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武帝刘裕:如果不篡位,能否早日统一天下?

宋武帝刘裕:如果不篡位,能否早日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威言晓史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4/3/1 0:18:54

整个南朝时期,唯有刘宋是最受后世崇敬的,不仅因为这一朝是最强大的,而且开国君主刘裕完全是凭实力上位,既不靠祖业,又不靠虚名,真真正正的白手起家,看到刘裕时期的汉人版图,光复中原似乎也是指日可待,在讨论刘裕怎么做才能完成攻破北魏、统一中国前,我们先看看当时的环境。

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西晋虽然结束了三国的乱世,但却无法持久统治中原大地,究其根源还是政权的腐败与权力争夺。司马睿在王氏一族的支持下于建康建立了延续晋朝国祚的东晋,但要知道东晋的人口和财力远不如北方地区,而且这里长期被氏族大家掌控,故而司马一族并不能做到生杀允夺、为所欲为。

在刘裕掌权之前,东晋就内乱频频,王敦、陶侃、桓玄等权臣均起兵叛乱,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同样让东晋小朝廷不可安宁,由此可见,东晋的统治阶层相互争权夺利,导致朝廷集权不足,诸侯割据,皇室衰微,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东晋中央朝廷能给北伐提供坚实的支持,显然有点强人所难。到底谁能北伐成功?

唯有军事强人刘裕的希望最大。即便如此,我们也需分析当时的局面,首先看看刘裕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再看看“天时”、“地利”、“人和”是否允许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

汉朝后裔,当世无双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相传为他祖上乃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第22世孙,这种出身也许有为刘裕贴金的嫌疑,但在刘裕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值得人称道的事迹,因为那个时候的刘裕家境贫寒,没有人会关心这个穷小子的出身,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会建立一个王朝。贫寒的刘裕为了闯出一番天地,投身了当时东晋最精锐的北府军,从此开了一代枭雄的征程。

当时的东晋内部战乱频繁,这成了武将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刘裕又天生将才,时人称其雄杰有大度,桓玄之妻刘氏更是称其“虎背熊腰”、“龙势虎志”,必不能久居人下。刘裕很快就在军中抓住了建功成名的机会。

安帝隆安三年,孙恩起兵叛乱,刘裕随刘牢之前往镇压,当时刘裕仅率十余人侦察敌情,却不想遇到了数千敌军,其部下大多战死,刘裕也陷入了被合围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裕非但没有战死,反而挥舞着长枪大刀,杀伤者甚众,贼军胆寒而不敢进,刘裕遂一人追着千人大杀四方,这一幕怕是只有“无双”才能形容。由此可见刘裕的勇气、武艺均是当时人所不能及,有猛将之能。

桓玄篡位后,东晋国祚暂时移入桓楚,刘裕当时备受桓玄器重,故新帝不忍加害,事实证明,桓玄柔弱,最终害了他自己。元兴三年,刘裕脱身入京口,仅率1700余人起兵,败楚军,传檄四方,克复建康,收复荆州,灭亡桓玄一族,东晋复国。能成就如此大功,可见刘裕的韬略与胆识,足可为一方霸主。之后,刘裕诛杀了刘毅等有实力的朝中势力,逐渐掌握了东晋大权,北伐遂由此开始。

刘裕北伐的壮举人尽皆知,先灭南燕,再亡后秦,淮北、山东、河南、关中,以及洛阳、长安均得以恢复,此等功绩,如前人桓温也相形见绌,当时的刘裕控制着十余万东晋精锐,麾下也是猛将如云,诸如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傅弘之、朱龄石、毛修之等东晋名将均听命于刘裕,在其深入关中的时候,大后方又有刘穆之替刘裕监视朝廷,基本算是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北方经历了多年战乱,早已是地广人稀,后秦灭亡后,除了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以及拓跋一族的北魏,整个北方没有可以称雄的政权,如果东晋集中力量继续攻伐,战果可能会更大。

由此可知,刘裕本人是有统一天下的才能的,即便是后世的开国君主也未必比刘裕强多少。

然而刘穆之突然暴毙成了刘裕北伐的转折点,刘裕深恐朝中乱起,便匆忙返回建康控制朝廷,而他又以幼子刘义真节制关中,导致将臣不和,结果以诛杀王镇恶为导火索,整个关中远征军大乱,胡夏遂在乱中取利,攻陷长安,北伐就此失败。

假若刘裕没有返回建康,其北伐是否能成功呢?能否完成统一中国的伟业呢?

“天时”不假年,刘裕寿命将尽

刘裕虽然是当时帅才,又有龙韬虎略,但人总有老的时候,攻克关中后,刘裕已经年过半百,今天的我们都知道刘裕的寿命只能到公元422年,也就是说刘裕若是不回到建康,只有不到4年时间可以北伐,这我们不禁要问,只用4年是否能灭胡夏和北魏呢?从当时国力来看,东晋一国是不能同时攻伐两国的,也就是说,刘裕若是要继续扩大战果,只能一个一个打。若是先打北魏,胡夏一定会抄了他的后路,到时便会有腹背受敌的危险,若是先打胡夏,北魏可能攻取洛阳等地,即可能斩断刘裕与江南之间的联系。要打破这样的局面,绝非4年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刘裕需要长期经营关中一带,只有完成了这里的整合后,有了关中的粮食和人口作为后援,刘裕才能继续北伐,方案也是先西后东,即先胡夏后北魏,因为靠着关中的高山险隘才能避免被北魏截了关中,至于其斩断与江南的联系,对刘裕来说,并无大碍。

“地利”纵深长,刘裕双拳难敌四手

我们再看看刘裕吞并关中后的局面,大后方是江东、荆州、巴蜀,这三处地方相对安宁,可以倚为后援,但关东一带,平原多而雄关少,一旦北魏南下攻略洛阳,刘裕很难兼顾这里,而关中一带又不能算是太平,因为西北有数个割据政权,胡夏也有精锐的骑兵,他们威胁着刘裕在这里的统治,若是不管不顾,很难保证自己的安全,对刘裕来说,短时间内,没有来自江南或是荆州的粮食支援,又不能保证北伐战争的继续,而北魏恰恰又可以威胁刘裕的粮道,如此广阔的战线,单靠刘裕一人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而刘裕手下有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人呢?

还真有,王镇恶、檀道济、朱龄石其实都是可以委以重任的,如果刘裕没有那么多私心,其实可以完全委托王镇恶节制关中,檀道济坚守河洛,刘裕居中调度,四面出击,也许会有一定的胜算,但前提是将相一心,朝廷安定。

“人和”不稳定,刘裕恐失朝廷

都知道左右东晋政权的是江南一带的氏族大家,他们对能否收复北方并不在意,只要不影响到他们的利益就一切“OK”,但刘裕北伐真的对他们有利吗?显然不完全是,虽然收复北方可以保证江南一带的安全,但随着北方的光复,政权势必回到长安或是洛阳,这么一来,江南的氏族大家就会逐渐失去对朝廷的控制,相比之下,这些人是宁愿北伐失败,也不愿意就此失去统治权的,故而他们一部分人一定会掣肘刘裕的北伐。而另一部分人,在刘穆之死后便开始活动起来,他们同样向往权力,很可能趁刘裕不在的时候夺取政权,这将直接让北伐军成为弃子,刘裕恐怕会自身难保,所以东晋朝廷的不稳固是掣肘刘裕北伐的最大障碍。

刘穆之死后,刘裕如果不回到建康是很难保证国内不出问题的,如果这个时候刘裕再委托一心腹接替刘穆之,也许北伐还有继续的可能,可刘裕有这么合适的人选吗?没有,这就是刘裕不得不回去的原因。

由此可知,刘裕的寿命不会允许他下完这么一大盘棋,没有时间就不可能整合已收复的关中,若是关中不能为刘裕提供兵源和粮食,那继续北伐势必会陷入东西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到时候,江南的粮道再被北魏截断,刘裕一成孤军便动弹不得,这个时候,江南氏族大家再出个什么能人,来个政变夺权,刘裕就会被东晋朝廷抛弃,别说称帝建国,连收复中原都是个未知之数。

故而,笔者以为,刘裕无论怎么做也不可能达成统一中国的伟业,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没个10年,很难实现,可如果刘裕不回到建康篡权称帝,那东晋还会循环权臣相斗的老把戏,届时统一更是无望了。

更多文章

  • 东晋刘裕平灭南燕,真的是慕容燕国无法逆转的结局吗?

    历史解密编辑:威言晓史标签:刘裕,桓温,吴国,慕容垂,宋武帝,南北朝,慕容燕国,南燕(十六国)

    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汉人南迁长江以图存,胡人入据黄河求立国,淝水之战后,本有机会统一天下的庞然大物前秦,轰然坍塌,曾被符坚留存的五胡贵胄相继复国,这些后起政权中,以慕容垂的后燕,以及姚苌建立的后秦最为强大,然而两位雄主逝世后,两国也逐渐衰落,其中后燕范阳王慕容德于广固自立为帝,建国南燕,此处为春秋

  • 奇葩皇帝萧衍:在位48年40年不碰女子,活了86岁,结果却成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蒙面小鸟哥标签:萧衍,皇帝,侯景,史书,梁武帝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皇帝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因为这个职业满足了男人所有的幻想,醉卧美人膝,醒着掌管天下。不过,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享受到这样的享受。许多皇帝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甚至过着禁欲的生活。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传奇皇帝,他当了48年君主,却40年没有碰过女人,堪称英明君主的典范。但更可悲的

  • 南北朝简史-梁武帝萧衍的协调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梁武帝,萧衍,沈约,萧道成,尚书

    梁武帝萧衍,是南齐的皇室。其父萧顺之在萧道成代宋的过程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在南齐明帝大杀宗室的过程中,顺之的一家没有被杀。萧衍是萧顺之的第三子。史称他“博学多通,好筹略,有文武才干”(《南史o梁本纪》)。他与萧子良结交,是“八友”之中的佼佼者,在仕人中颇有影响。东昏侯统治时,“内难九兴,外寇三作”(

  • 北魏爆发“六镇起义”和内乱时,南朝的萧衍为什么不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萧衍,北魏,南梁,内乱,宗室,六镇起义,梁武帝,南北朝,军事政策,国防政策,军事制度

    正光五年(524年),南北朝的北魏爆发有名的“六镇起义”。北魏此后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混乱和内战之中,直到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有意思的是,在北魏陷入内乱期间,南朝正在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统治下的稳定期,那么北魏大规模内乱的时候,萧衍为什么不北伐呢?如果将两晋南北朝比喻为漫漫长夜,那么“六镇起义”到东西魏

  • 南梁武帝萧衍北伐之战:天胡开局,但南朝又一次败给了自己的主帅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梁武帝,萧衍,北魏,梁军,梁朝

    在天监四年年初,虽然北魏的南伐还在进行,但梁武帝萧衍已经开始筹划北伐。早在天监二年二月,他将湘州刺史杨公则调回中央,命其率领禁卫军先行驻扎在洛口,为大军大举北伐做准备。杨公则接到命令时,已身染疾病,他对亲戚们说∶"过去,廉颇和马援都因年老而被朝廷弃之不用,他们尚且自请领兵出征。如今,朝廷不认为我已经

  • 唐玄宗李隆基和梁武帝萧衍相似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唐玄宗,梁武帝,萧衍

    历史上皇帝很多,其中有两个皇帝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一个是南朝梁国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一个是唐朝唐玄宗李隆基。那么他们两个的人生都有哪些相似之处?1,两人都是通过政变上台萧衍本是前朝齐国的雍州刺史,在任上已经是齐国的末期,昏君当政。他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图谋一番大业。500年,萧衍看时机已经成熟,于是

  • 梁武帝萧衍:被称为“菩萨皇帝”,几十年不近女色,活到了86岁

    历史解密编辑:可乐历史标签:梁武帝,萧衍,皇帝,侯景

    纵观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哪个帝王不是三宫六院,女眷无数古人的寿命不长,为了繁衍,为了稳固皇权,皇帝除了处理朝政这件正事,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为皇家开枝散叶,延续皇室血脉到了年纪不娶妻不生子,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可是大不孝的行为;对某个后宫嫔妃专宠,也是不应当的。然而却有这么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帝王,偏偏不近

  • 萧衍对文化的重视使南梁充满文化氛围,但晚年昏聩导致国破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萧衍,侯景,北魏,萧绎,皇帝,南梁,萧宝卷,陈霸先

    中兴二年(502年),南朝齐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和帝萧宝融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他的同族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大梁。萧衍是在齐东昏侯萧宝卷当政时由荆州起兵反抗萧宝卷的统治的,经过两年的战争,萧衍的军队攻入建康,杀掉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当然,立萧宝融只是萧衍在代齐称帝前的一个必要的缓冲

  • 萧衍:狂热痴迷佛事的皇帝,文治武功一流,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萧衍,皇帝,侯景,梁武帝,北魏,萧宝卷,尔朱荣

    萧衍:无情台城柳,烟笼十里堤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开国之君,又为亡国之君的,这萧衍肯定是独一份了,而且,他不仅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也是仅次于乾隆的寿命最长的皇帝,所以,无论是在南北朝,即使放在中国整个封建历史长河中,萧衍也是很有影响的帝王。他身上还有一个很显著的标签,那便是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信奉佛

  • 郢城之战:萧衍起兵后的关键一战,成功扭转了联军的不利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萧衍,萧宝卷,建康,联军,郢城

    公元501年四月,萧衍率军从汉水出击,命令王茂、萧颖达等军朝郢城压来,薛元嗣等人固守不战,众将请求强攻郢城,但萧衍没有同意。对于荆州雍州联军而言,此时的形势并不乐观,这是因为∶一是前线联军顿兵于郢城之下,迟迟没有进展,这一状况让联军将士们土气低落,不少人看不到胜利的希望。二是朝廷方面的军队开始朝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