妇徳爱洒茂兰守贞洁惟知贤惠白殉葬雅女苦酒独自喝

  • 《红楼梦》秦可卿早早死去, 是否暗示了悲剧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侠小帮标签:贾珍,贾府,秦可卿,贾宝玉,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个死去的女子准确来说是秦可卿,因为她才是十二钗中的主要人物,她的出场是红楼梦的重点,她大的死去也是红楼梦悲剧的开端。虽然在秦可卿前面贾敏和贾雨村原配已去世了,但这两人在整本书中都没有出场只是被谈及而已,因此真正称得上说第一个死去的不是她们。秦可卿的重要程度,谁都无法否认。一、她是贾宝玉

  • 红楼梦里秦可卿的死,竟还有这方面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秦可卿,贾珍,王熙凤,罗玉凤,贾蓉,尤氏

    首先说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1,情天情海幻情身;说明秦可卿的一生脱不了一个情字。2,情既相逢必主淫;感情和感情相逢必然引起淫事。其一说明秦可卿的死与“淫”有关,其二,这感情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情既相逢”。况秦可卿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她若不愿意的

  • 红楼梦:探求贾珠真正死因,秦可卿丫头瑞珠的死,给出最重要线索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珠,秦钟,贾政,李纨,秦可卿,贾宝玉,红楼梦,杜瑞珠,中国古文献

    贾家败亡很令人遗憾。《红楼梦》之前有很多故事,通过原文的描述一一呈现,对贾家最终结局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有一个情节影响不算大,但却非常让人扼腕叹息,就是贾珠的死。贾珠与当初宁国府贾敷的死一样,改变了贾家日后的继承格局,甚至影响了两府最终命运。关于贾珠的死,原文留下的线索并不多。(第二回)这政老爹的夫人

  • 秦可卿是被公公贾珍强奸的吗?是自杀的吗?曹雪芹一早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曹雪芹,贾珍,秦可卿,贾宝玉,林黛玉

    无论是清朝时期,还是民国以及近现代,都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除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主要角色之外,平儿、晴雯等次要角色,也有很多人在分析研究。林黛玉剧照提起书中的秦可卿,很多人都觉得她是一个“淫妇”,署名为畸笏叟的人,在批阅《红楼梦》的时候写道“原作的第13回题作本是《秦可卿淫丧天香

  •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最有可能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贾珍,秦钟,皇帝,元春,秦氏,秦可卿,王熙凤,红楼梦

    不是可能,而是确定。秦可卿不是公主,而是日渐败落的官僚家庭出身的出色女子。从宝玉对秦氏卧室的欣赏来看,秦氏从前,肯定也享过福的,否则嫁到贾府的短短几年,不足以培养出她高贵而从容的气质。秦氏中秋节去荣国府赴宴,回来不久生病;秦钟学里打架,秦氏因此病重。从这些来看,她心思重、多愁多感。同时也可以看出,她

  • 红楼梦中,秦可卿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何一天换四五遍衣裳?

    历史解密编辑:胡倩说生活标签:秦可卿,贾珍,贾蓉,曹雪芹,红楼梦

    秦可卿虽然在《红楼梦》中的描写中并没有太多的笔墨,但正是这个人的最后的死亡,标志着宁国府开始走向了没落。秦可卿作为贾珍的儿媳妇,贾蓉的妻子是怎么死的呢?秦可卿到底得了什么病呢?家境殷实的宁国府,为什么连自己儿媳妇的命都保不住呢?书中描写秦可卿在病重的后期都是,每见一个太医都要换一次衣服。这暴露了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