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明君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坚持要杀单雄信,徐茂公都救不了?

千古明君李世民,出于什么考虑坚持要杀单雄信,徐茂公都救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正一品历史 访问量:222 更新时间:2024/2/13 2:20:45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这是毛主席对李世民给出的评价,事实上历朝历代,不管是文人学者,还是官员皇帝,都很认可李世民。

作为公认的“千古明君”,李世民非常重视法治,并不轻易杀人,如贞观四年,全国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不过29人。

但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却要坚持杀单雄信,甚至连徐茂公都救不了,李世民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才要坚持杀掉单雄信呢?

李世民画像

千古明君李世民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围绕在他身上最大的争议,便是玄武门之变,除此以外更多的是对他的赞誉。

李世民在政治方面,坚持任用贤才,完善国家行政制度,虚心听从良臣对自己的谏言,特别重视法治和吏治,遇到判处死刑等重刑的案件都会让有关部门反复核查,避免造成冤假错案,还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军事方面,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了周边少数民族动乱,使大唐声名远播,四方来朝。

在经济方面,李世民重视农业,推崇节俭,倡导商业发展,彼时首都长安以及陪都洛阳,均为世界性的大都会,不仅如此,李世民还推动了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

在文化方面,李世民让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书绘本,经过多年的努力,当时官家藏书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超前代,因而被称为“群书大备”。

李世民促成了“群书大备”

在民族方面,李世民虽然与四方少数民族存在征战记录,但大体上来说,李世民还是实行着怀柔政策,正如他本人所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也是因为如此,唐朝出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中华民族也是从那时候起有了全新的代称——唐人。

在外交方面,李世民执政中后期:

“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能让大唐如此昌盛,李世民不负“千古明君”之名。

李世民令四方臣服

坚持杀单雄信

能虚心纳谏者,心胸大多宽广。李世民不仅在称帝后如此,在称帝前也因为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众多人才。这些人才各有所长,并非每一个人都从不犯错,对于犯错的人才,李世民也主张尽量宽待,让其“戴罪立功”,唯独对单雄信,却是坚持“斩于洛水之上”,不免有些奇怪。

单雄信卡片

要知道单雄信并非无才之人,《资治通鉴·隋纪七》记载:

“让(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

《旧唐书·李密传》中同样对单雄信之才给予了肯定:

“单雄信者……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早年单雄信在瓦岗效力,在瓦岗时期,单雄信曾打退过王世充的军队。后来单雄信投于李密麾下,跟随李密打败过宇文化及的军队。

影视剧中的单雄信

不过在这之后,单雄信因为败于王世充之手,选择了投降。王世充本人也非常看重单雄信,“署为大将军”。

武德三年时,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单雄信出兵直取李世民。如果不是徐茂公出面制止,说不准单雄信真会伤及李世民:

“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徐茂公)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

徐茂公阻止单雄信杀李世民

次年王世充兵败投降,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将领一律处死,就这样单雄信被“斩于洛水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单雄信兵败沦为死囚时,徐茂公还曾给单雄信求过情,《资治通鉴·唐纪五》记载称:

“及洛阳平,世勣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世勣固请不能得,涕泣而退。”

徐茂公画像

徐茂公会三番四次给单雄信求情,是因为二人曾为故交,并在翟让手底下共事过,翟让死后二人又跟着李密,一直到单雄信被王世充打败,单雄信“降于王世充”,而徐茂公“与孝恪帅数十骑来奔(秦王)”,至此与单雄信“分道扬镳”。

徐茂公的求情被李世民拒绝后,神情沮丧来见单雄信,但单雄信似乎早已清楚自己一定会死,还安慰徐茂公。

影视剧中的徐茂公

保不下单雄信,徐茂公承诺会照顾单雄信的妻儿:

“吾不惜馀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

由于曾经许过同生共死的誓言,于是徐茂公

“割股肉以啖雄信,曰:‘使此肉随兄为土,庶几犹不负昔誓也!’”

单雄信信任徐茂公,吃下徐茂公递过来的肉后,安心赴死。

影视剧中的单雄信赴死

单雄信不能留

至于李世民坚持斩杀单雄信的原因,总结来说有三点:

一是单雄信曾差点杀了自己,且曾在王世充手下为将,李世民出于安全的考虑,决定杀掉单雄信;

二是单雄信虽有才但无德,不值得留下来,说不定以后会生出事端;

三是王世充集团的统治让平民百姓受苦良多,李世民为了给百姓们一个交代,杀掉了单雄信。

影视剧中的将领搏杀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李世民曾险些死在单雄信手中,如果不是徐茂公喝止了单雄信,说不定历史会直接改变。

并且作为备受王世充信任的大将军,李世民也的确担心单雄信会威胁到自己乃至李渊等人的安全。

如果单雄信是假降,真实目的是协助王世充扫清李唐势力,那么自己饶恕单雄信与“纵虎归山”殊无二致,故而他坚持杀掉了单雄信。

影视剧中的单雄信和李世民

此外,单雄信本人有才无德,他曾帮李密杀掉了自己一直跟随的老大翟让,李密身边的房彦藻指出“单雄信轻于去就”,不值得信任。

只是李密并没有放在心上,而后来在瓦岗军与王世充的对抗中,单雄信兵败被俘后,果然又为了保命转投王世充。吸纳这样一位大将,指不定往后会“旧事重演”。

影视剧中的瓦岗将领

最后则是因为王世充手下有不少为非作歹之徒,比如说朱粲,此人喜食人肉,他后来被李世民斩首,

“士民疾硃粲残忍,竞投瓦砾击其尸,须臾如冢”。

同样,倘若单雄信没有苛待百姓那么一定会有百姓为其求情,但是李世民始终没有得到百姓的有关反馈,这就说明单雄信在王世充手下时,至少也是“听之任之”,根本不值得让徐茂公“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也不需要自己对单雄信网开一面。

影视剧中的王世充

另外从单雄信本人的态度来看,他显然知道李世民不会放过自己,听到徐茂公会照顾自己的家人,也从不曾轻视忘记自己后,单雄信也知足了,最后自然“安心赴死”。

标签: 李世民单雄信明君王世充李密秦王

更多文章

  • 为何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单雄信一生只有一个半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单雄信,秦琼,程咬金,王伯当,罗成,李世民,绿林,隋朝

    很多人都可怜单雄信一生赤诚待人,最终还悲哀地发现自己相交遍天下,知己才一个半。但想想单雄信当时所处的环境,在他站在众兄弟的对立面,死不降唐,而他的兄弟们追随的人极有可能成为皇帝,自己也将享有从龙之功,荣华宝贵指日可待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半人愿意对他付出真心,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还

  • 李世民一个遭遇,或被史书篡改:怪不得李世民必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李渊,太宗,史书,隋朝,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恭,王世充

    公元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举军投降,其中就包括单雄信。然而,即便徐世勣(即 李勣,李世民赐姓,与单雄信是结拜兄弟)极力求情,希望能免除单雄信一命,但李世民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处死了单雄信。《资治通鉴》:世勣(对李世民)言雄信骁健绝伦,请尽输己之官爵以赎之,世民不许......(徐世勣)乃割股肉

  • 瓦岗猛将单雄信,为何会惨死?做人,最不能犯的三种错,他占全了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单雄信,李勣,李密,王世充,李世民,秦琼

    说隋唐,就没法绕开瓦岗山!尤其是李密,接过老大位置后,瓦岗山势力很快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只说瓦岗猛将,除三元老中的翟让、单雄信和李勣(徐茂公原型)外,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罗成原型)、裴行俨(裴元庆原型)等全部到位。但这些猛将中,谁才是瓦岗第一猛将?答案便是单雄信!因为秦琼和李勣是在归降李世民后,才爆

  • 单雄信:隋末战力天花板,为何被李世民处死?两人真有杀兄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渊,秦琼

    历史上真实的单雄信,可以说和演义小说里描写的基本一致。不过,史书上对于单雄信的记载,并不是那么详细。所以在很多细节上,民间就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让演义小说当中的那个单雄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单雄信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就是那个今天在网络上被大众调侃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的曹县。对于单雄信的家世,史学

  • 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秦琼,程咬金,单雄信,李渊,秦叔宝,李世民

    单雄信是隋唐里真正的英雄好汉,他仗义疏财,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忠孝两全,虽然最后被唐朝用计擒获斩杀,但单雄信却铁骨铮铮,宁死不屈,虽死而无惧,是他英雄气概的最好诠释,和人生最完美的结局。话说单雄信祖籍山东菏泽,爷爷名叫单登,少年时拜师东岳泰山金光真人,学得一身绝世武功,后投奔北周宇文氏手下做了大将,

  • 李世民一生求贤若渴,却为何杀了单雄信?5年后才知李世民太精明

    历史解密编辑:白衣无言殇PLUS标签:李世民,单雄信,李勣,王世充,李密

    公元621年,对于大唐来言,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李世民率军,一举干掉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大强悍的竞争对手。“隋失其鹿,群雄并逐”的格局,在这一年变成了唐朝的独执牛耳。但高兴了没多久的李世民,很快就遇到了件麻烦事,如何处置王世充手下头号名将单雄信。对于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根本不必过于操心,更不敢过

  • 李世民决定处死单雄信,徐茂公:杀了后患无穷,250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勣,黄巢

    在覆灭唐朝的黄巢起义中,流贼黄巢军中的“黄军四杰”极为骁勇善战,他们便是单雄信的第11代子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当年的单家四兄弟跟随黄巢杀入长安,直接促成唐朝的灭亡。不得不说,身为唐朝鼻祖的李世民处死了单雄信,250年后,单家子孙卷土重来直接剪了李氏王朝的灯芯,曾经徐茂公的预言可谓一语成谶。

  • 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徐茂公:杀之将有大祸,250年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尉迟敬德,李密,黄巢,徐茂公,隋朝

    隋朝末年,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因名将辈出、声势浩大而一度成为当时极具潜力推翻隋炀帝统治的一支起义军。然而由于内部原因,瓦岗军最后分崩离析,“瓦岗寨四十六友”被迫分道扬镳。唐高祖李渊建国之初,秦王李世民率领大军兵临洛阳城下。隋末守将王世充开城投降后,李世民欲将“瓦岗军二哥”单雄信等人斩首示众。就在这时,徐

  •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兄弟标签:秦琼,李密,李渊,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程咬金,徐茂公

    在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九省的帮派头目,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与秦琼的关系并不好。《旧唐书》中有记载,单雄信与徐世绩是老乡,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单雄信擅长马槊,程咬金也曾使过这玩意儿,一杆马枪。在历史上,单雄信并不是九省的帮派头目,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与秦琼的关系并不好。《旧唐书》中有记载,单雄信与徐世绩

  • 李世民要杀单雄信,如果当时秦琼为他求情,李世民会答应吗?

    历史解密编辑:傲史天下标签:秦琼,李密,唐朝,隋朝,李世民,单雄信,程咬金,唐太宗

    在民间流传的隋唐演义小说中,“小孟尝”秦琼和“小关羽”单雄信是不可分割的生死之交,可为何在历史上李世民要杀单雄信时,没看见秦琼站出来为单二哥求情?其实,秦琼是不可能为单雄信求情的,和小说《隋唐演义》中描述的不同,历史上的单雄信和秦琼是没啥交情的,两人的关系反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敌对性质。秦琼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