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祖李渊草率的杀了窦建德,结果,对大唐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唐高祖李渊草率的杀了窦建德,结果,对大唐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4/1/20 23:01:32

秦王李世民在公元620年的时候,率领十余万士兵从潼关出发,分为多路进军,对洛阳的王世充的部队形成了包围的阵势。

由于,王世充的昏庸无道,残暴不仁,当时的洛阳小朝廷,实际上已经是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魏州刺史的投降,更是导致了王世充不得不亲自率领士兵与李世民大战。战争的结果是:王世充大败,落荒而逃。之后,李世民就带领着唐军对洛阳发起了总攻。

虽然,唐军的装备精良,昼夜不停地进攻,但是,王世充还是凭借着洛阳城的坚固城墙,挡下了所有攻击,战争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在这个紧要的关头,王世充开始向割据在河北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权衡利弊之后,随即亲自率领精兵,火速的赶去救援。王世充得到消息后,立马派遣自己的弟弟王世辩与之回合。

双方合兵十余万,在虎牢以东的地区与唐军进行对峙。

李世民觉得窦建民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客场作战,应变能力一定不是很好。于是,他决定实施斩首行动,火速出兵。五月一日,李世民亲率一支精锐骑兵,攻入窦建德的大营,左冲右突,扰乱了敌人的阵脚。秦叔宝等将军趁机亮出唐军旗帜,直插敌军的后方。窦建德的夏军以为后路被断绝,整个军营乱作一团。

此时,刚要准备制定作战计划的窦建德,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抵抗不过,最终,只能投降了。

就这样,本来气势汹汹的救援军队,一下子大部分就都沦为了阶下囚。坚守洛阳的王世充,看到被抓住的窦建德,已经知道自己援军无望大势已去了。得到了李世民“许君不死”的承诺,王世充也就打开了城门投降了。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就标志着,河北以及河南地区正式划为了唐王朝的版图。

随后,王世充和窦建德被押解到长安接受处置,唐高祖李渊细数王世充的种种罪证,之后,把其一家人全部流放到了蜀地。但是,王世充在流放的途中,被定州刺史独孤修杀死。而对于窦建德,唐高祖李渊则决定直接将其斩首示众。可以说,也正是唐高祖对窦建德的相对简单草率的处置,间接开始了唐王朝近三百年的乱局。

认真的总结一下决定窦建德生死的这场战争,唐军能够迅速的获得胜利,除了李世民的机智、果敢之外,运气的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世充在占据洛阳之后,实施的是恐怖统治,广兴大狱,百姓深受其害。而且,他赖以起家的是两万江淮将卒,属于南方势力客居中土,所以,他的统治基础不是很牢固,这也是他迅速败亡的直接原因。而窦建德和他则有着很大的区别,窦建德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并且,十分的重视信义,因此,在民间的威望很高。

在隋朝的后期,窦建德招贤纳士,收买人心,成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成为了统治河北的重要基础。史料记载,窦建德本人勤俭节约,每顿饭也只是吃蔬菜米饭,不会铺张浪费。从称王到建立政权的整个过程,他也是按部就班,没有经历到大的阻碍。因此,唐高祖直接杀掉窦建德,则很可能引起整个河北地区的动乱。

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李渊显然是被胜利蒙蔽了眼睛,他低估窦建德集团的潜在实力。他不仅要处死窦建德,更是命令将王小胡、董康买等窦建德的部将强征到长安,打算把他们软禁起来。他们既痛感“吾属皆为夏王所厚,今不为之报仇,将无以见天下之士!”于是,这些将领恐怕遭遇不测,遂决定重新起兵造反。

就在当年的七月,窦建德的一干将领,投到窦建德麾下的汉东公刘黑闼属下正式起兵反叛。刘黑闼起兵不到一个月,就攻陷了重镇历亭,杀死了唐屯卫将军王行敏。李渊急忙从关中征发步骑三千赴援,又令驻洺州将领秦武通、定州总管李玄通及幽州总管罗艺率部联合讨伐刘黑闼。之后,陈、洛、伊等地的八州豪强和窦建德的旧部全都举兵响应,局势变得更加混乱。

眼看刘黑闼气势大振,随即攻陷了河北多地的州郡,与叛唐的蔚州总管高开道形成了呼应之势。此时的河北战局异常混乱,唐高祖李渊无奈之下,便任命秦王李世民亲自前往征讨。李世民和刘黑闼围绕着洺水、洺州进行了两个月的战斗,这期间,李世民损失惨重。最终,还是李世民开凿堤坝,利用洺水的汹涌才击败刘黑闼,获得了暂时性的胜利。

但是,在这之后的不久,借着突厥支持的刘黑闼再一次兴兵。

这次配合着突厥的军队,刘黑闼拿下了贝州、冀州等地。李渊只好一方面向突厥求和,另一方面继续征讨刘黑闼,其结果,却是不尽人意,一时之间,河北诸州尽叛,河北再度易手。虽然,最后李建成督军讨伐刘黑闼,并且,取得了胜利,唐朝一统了天下。但是,像河北这样三次易手的事件,也是极度罕见的。

河北局势的复杂,实力的强劲由此可知。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之后河北的混乱困局,也是跟当初窦建德被草率处死有着莫大的关系。到了唐朝中期,自安史之乱平定后,河北地区其实并没有重回唐王朝的控制之中,反而被一些表面上归顺的安史叛将们给瓜分了,成为了一个赋税不纳、自立为王的“国中之国”。

更多文章

  • 李渊执意要处死窦建德,李世民:你会后悔的!9天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李渊,窦建德,李世民,刘黑闼,王世充,唐太宗,军事制度,书法家

    图片来自网络前言在隋末群雄中,窦建德的名声无疑是最好的!但好名声不代表不会犯错。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不听手下劝说,亲率10万大军(号称30万)救援被唐军围困在洛阳的王世充。可虎牢关一战,窦建德轻敌冒进,被李世民抓住战机一举击溃,窦建德也被俘虏。随即被送往长安,斩首西市。窦建德之死,

  • 窦建德的最后一天:当刽子手鬼头刀呼啸而下,顿悟兄弟义气要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窦建德,王世充,唐军,李世民,李密,刘邦,宇文邕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 七月二十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晴空中洋溢着欢快的气息。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身披黄金甲,脚踏登云靴,跨乘青骓驹,率领徐世勣、尉迟恭等二十五将,重骑兵一万,轻骑兵三万,明甲执戟,浩浩荡荡,献伪郑皇帝王世充、伪夏国王窦建德二俘于太庙。献俘之礼属于军礼,即报告胜利,献上虏获的

  • 本该成为王者的窦建德,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成为李世民的垫脚石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窦建德,李世民,李渊,隋炀帝,王世充,刘邦

    隋末唐初这段历史,最让人惋惜的人物之一,莫过于窦建德:因为窦建德出身草根,但却凭借自己的才干,在隋末乱世中,成为割据一方的豪杰,甚至在唐朝初年,窦建德一度可以和李渊、王世充这些人物分庭抗礼。而且,窦建德在自己的地盘上坡得人心,颇有当年汉高祖刘邦的既视感。但是,和刘邦的不同的是:窦建德在和唐朝交战过程

  • 没有三大将坐镇,李世民尉迟敬德一弓一槊,敢挑衅窦建德大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大军,李勣,唐朝,李世民,窦建德,王世充,唐太宗,书法家,尉迟敬德

    正史记载李世民曾经夸下海口:“远处的我用箭射,近处的尉迟敬德用长槊戳,试看天下谁能耐我何!”李世民这不是乱吹大气,这件事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但是看正史我们也会产生一个疑问:要是没有这三位大将在后面盯着撑腰壮胆,李世民真敢带着尉迟敬德,凭着手里的一弓一槊挑衅窦建德的千军万马吗?如果捅了马蜂窝,他们两个

  • 虎牢关大战后,李渊为何选择处死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

    历史解密编辑:闲聊看史标签:李渊,隋朝,窦建德,王世充,李世民,国防部门,虎牢关大战

    李渊选择赦免王世充、杀窦建德,其实是因为两人归唐的过程不一样。王世充相当于是主动投降,而窦建德则是被生擒的。不过最终,王世充其实也没逃过一死,而是被离奇的刺杀了。要想说明白这事,其实还得从之前的三方大战说起。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因为准备比较充足,短短三个月内,就一路打到了长安。然后在

  • 窦建德:隋末出身最低的枭雄,手握十万大军,为何会败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菜就关起来标签:窦建德,李世民,隋末,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

    公元621年,七月,长安。当窦建德被五花大绑,推到长安街头的时候,目之所及,周围是一片黑压压的前来围观的唐朝百姓。然后,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窦建德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直到此时,窦建德仍是没想明白,为何他会落到这一步。相比隋末群雄中的其他人,窦建德其实更像是那种真正的乱世枭雄。出身底层,为人纯良,却

  • 窦建德:手握三十万大军,为何会在最巅峰时,被李世民三千人打垮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窦建德,李世民,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隋军

    公元621年,七月,长安。当窦建德被五花大绑,推到长安街头的时候,目之所及,周围是一片黑压压的前来围观的唐朝百姓。然后,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窦建德就此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直到此时,窦建德仍是没想明白,为何他会落到这一步。相比隋末群雄中的其他人,窦建德其实更像是那种真正的乱世枭雄。出身底层,为人纯良,却

  • 隋末一代枭雄王世充,最后为何会死的不明不白?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王世充,隋末,窦建德,李密,宇文化及,李世民

    在很多演义小说当中,王世充这个人,往往是以一个奸诈狡猾的形象出现,并不算什么正面角色。正是因为他性格太过狡诈,导致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不齿于他的人品,不愿为他效力。这也是他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相比演义小说里的王世充,正史上的王世充,可就要厉害太多了。虽然性情一样狡诈阴狠,但其人生经历,却是无

  • 历史上王世充的罪行当死,为什么李渊赦免王世充,却杀了窦建德?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王世充,窦建德,李渊,李世民

    按照常理,王世充的罪行当死,但最终窦建德当了替罪羊,同为窦家人,怕是和窦娥一般冤,莫非是李渊老糊涂了?还是此中另有隐情呢?(王世充剧照)李渊不杀王世充仅仅是缓兵之计或许大家只知李渊不杀王世充是因为李世民的承诺,但其实并非如此,当时窦建德和王世充一同被押解进京,同样作为枭首将领。(李渊剧照)但却同运不

  • 随末农民起义:李密起兵早实力大,只因死磕洛阳失去战略先机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李渊,关中,唐朝,军衔,王世充,洛阳市,宇文化及,随末农民起义,李密(隋朝)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杨广离开洛阳,驾临江都。这宣告着心比天高的杨广应对各地叛乱和内部贵族离心的失败,并彻底放弃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挣扎。杨广跑了,有志者就该崛起了。于是,在他跑掉的第二年,即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雌伏在太原的李渊起兵了,雌伏在瓦岗寨的李密也雄起了。当时的天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