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4736 更新时间:2024/3/11 5:20:34

曹操司马懿,宇文泰,高欢,中国古代四大枭雄,怎么排名次

高欢VS宇文泰

南北朝是我们国家最动乱的年代,也是枭雄辈出的年代。高欢和宇文泰就是这年代里最杰出的两个枭雄!即使是纵观中国历史,这二人也是数得着的人物。若将这二人比较起来,他们一样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宇文泰更长于军事,高欢则在用人上更胜一筹。

先说高欢。高欢这人,小编觉得历史上有一人和他很像——曹操,不得不说,高欢真是像极了曹操。曹操起兵于东汉末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入京,祸乱朝纲;再看高欢,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尔朱荣入京,河阴之变。彼时彼刻,恰如此次此刻,这二人连崛起的历史背景都如此相像。高欢先后依附葛荣、尔朱荣、尔朱兆,最后起兵叛乱,获得天下后,杀节闵帝,逼孝武帝,再立孝静帝,简直就是盗版曹操的挟天子。其间纵横捭阖,尤其在调节胡汉矛盾上更是左右逢源,在奸雄本色上一点也不输于曹操。沙苑之战中,他和侯景一起,二十万大军被宇文泰一万人杀得落荒而逃,一举成就了宇文泰的霸业;随后的邙山大战中,他依旧不改逗比本色,为了给儿子擦屁股,被宇文泰的敢死队追的差点心脏病复发,挂在马上。这两仗不禁让我想起曹操的赤壁之战和后来的割须弃袍(可能是虚构,但的确被马超追着打)。

再说宇文泰。贺拔岳不听宇文泰之言挂在侯莫陈悦手上,宇文泰当机立断,干掉了侯莫陈悦,稳定了关中。其实侯莫陈悦被杀是高欢在里面挑拨离间,贺拔岳被杀时,有人向高欢进言,出兵关中,永绝后患,但高欢太自负,想坐收渔利,最终丧失了这一大好机会。宇文泰正式和高欢决裂时,手底下不超过五万人,仅占据狭小的关中平原,而高欢拥有着不下二十万大军,控制着广袤的河南、河北,河东等地。这不禁让人想起昔日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的实力对比,但不同的是拥有着类似袁绍势力的高欢却有着曹操一样的雄才大略。大家可以看看《布局天下》,高欢占据着晋阳,这是我们国家北方几乎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唐末四个统一北方的政权有三个都是起兵于此。宇文泰的军队不管从潼关还是蒲坂出来进取中原,都处于晋阳的监视之下。不管是军队、资源、地形,高欢都占据着决定优势,但就算这样宇文泰硬是和高欢打成了平手。

第一次小关之战,宇文泰看出了局势的关键,星夜奔袭,全歼了窦泰的精锐部队,逼退了高欢数十万大军。第二次渭水之战更是精彩,宇文泰一万人干倒对方二十万人,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高欢和侯景一起逗比,宇文泰肯定跪在这了。

宇文泰在渭水之战后,以此役为基础,建立了震古烁今的府兵制和柱国大将军制。在此役后,宇文泰,西魏宗室广陵王元欣(仅挂虚名并无实权),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并为柱国大将军,后六人实际统率六军。每个柱国大将军下有两个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下有两个开府,共二十四开府;每个开府下有两个仪同,共四十八仪同;一个仪同领兵约千人,一个开府领兵两千,一个大将军领兵四千,一个柱国大将军领兵八千,六柱国合计有兵四万八千人左右,这支军队,就是历史上最早的府兵。这里面,李虎是李渊的爷爷,李弼是李密的爷爷,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也是李渊的外祖父,十二个大将军里有个人叫杨忠,他是杨坚的父亲。发现没有,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充分的笼络了陇西大族的人心,坚定地贯彻了毛主席所说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仅奠定了宇文泰的霸业,更为后世的三大王朝奠定了基础。这几大家族的孩子都可以出将入相,堪比南朝的九品中正制。

为什么说高欢在用人上更胜一筹?二人手上都是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但在身后事的布置上,高欢显然更胜一筹。玉璧之战末期,高欢深感大限将近,派段韶护送高洋去邺城换回高澄。高澄一看老爷子不行了当即扑过来:“爸,你挂了,侯景怎么办?”高欢瞅了他一眼没出息的样子,缓缓说道:“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今四方未定,勿遽发哀。厍狄干鲜卑老公,斛律金敕勒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可朱浑道元、刘丰生远来投我,必无异心。贺拔焉过儿朴实无罪过。潘乐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韩轨少戆,宜宽借之。彭乐心腹难得,宜防护之。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段孝先忠亮仁厚,智勇兼备,亲戚之中,唯有此子,军旅大事,宜共筹之。”一代枭雄侯景在高欢这里原来就是一条狗,还是条我养的起,你镇不住的野狗,王霸之气跃然屏幕上。高欢短短几句,把什么人能用,什么人要重用,怎么对付侯景娓娓道来,在人生的最后一幕再次展现出了一代雄主的韬略。高澄后来也是按照这来做的,尤其是段韶,后来成了北齐第一重臣。值得一说的是,侯景叛乱之后,军容甚盛,初闻韩轨往讨之,曰:''啖猪肠小儿。''闻高岳往,曰:''此兵精人凡尔。''及闻绍宗至,扣鞍曰:''谁教鲜卑小儿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未死邪?''

相比之下,宇文泰身后是安排得很不好,虽然也是因为宇文家族当时人丁幼弱,但宇文泰的霸业差点会在侄子宇文护手上,还搭进去两个儿子。

高欢不如宇文泰,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宇文泰的后代战胜了高欢后代,而且隋唐正是继承宇文泰西魏—北周一系,虽然宇文泰子孙被杀个干干净净,但重臣们后代还在新朝掌权,无疑有义务影响历史书作家给祖先或自己贴金,这可是李世民带的好头。唐朝出现的史书难免要给重臣的先祖们讳败夸胜,而关于高家,倒不必讲究避讳,尽可以写得比野史还野史。

不论从结局本身,还是因为这个结局影响到史书的倾向,高欢都输了。

高欢权谋比宇文泰强,毕竟他是白手起家,用到权术的地方要远远多于部落酋长后代的宇文泰。两雄对垒时,高欢底子比宇文泰大,但家业大,问题也多,如果把两人换过来,宇文泰未必处理得了高欢面临的民族,勋贵问题,也一样灭不了高欢,最多平手。但高欢因为自己内部矛盾,以及自己作战的本事的确不如宇文泰,也灭不了宇文泰。如果两人继续打下去,还是两败俱伤。

曹操VS司马懿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周瑜等都是鼎鼎有名的将才谋士。在三国未统一之前,曹魏政权、蜀汉政权、东吴政权各自三分天下。但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后来统一三国的并不是曹魏政权,也不是东吴政权,而是司马家族。

从两个人的智谋上来比较的话,小编比较喜欢曹操。曹操虽是奸雄,但是他敢与天下做对。他能靠自己的智谋在天下分裂之时占得一席之地,天下能胜过他曹操的没有几个人。司马懿早年一直隐晦,直到曹操死后才大显身手。

平定了几次大的战役,可以看出司马懿确实有治军之才。但后期群雄大都死去,那个时候能胜过司马懿的人不多。后期天下差不多已定,谁能熬到最后,谁就是赢家。

司马懿赢了,赢在时间上。倘若曹操在世,绝对没有他坐拥天下的机会。司马懿赢在隐忍上,在曹操这个大奸雄面前都能逃过曹操的怀疑,不得不说他在隐忍上面的功夫。

人们喜欢用司马懿窃了天下来描述他,也喜欢用阴险之徒来描写他。他与曹操的阴险是完全不同的:曹操阴而狠,但这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司马懿的阴险是无形的,他在做坏人,你有可能还会说他好。如果把司马懿放在现代这个社会的话,他可以当个总裁。但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就需要曹操这种阴狠毒辣才能成就霸业。

标签: 曹操高欢司马懿宇文泰南北朝

更多文章

  • 两朝风云(五四)宇文泰的托古改制,为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尔朱荣,元修,北魏孝文帝

    南北朝时代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次绵延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才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在这次民族大融合中,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帝王,而西魏权臣宇文泰则拥有仅次于拓跋宏的功勋。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宇文泰的托古改制是西魏和北周由弱到强的开始,也为后来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这

  • 宇文泰:堪称南北朝时期的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宇文泰,曹操,高欢,宇文护,汉献帝,西魏

    在古代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刘协,这让东汉朝廷不至于继续颠沛流离下去。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韩遂等诸侯,为曹丕登基称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对于曹操来说,到死都只是魏王,而没有登基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本

  • 宇文泰为什么会把权力交给侄子宇文护,而不是给自己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宇文护,宇文泰,皇位,诸葛亮,史书

    宇文泰是西魏的权臣,他是众人眼中优秀的军事家。但令人错愕的是,宇文泰竟然没有把权力交给了他的侄子宇文护,而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宇文泰无论是谋略还是智商都是顶尖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顶尖的军事家。而且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不存在被人诱导的情况,这说明宇文泰选择宇文护,

  • 为什么说高欢不如宇文泰?双雄惨烈的五战,宇文泰3胜2平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高欢,侯景,北魏,西魏,五战,宇文泰,尔朱荣,南北朝

    说起历史上精彩的双雄战,除了楚汉争霸以外,东西魏高欢与宇文泰的双雄争霸应该是最精彩的,只不过因为没有司马迁这样的史家大神为之润色,显得不太出名罢了。两者的发家史高欢,祖籍渤海蓨,名贺六浑。他的祖父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因为触犯法令被迫举家迁到怀朔,怀朔是鲜卑人的聚居地,高欢从小就跟着祖父来到这里,自然

  • 看西魏掌权者宇文泰如何以少胜多,多次挫败高欢进攻,展战神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宇文泰,高欢,西魏,侯景,大将

    随着第一次东西魏大战落下帷幕,宇文泰获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使得士气高涨,军队实力也再次有所增强。面对这一切,宇文泰丝毫没有感到骄傲,反而更加沉淀下来发展军队势力。但高欢可没有给他发展的时间,在公元537年,高欢卷土重来,亲自带领军队再行发起进攻。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之下,宇文泰及时听取手下的意见

  • 在《周书·文帝》中,通过哪3件大事,刻画宇文泰乱世忠臣的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掩面说我心倳标签:宇文泰,周书·文帝,高欢,北魏,周书,周文

    一般而言,王朝的建立是从接受前代王朝禅让,或者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彻底取代为起点,以新帝登基为标志的。但在正史书写中新王朝的起元却往往不若如此,其中很多都是从本王朝尚未功成之时的“创业之主”开始书写的。如:《周书》是将创业之主文帝宇文泰立于本纪之首的,且用了两卷的内容来进行书写,远远超过北周真正的建国之

  • 中原有点小,容不下两个枭雄,两个政权,宇文泰与高欢的宿命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宇文泰,高欢,尔朱荣,北魏,曹操,孝庄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北魏末年,为了争夺对北方的统一,两个开国皇帝宇文泰和高欢打的不可开交,但宇文泰这家伙是被动应战的,老是被打。当他知道高欢死了直接喜极而泣,可见这孩子这些年是过的有多憋屈。同朝为官要说起两人的结缘,就得从两人都在尔朱荣手下当官说起。北魏末期,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

  • 北魏最后一位皇帝,先被高欢挟持,后被宇文泰弑杀!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宇文泰,高欢,北魏,汉献帝,皇帝,北魏孝文帝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朝代。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公元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公元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公元439

  • 创建府兵制的宇文泰:在刀光剑影中成长,以弱胜强的指挥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宇文泰,北魏,高欢,西魏,鲜卑,府兵制,南北朝

    宇文泰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官至西魏柱国大将军、太师、大冢宰,是西魏的实际统治者。当政20余年,文经武纬,勋业卓著,使西魏得以鼎立于关陇地区,为北周的建立和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打下了基础。去世后,他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恭帝位称帝并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他被追谥为太

  • 高洋的高光时刻:北击漠北,南下南梁,吓得宇文泰不敢东进

    历史解密编辑:调侃历史标签:高洋,宇文泰,南梁,突厥,萧绎,斛律金

    公元551年左右,由于突厥的崛起,再加上契丹的趁火打劫,柔然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草原霸主了。这也使得漠北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严重威胁到了北齐北方的安全。南梁元帝承圣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就在北齐文宣帝高洋下令郭元建等人准备南下时,他亲自率军到冀州(河北省冀州市)、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幽州(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