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一个遭遇,或被史书篡改:怪不得李世民必杀单雄信!

李世民一个遭遇,或被史书篡改:怪不得李世民必杀单雄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米薇史小范 访问量:2013 更新时间:2024/2/13 2:20:49

公元621年,王世充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其中就包括单雄信。然而,即便徐世勣(即 李勣,李世民赐姓,与单雄信是结拜兄弟)极力求情,希望能免除单雄信一命,但李世民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处死了单雄信。

《资治通鉴》:世勣(对李世民)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徐世勣)乃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

徐世勣希望用自己的官爵财产来赎单雄信,但李世民却拒绝了。于是,徐世勣忠义两难全,就割下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表示没有忘记当初誓言,以后也会照顾好单雄信家人。此后,单雄信吃下赴死。

如此感人的一幕,李世民却无动于衷,这充分显示了李世民处死单雄信的态度非常坚决,属于必杀单雄信。

这又是为什么呢?先看一看常见的三个观点:家族仇恨,“三姓家奴”,不愿投降。所谓“三姓家奴”,说的单雄信不停的跳槽,“不愿投降”是一直坚持抵抗唐军,至于家族仇恨,《隋唐演义》和正史相处太远。

李世民和单雄信有仇,因为李渊误杀了单雄信兄长,《隋唐演义》中的确有这么一段,但在真实历史上却另有其人。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是北周大将,581年李渊率领隋军与之血战7天7夜,城破之后单禹被俘,因坚贞不屈而被李渊所杀。

其实,最化解不开的“家族仇恨”,也只是单雄信想杀李世民,而不是反过来,单雄信又没有杀李世民家族什么人!至于单雄信跳槽问题,有魏征多吗?跟随王世充而不愿投降,以李世民的心胸,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既然如此,李世民为何必杀单雄信呢?原因可能很简单,李世民在单雄信手下,曾遭遇一场大尴尬,甚至由此而篡改了部分历史。对于让他威严尽失的单雄信,或因此而必杀之。

从史书上看,在公元620年,李世民的遭遇非常神奇,一年差点两次被杀。

《旧唐书·李密传》: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一句“几及太宗”,说明单雄信差不多就要杀了李世民。只是徐世勣的呵斥,于是就吓退了单雄信,“雄信惶惧,遂退”。

这一段历史看起来挺神奇,面对单雄信的利刃,李世民究竟什么表现?从家族仇恨、两军对垒生死决战来看,单雄信也没有理由放过李世民,不杀李世民可以俘虏呀!因此,可能不是徐世勣的“呵止”而“雄信惶惧”,而是李世民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尴尬经历吧。

有趣的是,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八》中,还有一段同年发生的故事,主角变成了尉迟恭、李世民、单雄信这三人。单雄信直攻李世民,这一次是被尉迟恭挡住了。

是日,因从猎于榆窠,遇王世充领步骑数万来战。世充骁将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敬德(尉迟恭)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贼徒稍却,敬德翼太宗以出贼围。更率骑兵与世充交战,数合,其众大溃,擒伪将陈智略,获排槊兵六千人。

这是尉迟恭和李世民打猎,不巧却遇到了王世充的几万步骑。尽管单雄信直趋李世民,却被尉迟恭打败,“横刺雄信坠马”。更神奇的是,他们不仅突围了,“更率骑兵”前来交战,击败了几万人,俘虏了6000人。

几万人都围不住一支打猎的小分队,王世充活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然而,对比这两则描述,却又发现很多雷同:都是单雄信几乎直面李世民。难道上天安排的缘分,让单雄信和李世民如此邂逅?而且,第一次徐世勣“呵止”,用李世民名头就吓跑了单雄信,第二次尉迟恭直接打趴了单雄信,怎么看都有问题,真相很可能被掩盖篡改了。

结合李世民有篡改历史的习惯,所以不难想象:李世民应该直面过单雄信的刀锋,而且两次应该合并为一次,但怎么逃过一劫的,这就不为人所知了,或许非常狼狈不堪吧。

正因如此,即便徐世勣抛弃身家泣血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民还是必杀单雄信,因为不想单雄信追杀他的这一幕,继续如影随形的折磨着他,或也有掩盖真相之意。当然,李世民杀单雄信,或许还有一些其他次要原因,但想来这一点才是主因。

更多文章

  • 瓦岗猛将单雄信,为何会惨死?做人,最不能犯的三种错,他占全了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单雄信,李勣,李密,王世充,李世民,秦琼

    说隋唐,就没法绕开瓦岗山!尤其是李密,接过老大位置后,瓦岗山势力很快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只说瓦岗猛将,除三元老中的翟让、单雄信和李勣(徐茂公原型)外,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罗成原型)、裴行俨(裴元庆原型)等全部到位。但这些猛将中,谁才是瓦岗第一猛将?答案便是单雄信!因为秦琼和李勣是在归降李世民后,才爆

  • 单雄信:隋末战力天花板,为何被李世民处死?两人真有杀兄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渊,秦琼

    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可以说和演义小说里描写的基本一致。不过,史书上对于单雄信的记载,并不是那么详细。所以在很多细节上,民间就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让演义小说当中的那个单雄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单雄信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就是那个今天在网络上被大众调侃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曹县。对于单雄信的家世,史学

  • 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秦琼,程咬金,单雄信,李渊,秦叔宝,李世民

    单雄信是隋唐里真正的英雄好汉,他仗义疏财,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忠孝两全,虽然最后被唐朝用计擒获斩杀,但单雄信却铁骨铮铮,宁死不屈,虽死而无惧,是他英雄气概的最好诠释,和人生最完美的结局。话说单雄信祖籍山东菏泽,爷爷名叫单登,少年时拜师东岳泰山金光真人,学得一身绝世武功,后投奔北周宇文氏手下做了大将,

  • 李世民一生求贤若渴,却为何杀了单雄信?5年后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白衣无言殇PLUS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李勣,王世充,李密

    公元621年,对于大唐来言,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李世民率军,一举干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强悍的竞争对手。“隋失其鹿,群雄并逐”的格局,在这一年变成了唐朝的独执牛耳。但高兴了没多久的李世民,很快就遇到了件麻烦事,如何处置王世充手下头号名将单雄信。对于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根本不必过于操心,更不敢过

  • 李世民决定处死单雄信,徐茂公:杀了后患无穷,250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勣,黄巢

    在覆灭唐朝的黄巢起义中,流贼黄巢军中的“黄军四杰”极为骁勇善战,他们便是单雄信的第11代子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当年的单家四兄弟跟随黄巢杀入长安,直接促成唐朝的灭亡。不得不说,身为唐朝鼻祖的李世民处死了单雄信,250年后,单家子孙卷土重来直接剪了李氏王朝的灯芯,曾经徐茂公的预言可谓一语成谶。

  • 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徐茂公:杀之将有大祸,250年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尉迟敬德,李密,黄巢,徐茂公,隋朝

    隋朝末年,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因名将辈出、声势浩大而一度成为当时极具潜力推翻隋炀帝统治的一支起义军。然而由于内部原因,瓦岗军最后分崩离析,“瓦岗寨四十六友”被迫分道扬镳。唐高祖李渊建国之初,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兵临洛阳城下。隋末守将王世充开城投降后,李世民欲将“瓦岗军二哥”单雄信等人斩首示众。就在这时,徐

  •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秦琼,李密,李渊,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程咬金,徐茂公

    在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九省的帮派头目,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与秦琼的关系并不好。《旧唐书》中有记载,单雄信与徐世绩是老乡,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单雄信擅长马槊,程咬金也曾使过这玩意儿,一杆马枪。在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九省的帮派头目,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与秦琼的关系并不好。《旧唐书》中有记载,单雄信与徐世绩

  •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如果当时秦琼为他求情,李世民会答应吗?

    历史解密编辑:傲史天下标签:秦琼,李密,唐朝,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程咬金,唐太宗

    在民间流传的隋唐演义小说中,“小孟尝”秦琼和“小关羽”单雄信是不可分割的生死之交,可为何在历史上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时,没看见秦琼站出来为单二哥求情?其实,秦琼是不可能为单雄信求情的,和小说《隋唐演义》中描述的不同,历史上的单雄信和秦琼是没啥交情的,两人的关系反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敌对性质。秦琼和单

  • 故事:单雄信被李世民处死,程咬金:来世再报仇!最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李世民,程咬金,单雄信,秦琼,王世充,李密

    骁勇名将单雄信因反唐失败被李世民处死,程咬金泪别昔日好兄弟,酒席上本是安慰的话却在几百年后一语成谶。飞将单雄信单雄信是隋唐名将,名通,号雄信,与哥哥单雄忠一起掌管二贤庄,是青州一带的绿林首领,之后哥哥单雄忠被李世民误杀。根据记载,他嗓门大如洪钟,性格刚烈,喜欢结交各路豪杰,仗义疏财又武功高强,因此在

  • 单雄信行刑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天下有警官方标签:秦琼,程咬金,单雄信,李世民,王世充,李密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宁愿被斩首,也誓死不降唐。在单雄信被斩杀临行前,前来替他践行的有数人,但他却唯独只喝下了程咬金递给他的送行酒,还大口破骂秦琼等,曾经与他相交甚好的挚友。当初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为异性兄弟的单雄信与程咬金、秦琼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单雄信对秦琼如此仇恨?单雄信与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