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描写渔家的七律,传神至极,不提渔家之乐,却乐在其中
作者: 云水 来源:云水心语 2023-03-08 07:07 发表于安徽
古代很多士大夫困于仕途,体验到人情冷暖;才子们又经常流寓他乡,尝尽了世间悲苦。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凡尘中的各种烦忧,渴望从悲戚的处境中解脱出来,于是便开始向往隐逸生活,便通过描写隐者的形象,表达内心的旷达情怀。
或许是由于渔夫悠然的心境,让才子们感到无比羡慕;或许是因为渔夫飘逸的气度,也令诗人们觉得情感相通。古代很多才子都曾描写过渔夫的形象,他们希望借此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并委婉地阐述自己的追求。下面分享皮日休描写渔家的七律,传神至极,不提渔家之乐,却乐在其中。
《西塞山泊渔家》晚唐 •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皮日休,字逸少,自号闲气布衣,出身于一个庶族地主家庭。皮日休年少时曾在襄阳鹿门山读书,那里曾是孟浩然隐居的地方,或许他会从先贤的不朽诗篇中,得到过很多启示。皮日休青年时代开始离家出游,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所到之处也谱写了很多优秀诗篇。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皮日休虽然不像李杜那样灿烂辉煌,但是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他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他仕途遇阻,又同情百姓们的艰难生活,后来便参加了农民起义,最后却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图片
诗人有一次四处漂泊,当船行到湖北大冶县的西塞山附近时,他看见此处居住了很多渔家,他们自由闲适,诗人心中充满了羡慕之情。诗人泊船靠岸,在此作客,并用诗歌抒写了自己的感受,也在诗行中委婉地描绘了渔家儿女辛勤劳作的情景。
开篇描写了渔夫垂钓的情形,“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戴着用青丝带编织的头巾,静静地坐在钓矶上的老枫树根旁。江面上微风拂过,激起阵阵涟漪。远处的渔船来往穿梭,或满载而归、渔歌悠扬,或正在撒网、满怀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传神至极,继续展现出渔村的生活画面,“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一些中年妇女手挽手地前往桑村采摘桑叶,她们身着朴素、脚步轻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路上更是欢声笑语。
诗人还注意到几位调皮的儿童,他们一边嬉戏,一边逛着集市,有些孩子还帮助大人买了蓑衣回来。妇女、儿童都有事可做,却反衬出首联中垂钓老者“静倚枫根”的悠闲自在。诗人来到此处,看见黄发垂髫皆是怡然自乐,仿佛走进了桃花源,深感惊诧。
颈联引用读者非常熟悉的典故,“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一场雨水过后,河水上涨,河湾里新生了很多莼菜。一叶小舟采摘完莼菜之后,挤开水面上的障碍物,顺畅地返回。
春后的鲈鱼如此肥美,竟然让钓竿都因无法承重而变得弯曲,也让钓者高兴得合不拢嘴。作者暗用西晋文学家张翰的典故,表达出一种思乡之意,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渔家儿女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结尾抒写了一份眷恋之情,“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夕阳西坠、晚霞灿烂,诗人独自静静地坐在山前,隔着粼粼的波光,深情地凝视着前方的小渔村,心中充满了羡慕之情,久久也不舍离去。
皮日休的这首七律描写渔家生活,笔法细腻,传神至极。作者不提渔家之乐,却乐在其中,诗人也被眼前的景象而感到震撼和陶醉,甚至希望加入他们的行列,成为一位悠然快乐的渔夫,从此无须奔波,再无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