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甪直唐贤陆龟蒙与甫里八景-鸭沼清风

甪直唐贤陆龟蒙与甫里八景-鸭沼清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261 更新时间:2024/1/18 22:34:22

一、陆龟蒙生平

陆龟蒙(?— 881年) 字鲁望,号天随子。唐长洲人,居甫里,别号甫里先生、江湖散人等,唐代诗人、农学家。

陆龟蒙像

(一)系出名门

陆氏是吴地名门望族,家世显赫。陆龟蒙的六世祖陆元方是武则天时的宰相,五世祖陆象先是唐睿宗、唐玄宗时的宰相。父亲陆宾虞(字舜臣)曾任浙东侍御史、太子宾客,以文章著称于世。

(二)屡试不中

陆龟蒙受家风熏陶,从小“好读古圣人书,探六籍,识大义,就中乐《春秋》,抉摘微旨”。《唐才子传》卷八云“龟蒙幼而聪悟,有高致,明春秋,善属文”,以诗文名震吴中。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其他读书人一样,他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可是他的运气不好,唐咸通元年(860 年)应试进士未果,后又几次名落孙山。从此,生性野逸,无所羁绊的陆龟蒙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三)孤傲脱俗

陆龟蒙所处的时期,唐朝已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危机四伏。陆龟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脾气变得古怪。他曾经到过饶州,三天不去拜访刺史,只和几个知己饮酒吟唱。饶州刺史蔡京听说他的大名,很是敬仰,于是率领属官去见他。陆龟蒙则认为世俗之人不值得交往,竟拂衣而去。

(四)隐居水乡

陆龟蒙曾任湖州刺史张搏幕僚,张搏调任苏州刺史时,陆龟蒙虽然也随之赴苏任他的幕僚,但是他的孤傲清高甚至有些怪僻的书生意气,和当时腐败的官僚集团实在无法相容,因此他长袖一挥,告别了繁华的城市,到吴淞江畔的甫里,像庄生、陶潜一样曳尾于涂泥、逍遥于天地,过起了半耕半读的隐逸生活。

隐逸生活

陆龟蒙在甫里“有地数亩,有屋三十楹,有田奇十万步,有牛不减四十蹄,有耕夫百余指”。由于甫里地区是水乡泽国,他的田又大多是低洼田,常“苦饥困,仓无斗升蓄积”,又常“躬负畚锸,率耕夫以为具”。修筑堤岸,防止江水倒灌淹田。

其实,陆龟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颇有志于用世。陆龟蒙以布衣之士自居,想以“布衣之说”上干君相,以济苍生,他的政治态度是相当积极的。唐长庆年间(821 年 ~ 824年),以高士征召入京,陆龟蒙坚辞不受。他与李蔚、卢携是好朋友。李蔚、卢携当上宰相后,召他赴京任左拾遗。诏方下,陆龟蒙卒。光化年间(898 年 ~ 901 年),宰相韦庄上表称陆龟蒙与李贺、孟郊贾岛、温庭筠等 10 人有奇才,朝廷追赐进士及第,赠右补阙。

(五)文学成就

陆龟蒙从小精通《春秋》且读书勤奋,《唐才子传》称赞他“少无声色之娱”。他的文章宗法六经、孟轲与扬雄

作为唐朝的一位文学家,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首先见之于诗歌,他的诗歌收录于《全唐诗》的,就有 14 卷计 636 首。

他的诸多佳作,无情讽刺与大胆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阶级腐朽的。如讽刺赋税之重的诗歌《新沙》,讽刺将军们不顾民命以求高功的《筑城词》,陆龟蒙的诗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皮日休在《松陵集叙》中说,近代称温庭筠、李商隐的诗为第一,若把陆龟蒙诗与之相参较,就分不出高低了。陆龟蒙诗的另一个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口语化。

他的散文——小品文尤胜于诗歌。陆龟蒙成功地运用小品文以抒写他愤世嫉俗之词。他的讽刺散文都收在他唐乾符六年(879 年)编写的《笠泽丛书》中。这些作品或用譬喻、寓言,借物寄讽,或用历史故事,托古刺今。譬如他的《野庙碑》,鲁迅先生曾说这位隐士“并没有忘记天下”,并称赞他的小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他的文章重讲惩劝,讲骇俗,被后人称为讽喻性的杂说小品。他的杂文取材广泛,立意新颖,往往于常见的题材中别出新意。他的诗风质朴、平淡,有白居易新乐府风格。同时,他又“善为赋,绝妙”。

《笠泽丛书》

陆龟蒙一生著作甚丰,有《吴兴实录》四十卷、《松陵集》十卷、《笠泽丛书》三卷。宋人又辑有《甫里先生文集》,《全唐文》辑有他的作品二卷。

(六)博学多才

陆龟蒙是藏书家,《唐才子传》说他:“家藏书万卷。”陆龟蒙与颜荛、皮日休、罗隐吴融等人是好朋友,与皮日休最相知,结为诗友,互相唱和,文风相近,后人并称“皮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身为文学家的陆龟蒙,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农学家。

说陆龟蒙是农学家,主要是因为他著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具专著《耒耜经》。“耒耜”其实就是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犁。耜,是翻土的犁头,耒,就是手握的柄。起初的耒和耜全是木制的。后来就以耒耜泛称农具。

江东犁

陆龟蒙的《耒耜经》,对已经基本定型的江南重要的水田耕作具——铁木结构的曲辕犁的形状、构造、尺寸、功能等做了详细记述和说明。

耒耜堂

陆龟蒙对种茶、饮茶也颇有研究,写有《茶书》一文。据说中国古代有关茶的著作有三:茶圣陆羽的《茶经》,皎然的《茶诀》和陆龟蒙的《茶书》。可惜《茶诀》和《茶书》都失传了,流传于世的只有陆羽的《茶经》三卷。

陆龟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不同寻常的文人。他虽然以隐士自诩,却胸怀大志,从未忘记过天下;他虽然满腹经纶,却躬耕南亩,并致力于为士大夫们所不屑的农具研究。

(七)文脉流传

陆龟蒙自号甫里先生。千百年来,他的名字与甪直始终紧密地连在一起。陆龟蒙之于甪直,影响广泛且深远。《吴郡甫里志》的序言载:“自唐甫里先生隐于此,以风雅名节著,后之生此寓此者,闻风兴起,名贤辈出,声名文物之盛几与名州大邑等说。”

《吴郡甫里志》旧序

作为著名的文学家,陆龟蒙对于甪直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尊师重教、崇文习艺上,他使这些风尚代代相传,感染熏陶甫里后辈。

甪直历来崇尚教育,唐宋就有义学义塾。

元统二年(1334 年),陆龟蒙后裔陆德原在甫里先生祠原址旁边建甫里书院,自任书院山长,开了绅士办学之先河。

甫里书院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科举废而学堂兴,沈宽夫的次子沈濬源把甫里书院改名为甫里公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沈宽夫的长孙,同盟会会员沈柏寒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教育系回国后,把“甫里公学”改为“吴县甫里小学”。

风雨沧桑,薪火相传,当年的甫里书院、甫里公学、甫里小学,逐渐演变发展成了如今的中国名校——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1942 年,甪直又在原吴县地区率先办起了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私立甪直初级中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易名为“私立鲁望中学”。

重教崇文良好风尚的传承,其直接的结果便是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文人、学者以及各种对于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潜移默化之中改良着社会风气。据王韬记述,为纪念陆龟蒙,甪直镇后辈夏日常在陆龟蒙遗址设社,赏荷品酒,吟诗作赋。

二、鸭沼清风

甫里八景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元和县丞彭方周奉旨分驻六直(今甪直),始建官署。署成后,彭方周“令以公事接见里中耆老士绅,访得古迹胜境,足供凭眺者列有八景”,定名甫里八景。分别为:分署清泉、西汇晓市、鸭沼清风、吴淞雪浪、海藏钟声、浮屠夕照、长虹漾月、莲阜渔灯。

鸭沼清风: 在保圣寺西,即陆龟蒙别业。

吴郡甫里志中的保圣寺、陆龟蒙墓

保圣寺的西北隅与唐贤陆龟蒙别居相连。别居旁是鲁望祠小八景,南面是甫里书院。

另有碧筠、梅林、放生池等园林景物。

或为陆龟蒙祠旧址

陆龟蒙“自笠泽迁徙甫里,以亭榭竹木自娱,而命为八景”。陆龟蒙去世后,别业渐圮,景物时废时兴。

明代 陆龟蒙别业 画册

相传陆龟蒙在甫里时,居白莲寺西,死后亦葬于此。北宋熙宁间于此建甫里先生祠,元明清多次修葺,春秋奉祀。旧时祠中有清风亭、光明阁、杞菊畦、双竹堤、桂子轩、斗鸭池、垂虹桥、斗鸭阑等“小八景”。现祠已无存,仅剩石础,但其墓冢尚在。1981年至1986年间又修缮了清风亭和斗鸭池。

陆士仁画 陆龟蒙祠 (明代)

明代吴门画家陆士仁、文从昌描绘的苏州陆龟蒙祠,陈置布景为文派画风,山水笔法雅致,不失文徵明遗意。

保圣寺银杏

陆龟蒙遗址 位于保圣寺西院,现存陆龟蒙衣冠冢、清风亭、斗鸭池、垂虹桥等遗迹。

陆龟蒙衣冠冢占地约 1 亩,封土高 1.2 米,墓前有石碑,题“唐贤甫里先生之墓”。 还有一块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立,题为“唐贤甫里先生鲁望公之墓”。

唐贤甫里先生之墓

鸭沼清风系清风亭、白莲池、垂虹桥、斗鸭栏诸景组成。白莲池池周驳岸和池中央清风亭亭基用青石砌成。清风亭亭周有木栏,可倚栏赏荷观鸭;

清风亭全貌

清风亭内景

东西各架一座砖砌小拱桥,沟通两岸,名垂虹桥,民间称之“庙挑桥”。

其中清风亭和垂虹桥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 年 ~1435 年),甫里人为纪念“甫里先生”陆龟蒙而募建。

文从昌画 陆龟蒙墓 (明代)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损毁;

清风亭旧影

1986 年,重修清风亭和垂虹桥。

清风亭和千年银杏

垂虹桥,分为东垂虹桥和西垂虹桥,东西走向,跨于斗鸭池之 上。该桥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 年),为纪念晚唐诗人陆龟蒙而建。

清风亭和垂虹桥

桥原为砖砌拱桥。1986 年,改为花岗石构单孔拱桥,两桥中间有清风亭,呈中心对称,且形制相同。 单桥全长 5.6 米,中宽 1.78 米,矢高 2.17 米,跨径 2 米。拱券系纵联分节并列砌置,金 刚墙条石收分叠砌,并加有丁头石。引桥长 2.4 米,桥堍宽 1.78 米,两堍设踏步各 5 级。 桥心石为方形,两侧设方形望柱、石板栏杆,柱头上刻有莲花图案,栏杆两端置抱鼓 石。梁桥中间是陆鲁望祠的清风亭,其状若庙宇故旧有“庙挑桥”之说。

庙挑桥

清代彭方周《鸭沼清风》诗云:“辞荣却聘一先生,千载词名沸百城。留得一湾通鸭水,年年绿到与池平。”

斗鸭栏

汪鼎煌瞻仰有感赋诗:“斗鸭栏空尚有池,唐冠晋服旧风姿。酒人亦便无稽甚,抛尽先生腹里诗。”

斗鸭栏

三、陆龟蒙的传说

(北宋)李公麟 [传]《吴中三贤图卷》吴文化博物馆

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其三)

苏轼

(三)陆龟蒙

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

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

陆龟蒙的传说丰富了甪直的民间文学宝库。民间至今流传着陆龟蒙的传说有:《陆龟蒙与甫里鸭羹》、《陆龟蒙智斗“金弹丸”》等。另外,历代文人有关陆龟蒙的诗文,也不断为甪直的文学宝库增光添彩。如:皮日休的《甫里别墅》,罗隐的《赠陆鲁望》,苏轼的《题陆鲁望》,归有光的《访天随古迹》,黄庭坚的《题陆鲁望》等。

电影《小小得月楼》

在苏州美食苏帮菜中,派生出了以鸭子为主料、以甫里为名称的甪直地区特有的菜肴。其中有名闻遐迩的甫里鸭,此菜肴因着 1983 年拍摄的电影《小小得月楼》而名扬天下,

甫里鸭

注:1.未经本文作者授权,请勿在其它自媒体平台转载(微信朋友圈直接转发的除外)。

2.本文主要文字及部分图片来源《甪直镇志》、百度,仅作个人分享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标有LOGO水印的图片,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用。

参考资料:

1.吴郡甫里志

2.《甪直镇志》

3.百度百科

更多文章

  • 唐代陆龟蒙与北宋苏轼都写过《杞菊赋》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陆龟蒙,苏轼,杞菊赋,诗人,典故

    文|孙晓明秋天正是赏菊的好时节。“菊以紫茎为正”的观念在宋代极为盛行,紫茎的菊能吃,而青茎菊不可以吃。关于吃菊花还有两个有趣的典故,一是唐代诗人陆龟蒙作有《杞菊赋》(并序)。大意是说,陆龟蒙有一所废弃的荒宅,有些屋子已经没了墙壁,屋里有很多空地,正好用来著书,前后都种满了枸杞和菊花。春天,枸杞苗和菊

  • 唐朝除了熟知的唐诗外,还有意义非凡的唐赋,陆龟蒙赋了解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拍客探德州标签:唐赋,唐朝,唐诗,文赋,诗赋,蒙赋,陆龟蒙

    唐朝是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学发展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与唐诗和唐代散文相比,唐赋受到的关注较少。然而,回顾赋的发展历史,唐赋继承了魏至隋的各种传统赋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韵律赋和新文赋两种新体裁,为赋体注入了新鲜感。血液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晚唐,作为唐朝末年,集前人之大成,各种赋体在这一时期

  •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隐逸中度过灿烂的一生,鲁迅先生对他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陆龟蒙,诗人,李白,隐逸,诗作,皮日休

    陆龟蒙是唐代著名的隐者,他和王绩、王希夷,陆羽,孙思邈、张志和等并列,事迹被编撰在《新唐书·隐逸传》里。不过问世事就能算隐者吗?显然不是,陆龟蒙虽然是一位隐者,但他关心家国天下事,将历来不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视的农具,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总结,为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留下宝贵的文字记载。这也是陆龟蒙被人们熟知

  • 陆龟蒙的一首冷门且绝美七绝,全诗仅短短28字,却超越了多数唐诗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明月,嵇康,诗人,酒垆,唐诗,唐朝,陆龟蒙,皮日休

    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陆龟蒙和皮日休(字袭美)是挚交好友,世称“皮陆”,二人都染上嗜酒的癖性,常常相邀尽兴,以诗相和,聊作慰藉。这一日,陆皮二人赴宴狂饮,都不胜酒力醉倒在地。昏睡一觉醒来时,周遭环境

  • 江湖散人,雅怀深致。唐代冷门诗人陆龟蒙的7首诗,哪首打动了你

    历史解密编辑:林家清欢标签:诗人,屈原,嵇康,离骚,散人,江南,唐代,唐朝,陆龟蒙,千古名句

    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上,陆龟蒙的名字似乎光芒不盛。他不喜欢用浪漫的语言和华美的辞藻来修饰诗歌,而是将情致与态度都藏在了平淡的文字中。他的一生经历过科考、求仕,却都被现实无情地打压。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他最终选择了明哲保身的退隐之路,却始终无法真正地忘怀世事。陆龟蒙是一个清醒者,却也因此而痛苦,即使隐

  • 喜报!江南新村党总支书记薛逢喆荣获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历史解密编辑:阿基米德FM标签:薛逢,江南,上海市,党总支,居委会

    喜 报9月27日下午,徐汇区召开“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 斜土街道江南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薛逢喆,荣获“202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二排左一为薛逢喆区委书记曹立强代表区四套班子,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指出,希望广大公务员和劳动者向受表彰的先进们学习

  • 杜荀鹤: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写得很孤独

    历史解密编辑:烟台美食探店标签:杜荀鹤,旅舍遇雨,诗人,孤灯

    这是文章头部杜荀鹤是一位孤独的诗人,翻开他的诗集就会发现,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在抒发人生不幸的遭遇,很多的作品写得很感人。其实这也是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由于始终是郁郁不得志,这也使得他悲痛万分,只能是通过文字去宣泄人生的悲苦,还有对于现实的不满。这也是文人一种排解苦闷的方式,所以作品里的孤独之感,可谓是

  • 《千家诗》140《山中寡妇》杜荀鹤 |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山中寡妇,杜荀鹤,千家诗,诗人,鬓发

    山中寡妇【唐】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译文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交青苗。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安徽重要历史名人 · 杜荀鹤|傅少森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杜荀鹤,傅少森,名家,诗词,名人坛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重要历史名人 · 杜荀鹤文/傅少森68、杜荀鹤出身寒微屡不第,复还旧山赋闲归。才华横溢仕坎坷,终未酬志诗坛起。政局动乱朱温荐,翰林学士旬日离。诗作平易言通俗,风格清新荀鹤体。揭露矛盾诉悲惨,描绘现实砭时弊。守贫乐道得真趣,脍炙人口爽有力。以诗为业度日月,忧患不平直道非。

  • 瀛奎律髓87·卷29旅况类七律,杜荀鹤关心民间疾苦,却心胸狭隘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七律,方干,诗人,首联,唐朝,杜荀鹤,王安石,瀛奎律髓

    前言旅况类七律,方回选录相对五律少了很多,只有二十二首,不过只从中唐以后选取。其中有不少佳句流传较广,例如: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只是全篇皆佳的作品不多。一、南海旅次 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