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对孙悟空的偏爱之深,是导演们都承认的存在
《西游记》中孙悟空完成了一个弃道入释的转变,这件事天上地下只要听过孙悟空名字的人都知道。
他的师父须菩提祖师,虽然教育时一会儿讲佛一会儿论道,但终究属于道家一派的,师兄弟们的穿着打扮行事作风也都属于道派。
所以按道理来说悟空该是太上老君一门,为何后来如来选择将悟空收归门下,太上老君却一直做个边缘人物呢?
其实细看《西游记》,就会知道太上老君对悟空的偏爱有多深!
前世之缘。
孙悟空是灵石受天地日月精华形成的,后来化成了猴子模样,这块灵石就是之前女娲补天没有用到的一块。
《西游记》里没说女娲,但提到了与女娲有关系的一个人,就是太上老君。
在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环节中,悟空与他们比较紫金葫芦时,说过: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
这里面的太上老祖就是指的太上老君,而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原著中也有显示,他们是观世音菩萨向太上老君借的两个小童。
所以,可以这样说。
孙悟空的前身在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太上老君。
【2】
悟空与道家、太上老君的渊源。
这块石头是有灵性的,一出生就到了猴子窝里,学他们吃饭说话爬树生存,而且很快长江后浪推前浪,他帮助花果山群猴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直接成为老大。
出门寻找长生之法,也是他悟出来的。
由此可见太上老君锻炼的这块石头,注定非同凡响。
之后悟空跋山涉水,那么多神仙都没碰见,偏偏就碰见了须菩提祖师这样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不仅给了悟空名字,还让他知书达理,学了一身本领。
太上老君看到悟空的时候,其他或许有过犹豫,但悟空那一身本领行事作风,他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道家的痕迹。
自己亲自创造的,又学的是自家本领,他即使再清心寡欲,遇见一个未来可期的后生,也不会完全无视的吧。
但太上老君作为道家之祖,向来讲究清心寡欲,他不能将自己的喜爱表现出来。
况且悟空从来没说过他的本领和出身,他没问心里也大概有个猜想。
所以,既然大家都不想说,他作为一个长辈,也不可能主动向后辈示好,就站在旁边且看吧。
【3】
大家都不曾察觉的偏袒。
悟空取经之前,做的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大闹天宫了,每次跟妖怪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要吹一吹自己的本事。
其实这一段太上老君帮他挺多。
或许玉皇大帝一直在做一件有预谋的大事,具体是什么,咱们暂且不提。
此时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他性格豪爽喜欢交朋友,所以上天之后也没什么事做,只交朋友了。
就因为这件事,悟空被告了,然后玉帝大手一挥让他去管理蟠桃园了。
这件事情很微妙,猴子喜欢吃桃天上地下都知道,但玉帝就是让悟空看蟠桃园了;时间也很微妙,悟空去蟠桃园没多久,蟠桃大会就开了。
基本的神仙诸佛都请了,就不请悟空,依照他的脾气肯定会跳脚。
细思极恐的一件事,似乎从蟠桃园开始,许多人都在等着悟空捣乱,以此达到某种目的。
此时的太上老君在干什么呢,他带着一堆门徒跟燃灯古佛开会去了,悟空喝醉赶到兜率宫,吃完了仙丹也没看见一个人。
他好像是故意把仙丹留给悟空的。
之后就到大闹天宫的环节了,一众天神都跟悟空打了起来,也抓不住他,后来连观世音菩萨都来了。
恰巧悟空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住了脚,被二郎神趁机抓住了。
观世音菩萨见到这个情形要出手,不料太上老君拿出了他的金刚琢,意思是我都拿出武器了,你别出手了。
他还跟观世音说了他这镯子的来历和作用。
其中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这里面有个“化胡为佛”很巧妙,大概意思是佛是他当年点化的,道在佛之前,佛由道而生。
再看《西游记》的后面,其实太上老君有很多特别厉害的兵器,包括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八戒的九齿钉耙都是他练成的。
他随便一个葫芦悟空就招架不住。
可是后来悟空打上凌霄宝殿,玉帝被逼的邀请如来的原因之一,就是太上老君跟悟空打的时候,摔了一个倒根葱,让玉帝觉得他打不过收服不了悟空。
这些都可能是太上老君故意为之,佯装收不住悟空,也可能暗中帮助悟空立威。
加上他将悟空弄到八卦炉中烧,可以说是为了烧死悟空,但也可以说是为了让悟空把吃掉的仙丹和蟠桃消化一下。
从八卦炉中出来的悟空,果然练成了一个金身,还特别修成了一个火眼金睛。
所以悟空经历的这些磨难,也间接促成了他的更强大。
再者须菩提祖师之前说过,神仙也是要历劫的,每隔五百年都要有一次天劫,此时的悟空差不多五百岁左右,太上老君间接帮他躲过了天劫。
(天劫,渡劫成功可以飞升一个等级,但不小心就是飞灰湮灭,可见其危险程度。)
在悟空被压到五行山之前,他经历的所有一切,太上老君看似旁观,但其实到关键时刻,都有参与。
对取经真相的暗示,保护他。
看过《西游记》原著,许多观众都不约而同得出了一个结论,所谓的西天取经,不过是佛家做的一盘局,也为了他们自己吸纳人才。
大家纷纷对悟空的被驯化表示可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太上老君在做什么呢?
先说太上老君为什么没有任何主动招揽悟空的行动,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悟空就是他的人啊。
悟空的出身、师父、本领、武器等都来源他们道家。
再说大佬们达到了一定高度,对许多其他新鲜的事也没多大兴趣,道家又一直讲究清心寡欲。
所以太上老君没有必要非要悟空投诚。
他对之前的悟空一直都是放养状态,有对天才的爱惜,比如暗中借着机会帮个小忙,送悟空去八卦炉中进修一下。
直到如来插手了天庭之事,又对悟空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他预测到了对方的目的。
他一边顺应整个天庭的行动,帮助佛教完成取西经的任务,比如送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下凡。
关键时候他出手相救,按照正常流程,他解释说他们私自下界就好了,可后面还说了是观世音起了自己三次,自己才答应帮忙的。
他似乎想告诉悟空一些东西,比如取西经就是一个过家家的游戏,比如杀不死的唐僧,比如妖怪们有后台,等等。
细看整个西游故事中,与太上老君相关的最多。
比如有个妖怪“赛太岁”拿的紫金铃,出自太上老君,赛太岁是观世音的坐骑;
红孩儿肚子里全是三昧真火(八卦炉中也是),她的妈妈铁扇公主有个芭蕉扇,太上老君也有芭蕉扇,铁扇公主的老公是悟空的好哥们牛魔王;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有个千年狐狸干娘,太上老君有解化女娲的经历;
青牛怪拿了太上老君的金刚琢;
其中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就是重道之人、铁扇公主也是修道的,而且她的境界是牛魔王和红孩儿都尊敬的。
小说中金刚琢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太上老君用来打悟空的,同时他拿出这个镯子的时候,也拦住了观世音出手。
后面是青牛怪的时候,当时悟空请了无数神仙过来帮忙,还是打不过。
实在没办法就求到了如来面前,如来却说我知道但我不能跟你说,你要找的话去太上老君那里吧。
太上老君一看果然青牛没了,收服青牛怪的时候,他又跟悟空说了一下金刚琢的来历,提到了它是“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还说这件兵器只有芭蕉扇能降得住。
提到芭蕉扇,自然会想到铁扇公主,顺便想到牛魔王。
或许他就是想告诉悟空,想想究竟从何而来,究竟属于哪个派别的,现在这一番行为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或者说他不想看到悟空被驯化。
天上地下都说悟空“弃道入释”,太上老君再清心寡欲,也不可能见到自己亲手培养的一朵花,成长过程中被别人挖走了。
太上老君给悟空的特例。
此时的悟空早已完成了入世的步骤。
须菩提祖师给他起名悟空,他没有领会悟空的真正含义,一步步走进了人世。
曾经悟空寻仙访道的途中,在人世间呆了十几年,却因为看透了人们的庸庸碌碌,只为名利的真面目,最后失望而走。
说明他是个天生有道家慧根的人,早有一颗清心。
可是跟人相处的过程中,他学到了许多高贵的品质,也学到了许多人性的复杂。
与七十二洞洞主结交,还有六个好兄弟,牛魔王是老大,但他们更像是酒肉朋友,五百年后,牛魔王与孙悟空再见生疏了许多,完全没有好友再见的喜悦。
悟空被骗做了弼马温,被冷落不让参加蟠桃大会,被如来骗的压到了五行山下......
取经过程中,他内心的恶被一步步激发了出来。
之前他从没杀过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他杀了七千多了猎人,内心也有那个老和尚天天不让我杀人,我就要杀人的偏执。
从一个见到作恶的妖怪就杀,见到坏人就打的齐天大圣,他逐渐变成了会迂回的人,既可以办成事,也可以不被唐僧念叨。
悟空一直不喜欢金钱这些外物,唯爱一个名声。
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当初的他可是看惯了世人为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才离开的,现在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红尘中人。
太上老君提点他了,但又不能明说别人的坏话,所以说了两遍“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
或许想说,你看我们不比他们差,还厉害得多。
可是悟空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悟空了,他在改变,不再是一个清心寡欲的道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
道家讲究顺其自然,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要修行的道。
英雄身处高位,往往受的伤也最多。
看到这样的情形,太上老君也不能说什么了,爱他就让他飞吧。
《西游记》中的大佬们,悟空与太上老君的相处最自在,他对玉帝不恭,对如来、观音揶揄两句,却不敢放肆,唯对这老倌儿随便耍弄。
细细思量,并不是太上老君有多不堪,而是他给了悟空特例。
通过《西游记》的很多细节来看,太上老君实则很强大,也有一颗强大的心。
猴子喜欢调皮捣蛋(偷东西、开玩笑),不喜欢守规矩(对上级跪拜),喜欢做英雄做好事(求还魂丹救乌鸡国国王),等等,,那就做好了。
如果悟空永远是悟空,那么是佛是道又有什么关系?
在太上老君的面前,悟空可以永远做自己,这就是偏爱啊。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书咚咚原创。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