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乏被低估者,也不乏被高估者。
既然问到有哪些被严重高估的,在这里,我说一个——明末民族大英雄史可法。
首先,史可法的英雄地位是不容改变的。
他和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一样,忠烈千古,万世流芳!
他以身报国,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一语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他的国家大义、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仰视、膜拜、学习、效仿。
但是,他的能力是有缺陷的。
下面略举几例。
一、崇祯十七年,崇祯帝龙驭宾天,史可法时为南京兵部尚书,执掌着南京兵权,按明代制度,他当时位居留都百官之首,但在立君问题上毫无定见,白白将拥戴奇功让给了时居浦口的马士英。本来,当时依据血统关系,最有资格当皇帝的,就是福王朱由崧,即后来的弘光帝莫属。史可法在此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致使大权旁落,镇将跋扈,还造成弘光即位后威信严重不足,为弘光朝的覆亡掘下了坟墓。
历史上,有人把史可法和于谦相提并论。
但细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史可法与于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简直是差了好几条大街。
土木堡之变,英宗尚在,于谦却能明判全局,果断立代宗登位,这种睿智、这种气魄,非人杰不能为。
可笑的是,崇祯已崩,定立之计明明掌握在史可法手上,他却优柔寡断,迟迟拿不定主意,还巴巴地赶去浦口向马士英求教。
事实证明,马士英的定夺果决也比史可法强出若干倍,马上拍板:必须是福王朱由崧。
一句话,在策立福王这件事上,马士英还真有几分于谦干练果敢的影子。
二、福王即位后,当时天下局势是三方势力并立:南明、大顺、大清。该怎么对付大顺和大清这两大敌人?史可法的看法竟是:和大清结盟,联手对付李自成的大顺。这件事的昏庸颟顸,就不用多说了。
三、兴平伯高杰锐意北伐,到达睢州后,被奸贼许定国杀害,虽说中兴良将殒命,诚为痛惜,但局势尚不至大坏。高杰手下的李本深、胡茂祯、李成栋等将还能尊奉高杰之子,管束部众。高杰妻邢氏知史可法没有儿子,想让儿子拜史可法为义父。可叹史可法目光短浅,认为高杰出身不好,以其子为嗣会污染自己清白家风,坚决拒绝,反要人家拜监高起潜为义父。
史可法此举,等于自断手足,让高杰部大小将士寒心,最终溃乱,或复为盗,或降清为清之猎鹰猎犬。
四、史可法守扬州,毫无斗志,满脑子想的就是采取何种方式殉国,致使扬州城空有十万兵力,仅一天就被攻破。相较于江阴却以弹丸之地、一城之民,力挠清军二十四万人长达八十一天,史可法泉下若遇阎应元、陈明遇等人,岂不羞死、愧死?!
所以,根本用不着抹黑什么,只要细读一下史料,就可以把史可法的能力和才干看得清清楚楚。
史可法真是一个被高估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