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版本的隋唐演义类小说中,都将单雄信塑造成了一个忠义无双、侠肝义胆、豪爽热忱的真英雄、真豪杰,他的死可谓是小说中最令人伤感的桥段之一。单雄信为何会死,是他囿于家仇看不清形势硬要站在瓦岗众兄弟的对立面,对抗站在大势一边的李唐,还是瓦岗兄弟凉薄不讲情义不愿救他?
单雄信不是不识时务,他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演义中的单雄信原本和李渊一家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毕竟单雄信的二贤庄在山西潞州(今天的山西长治),而唐国公李渊则是太原留守,二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杨广登基后,坊间盛传十八子当主天下,十八子即是李姓,李渊名声极好,杨广对他也是有着极大的提防之心。李渊从长安回到太原时,杨广派人追杀李渊,想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李渊一路逃亡,快到太原时被杀手追上,眼见就要全家遇害,刚好遇上前往太原公干的秦琼。秦琼义气过人,最好抱打不平,眼见不明身份的人追杀一看面相就比较正派的李渊一家,于是仗义出手,打跑了杀手,救下了李渊。
李渊刚获救出了林子,恰好遇到听到了动静也要前来施救的二贤庄大庄主单雄忠,李渊一路被追杀,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眼见有人骑马前来,以为是杀手一伙的,于是挽弓搭箭一箭射向来人,单雄忠一心想去救人,哪有提防,被一箭射中面门而死。
单雄信和大哥单雄忠的关系极好,兄弟情义深厚,得知哥哥身死的真相后,发誓要为哥哥报仇。后来在贾家楼和众兄弟结拜后共同来到瓦岗起事。瓦岗失败后众兄弟各奔前程,四散而去,单雄信就去投奔了洛阳王世充,成了王世充的妹婿,还收留了无路可走的程咬金、秦琼和罗成三人,并帮助他们取得了高位。只是人各有志,秦琼和程咬金看不惯王世充的为人,不久就选择投奔李唐,单雄信和李渊一家有着血海深仇,自然不愿意放下仇恨,为了荣华富贵抛弃自己的立场,忘记了自己大哥的冤死,他选择了站在李唐的对立面,坚守自己的内心。
只是王世充毕竟不是明主,能力也不足,最终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了输给了李唐。单雄信一是受了王世充的大恩,以他的个性也不愿意轻易反叛;二是和李渊有仇,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意志,放下身段投降李唐,所以才选择了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说他是看不清大势,不识时务,但这何尝不是他有自己的坚持,忠于自己的内心?
单雄信的死更多只是他和李世民一家的旧怨主导,但瓦岗众兄弟的表现确实有点凉薄
民间一直有种说法,叫作“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贾家楼结义的四十六位兄弟,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追求不同,只是气氛到了不好拒绝,才最终结义为兄弟。在随后天下烽烟四起,乱世到来之际,众兄弟感情基础薄弱,自然是各为其主,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的战争中,单雄信也曾经带人遇到过落单的李世民,险些就生擒了对方,只是在徐世勣的劝说下才放过李世民。王世充战败后,绝望的单雄信选择了单骑冲进唐营,结果被罗成拦下擒获。李世民知道和单雄信的仇怨无法化解,于是只能选择斩草除根,除掉单雄信。结果瓦岗众兄弟中,只有秦琼和程咬金愿意为单雄信求情。和单雄信关系最为要好的徐世勣看出了李世民的态度坚决,也没有坚持为单雄信求情,最终单雄信被罗成一剑斩杀。
瓦岗众人的表现确实有些凉薄,很多人连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做,对单雄信结义兄弟确实没当回事。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其实他们的选择也实属无奈。毕竟他们都是李世民的下属,在李世民态度坚决要除掉单雄信的情况下,他们要是违背了李世民的意志,强行为单雄信求情,可能让李世民对他们也起了提防之心,毕竟他的手下中瓦岗的人不少,李世民可能要怀疑这些人结党营私了,这对他们的前途也是极为不利的。
贾家楼四十六友,原本只有极少数关系非常好,其他人来自不同的阶层,只是因缘际会结为了兄弟,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维持巩固兄弟情义,哪有什么情分可讲?人性本就是逐利的,当为单雄信求情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又有多少人将情义放在了利益之上?所以很少有人为单雄信求情就不奇怪了。
但归根结底,单雄信的死,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自己的坚持,瓦岗兄弟的人性凉薄也只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