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政被迫和赵姨娘说出的私房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珠的死因

贾政被迫和赵姨娘说出的私房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珠的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的家装小记 访问量:4965 更新时间:2024/2/13 6:14:29

贾珠之妻李纨剧照

相信很多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一定感慨过公候伯府的大厦倾颓,四大家族的没落,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凋零。

偌大的家族,竟满是荒唐辈,没有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子孙。

就连男主人公贾宝玉,只空有一腔美好的理想,却又摆脱不了贵公子的弊端和软弱性,是思想的觉醒者,更是封建社会的“掘墓人”。

所以贾宝玉救不了贾府,在他身上,甚至能看到作者对封建大家族必将灭亡趋势的意图。

很多读者都曾试想过,若是有人能挑起贾家的大梁,是否就能延长他们家族的“寿命”哪?

为此,大家都将希望寄托在了贾珠身上!

赵姨娘剧照

说起贾珠,应该算是贾府儿孙中最神秘的一个,永远没有正式出场过,却永远活在他人的记忆中,存在感满满。

记得原著中,第一次提到贾珠,是在《红楼梦》的刚开篇,彼时贾府其他人员都还没正式出场。

借冷子兴的话引出他的生平:“头胎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

身为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子,二房嫡长孙,贾珠一出场就病死了,当真令人稀奇!然而只靠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就概括了贾珠短暂却传奇的一生。

说他传奇,是因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进学”是指童生试,考中秀才的意思。试想一下,十四岁进学是什么概念?

李纨

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来说,曾国藩是清朝名臣,有名的大儒,他六岁入私塾,八岁学五经,十四岁参加童生试落榜,一直到二十二岁才考中秀才。

被称为“顾怪” 的顾炎武,是十四岁考取的秀才,蔡锷也是十四岁中的秀才……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有范进中举,五十多岁的范进还只是一个秀才,以至于考中举人后,兴奋过度而死。

还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每日吊着书袋子,可到死连半个秀才都没捞着……

总而言之,贾珠凭借十四岁的年纪就考中秀才,是一件相当了不得的事情,夸口称一句“神童”也不为过。

可也有人说,就算贾珠早期聪明,可去世的时候还是秀才,并未考中进士,有些“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即便将来活着,也未必能考取更大的功名。

这种说法有些过于片面和想当然了。

要知道贾珠二十岁的时候病逝,距离考中秀才,期间只隔了六年,按照科举制度,是每逢三年一考。

也就是说,贾珠死前只有两次考试机会,一场是三年前的,具体贾珠有没有参考不得而知,可第二次考试很大可能是没有参加的,毕竟他当年病重。

换句话说,就算他两场考试都参加了,放在当时的科举大背景下,完全不算回事,哪有那么多一举中第的人!否则也不会有“十年寒窗苦读”,“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所以,抛开贾珠的各种特殊情况不谈,他也绝对是个科举的“好苗子”,就连冷子兴都为贾珠的死发出感叹:“略可望者即死,叹叹!”

冷子兴的话也是作者的一个态度,贾珠就是官方认定的,第四代里唯一有希望振兴贾家的人。

贾政和赵姨娘

说完了贾珠的聪明才干,再来看红楼梦,更觉得惋惜,让人想要一探他的真正死因。

有关贾珠的死,原著只简单安了个“病死”的名头,可贾家男丁兴旺,也多是长寿之人。

家族更没有什么隐秘的遗传病,贾珠年纪轻轻,又身份尊贵,怎会那么轻易的病死?

很多研究红学的专家和读者,都对贾珠的死因保持怀疑态度,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有两个:一,压力太大,积劳成疾而猝死;二,耽于女色,被责打而死。

首先来看第一个说法。

其实仔细研究《红楼梦》里的贾家男子,会发现所谓的“代代读书”很有水分。

李纨剧照

贾家的先祖宁国公和荣国公都是武将,靠着军功发家的,所以第一代里,根本存在读书人的说法。

第二代里,贾代化和贾代善着墨不多,大多都是一笔带过,很难探究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姑且算他们读过书,但水平一定不怎么高,不然也不至于没有半点功名傍身。

第三代里,贾敬和贾政能称得上是读书人了,毕竟贾敬曾考取过进士,贾政一直标榜自己“酷爱读书”,可实际并没有正经参加过科考。

贾政父亲临死之前,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替儿子求官职,皇帝大手一挥,贾政的入仕途径直接跳过了科考,走的恩科的路子。

没有真正测试过,所以贾政的文化水平值得商榷,也勉强算他有真才实学吧。

可到了贾宝玉这一代,真可算是人才凋零,儿孙不才!

贾珍不肯读书,贾琏不爱读书,贾环每天只想着逃学,贾宝玉更是对读书人嗤之以鼻,给他们起外号叫叫“禄蠹”……

李纨剧照

所以,这一辈男丁里,只有贾珠“出淤泥不染”,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家族对他寄予的厚望可想而知。

文中没有提到过贾政管教大儿子的细节,可参照二儿子贾宝玉,也能想象出贾珠的情况。

连贾母都指着贾政的鼻子骂他管教贾宝玉太严苛了,儿子见了老子,就像老鼠见了猫……

贾珠的性情应该没有贾宝玉那么跳脱,且贾政一直没将宝玉当做正经接班人来对待,可他都被压制的束手束脚,若是换成贾珠,不知道该有多压抑。

还有王夫人,她管教贾珠也一定相当严格。

一次,袭人劝她不要管宝玉太严,王夫人一怒之下说过:“我何曾不知道管教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

王夫人管贾珠,只会比管宝玉更严三分。

后来王夫人嫌弃贾宝玉不懂事,想到早亡的大儿子,也是哭天抹泪:“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

从王夫人的话里可以看出,贾珠是个听话的孩子,至少不像贾宝玉那么爱惹贾政生气。

依照贾政不苟言笑的封建大家长形象,贾珠能做到令他满意,一定付出了非常人能想象的努力,不仅足够优秀,还足够懂事。

李纨剧照

一个正派端方的青年才俊,背负着父母下半辈子的依靠,以及整个家族的荣辱兴衰,压力可谓是山大!

所以若说贾珠的病逝和压力太大有关,是很值得采信的。

他太勤奋用功了,太想为父母家族争气,久而久之,用功过度,积劳成疾,以至于早早病逝。

这个说法符合大众的接受范围,也符合正常的逻辑走向,可信度颇高,至于第二种说法,也相当值得参考。

似乎细观贾家的男子,几乎挑不出哪个是不近女色的。

一句“只有宁国府门口的那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就能想象出贾家男女私生活的混乱程度。

就连封建古板化身的贾政,都有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个妾室,还甚是宠爱无脑刁钻的赵姨娘,很大程度上,就有好色的缘故。

所以贾珠会沉迷女色也不令人意外!

毕竟他的妻子李纨都曾说过:“你贾大爷在日,何曾也没两个人,你们看我还是那容不下人的?”

贾珠之母王夫人剧照

也就是说,贾珠活着的时候,除了李纨一个妻子,房里还有两个妾室通房。

李纨当时心中就有些不痛快,等到贾珠去世之后,就将那两个人遣散出去了。

虽然这点不能证明贾珠沉迷女色,宠妾灭妻,但房内多少有过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不然李纨也不至于等丈夫一死,就打发了通房。

其实按照大家族的规矩来说,少爷屋里养通房都是惯例,就连贾宝玉屋子里都有一群姐姐妹妹。

可奇怪就奇怪在,贾家人后来的态度上。

原著第二十九回,贾府领着一群儿孙去清虚观,张道士提起几天前看到的一个小姐,觉得对方模样好,家世好,可以跟贾宝玉做配。

贾母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等再大一大儿再定吧……”

贾母话里话外,是说按照贾家的规矩,贾宝玉的年纪还不应当成亲,不想让他过早娶妻。

王夫人剧照

可彼时贾宝玉的年纪大概在十六岁左右,按古代习俗,完全可以成亲了,他哥哥贾珠二十岁就已经有了儿子,贾链娶王熙凤的时候,也就十六七岁。

所以贾府根本不存在晚婚的规矩,贾母不愿贾宝玉太早娶妻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到了第七十二回的时候,贾和和赵姨娘的一番私谈,透露了新的细节关键。

王夫人打算将房里的丫头彩霞放出去,彩霞聪明能干,又是太太身边的人,所以很多人想求她做媳妇。

先是管家婆子替儿子求娶,再是赵姨娘也打上了彩霞的主意,想把她要了给儿子贾环当妾。

赵姨娘知道王夫人肯定不愿意,就央求贾政,贾政却说:“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贾珠之子贾兰剧照

也就是说,贾政并不反对贾宝玉和贾环纳妾,却要再等几年,因为怕耽误他们读书。

可大儿子贾珠跟他们同龄的时候,已经有妻有妾了,还是家里读书最好的一个。

贾政当初不反对,如今反对,是否是受了什么影响?害怕重蹈覆辙哪?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家禁止儿孙过早成亲的规矩,是从贾珠死后才有的。

由此可以推想,是否贾珠就曾因为妻妾耽误了功课,以至于贾政不愿意二儿子和三儿子也过早接触女色。

若是贾珠真的曾因女色耽误了功课,以贾政的暴脾气,绝对是严惩过他的,这很大可能就是贾珠的真正死因。

记得原著第三十二回,贾环告贾宝玉的黑状,说他逼奸丫头,害得她偷井自杀了。

贾政的反应尤其强烈,直接令人将贾宝玉捆了毒打,几乎就要丧命,那种情形下,王夫人和李纨的反应都很值得玩味。

李纨和贾母剧照

王夫人指责丈夫下狠手,她只剩下贾宝玉一个儿子,贾政往死了打他,是想要自己的命!

李纨听了婆婆的话,居然放声痛哭,要知道李纨自丈夫去世后,一直是不苟言笑,心如死灰的状态,和家里的一帮叔嫂妯娌,关系都不大热络。

贾宝玉只是她的小叔子,即便眼见他受罚受打,以李纨的性格,也不至于如此失态。

而贾政一见李纨和王夫人齐声哭诉,竟然也痛哭起来,像贾政这种封建大家长,能当着一群小辈流泪,情绪想必已经崩溃到了极致。

若只是打了贾宝玉,能引起三个人如此大的反应吗?可若是他们从这件事,联想到了贾珠哪?

假如贾珠就曾因为沉迷女色的事情,被贾政责罚过,一切就显得合理多了。

贾政反应激烈,是生气贾宝玉也步了贾珠的“后尘”,同时心里又懊悔,不知如何面对妻子和儿媳。

王夫人反应激烈,是想到了早亡的大儿子,如今小儿子遭遇同样的事情,她怕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王夫人剧照

李纨反应激烈,也是因为亡夫,触景生情!

所以若是贾珠的死不是寻常的病故,而是受了责罚才引发的病因,以贾珠的性格和受宠爱的程度,值得贾政动手打他的缘由,只能是耽误了功课,影响了学业。

而影响贾珠耽误功课的原因,多半也只有耽于女色了。

推测贾珠是被责打而死,并非随意揣度的。

元春探亲时,曾叮嘱父母:“千万好生抚养宝玉,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至父母之忧。”

这后半句说就很细思极恐,说是管教太过的可能会导致死亡,成为父母的忧患。

元春和贾珠,贾宝玉一母所生,能让她如此提醒,很可能就是经历过贾珠的死亡,避免旧事重演。

还有红楼梦中常有代指,喜欢隐喻。

文中贾瑞垂涎王熙凤美色,被爷爷贾代儒打了一顿,又跪在院中受寒,保养不得宜后染病死了。

秦钟与尼姑偷情,被父亲秦业发现后,痛打了一顿,羞愤之下,伤重而死了。

贾代化的儿子贾敷八九岁就夭折了,伺候他的婆子说是长辈管理不善,责打没有轻重……真正死因不得而知,但合理怀疑是死于父亲的暴力管教。

也就是说,包括贾政在内的男性长辈,都很喜欢暴力管教儿孙,且孩子们的死多少和责打有关,也就让人觉得贾珠的死,可能也跟这些有关联。

综上所述,无论贾珠压力太大,积劳而死,还是耽于女色,受罚而死,归根结底,都和贾家的“棍棒教育”分不开。

李纨和贾兰剧照

若是贾家教育开明,不让贾珠一人承担这么大的家族压力,他不至于积劳成疾。

若是贾政不动不动就责打孩子,而是选择推心置腹的沟通交流,也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可无论真相究竟如何,贾家的问题都是最严重的,为长者在家不懂教育,为官尸位素餐;儿孙们只图享乐,纸醉金迷,不思进取。

这样的家族,从根子里就坏了,即便贾珠没死,也不过勉强维持短暂的繁荣罢了。

贾珠的去世,带走了父母的伤痛,家族的希望,妻子的依靠……但他注定要死,就像他的家族注定要消亡!

标签: 贾政贾珠李纨贾宝玉贾环

更多文章

  • 为何贾政只爱在赵姨娘屋里安歇?王夫人用四个字说出了她的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贾政,贾环,宝玉,晴雯,宝钗,金钏,赵姨娘,中国古文献,王夫人(红楼梦)

    在贾府,大抵没有一个人如赵姨娘一般,为其他主子所厌弃,被下人们所轻视,处境尴尬,狼狈不堪。赵姨娘不被贾母、王夫人等所待见,最大的原因莫过于其膝下有贾环一子,即便是庶出,也能在荣府的资产上分得一杯羹,而赵姨娘亦是有野心的,日常想着将宝玉处之而后快,以希图家产都被贾环所承,故才有联合马道婆诅咒宝玉一事,

  • 《红楼梦》里,奴才芳官为什么敢打主子赵姨娘?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芳官,贾环,宝玉,丫环,怡红院

    作者:韩雪丽1、赵姨娘的跨部门问罪本身是越权首先赵姨娘是没有权力管教芳官的,这一层,麝月给芳官干妈立规矩的时候,可说了,既然分了房,自然是主管们管教,就是亲女儿也没资格管教,就是说,主子才是最大的管理人,这些奴才们既然进了府,当了差,她们的管理权,在主子身上了。其次,就是贾府里等级森严,各有各的规矩

  • 赵姨娘是家生子,为啥会比王夫人年轻?王熙凤过生日也有蹊跷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王熙凤,家生子,贾政,贾探春,贾赦,贾琏

    题:赵姨娘是家生子,为啥会比王夫人年轻?王熙凤过生日,为啥就贾政的姨娘参与凑份子?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

  • 王思雨原创丨粗鄙而又可怜的母亲——看“红楼”品人物之赵姨娘

    历史解密编辑:真言贞语标签:贾环,宝玉,贾政,探春,芳官,红楼,王思雨,罗玉凤,赵姨娘,中国篮球,女子篮球,国际篮球赛事

    粗鄙而又可怜的母亲——看“红楼”品人物之赵姨娘文/王思雨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红颜。打开“红楼”,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观园,看到了许许多多像水一样柔情,像花一样美丽的女子,她们或超尘脱俗,或端庄明艳,或温柔可亲……给广大读者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女性,不仅与上述这些美的词汇毫不

  • 赵姨娘被称苦匏子,是什么意思?为何袭人费尽心机也要做苦匏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袭人,王熙凤,罗玉凤,尤二姐,贾政,李纨

    王熙凤生日时,贾母提议家里所有人齐钱凑份子给她过生日,谁想凤姐贪心,还叫去问周姨娘和赵姨娘出钱不出钱。(第四十三回)尤氏因悄骂凤姐道:“我把你这没足厌的小蹄子!这么些婆婆婶子来凑银子给你过生日,你还不足,又拉上两个苦瓠子作什么?”凤姐也悄笑道:“你少胡说,一会子离了这里,我才和你算账。他们两个为什么

  • 真正要害贾宝玉的,并不是赵姨娘,而是发病前踏入贾府的那个至亲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宝玉,贾政,贾琏,林黛玉,甄士隐,罗玉凤

    贾宝玉被五鬼魇魔法,差点就死了。与他一起的还有王熙凤。表面看这件事,是马道婆教唆赵姨娘背后谋害,实际上赵姨娘过后并没有事。不能说她隐藏的好,也不能说害人就没事。真正原因是赵姨娘谋害是表象,曹雪芹借五鬼魇魔法揭穿的,是背后“谋害”贾家的另有其人。在说谁是谋害贾家的背后真凶之前,先说一下为什么贾宝玉和王

  • 读《红楼梦》:王夫人一直害怕晴雯成为第二个赵姨娘?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晴雯,贾政,贾环,贾宝玉,薛宝钗,贾母

    作者:阿赖耶识荣国府里面,有两个不被人待见的人,这两个人只要一出手,就搅得人不得安宁。这两个人,一个是贾政的赵姨娘,一个是贾宝玉的晴雯。(一)美人胚子赵姨娘本是贾府的家生子,长大后,因为好看,或者是别的原因,被贾政相中,提拔成了姨娘。贾政是一个愚孝的人,所以赵姨娘成为姨娘之前,一定被贾母观察过,是在

  • 锦绣回顾|赵姨娘:失去光彩宝色的鱼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贾环,贾政,袭人,芳官,罗玉凤,莺儿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林烟曾经写过探春,深得读者喜爱,这期是赵姨娘。作者林烟赵姨娘是个特别的人,粗俗,愚昧,阴微,鄙贱,喜欢撩事,又不能了事,只有缺点,没有优点,这在《红楼梦》中是不多见的。赵姨娘极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做事荒诞不经,把风车当作敌人,一

  • 《红楼梦》:贾政就是赵姨娘和贾环的枪?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环,贾政,金钏,贾宝玉,罗玉凤,红楼梦,赵姨娘,中国古文献

    作者:韩雪丽赵姨娘和贾环,一个是姨娘一个是庶子,在贾府的层级里,自然是靠下的,而且贾母深恶这对母子,众人自然也懒得奉承,这加深了赵姨娘的忌妒与怨恨,所以赵姨娘把仇恨都着落在宝玉身上,她以为,没了宝玉,一切都是贾环的,反正贾母那里是没办法,功夫都用在贾政身上。贾母其实也是对这个妻妾制度,无可奈何,其实

  • 赵姨娘和香菱都是妾,为什么两人的人缘天差地别?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香菱,薛蟠,贾环,宝玉,贾府,薛姨妈,赵姨娘

    红楼梦里,赵姨娘和香菱都是小妾的身份,为什么两人的人缘天差地别呢?首先,两人的身份不同。我们知道,赵姨娘是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小妾,而香菱是借住在荣国府的薛家大公子薛蟠的小妾。也就是说,单从身份来说,两个人一个是主,一个是客。这里的主,不是说赵姨娘是正经主子,而是相对香菱来说,她是这里的主人,也是从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