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家大业大,亲戚朋友有难时,往往都会选择投奔贾家寻求依靠。
邢岫烟跟随父母投奔邢夫人时,路遇薛宝琴跟着哥哥进京待嫁。于是,两个女孩同时住进了荣国府。
从两人经济条件来看,薛宝琴的经济实力远超邢岫烟,她进入贾府,公开给薛宝钗和香菱送了红裙子;邢岫烟入住大观园后不久,为了拉拢身边的丫环婆子,当棉衣换银子。
两个女孩,一个富一个穷,但是奇怪的是进入贾府,富人家的薛宝琴没带丫环,而穷人家的女儿邢岫烟却是带着丫环篆儿一起进入荣国府。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至少有三个。
一是社会地位不一样
无论什么样社会,经济实力往往不是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的主要因素,社会地位拥有往往取决于阶层排序。
封建社会阶层划分明显,在皇权的统治下形成“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序。
《商君书》中有“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韩非子将商工列为“五蠹”之一,“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
四民之中,士居首、农次之、工第三、商居末,商是最贱之业。
薛宝琴是地地道道的商家之女,邢岫烟则是落魄的大小姐。
邢岫烟的父亲参与贾珍设下的赌局,输钱之后借着酒劲说出邢家往日的辉煌:
“老贤甥,你不知我邢家底里。我母亲去世时我尚小,世事不知。他姊妹三个人,只有你令伯母年长出阁,一分家私都是他把持带来。如今二家姐虽也出阁,他家也甚艰窘,三家姐尚在家里,一应用度都是这里陪房王善保家的掌管。我便来要钱,也非要的是你贾府的,我邢家家私也就够我花了。无奈竟不得到手,所以有冤无处诉。”(《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从邢大舅的说法中可知邢家当初家底殷实,并非是普通人家。
其实,从邢夫人能嫁给贾赦,并带有陪房的情况看,邢家也曾经有过鼎盛时期,在这种家境里长大的邢岫烟自然会有丫环。
二是家风不一样
家风是融化在个人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个人修养中的品格,影响着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邢岫烟和薛宝琴的家风截然不同。
邢岫烟进入大观园后,受到很多人的照顾。
贾探春见她身上没有装饰,有失身份,于是私下将一块玉佩送给她。
邢岫烟许配给薛蝌后,成为薛家的“准媳妇”,薛宝钗对她开始格外热心,得知她当掉棉衣换银子的事情后,私下安慰,并以玉佩为由,对她进行“思想改造”。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从薛宝钗所说可知,薛家的家风是从实守分。
商人世界,以钱易货或以货易货,都是实实在在的交易,不求虚荣只求效果,所以薛宝琴言谈举止皆是“实在人”。
邢岫烟不同,她的思想观念仍如贾家小姐一样“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宁可当棉衣,也要配备使唤丫环。
三是生活方式不一样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邢岫烟和薛宝琴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邢岫烟跟着父母一起长大,过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生活,传统的生活里小姐身边必定有丫环相伴。
薛宝琴则不同,她从小跟着父亲做生意,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按照薛姨妈所说,由于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
不仅如此,薛宝琴还跟着父亲到外国做生意,认识了真国女诗人,并带回了她所写的诗作。
从小在外游历,薛宝琴的生活居无定所,出门在外,人越少越好。所以薛宝琴从小到大,很少有丫环陪伴。
结语:
三个不一样的背后,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
所谓末世其实是一个旧时代的死亡,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新旧时代交替的过程中,许多东西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钱就有地位,商人的地位开始增加,于是出现薛宝钗是商人嫁翰林,邢岫烟是小姐嫁商人的情形。
商人重实际,常人重礼节,无论怎么变化,烙印在个人身上行为习惯轻易不会发生变化。
所以,富人薛宝琴走遍天下不带丫环,而穷人邢岫烟则带了丫头进贾府。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