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玄宗把太平公主一家都杀了,为什么却单独留下了薛崇简?

唐玄宗把太平公主一家都杀了,为什么却单独留下了薛崇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点儿历史事 访问量:3994 更新时间:2024/1/30 19:08:59

唐玄宗把太平公主一家都杀了,为什么却单独留下了薛崇简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人物关系。

1.薛崇简

他是太平公主和驸马薛绍的小儿子,身世坎坷。

父亲薛绍被外婆武则天杖毙的时候,薛崇简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

因为种种原因,年少时期的薛崇简和表兄李隆基私交很好。

2.太平公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太平公主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公主,因为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皇帝。

她虽然没有称帝,却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公主。

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都是在她的拥立之下登上的皇位,唐哀帝李重茂也是被她废掉的。

如果没有唐玄宗李隆基的出现,说不定太平公主会是唐代第二个“武则天”。

唐睿宗李旦为人非常懦弱,当上皇帝之后,全国大事基本上都由太平公主处理。

在李旦的放任下,太平公主的党羽遍及朝野,朝中文武百官的升迁,都只在太平公主的一句话之下。

受到太平公主的影响,她的三个儿子武崇敏、薛崇简、武崇行都被封王。

太平公主家权势巅峰时刻,可以和皇权分庭抗礼,甚至生活上也相差不大。

太平公主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低价购买了长安城外的大片土地,她的园林遍地都是。

为了满足太平公主的私欲,她甚至大肆购买偏远巴蜀地区的奇珍异宝。

每年都有一大批人往返于巴蜀之地和长安,只为给太平公主送上最好的“宝物”。

平时的生活礼节中,太平公主也处处模仿皇宫礼仪,好不气派。

太平公主最后的华丽结束于公元713年。

这一年登基的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并将她的党羽一网打尽。

心狠手辣的李隆基没有放过太平公主的任何一个子女,除了薛崇简。

“公主事败,儿女俱受牵连,惟崇简幸免,复官爵,赐姓李,视同宗亲。”

李隆基之所以放过薛崇简并不是因为他仁慈,还是因为薛崇简从一开始就是他的支持者。

作为李隆基的表弟,薛崇简自幼就十分“崇拜”英明神武的表哥李隆基。

而且李隆基没有成为太平公主的威胁之前,太平公主对他也是相当信任且亲近的。

因为二人的关系,太平公主一度想立薛崇简为继承人。

韦皇后祸乱后宫的时候,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薛崇简配合李隆基成功发动唐隆政变,夺回了朝政大权。

这个时候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正处于蜜月时期,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竟然会成为死敌。

唐睿宗李旦登基称帝之后,李隆基成为了太子。

由于太平公主权势过盛,逐渐成为了李隆基掌权的阻碍,两人之间的“友谊”至此破裂。

薛崇简在其中左右为难,一边是自己的最尊敬母亲,另一边是自己关系最好的表哥。

一开始,由于李隆基羽翼未丰,所以经常在党争中处于劣势,薛崇简不忍心看到哥哥受辱,于是经常劝说母亲不要和表哥作对。

太平公主很是生气,每次都会执行家法,鞭打薛崇简。

渐渐地,薛崇简开始怨恨母亲,并倒向了李隆基那一边。

公元713年夏季,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失败,只能仓皇逃入了山寺之中。

为了给自己留一条生路,太平公主放低姿态,请求已经是太上皇的哥哥李旦能够饶自己一命,并承诺不会再次争权夺利。

太上皇李旦念及兄妹情意,也不忍心继续为难太平公主,但唐玄宗李隆基此时才是大唐的实际“最高掌权者”。

李隆基恨透了这个长期和自己作对的女人,他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求情而心软,反而更加坚定了杀死太平公主的决心。

在李隆基的坚持之下,太平公主自知大势已去,只能无奈选择了自杀。

PS: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曾经谋害过李隆基的生母窦氏,并且尸骨无存,李隆基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太平公主的势力被剿灭之后,李隆基还没有满足,甚至连早已死去的姑父武攸暨都遭到了他的毒手。

李隆基把武攸暨的尸体挖了出来,并毁坏了他的尸体,让太平公主也成了“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一代帝王,当真“恐怖如斯”。

说完这些之后,我们再来说一说薛崇简的结局。

正史上关于薛崇简的“笔墨”不多,太平公主被杀之后,他也就成了“透明人”。

虽然根据正史记载,薛崇简貌似受到了表哥李隆基的宠爱,给了很高的荣誉和地位,实则不然。

关于薛崇简的后世记载,我们可以从他1973年出土的墓志铭中略见一二。

太平公主势力被诛灭之后不到三个月,薛崇简就被自己的哥哥李隆基“送”出了长安,成为了蒲州(今山西永济)别驾。

后来不知道受到了谁的牵连,薛崇简被贬到了溪州(今湖南龙山),生活的很不如意。

七年之后,薛崇简的妻子方城县主(武三思之女)去世,李隆基才又想起了自己的这个弟弟。

妻子去世不到一个月,李隆基用薛崇简为“袁州别驾”。

此时的薛崇简饱尝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早就变得麻木不仁了。

再加上妻子的去世,让他心情更是郁闷。

公元724年,心情郁闷的薛崇简最终病死在了袁州,估计他到死也没想明白,自己最敬仰的哥哥为什么会这么对待自己。

虽然在正史记载中,薛崇简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与优待。

不仅没有因为太平公主的事情连累他,反而恢复了他的爵位,还赐姓李,简直就是把他当成了李氏宗亲一样。

但实际上,李隆基对待薛崇简却有点“不厚道”。

李隆基因为杀死了薛崇简的母亲和兄弟姐妹,所以对他很不信任,害怕薛崇简会报复自己,因此才匆忙把他外派。

薛崇简的墓志铭中,不仅没有感谢表哥对自己的好,更没有提到自己被赐姓李这件事。

他死后,李隆基不仅没有按照郡王的礼节下葬他,甚至还不允许他进入李氏宗亲的陵墓之中。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像史书记载那样厚待自己的弟弟。

薛崇简漂泊十年,壮志难酬,最终客死异乡的时候,不知道心里有没有后悔当初的行为,也不知道有没有觉得自己愧对母亲。

只可惜,人间没有后悔药。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明史》《大明历》《明书》《战国策》《清史稿》《晚清血泪》《旧唐书》《新唐书》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叛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都不是唐军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史朝义,史思明,安禄山,唐军,安庆绪,安史之乱

    唐朝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的名字叫四圣庙,庙里供着四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这座庙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盖的。田承嗣不但改了祭祀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的四圣庙,还伸手向朝廷要官。田承嗣开出的价码是入朝为相,估计是想当曹操。这时候的朝廷已经换了唐代宗李豫

  • 安史之乱的句号,朝廷大军连战连捷,志大才疏的史朝义命丧小树林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史朝义,仆固怀恩,史思明,田承嗣

    三十多岁的太子李豫,登基称帝,唐朝又一次进入了新纪元。朝局稍稳后,李豫把目光投向了尚在战火之中的东方:洛阳。此时,叛军尚且盘踞在洛阳一带,而且,拥有数十个城池,实力不容小觑。李豫掰掰手指头,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力量,显然,仅凭目前的兵力,很难一举荡平史朝义。思来想去,还是得走一次老路:借兵。找谁借呢?不

  • 福祸盛唐(二九)史朝义被逼弑父,只因他威胁到史思明的首领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史朝义,史思明,安庆绪,安禄山,唐军

    安史之乱的两大首脑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局非常相似,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两人都是在叛军势力最为强大时被杀,而杀死他们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在他们死后叛军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给唐军平乱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从史书上看,安庆绪和史朝义在弑父的出发点上非常相似,都是为了与弟弟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在部下的支持下进行

  • 杨坚为什么能夺得宇文家的天下?核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杨坚,宇文,宇文赟,宇文邕,宇文护,周宣帝

    天下兴亡,朝代更替,史之必然。一代代君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王朝。有的君王通过反叛起义开国,有的君王通过为人臣而篡其位开国,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我们今天所说的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众所周知,杨坚就是通过谋朝篡位而建立霸业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轻易地成功拿下了当时

  • 正史上的杨坚,到底是怎么篡夺自己外孙的皇位?没人阻止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杨坚,皇位,皇帝,杨忠,宇文赟,周宣帝,宇文邕

    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隋朝,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南北朝后期,一方面大家对于改朝换代这件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谁给的利益大就更愿意拥护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北周的周宣帝实在太过荒唐,失去了人心,最后只留下一个小皇帝在位,这才让杨坚钻了空子。那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篡夺政权的呢?这就要从杨坚的父亲杨忠开

  • 结束南北朝分裂的隋文帝杨坚,为何在太子的人选上出现了巨大偏差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杨坚,皇帝,杨素,隋炀帝,南北朝,隋文帝,独孤伽罗

    作为一个皇帝杨坚无疑是最为优秀的,他的政绩不亚于秦皇汉武,大隋王朝虽然历时三代君王30年而亡国,但他给大唐王朝的兴盛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作为帝王,杨坚又极为残忍,他篡位登基,北周宇文一族也被他铲除殆尽。大隋虽然富足。但民间十分贫困。在选择太子问题摇摆不定。但必须说明的是的杨广是合法登基,不存在弑君篡

  • 杨坚是如何走出篡位第一步的?

    历史解密编辑:迷人小千金标签:杨坚,遗诏,宦官,周宣帝

    一般来说,给大领导当秘书的人,在大领导即将离世的时候,都会想办法为自己找一条后路。周宣帝身边,也有两位类似秘书的人物,就是郑译和刘昉。周宣帝临终时,已经说不出话了,于是郑刘二人一合计,决定在遗诏上面做文章,取悦一位大人物,为自己的未来铺路。被郑刘二人相中的大人物,就是国丈杨坚。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

  • 相士劝杨坚别出宫,杨坚大怒:若回来便斩杀你!相士:你回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杨坚,皇帝,出宫,杨忠,武帝,相士,隋炀帝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并且为了斩草除根还杀死了年仅八岁的北周后主静帝宇文阐。另一方面,杨坚登基之后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巩固权力,减免赋税,创立科举制度,派杨广南下灭陈,统一南北。不过,晚年

  • 隋文帝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渭南日报标签:杨坚,隋炀帝,宇文赟,杨素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小名那罗延。隋弘农华阴(今华阴市)人。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十三日出生于冯翊(今大荔县)般若寺,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代周称帝杨坚之父杨忠,曾随宇文泰在关西起兵,是西魏、北周开国功臣。由于父亲的功勋,杨坚十五岁时被西魏朝廷授予散骑常侍、车骑

  • 微电影《“雷锋”杨广和》开机拍摄,主演你肯定非常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阳信,微电影,滨州市,“雷锋”杨广和

    通讯员 王洪磊李新睿3月3日,在滨州市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暨美德阳信和信用阳信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阳信县首部电影短片《“雷锋”杨广和》启动拍摄。作为地地道道的阳信人,杨广和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用恒心和爱心感动着人们,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成为美德阳信和信用阳信的一张闪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