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榜》中,梅长苏智谋胆识过人,身上闪耀着的主角光环,堪称是剧中的诸葛孔明。而抛开主角光环的加持之外,剧中也同样有个人,智谋情商过人,而他只是配角,戏份不多。
这个人就是梁帝的贴身太监,高湛。高湛深居内宫,一生陪伴在皇帝左右,从事的是剧中最危险的工作。既得让梁帝对自己充分信任,又得时时揣摩梁帝内心的想法,不能扫了皇帝的兴致,也不能驳了皇帝的面子。
这份任谁做起来都提心吊胆的工作,高公公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在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中做到了全身而退,堪称是智慧。
不仅如此,高公公是梅长苏复仇计划中的关键人物。梅长苏想要给赤焰军复仇,他处心积虑谋划了十几年,一直采取的是稳扎稳打的策略。在这个周密的计划中,如果有人横插一杠,那么整个复仇计划就都会被打乱。
高湛作为梁底身边的人,只要随便说上一句什么话,都能让梅长苏的复仇计划付之东流。可是高湛还是选择了隐忍。
他同情梅长苏的遭遇,心中也有对公义的向往,所以梅长苏能成功,他也活到了最后。
高公公的经历,其实对于处理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好的启发作用。
懂进退,知道梁帝的心思
梁底是剧中的大BOSS,身处权力的核心,也处在斗争的旋涡。陪伴在他身边的高湛,也跟着梁帝,变得岌岌可危。
梅长苏曾经这样告诉誉王:这世上最了解皇上心思的,不是皇后和越贵妃,不是太子和誉王,而是这位高公公。
梅长苏还在江左经营江左盟的时候,誉王和太子为了争权,纷纷向琅琊阁求助。而琅琊阁给两人的答案,也是完全一样。
琅琊阁给誉王和太推荐的都是梅长苏。
为了争夺梅长苏,两位公子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但是这些事情还是没有躲过梁帝的眼睛。梁帝问高湛:“江左梅郎到底是什么人,真的就像大家说的那么厉害?”
高湛心知肚明,却还是对告诉梁帝,“老奴不知。”
其实梁帝的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提问,他想知道的是高湛到底是怎么看誉王和太子的。
即使有一个人,像传说中的那样,得之便可得天下。那这样的人,梁帝为什么不动心?而是让誉王和太子去做争夺?
梁帝对于琅琊阁中传说出来的人才是不在意的,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两个儿子,别人到底怎么看。
自古以来,帝王家的斗争都是极其残酷。稍有不慎,就会落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这个时候跟着梁帝的问题去回答,那怎么说都不合适。
誉王和太子,在日后都有可能继承帝位。如果这个时候贸然站队,万一站错了,在以后只能招致更大的祸端。
所以高湛回答:老奴不知。
这种藏拙的回答,让梁帝听了也无可奈何。他既然不能从高湛的回答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只能说了一句:“你在深宫,肯定不知。”
这是一句看似批评的话,其实后面是梁帝的暗自得意。他虽然也是身处内宫,但是所有的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重要的是,高湛的回答也向梁帝展示了自己无心朝政的心态。
为人智慧
高湛一共侍奉过梁国的三个皇帝。他最艰险的时候,就是皇子夺嫡的时候。很多大臣都是因为在皇子夺嫡的时候站错了队,最后落得一个身死的下场。
高湛就聪明了许多。
最开始的时候,太子和誉王之间的斗争最为激烈。为了彻底击败誉王,太子甚至不惜派出刺客进行刺杀。
在这种环境下,高湛如果得罪了太子或者誉王中的任何一位,只怕都不会善终。在之前,我们分析了高湛善于藏拙。
但是在皇子夺嫡的过程中,高湛则表现出了自己的为人通透。
梅长苏来到南都之后,一直在扶持自己的势力。他表面上是辅佐誉王,实则是把誉王和太子之间的斗争白热化。
而在暗处,梅长苏则把靖王也推了出来,让靖王也参加了整个夺嫡的过程。梅长苏想要做到的是浑水摸鱼。
这也是梅长苏谋划中的一部分,他要搅动的是大梁的朝局。
而在这场夺嫡之争中,高湛则表现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智慧。对于这个三位皇子,高湛有着无比清楚的认知。
太子地位最高,但是和其他两位皇子相比,能力平庸,性格软弱,最大的依靠便是宁国侯谢玉。而誉王虽然软件硬件都合适,性格和行事风格深受梁底的喜欢,但是他的出生,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誉王的母亲是滑族的公主,这样的身份,无论如何是做不了太子的。
所以未来梁国的主人也只能是太子和靖王。而靖王在初期的表现虽然中规中矩,但是在后来的斗争中却渐渐处于上风。
靖王是军人,多年的行伍生活,让他一直远离朝堂之争,这也为他保存了实力。另外他不懂权谋,性格耿直,也降低了太子和誉王对他的防范。
但是靖王有人情味,这样的人做皇帝,对百姓而言,都是一种福气。所以高湛已经清楚了谁才是这场夺嫡之争的胜利者。
识大体
谢玉被打倒之后,靖王的势力逐步壮大,他接手巡防营,开始受到梁帝的信任。而再后来,靖王赈灾有功,再次受封。靖王的朝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直到被封为太子。
而誉王和颜皇后联合起来造访,直接导致了誉王被废。这种局势的变化为靖王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朝中的势力,也开始支持靖王。靖王当上皇帝,也只是早晚的事。这是大势所趋。如果誉王能认清这种形势的发展,那他就不会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可惜他看不懂,也不肯顺应这种趋势。
高湛就聪明了许多。作为权力核心最无力的人。他要做的就是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要不然稍有不慎,他也会被牵连其中,成为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而当靖王在斗争中逐渐占上风的时候,高湛则果断出手,开始明显支持靖王。靖王能当上太子,其实梅长苏的功劳很大。
梁帝对于梅长苏的身份有了怀疑。梁帝问高湛,梅长苏和林殊是不是一个人,高湛明明知道实情,还是告诉梁帝,他不相信梅长苏就是林殊。
当局势不明朗的时候,不要贸然出手,以免误伤,而当局势逐渐清晰的时候,就要果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事实也证明,高湛的选择是对的。靖王后来果然当上了梁国的皇帝。
选择合适的时机,做人有余地
对于靖王能当上太子,除了梅长苏的一番操作之外,高湛的作用也很重要。很多时候,他只要一句话,就能毁掉梅长苏的计划,但是他都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高湛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如果出手的机会不对,那就等于是自杀。
当高湛意识到靖王已经参与夺嫡的斗争之后,他就已经开始在谋划自己的后路。在三个皇子之中,他选择了大家都不看好的皇子,靖王。
为了靖王能夺嫡成功,他一路大行方便。甚至于好像他就是梅长苏的人。
在很多关键时刻,他有人情味儿,绝对不会赶尽杀绝。
靖王的脾气很执拗,在对待赤焰军的事情上,他也愿意相信赤焰军是被冤枉的。赤焰军的事情,是靖王和梁帝之间最大的矛盾。
靖王成为太子之后,夏江就利用了这一点大作文章。这是一招可以把靖王陷害致死的损招。
夏江抓住这个把柄,离间靖王和梅长苏之间的关系。在靖王不知道情况的时候,又低着带着赤焰余孽去见梁帝。
梁帝自然是大怒。这个时候,又是高湛主动站起来,提醒梁帝在午膳时间要戒躁。这才为靖王避免了祸患。
后来,梅长苏用计将卫珍救出。夏江则直接恶人先告状,说是靖王在背后主使者一切。梁帝问高湛:这事儿你怎么看?
高湛则是这样回答:静妃母子命里反冲。
就是这一句话,在危急时刻,化解了靖王和梁帝之间的矛盾,救下了靖王,也保住了梅长苏。
对于梅长苏,高湛也是拼了命的想要把他保下来。夏江在梁帝面前诬告梅长苏,告诉梁帝“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当高湛按照梁帝的命令拿来毒酒的时候,高湛只是一句“这杯酒是苏先生的。”一句话揭穿了梁帝在酒中下毒的阴谋。
就这样,高湛救下了梅长苏。像这样,高湛救下梅长苏的事情也有很多次。
所有的危急时刻,都是高湛巧妙化解。如果说梅长苏是谋划天下的大师,那么高湛则是精确的技术操作者。
两个人在靖王当上皇帝的过程中缺一不可。论智谋,高湛不在梅长苏之下。
小结:
从高湛身上,可以看到的是人生智慧。识时务,懂进退。这也是高湛在各种危难之际依然能全省而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