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朝风云(五四)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两朝风云(五四)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3796 更新时间:2024/1/26 1:38:25

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改制是西魏和北周由弱到强的开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这次托古改制不仅仅是将制度恢复到周礼如此简单,而实际上是西魏朝廷推动的一次民族大融合活动。正是这次改制的成功,才使北方政权有了一统天下的能力,战乱数百年的南北朝时代走向终结。

在北魏分裂城东西魏时,西魏是三个国家中最为弱小的。在军事上被高欢控制的东魏连续打压,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在经济和文化上远不如萧衍的南梁强盛。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在百年之后,结束南北朝战争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点燃了,而点燃这团火焰的人便是宇文泰。宇文泰是西魏的大丞相,也是控制西魏朝廷的权臣。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在战乱中让西魏渐渐崛起,在熬死了东魏权臣高欢后扭转了战略上的颓势,最终让国家走上了统一天下的快车道。宇文泰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成就,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托古改制的革新。

宇文泰是鲜卑人,但并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指定的八大鲜卑豪门贵族,而是出生于六镇的鲜卑军事家族。六镇本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建立起来的,抵御北方草原柔然人南下入侵的防线。这里聚集了鲜卑最为精锐的军队,在北魏立国早期就是鲜卑贵族建功立业之处。所以在北魏前期六镇的军队非常强大,国家的资源向这里倾斜。但在拓跋宏迁都洛阳和汉化改制后,国家资源向中原倾斜,六镇开始逐渐没落,这也就为后来的六镇起义埋下了隐患。宇文泰便是在六镇起义中成长起来的将领,最终成为关陇门阀集团的首领。

由于拓跋宏汉化后,北魏朝廷被汉化的鲜卑和汉族门阀所掌控,这让六镇的军队利益锐减,最终酿成了六镇起义。起义军很快在北魏北方各处点燃,战乱席卷了北魏的大片国土,不少六镇军人被卷入其中。宇文泰家族本是六镇的军事世家,在六镇起义中辗转,经历多股起义军后,最终投靠了北魏权臣尔朱荣。

因为尔朱荣手下大将贺拔岳与宇文泰是世交,所以宇文泰便在贺拔岳手下带兵打仗,并成为贺拔岳的重要心腹。尔朱荣集团在高欢的反击下覆灭后,北魏孝武帝元修和权臣高欢开始为争夺朝廷大权而内斗。元修为了对付高欢的军队,联合了驻军关中和陇西的贺拔岳,这使得宇文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高欢在平灭尔朱荣集团后,开始掌控北魏朝廷政权,这与刚登基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元修联合其他军阀与高欢对抗,其中贺拔岳就是高欢最重要的对手。贺拔岳本是尔朱荣手下大将,尔朱荣遇刺后又跟从尔朱天光作战。尔朱天光战败被杀后,贺拔岳乘机占据关中和陇西地方,成为西北方最大的军阀。宇文泰作为贺拔岳的心腹,参与了贺拔岳军队崛起的整个过程,也称为贺拔岳手下数一数二的将领。尤其是在评定陇西各处军阀的过程中,宇文泰立下大功,声望在贺拔岳军事集团中最高,受到很多鲜卑贵族和军阀的支持。

由于贺拔岳在和军阀侯莫陈悦联合对抗高欢时遇刺身亡,宇文泰被贺拔岳集团下的将领们推举上位,成为了关中陇西最大的军阀。宇文泰接手贺拔岳的军事集团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制,最终这个集团发展成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关陇门阀集团。在贺拔岳时代,关陇门阀集团还是关系比较松散的门阀豪强的集合体,以关中和陇西的门阀豪强为主,其关联程度与北齐的山东世家、南梁的江南士族差不多。但是经过宇文泰的一系列改革和发展,这个门阀集团从松散走向严密,成为了西魏和北周国家的核心力量,也成了隋朝统一天下的引擎。

宇文泰接手关陇门阀集团不久,北魏孝武帝元修便在与高欢的战争中战败,仓皇的逃到关中投靠宇文泰。此时宇文泰刚刚平定了军阀侯莫陈悦,东进长安站稳了脚跟。宇文泰接受夏州刺史于谨的建议,效仿曹操迎元修入关中,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元修进入关中后,高欢拥立元善见为皇帝,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魏。不久之后宇文泰将元修毒杀,拥立拓跋宏的孙子元宝炬为皇帝,自己以丞相的名义控制西魏朝廷大权。在掌控西魏朝廷期间,宇文泰除了率军抵抗东魏高欢的西进以外,便是托古改制革新西魏朝廷的权力架构。

在政治上,宇文泰以恢复周礼的名义建立了新的朝廷制度,在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军事上宇文泰仿照鲜卑族的军事制度建立了府军制,设立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共设立二十四军。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西魏由弱到强,国力开始了腾飞。尤其是高欢去世后,西魏少了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这些改革的成效凸显,让西魏所处的政治局势被扭转,开始力压北齐和南梁两国,占据南北朝内战的主动。杨坚后来之所以能一统中华,便是得益于宇文泰这次改革所奠定的基础。

宇文泰改制的说法很有意思,名义上叫做复古。政治上否定秦汉魏晋以来的制度,改为远古周朝的制度。军事上否定了全盘汉化,开始走鲜卑传统旧制的路线。这种改制表面上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所以历史学者们称其为托古改制。

从政治上看宇文泰似乎追求了周朝的做法,实际上只是在表面上实行周礼,在内涵中却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秦汉制度。但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否定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指定的通过鲜卑八大贵族和四大汉族门阀控制朝廷的制度,打破了朝廷中的政治垄断,引入关中和陇西的豪强进入朝廷。

拓跋宏的汉化是以魏晋的门阀政治制度为标准的,所以北魏朝廷被门阀士族所垄断,最终酿成了六镇起义的大乱。宇文泰的权力基础并非门阀,如果沿用门阀政治,则难以控制朝廷。宇文泰是六镇起义中崛起的,支持他的要么是六镇的军事贵族,要么是关陇地区的豪强,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不是拓跋宏指定的高门大阀。宇文泰以该周制的名义把自己的支持者引入朝廷,控制了朝廷中的关键职位,把原来的北魏门阀架空,以达到中央集权的效果。而这些军事贵族和豪强进入朝廷后也稳固了宇文泰的权势,让他更好地挟天子以令诸侯。

如果说政治上的改革给了西魏和北周稳定的政治环境,那么宇文泰在军事上的改革则是彻底解决胡汉矛盾的开始。自西晋亡国以来,北方大地便频繁地陷入胡汉内斗之中,很多国家因此而亡国。即便在拓跋宏等皇帝执政期间有过短暂的和平,但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高欢的儿子们建立的北齐之所以走向败亡,朝廷中的胡汉内斗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宇文泰的军事改革几乎彻底解决了这个矛盾,也为后来北周灭北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宇文泰的军事改革不仅仅限于军事,在政治上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宇文泰建立的军事制度叫做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少有的职业军人制度,名义上是参照鲜卑传统的军制改革。宇文泰起于六镇,前文讲过六镇军人是最反对拓跋宏汉化改制的。在高欢家族统治的东魏和北齐,其中最大矛盾就来自于六镇军事贵族控制的晋阳。宇文泰没有否定六镇军人的意见,反而积极支持他们恢复鲜卑传统,甚至是放弃汉族姓氏,恢复到鲜卑的旧姓氏。宇文泰的操作得到了鲜卑军人的支持,府兵制的改革顺利进行。建立府兵制后,西魏的军队由八柱国统领,共设立十二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军,共设二十四军。

西魏的八柱国中,宇文泰本人虽然没有直属大将军,但却是八柱国的最高统领。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排名第二,但实际上并无军权,只是空有名头而已。府兵制中的十二大将军直接向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六位柱国负责,他们每位又开府两军,共开府二十四军。上述的这些制度都是军事上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西魏军队的战斗力,充分利用鲜卑和北方少数民族能打的特性,用于对抗东魏军队。而宇文泰在府兵中采取了一些政治化的手段,却成为了解决胡汉矛盾,成就关陇集团的关键。

宇文泰把军事改革和政治改革相结合,把八柱国家族经营成了新的门阀世家,以替代拓跋宏指定的鲜卑贵族和汉族门阀,于是八柱国便成为了关陇集团的核心门阀家族。这些家族之间不仅仅有军事和政治上的联系,并且按照鲜卑的习惯进行联姻,形成了血缘上的利益共同体。宇文泰还给八柱国中来自于汉族门阀豪强的李虎、赵贵、李弼等人赐予鲜卑姓氏,这使得府兵中形成了胡汉一体的风潮,逐渐解开了胡汉互相抵制的矛盾。而以八柱国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也成功掌控了西魏政权,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集团。

与北齐的山东世家、南梁的江南士族相比,关陇贵族门阀集团更加的团结,各个家族的利益相关更加紧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有着极大的共同诉求。北齐和南梁的门阀比较松散,在政治斗争中常常是临时结成同盟,互相背叛的比比皆是,斗争中也是相互提防,国家也就常常在内斗中衰弱。关陇门阀的团结让国家减少了内耗,团结一致对外,使西魏的国力不断上升,最终凌驾于北齐和南梁之上。可以说在隋唐时代的三大门阀集团中,真正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达成统一和紧密联盟的,便是从关陇门阀集团开始的。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西魏解决了内部矛盾,国力得到增强。而北齐和南梁则在内乱中不断消耗虚弱,最终丧失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主导权。从天下大势发展的方向来看,宇文泰的改革虽然是成功的,但也没有跳出门阀政治的基本逻辑。他的托古改制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借了古制的名头,换了一批门阀进入朝廷,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国家的政治体制。因此尽管北周能够消灭北齐,隋朝能够一统天下,都不能解决门阀政治带来的短命王朝问题。所以北周也好,隋朝也罢,都是短命王朝,历史周期律的恶性循环还是需要新的圣人出现才能解决。

更多文章

  • 宇文泰:堪称南北朝时期的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宇文泰,曹操,高欢,宇文护,汉献帝,西魏

    在古代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这让东汉朝廷不至于继续颠沛流离下去。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韩遂等诸侯,为曹丕登基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曹操来说,到死都只是魏王,而没有登基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本

  • 宇文泰为什么会把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是给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宇文护,宇文泰,皇位,诸葛亮,史书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是众人眼中优秀的军事家。但令人错愕的是,宇文泰竟然没有把权力交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而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宇文泰无论是谋略还是智商都是顶尖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顶尖的军事家。而且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不存在被人诱导的情况,这说明宇文泰选择宇文护,

  • 为什么说高欢不如宇文泰?双雄惨烈的五战,宇文泰3胜2平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高欢,侯景,北魏,西魏,五战,宇文泰,尔朱荣,南北朝

    说起历史上精彩的双雄战,除了楚汉争霸以外,东西魏高欢与宇文泰的双雄争霸应该是最精彩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司马迁这样的史家大神为之润色,显得不太出名罢了。两者的发家史高欢,祖籍渤海蓨,名贺六浑。他的祖父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因为触犯法令被迫举家迁到怀朔,怀朔是鲜卑人的聚居地,高欢从小就跟着祖父来到这里,自然

  • 看西魏掌权者宇文泰如何以少胜多,多次挫败高欢进攻,展战神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宇文泰,高欢,西魏,侯景,大将

    随着第一次东西魏大战落下帷幕,宇文泰获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使得士气高涨,军队实力也再次有所增强。面对这一切,宇文泰丝毫没有感到骄傲,反而更加沉淀下来发展军队势力。但高欢可没有给他发展的时间,在公元537年,高欢卷土重来,亲自带领军队再行发起进攻。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之下,宇文泰及时听取手下的意见

  • 在《周书·文帝》中,通过哪3件大事,刻画宇文泰乱世忠臣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掩面说我心倳标签:宇文泰,周书·文帝,高欢,北魏,周书,周文

    一般而言,王朝的建立是从接受前代王朝禅让,或者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彻底取代为起点,以新帝登基为标志的。但在正史书写中新王朝的起元却往往不若如此,其中很多都是从本王朝尚未功成之时的“创业之主”开始书写的。如:《周书》是将创业之主文帝宇文泰立于本纪之首的,且用了两卷的内容来进行书写,远远超过北周真正的建国之

  • 中原有点小,容不下两个枭雄,两个政权,宇文泰与高欢的宿命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宇文泰,高欢,尔朱荣,北魏,曹操,孝庄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北魏末年,为了争夺对北方的统一,两个开国皇帝宇文泰和高欢打的不可开交,但宇文泰这家伙是被动应战的,老是被打。当他知道高欢死了直接喜极而泣,可见这孩子这些年是过的有多憋屈。同朝为官要说起两人的结缘,就得从两人都在尔朱荣手下当官说起。北魏末期,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

  •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先被高欢挟持,后被宇文泰弑杀!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汉献帝,皇帝,北魏孝文帝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朝代。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公元439

  • 创建府兵制的宇文泰:在刀光剑影中成长,以弱胜强的指挥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宇文泰,北魏,高欢,西魏,鲜卑,府兵制,南北朝

    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官至西魏柱国大将军、太师、大冢宰,是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当政20余年,文经武纬,勋业卓著,使西魏得以鼎立于关陇地区,为北周的建立和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打下了基础。去世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恭帝位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他被追谥为太

  • 高洋的高光时刻:北击漠北,南下南梁,吓得宇文泰不敢东进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高洋,宇文泰,南梁,突厥,萧绎,斛律金

    公元551年左右,由于突厥的崛起,再加上契丹的趁火打劫,柔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草原霸主了。这也使得漠北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严重威胁到了北齐北方的安全。南梁元帝承圣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就在北齐文宣帝高洋下令郭元建等人准备南下时,他亲自率军到冀州(河北省冀州市)、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幽州(北京市)、

  • 北魏双雄,武川之主-宇文泰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宇文泰,高欢,武川,尔朱荣,北魏,都督

    如果说在北魏末年的风云动荡中,高欢抓住了尔朱家的信任扩张自己的力量,成为了第二个尔朱荣并且最后击败了尔朱家成为了北魏的权臣而得以开创东魏,甚至建立北齐是英雄,那同样和他经历类似,却创立了影响中国几百年的武川府,在武川立下血誓守望相助,后来建立北周,隋,唐的关陇军事集团(早期名武川府)的宇文泰,也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