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毫对佛教和道教历史没有了解的前提下读完了《西游记》,然后接着原著的记忆,又去看了几遍翻拍出来的电视剧,尽管影视剧作品拍出来的效果和原著描写的画面出入很大,但始终脱离不开《西游记》的主题,那就是扬佛抑道。
所以对于那些读过《西游记》,尤其是看过《西游记》翻拍的影视剧的观众们而言,如来佛祖的实力堪称第一,并不单纯只是佛教众人当中的首席,而是《西游记》所描绘的这个世界当中的第一。
对于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实力的比较,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二者在降服孙悟空这件事情上的悬殊差别,当年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天庭诸仙都拿他束手无策,唯独只有二郎显圣真君杨戬凭着八九玄功和孙悟空斗了百千回合不分胜负,要不是太上老君及时抛出金刚镯,杨戬当时定然也不会就这样制服孙悟空。
被制伏捉拿回天庭之后的孙悟空,雷打电不动,百般无奈的玉皇大帝只能将其批准放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意欲用兜率宫内的三昧真火将孙悟空烧成灰烬。不曾想,孙悟空竟然在老君的炼丹炉内炼成了火眼金睛。
本就特别难以制服的孙悟空,这个时候又有了火眼金睛的加持,所以刚从兜率宫内挣脱出来的孙悟空,一时之间便把九重天外的凌霄宝殿用金箍棒搅了个天翻地覆。无奈之际,爬在书案底下的玉皇大帝才灰头土脸地请来了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被请来之后,并没有着急和孙悟空一较高下,反倒用了三两句话便把孙悟空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紧接着如来佛祖便提出要和孙悟空打赌,其实就是和猴子比较变化之术,倘若孙悟空能够翻过如来佛祖的手掌心,那么如来佛祖就承认自己输的现实。
反之亦然。
孙悟空也没有多想,既然自己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如来的一个手掌能有多大?
这次和如来的打赌,肯定能赢。
那么为何说如来佛祖和孙悟空比试的是变化之术呢?简而言之,倘若孙悟空翻跟斗的速度能够超过如来佛祖手掌变宽变长的速度,那这场打赌肯定没有悬念——孙悟空胜出。可如来佛祖的法力神通确实在孙悟空之上,所以最终孙悟空愿赌服输,停止了这场干戈。
猴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再也没有翻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何况如来佛祖在和他打赌之前也没有讲明白,打赌输了的后果是什么?不等孙悟空反应过来,如来佛祖便翻云覆雨地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
这样一看,如来佛祖的神通法力的确在太上老君之上。
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要晚于吴承恩的《西游记》,所以不论从何种角度而言,都绝不能用《封神演义》的视角来看待《西游记》诸神诸仙诸佛的实力,《封神演义》当中的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是原始天尊和通天道主的师兄,是鸿钧老祖门下的首徒,其法力神通绝不是小辈如来佛祖能够匹敌的。
不过这篇文章单纯以《西游记》为范本,在讨论任何人实力的同时,绝对不能超出这本书的范畴,否则那可就是百家争鸣的局面了。
当我们再次回到《西游记》原著当中,可能诸位读者还是会发现一个现象:太上老君看上去的确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在整本原著当中,太上老君一直以来都是间接性的和孙悟空匹敌,二人并未有过真正的交手。
从原著当中透露出来的无数细节表示,太上老君绝对能碾压孙悟空,他在《西游记》当中的存在和孙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有一拼,都是书中两位“低调且强大”的人物。
《真假美猴王》之前,孙悟空确实没有把太上老君放在眼里,他也一直认为太上老君的实力真的很有限,倘若太上老君神通广大的话,那为何不在五百年之前自己大闹天宫的时候将自己出手制服,反倒在一众道教人面前,让玉皇大帝灰头土脸请来了佛教的如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明显的体现,当时孙悟空从兜率宫练就火眼金睛桃出来之后,曾和太上老君有过一次面对面地交流,不过二人没有交流,太上老君貌似就因为年龄大而摔了个“倒栽葱”。彼时的读者便会忍不住发问道,“难道道教的三清之一,就如此不注重形象吗?”
这句话虽说带着讽刺和嘲弄,看似轻描淡写的一笔,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重点——扬佛抑道。
如果说太上老君制服不了孙悟空,那恐怕没人相信。
在后来取经路上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不知道有多少难处都是出自太上老君之手,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妖怪手里拿着太上老君身边的法宝,本身实力不怎么样,可有了太上老君法宝的加持,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便时常难以寻觅办法来有效应对。
平顶山一战,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本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但就是因为二人手中有好几件称手的法宝,孙悟空屡屡落败。虽说最后迎来了艰难惨胜,但也属实有些太过狼狈,惨淡收场之际,太上老君突然现身,接下来所讲的一番话更是伤了孙悟空的自尊:
“这葫芦是我盛丹用的,净瓶不过是我用来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这扇子则是我用来扇火的,最后那条从狐狸精那里骗来的捆仙绳,也不过是太上老君平日里一根勒道袍的布带。”
太上老君此言,顿时让孙悟空觉得很没面子。不过与此同时,老君的形象也在孙悟空心目当中慢慢高大了起来,想当年太上老君随意抛掷的一根金刚镯,就能把自己打得人仰马翻,如今这些个宝贝的出现,让人止不住地不寒而栗。
再到后来,孙悟空从青牛精那里再次见到了五百年前让他跌了个跟头的金刚镯,这青牛精本身的武艺并不算高强,和孙悟空打不上几个回合便落荒而逃,可就是他频频掏出来的金刚镯,确实让孙悟空和天庭诸仙最头疼的东西。
孙悟空的定海神针也好,哪咤三太子的风火轮火尖枪也罢,还有风雨雷电等诸神的看家法宝们,都在青牛精毫发未伤的情况下大打折扣,甚至一丁点作用都发挥不出。眼看天兵天将都毫无用处,孙悟空便火急火燎地赶上灵山去寻如来佛祖,奈何如来佛祖只是一句:
“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
如来佛祖的这句话,成功地把责任推卸到了孙悟空的身上,倘若青牛精或是手上的那金刚镯不厉害,如来佛祖还会用这番言语去刺激孙悟空吗?没办法,孙悟空只能重返凌霄宝殿,去玉皇大帝那里找来了太上老君,不到半盏茶功夫,那青牛精就乖乖现了原形。
至此之后,孙悟空就一改了此前对太上老君的态度,也不再是那种毛毛躁躁的泼猴模样,至少再也没有戏弄过太上老君。和南山大王打交道那一次,豹子精在自称南山大王之后,孙悟空便一改对太上老君“老倌儿”的称号,尊称其为李老君。
所以说,太上老君和孙悟空之间的斗争,如果非要用胜败来盖棺定论的话,那答案同样可以呼之欲出:孙悟空确实不是太上老君的对手。
相较于如来佛祖,看似太上老君很难降服孙悟空,但其实太上老君并没有在诛仙诸佛面前展现出真正的本领,反倒是在孙悟空跟着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慢慢把自己的真实能力通过其它形式展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