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单雄信行刑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单雄信行刑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天下有警官方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4/2/13 5:27:13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宁愿被斩首,也誓死不降唐。

在单雄信被斩杀临行前,前来替他践行的有数人,但他却唯独只喝下了程咬金递给他的送行酒,还大口破骂秦琼等,曾经与他相交甚好的挚友。

当初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为异性兄弟的单雄信与程咬金、秦琼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单雄信对秦琼如此仇恨?

单雄信与秦琼、程咬金相识经历

单雄信之所以对秦琼等人如此仇视,甚至于在死前都要咒骂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叛变了单雄信,选择投奔了单雄信的仇敌。

这一切还需要从他们三人相识,开始说起。单雄信本是隋朝九省绿林的总瓢把子,也就是他们的首领。

他为人仗义,秉性正直,不拘小节,常常帮助弱小,是个侠义之人。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却在李渊前往太原之时,被杨广误会遭到了错杀。

单雄信在知晓哥哥被李渊误杀后,怒发冲冠,而后来的一切,也是因为此缘由才引发。

单雄信认识秦琼时,秦琼正遭到追缉。单雄信不仅多次将秦琼接到家中,让他吃饱饭,还给他安排住所,给他一些散碎银子过活。

单雄信更是在暗中帮助秦琼躲避通缉,让秦琼免受牢狱之苦。这一切都让秦琼很是感激,于是他便打算跟随着单雄信行走江湖。

秦琼为了母亲的大寿,举办了一场寿宴,单雄信在知晓后,便带着一众兄弟等人前往寿宴为秦琼之母贺寿。

他们来到寿宴后,吃肉喝酒,酣畅淋漓,痛快不已。随即,单雄信便做主与秦琼、程咬金等人,在酒楼效仿刘关张在桃园三结义。

单雄信道:“今日就如刘关张三人,我们数十名兄弟也在此,皇天在上,厚土为证,结为异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就此,他们三人便亲如兄弟,成为了至交好友。后来单雄信命令手下的各路好汉,都前往劫持十三太保,将皇纲取走。

但程咬金等人,却因劫取一事败露被守将擒获,单雄信便施计将程咬金等人救出,并且他准备起兵造反,对抗朝廷。

单雄信起兵对抗隋朝

在起兵之前,他们需要有长期居住的地方作为根据地,于是单雄信在朋友的建议之下,选择了瓦岗寨作为他们的“老巢”。

单雄信便开始他的起义之路,作为将领之首的他,拥立程咬金为天子,称国号为“大德”,这让隋朝天子知晓后,立即派人围剿瓦岗。

可单雄信等人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将隋朝的军队击退,还降服了隋朝诸多将领,这让隋朝元气大伤。

后来程咬金将皇位传给了李密,但李密却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甘愿将代表着皇权的玉玺拱手相让,这让单雄信对李密很是失望。

三人自此分道扬镳

单雄信便离开瓦岗来到了洛阳,跟随了王世充,王世充为了笼络单雄信,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单雄信,从此,单雄信便为王世充效力。

之后秦琼、程咬金等人也难以继续在瓦岗,面对昏庸的李密,便前往洛阳准备投奔单雄信,但遗憾的是,秦琼、程咬金二人,并不愿意跟随王世充。

这下让三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秦琼、程咬金见此情形,便又离开了洛阳,闯荡江湖去了。

此时,正好王世充的劲敌李世民攻打洛阳,单雄信在巡视时见到了李世民,想到了当年自己的哥哥因李渊而枉死。

哥哥的仇敌之子就在单雄信面前,单雄信岂有不报此仇的道理,便不顾随从将领的劝阻,孤身前往追杀李世民。

就在单雄信即将拿下李世民命的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手下猛将尉迟恭,阻拦了单雄信,将李世民救下。李世民在回去之后,便发动攻势,向洛阳进攻。

单雄信被李世民斩首示众

王世充便带着单雄信等部下发起反抗,让单雄信没想到的是,昔日好友秦琼投靠了李世民,这个消息让单雄信更加愤怒。

李世民趁机设计将单雄信俘获,念及他是一条好汉,若是投降李世民势必会委以重任。

单雄信与李世民之间有难以化解的宿仇,单雄信自然是不会降服于李世民。李世民见他顽固不化,便下令将单雄信于三日后斩首示众。

单雄信在行刑前大骂秦琼,明知他与李世民有仇,却还是选择与李世民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实在令他大为失望。

而反观程咬金,虽然也不愿跟随王世充麾下,但他也并没有选择投入贼人营中,反而在知晓他即将行刑后,赶来为他送行。

因此,单雄信就只喝下了程咬金给他的送行酒。

更多文章

  • 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对秦琼深情厚意,他被杀以后,秦琼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秦琼,罗成,隋朝,程咬金,尉迟恭,王世充,古装片,中单雄信,隋唐演义(1996年电视剧)

    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一炉香。在绿林之中,歃血盟誓要点三把半香。第一把香敬左伯桃和羊角哀,舍命全交仁义香;第二把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死生不弃忠义香;第三把香敬梁山一百单八将,共创大业侠义香;最后半把香却是敬瓦岗结义,叫作有仁无义香。有仁无义香敬的也不是瓦岗四十六友,而是敬其中的秦叔宝和单雄信。当初

  • 义薄云天的青龙星单雄信在历史上是反复小人?或许他只是忍辱负重

    历史解密编辑:落墨天下人标签:李密,李渊,王世充,秦叔宝,李世民,徐世绩,青龙星单雄信

    单雄信是隋唐类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人物之一,其义薄云天的悲情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无数人为之鸣不平,甚至伤心落泪。不过,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的单雄信几次反复,最后投降不成,李績几次求情未果,被李世民所杀。为何演义与历史会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呢?单雄信反复不定是否另有隐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单雄

  • 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徐茂公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程咬金,单雄信,秦琼,王世充,李世民,刘备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一起为兴复汉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关羽被东吴设计擒杀,刘备为了给二弟报仇,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执意要对东吴用兵。虽然刘备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兵败,可他为兄弟报仇的这份执着,千百年来一直受

  • 隋朝名臣、军事家杨素,如何大破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杨素,可汗,杨坚,隋军,杨谅,隋朝,诗人,隋炀帝,古突厥,南北朝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

  • 杨广数次派名医给杨素看病,送去好药,杨素吩咐弟弟:把药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隋炀帝,杨素,杨坚,独孤皇后,杨广,隋朝,南北朝,艺术家

    杨素是隋朝时期的名将,也是重臣,位高权重,即便是隋文帝杨坚也忌惮三分,更不用说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了。杨素为将几乎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但他为官的时候却排除异己,为杨广登基保驾护航,落下了不好的名声,而他的结局也不算好,在他病重之际,杨广数次让名医到杨府去给杨素看病,带去的好药不计其数,但是杨素却让自己的

  • 男子翻墙与杨素的爱妾私通被抓,杨素怒道:“两条路,你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杨素,杨坚,李靖,红拂,宰相,权臣,诗人,隋朝,南北朝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才会催生出一夫多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对女性的行为进行了各种方面的约束,就比如说这贞操观念。于古代女子而言,在嫁作人妇后就不能再与其他外男有任何联系了,否则就会被认作对丈夫的不忠。但在隋朝,权臣杨素的宠妾却与一男子私通苟且,杨素察觉此等奸情丑闻后,更是怒不可遏!

  • 猛将史万岁:隋代至强单挑王,无端被隋文帝冤杀,史家深为惋惜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史万岁,杨坚,突厥,冤杀,薛仁贵,平定

    史万岁为将门之后,自小拉得硬弓,骑得烈马,武艺高强,不止勇猛,还多有谋略,好读兵书,擅长阴阳占卜。十五岁随父出征,在周、齐混战中,双方尚未分出胜负,他已经看出了周军处于不利地步,急率部下撤退,在周军大败后保存了有生力量。在镇压尉迟迥的战役中,史万岁驰马奋击,力杀数十人,反败为胜,创立奇功,被拜为上大

  • 名将史万岁:戍卒出身却屡次击败突厥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杨坚,可汗,突厥军队,名将史万岁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他的父亲史静,是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年轻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凶悍,敏捷如飞,喜读兵书,并精通占卜。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北周和北齐战于洛阳城北之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15岁的史万岁随史静从军,他观察战场形势,认为周军将败,并令左右换装离去。不久,周军果然大败,史

  • 史万岁:隋朝猛将,著名单挑王,身经七百余战,却被隋文帝错斩

    历史解密编辑:萌心生活馆标签:杨坚,史万岁,杨素,突厥,杨秀

    史万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是公认的隋朝四大名将。此四人,被唐德宗追封入古六十四名将之列,得设庙享奠。宋室为古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四人亦位列其中。四人之中,史万岁的命运最为曲折离奇,其人生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结局也最为悲惨,让人唏嘘。史万岁身出将门,其父是北周沧州刺史史静。史万岁年少时就长得英气逼人,

  • 南征北战的第一猛将史万岁,为什么被隋文帝下令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杨坚,史万岁,突厥,杨素,隋军,隋炀帝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是大隋四大名将之一,更是单挑武力值第一的猛将。出身将门的自小就是英俊无双,勇猛无匹,迅捷无敌,外带精通占候的战场小霸王,未尝败绩。可惜能力越大,脾气越暴,越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他十五岁随父出征,就能准确判断出战场形势。父亲不幸战死后,作为烈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