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26日,中山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要以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以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桥头堡”作用,借势借力推进“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协同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
为深入宣传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中山气象、中山作为,即日起,南方日报就中山各镇街、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展权威专访,敬请垂注。
发展绘新卷,乡村振兴正当时。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广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全面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在新征程上,中山农业将如何担起责任、展现作为?6月9日,南方日报专访了中山市委农办主任、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华,他表示中山农业部门将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党代会赋予中山的新使命、新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中山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打造两条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方日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未来五年,广东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在此期间,中山将如何在乡村建设方面发力?
陈永华:
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向面突破的关键,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当前,中山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根据中山境内桂山岐水的特点,我们决定打造两条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一条是展现孙中山、郑观应等中山历史名人和香山传统文化及自然生态特色的“香山古韵”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包括环五桂山脉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南区街道、五桂山街道、三乡镇辖区内约40条历史文化村落,面积约258平方公里;另一条是展现中山城乡融合发展和岭南水乡特色的“岐水流芳”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包括沿西江磨刀门水道沿线、小榄水道沿线、鸡鸦水道沿线古镇镇、横栏镇、板芙镇、神湾镇、坦洲镇、小榄镇、黄圃镇、三角镇、东凤镇、阜沙镇、民众街道约80条村居,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此外,中山农业部门也会坚持聚焦重点任务,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一方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台《中山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方案》,常态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集中资源打造13个特色精品村和49个美丽宜居村。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文化铸魂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各镇街把握村庄分类标准,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精准确定村庄类型,体现山水田园符号,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
凝聚产业兴旺新动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南方日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既要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也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都市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中山将如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陈永华: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
在乡村产业振兴路上,对中山而言,首要的是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以“1+N+N”(一个核心园、多个优势区、多个精品区)的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以在建的横栏花木、东升脆肉鲩、三角生鱼及黄圃腊味四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中山农业谋划发展一批标准化、品牌化、高科技的跨镇优势产业园,培育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精品农业产业园,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实现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产业数字化。到2024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其次,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支持各镇街聚焦主导产业创建专业村、镇及农业产业强镇。
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石岐鸽、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三角生鱼、神湾菠萝5大区域公用品牌。加强石岐鸽、中山麻鸭等本地种业资源保护。
推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分阶段、有重点、成体系抓实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电商平台,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深度挖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依托传统农业优势,扶持培育一批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休闲需求;加快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将农业资源与旅游点串联,建成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进中山农旅深度融合发展。
将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南方日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中山将如何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
陈永华: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山市农业部门将坚持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来抓,着眼人民群众所需,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一方面,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科学防范高温、洪涝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直补等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另一方面,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积极发展蔬菜、水产品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蔬菜生产和供应能力;推进养殖池塘升级改造,保障渔业健康平稳发展;推动楼房养猪项目落实,切实提升生猪稳产保供能力。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山农业部门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的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加快推进1500亩高标准农田升级改造项目建设。
【采写】伍杰
【作者】 伍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