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叛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都不是唐军杀的

叛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都不是唐军杀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1446 更新时间:2023/12/12 18:36:04

唐朝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的名字叫四圣庙,庙里供着四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这座庙是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盖的。田承嗣不但改了祭祀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的四圣庙,还伸手向朝廷要官。

田承嗣开出的价码是入朝为相,估计是想当曹操。这时候的朝廷已经换了唐代宗李豫,李豫表示:当宰相不行,但是你可以享受宰相待遇。于是封田承嗣为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仅在同中书门下三品之下),与同平章事大印一起送到田承嗣面前的,还有李豫的爱女永乐公主的婚约——李豫要跟田承嗣做亲家。

笑纳永乐公主的是田承嗣的三儿子田华,永乐公主薨逝,李豫又把另一个女儿送去顶班:“三子华,皇太常少卿驸马都尉,尚永乐长公主,永乐薨,复尚新都长公主,赠工部尚书。《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魏博节度使田公神道碑》”

身为唐将,敢为安史之乱元凶首恶建庙祭祀,皇帝老儿忍气吞声,田承嗣怎敢如此大胆?我们细看安史之乱的平定过程就会发现,实际上是叛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这四个元凶首恶,都不是唐军杀的。

唐军在平叛战争中经常被皇帝瞎指挥、宦官乱掣肘,败多胜少,要不是叛军内部自相残杀,安史之乱还不知道要乱到猴年马月去呢。

皇帝瞎指挥,宦官乱掣肘,咱们看一次战役就能知道当时的郭子仪李光弼有多为难——这次战役我们可以称之为“邺城之战”,唐朝方面聚集了九个节度使的全部兵力,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结果那场仗唐军打输了,唐军陌刀名将李嗣业,就是在那次战役中重伤身亡的。

为了打一个黄口小儿安庆绪,唐军可是下了血本,他们调集了朔方节度郭子仪,河东节度李光弼,泽潞节度王思礼,淮西节度鲁炅,兴平节度李奂,滑濮节度许叔冀,镇西兼北庭节度李嗣业,郑蔡节度季光琛,河南节度崔光远等这九节度使五六十万大军,把安庆绪团团包围在了邺城。

但是这时候唐肃宗李亨犯了难:郭子仪和李光弼功劳地位声望都基本一样,谁领导谁呢?干脆,派宦官鱼朝恩去当总指挥吧,于是鱼朝恩成了代天子行使最终决定权的“观军容使”。

太监监军,不败的时候好像很少,这次也不例外,大家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十月一直耗到乾元二年二月,还是每日置酒高会不全力攻城。李嗣业义愤填膺,亲率本部人马攻城,结果中了毒箭,当天夜里毒发身亡。

有读者说:李嗣业不是牺牲在相州吗?怎么变成邺城了?这还真不是新旧两唐书记载有误,也不是笔者笔误,因为那地方叫可以叫邺城,也可以叫相州,比如你去了成都,也可以跟别人说去了四川。

安庆绪在邺城饿得一只老鼠卖到四千钱,这才坚持到史思明前来救援。

史思明不跟九节度使正面作战,而是学官渡之战的曹操,专门打唐军运输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邺城之战成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连郭子仪都被安史两军打跑了,逃跑过程中,还拆毁了河阳桥,其他节度使一哄而散,除了李光弼王思礼尚有军纪之外,其他节度使一路溃逃一路劫掠百姓,跟安史叛军做了同样的事情。

咱们重点介绍邺城之战或叫相州之战,主要是为了解释为什么后来的唐将(原先属于叛军)为什么那么骄横得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在藩镇眼中,大唐皇帝不如郭子仪好使。

说完那次憋屈之战,咱们该来看看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是怎么死的了——这就是虎吃鸡鸡吃虫虫嗑棒棒打虎: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史思明杀了安庆绪,史朝义杀了史思明,史朝义杀了自己。

营州柳城(辽宁省朝阳市)粟特族的安禄山父子,宁夷州(也在辽宁朝阳境内)的粟特族史思明父子,相互之间可不是什么“老铁”,他们急眼了连亲爹都杀。

安家史家相爱相杀,其过程不可描述,咱们还是用资料来简单说一下就行了,是不是细思极恐,读者诸君自有公论。

至德二年正月,得了糖尿病的安禄山眼睛已经瞎了,而且还长了痈疽,他的乖儿子安庆绪和智囊严庄、贴身侍卫李猪儿准备送他最后一程:“是夜,庄、庆绪持兵扈门,猪儿入帐下,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盲,扪佩刀不得,振幄柱呼曰:‘是家贼!’俄而肠溃于床,即死。(《新唐书·逆臣》,下同)”

安庆绪有能力杀安禄山,但是但是却没有能力独自抗衡唐军,只好把从安禄山那里抢来的皇帝宝座送给史思明,史思明很客气地跟他“约为兄弟”,并请他歃血为盟。

前来结盟喝血酒的安庆绪一进史思明大营就傻眼了,在刀斧手环绕之中,史思明翻脸了:“为人子,杀父求位,非大逆邪?吾乃为太上皇(安禄山)讨贼。”

于是安庆绪人头落地,安家父子两代皇帝,满打满算也才当了三年。

史思明杀了逆子安庆绪,却没有注意到他身边的逆子史朝义。当史朝义手下的屠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史思明还在为“灭唐大业”惋惜呢:“杀我太早,使我不得至长安。”

史思明死得很卑微,临死前还想着让亲儿子饶他一命:“大呼怀王(史朝义封号)三(次),曰:‘囚我可也,无取杀父名!’”

史思明部下才不管什么名声不名声,找根绳子就把史思明勒死了。

毕竟是胡人,安禄山史思明这两大元凶,死后都享受了同样待遇:找一块毡子一卷,扛出去就埋了,起兵反叛图谋不轨,最后连副棺材都没得到。

史朝义杀了史思明,这位田承嗣眼中的四圣中 的最后一个个,也在战败后上吊自杀了:“自渔阳回止幽州,缢死医巫闾祠下。(李)怀仙斩其首传长安,召故将收其尸。怀仙改服出次哭之,士皆号恸。”

史朝义临死前还哭着骂承嗣:“老奴误我!”

史朝义为什么有资格骂田承嗣为老奴?这时候咱们就要说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实事了:李怀仙、薛嵩、田承嗣,都是安禄山史思明手下的大将,这个薛嵩,就是薛仁贵的孙子

这些人并没有被唐军消灭,而是摇身一变,成了大唐功臣,而且受封的职位都相当高: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张忠志赐姓名为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

这几个人就是后来或互相攻打,或联手对抗朝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藩镇割据。

看到这里,读者诸君想必已经明白了:田承嗣身为唐朝将领,敢于公然为安史之乱的元凶首恶建庙祭祀,是根本没把朝廷放在眼里,他们之所以不跪朝廷诏书而跪郭子仪亲笔信,那还是因为郭子仪比他们能打……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的句号,朝廷大军连战连捷,志大才疏的史朝义命丧小树林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史朝义,仆固怀恩,史思明,田承嗣

    三十多岁的太子李豫,登基称帝,唐朝又一次进入了新纪元。朝局稍稳后,李豫把目光投向了尚在战火之中的东方:洛阳。此时,叛军尚且盘踞在洛阳一带,而且,拥有数十个城池,实力不容小觑。李豫掰掰手指头,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力量,显然,仅凭目前的兵力,很难一举荡平史朝义。思来想去,还是得走一次老路:借兵。找谁借呢?不

  • 福祸盛唐(二九)史朝义被逼弑父,只因他威胁到史思明的首领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史朝义,史思明,安庆绪,安禄山,唐军

    安史之乱的两大首脑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结局非常相似,给人一种宿命论的感觉。两人都是在叛军势力最为强大时被杀,而杀死他们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在他们死后叛军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状态,给唐军平乱创造了很好的机会。从史书上看,安庆绪和史朝义在弑父的出发点上非常相似,都是为了与弟弟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在部下的支持下进行

  • 杨坚为什么能夺得宇文家的天下?核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杨坚,宇文,宇文赟,宇文邕,宇文护,周宣帝

    天下兴亡,朝代更替,史之必然。一代代君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王朝。有的君王通过反叛起义开国,有的君王通过为人臣而篡其位开国,但是不管怎样,这都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我们今天所说的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众所周知,杨坚就是通过谋朝篡位而建立霸业的代表人物,除此之外,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轻易地成功拿下了当时

  • 正史上的杨坚,到底是怎么篡夺自己外孙的皇位?没人阻止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杨坚,皇位,皇帝,杨忠,宇文赟,周宣帝,宇文邕

    杨坚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隋朝,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南北朝后期,一方面大家对于改朝换代这件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谁给的利益大就更愿意拥护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北周的周宣帝实在太过荒唐,失去了人心,最后只留下一个小皇帝在位,这才让杨坚钻了空子。那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篡夺政权的呢?这就要从杨坚的父亲杨忠开

  • 结束南北朝分裂的隋文帝杨坚,为何在太子的人选上出现了巨大偏差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杨坚,皇帝,杨素,隋炀帝,南北朝,隋文帝,独孤伽罗

    作为一个皇帝杨坚无疑是最为优秀的,他的政绩不亚于秦皇汉武,大隋王朝虽然历时三代君王30年而亡国,但他给大唐王朝的兴盛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作为帝王,杨坚又极为残忍,他篡位登基,北周宇文一族也被他铲除殆尽。大隋虽然富足。但民间十分贫困。在选择太子问题摇摆不定。但必须说明的是的杨广是合法登基,不存在弑君篡

  • 杨坚是如何走出篡位第一步的?

    历史解密编辑:迷人小千金标签:杨坚,遗诏,宦官,周宣帝

    一般来说,给大领导当秘书的人,在大领导即将离世的时候,都会想办法为自己找一条后路。周宣帝身边,也有两位类似秘书的人物,就是郑译和刘昉。周宣帝临终时,已经说不出话了,于是郑刘二人一合计,决定在遗诏上面做文章,取悦一位大人物,为自己的未来铺路。被郑刘二人相中的大人物,就是国丈杨坚。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

  • 相士劝杨坚别出宫,杨坚大怒:若回来便斩杀你!相士:你回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王朝说历史标签:杨坚,皇帝,出宫,杨忠,武帝,相士,隋炀帝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并且为了斩草除根还杀死了年仅八岁的北周后主静帝宇文阐。另一方面,杨坚登基之后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巩固权力,减免赋税,创立科举制度,派杨广南下灭陈,统一南北。不过,晚年

  • 隋文帝杨坚

    历史解密编辑:渭南日报标签:杨坚,隋炀帝,宇文赟,杨素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小名那罗延。隋弘农华阴(今华阴市)人。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十三日出生于冯翊(今大荔县)般若寺,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代周称帝杨坚之父杨忠,曾随宇文泰在关西起兵,是西魏、北周开国功臣。由于父亲的功勋,杨坚十五岁时被西魏朝廷授予散骑常侍、车骑

  • 微电影《“雷锋”杨广和》开机拍摄,主演你肯定非常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阳信,微电影,滨州市,“雷锋”杨广和

    通讯员 王洪磊李新睿3月3日,在滨州市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暨美德阳信和信用阳信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阳信县首部电影短片《“雷锋”杨广和》启动拍摄。作为地地道道的阳信人,杨广和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用恒心和爱心感动着人们,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成为美德阳信和信用阳信的一张闪亮“名

  • 电影短片“活雷锋杨广和”在阳信县顺利杀青

    历史解密编辑:闪电新闻标签:郑飞,电影,杀青,隋炀帝,阳信县,活雷锋,杨广和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3日讯 经过紧张的拍摄,3月10日,电影短片“活雷锋杨广和”在阳信县顺利杀青。这部电影主要以阳信县河流镇刘庙村“全国学雷锋标兵”杨广和为原型,讲述他把传承、发扬和宣传雷锋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的故事。以此激励全县人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弘扬正能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