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决定处死单雄信,徐茂公:杀了后患无穷,250年后果然应验

李世民决定处死单雄信,徐茂公:杀了后患无穷,250年后果然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猫眼观史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4/1/16 12:27:25

在覆灭唐朝的黄巢起义中,流贼黄巢军中的“黄军四杰”极为骁勇善战,他们便是单雄信的第11代子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当年的单家四兄弟跟随黄巢杀入长安,直接促成唐朝的灭亡。

不得不说,身为唐朝鼻祖的李世民处死了单雄信,250年后,单家子孙卷土重来直接剪了李氏王朝的灯芯,曾经徐茂公的预言可谓一语成谶。

有关于李世民为何执意要处死单雄信这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李世民的选择看似无情也有着可取之处,至于徐茂公的预言应验,我们还要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变迁。

不妨先从单雄信的人生历程说起。

身为隋唐乱世中的一位枭雄,单雄信亲手创建了瓦岗寨,因为不满隋朝的昏暗统治,他与王伯当翟让自立门户。

而在当时的瓦岗寨中,武功最强者当属单雄信和李勣,兄弟俩在瓦岗周边专门打劫富商,也让寨子中的兄弟们得以过上富足的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舒服。

这个时期的单雄信有着极高的威望,他的个人魅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直到李密的上位,他的人生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尤其是不为人知的人性弱点在之后的诸多风波中被展露无疑。

就在身为隋朝官员的李密前来投靠瓦岗寨后,这支武装队伍的实力变得如日中天,李密将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战士也都变得训练有素,瓦岗寨成为了众多反王中实力最不可小觑的存在。

面对李密的贡献与付出,翟让果断让贤,随后,李密自封魏王,单雄信、李勣被任命为左、右武侯大将军。

可此时的李密却开始着手清楚身边的多余势力,面对将自己送上高位的翟让,他竟然在自己的府上演了一出鸿门宴,毫无防备的翟让直接惨死在李密手下,而此时的单雄信和李勣也都在场。

如今看来,当时的李密并无心铲除两位大将军,邀请他们赴宴并亲眼目睹翟让的惨死,多半都是为了“杀鸡儆猴”,可单雄信却因此露出马脚。

原来,眼看自己也将面临性命之忧,单雄信丝毫没有大丈夫的风骨,反而选择跪地求饶,也在打斗中被砍成重伤。

因为王伯当求情李密,饶了两位大将军,经过慎重思考的李密才说出了这样一番话:“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如果将其杀了,岂不是断其臂膀?”

虽说单雄信逃过一劫,可他的软骨头也被房彦藻评价为:“此人以后必定会违抗军令,就是一个软骨头。”

没成想,房彦藻果然一语成谶,邙山之战中,王世充伏击李密,本应对李密忠心耿耿的单雄信有一次选择倒戈,直接投靠到了王世充的麾下。

别看王世充不是什么善类,可单雄信在他的麾下深受重用,就在王世充自立为王后,因为处死裴仁基父子导致人心大乱,也才给了李世民可乘之机,而识时务的秦琼与程咬金眼看王世充大势已去直接投奔了李世民。

可此时的单雄信依旧坚信王世充会笑到最后,他坚决拥护着王世充还积极寻找时机刺杀李世民,才让两人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仇恨。

曾有一次,在得知李世民准备带少量精兵勘测敌情后,单雄信直接调用一万精兵前去偷袭,危急关头,尉迟敬德果断出手制服单雄信,才使得李世民侥幸脱险。

因为此时,李世民开始关注单雄信这个人,也渐渐发现他贪生怕死的本质,先是背叛的翟让,随后又背叛李密,这样的对手哪怕成为战友也会是自家阵营中的定时炸弹,而且,单雄信投奔王世充一样是出于贪生怕死的考量。

虽说此时不少瓦岗寨英雄就在李世民的麾下,他们也与单雄信有着很深的交情,可李世民看在如此情分上依旧无法摒弃对单雄信反感。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公元621年,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单雄信也因此成为阶下囚。

不知这一次的单雄信是否又上演了软骨头戏码,可这一次的战胜者李世民与先前的李密、王世充等都有所不同,爱才之心人尽皆知,可李世民更加憎恨背叛与屈服,尤其他早已对单雄信起了杀心,哪怕众人劝说也很难改变心意。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便是单雄信的昔日好兄弟徐茂公,为了保全兄弟性命,徐茂公冒死力劝李世民,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前程。

在徐茂公口中,单雄信武功高强,日后必定会成为李世民麾下的一员大将,如若李世民放过他,单雄信出于感恩会为他卖命也说不定,而徐茂公自己也宁愿弃官不做,只为保住单雄信的项上人头。

或许是看李世民心意难改,徐茂公才会说出那句预言:“若杀掉单雄信,唐朝未来必然后悔莫及。”

可对于李世民来说,处死单雄信就相当于为他除掉了心头大患,毕竟,放在任何人头上,都很难对往日对自己起杀心的人重用,又何况是真正的未来霸主李世民。

不过,要说徐茂公真的是一位有情有义之人,在单雄信即将被斩首时,他痛哭流涕之余,也立下血誓,会好好照看单雄信的家人。

就这样,在单雄信死后,徐茂公将他的家人视如己出,还慢慢培养起单家后人入朝为官,这也使得单家得以在唐朝存活下来。

就在250年后,大唐盛世日趋没落时,单雄信的第11代子孙成为了黄巢起义的主力,这也就是开篇提到的场景。

话说大唐先祖手刃单家先人,多年后,单家后人又断送了大唐的未来,真可谓因果循环。

源于此,人们也才倾向于相信徐茂公一语成谶这个说法,如若理性看待历史,哪怕没有单家后人存在,大唐的灭亡也是合情合理的。

回过头来看,单雄信的所作所为堪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虽有一身高强武功,可他却没能长出武将至死不屈的硬骨头,反而在一次次命运考验中妄图卑躬屈膝、蒙混过关,奈何最终死在了慧眼如炬的李世民手中。

从这一点来看,李世民铲除单雄信以绝后患这一选择真的无可厚非,至于单家后人在250年后卷土重来,还真的要另当别论!

标签: 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勣黄巢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徐茂公:杀之将有大祸,250年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尉迟敬德,李密,黄巢,徐茂公,隋朝

    隋朝末年,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因名将辈出、声势浩大而一度成为当时极具潜力推翻隋炀帝统治的一支起义军。然而由于内部原因,瓦岗军最后分崩离析,“瓦岗寨四十六友”被迫分道扬镳。唐高祖李渊建国之初,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兵临洛阳城下。隋末守将王世充开城投降后,李世民欲将“瓦岗军二哥”单雄信等人斩首示众。就在这时,徐

  •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秦琼,李密,李渊,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程咬金,徐茂公

    在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九省的帮派头目,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与秦琼的关系并不好。《旧唐书》中有记载,单雄信与徐世绩是老乡,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单雄信擅长马槊,程咬金也曾使过这玩意儿,一杆马枪。在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九省的帮派头目,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与秦琼的关系并不好。《旧唐书》中有记载,单雄信与徐世绩

  •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如果当时秦琼为他求情,李世民会答应吗?

    历史解密编辑:傲史天下标签:秦琼,李密,唐朝,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程咬金,唐太宗

    在民间流传的隋唐演义小说中,“小孟尝”秦琼和“小关羽”单雄信是不可分割的生死之交,可为何在历史上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时,没看见秦琼站出来为单二哥求情?其实,秦琼是不可能为单雄信求情的,和小说《隋唐演义》中描述的不同,历史上的单雄信和秦琼是没啥交情的,两人的关系反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敌对性质。秦琼和单

  • 故事:单雄信被李世民处死,程咬金:来世再报仇!最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甬说标签:李世民,程咬金,单雄信,秦琼,王世充,李密

    骁勇名将单雄信因反唐失败被李世民处死,程咬金泪别昔日好兄弟,酒席上本是安慰的话却在几百年后一语成谶。飞将单雄信单雄信是隋唐名将,名通,号雄信,与哥哥单雄忠一起掌管二贤庄,是青州一带的绿林首领,之后哥哥单雄忠被李世民误杀。根据记载,他嗓门大如洪钟,性格刚烈,喜欢结交各路豪杰,仗义疏财又武功高强,因此在

  • 单雄信行刑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天下有警官方标签:秦琼,程咬金,单雄信,李世民,王世充,李密

    在小说《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宁愿被斩首,也誓死不降唐。在单雄信被斩杀临行前,前来替他践行的有数人,但他却唯独只喝下了程咬金递给他的送行酒,还大口破骂秦琼等,曾经与他相交甚好的挚友。当初效仿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为异性兄弟的单雄信与程咬金、秦琼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单雄信对秦琼如此仇恨?单雄信与秦琼

  • 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对秦琼深情厚意,他被杀以后,秦琼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秦琼,罗成,隋朝,程咬金,尉迟恭,王世充,古装片,中单雄信,隋唐演义(1996年电视剧)

    宁学桃园三结义,莫学瓦岗一炉香。在绿林之中,歃血盟誓要点三把半香。第一把香敬左伯桃和羊角哀,舍命全交仁义香;第二把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死生不弃忠义香;第三把香敬梁山一百单八将,共创大业侠义香;最后半把香却是敬瓦岗结义,叫作有仁无义香。有仁无义香敬的也不是瓦岗四十六友,而是敬其中的秦叔宝和单雄信。当初

  • 义薄云天的青龙星单雄信在历史上是反复小人?或许他只是忍辱负重

    历史解密编辑:落墨天下人标签:李密,李渊,王世充,秦叔宝,李世民,徐世绩,青龙星单雄信

    单雄信是隋唐类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人物之一,其义薄云天的悲情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无数人为之鸣不平,甚至伤心落泪。不过,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的单雄信几次反复,最后投降不成,李績几次求情未果,被李世民所杀。为何演义与历史会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呢?单雄信反复不定是否另有隐情?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单雄

  • 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徐茂公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程咬金,单雄信,秦琼,王世充,李世民,刘备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一起为兴复汉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关羽被东吴设计擒杀,刘备为了给二弟报仇,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执意要对东吴用兵。虽然刘备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兵败,可他为兄弟报仇的这份执着,千百年来一直受

  • 隋朝名臣、军事家杨素,如何大破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杨素,可汗,杨坚,隋军,杨谅,隋朝,诗人,隋炀帝,古突厥,南北朝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

  • 杨广数次派名医给杨素看病,送去好药,杨素吩咐弟弟:把药倒掉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隋炀帝,杨素,杨坚,独孤皇后,杨广,隋朝,南北朝,艺术家

    杨素是隋朝时期的名将,也是重臣,位高权重,即便是隋文帝杨坚也忌惮三分,更不用说是后来的隋炀帝杨广了。杨素为将几乎可以说是百战百胜,但他为官的时候却排除异己,为杨广登基保驾护航,落下了不好的名声,而他的结局也不算好,在他病重之际,杨广数次让名医到杨府去给杨素看病,带去的好药不计其数,但是杨素却让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