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国难显忠臣”,在国家面临列强入侵时,有太多臣死殉国的案例。这些臣子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改变国困民穷的洪流,也难以抵挡列强们的不断蚕食,更难以左右最高统治集团那颗冷酷的天子心。我们今天讲的这位英雄凭借自己的实力吓退英军,他就是——叶名琛!
身为中华子孙,他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守住国家最后的尊严,即使面临列强先进且猛烈的炮火,他们依然前仆后继,宁死不屈。可以说,晚清的诸多大臣都有保家卫国的决心,其中有一位清朝一品大员,更是用自己切实的事例、宝贵的生命,彰显了不屈的骨气。这位大员名叫叶名琛,是湖北汉阳人。
1807年,叶名琛出生于当地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在私塾学习,年少时已经以诗闻名一时。18岁时,叶名琛就考取了贡生,可谓少年天才,这样的成就在历史上都十分罕见。26岁时,叶名琛进士及第,开始了自己的宦海生涯。无论在家,还是在官,忠君爱国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刻在叶名琛的心中,这也导致了他日后的身亡。那个年代,清王朝的颓势已经渐渐显示出来,然而人民的感知却因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太多确切感受。
凭借着不错的政绩,以及剿灭乱党的功劳,叶名琛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一路平步青云。38岁时,叶名琛担任广东巡抚,成为国家的封疆大吏。英法联军正式进军中国国土时,颇有计谋的叶名琛曾以一招空城计吓退英法联军。没想到,千余年前诸葛亮的成名之计,会用在抵挡外国势力的潮流中。可惜,英法联军不是司马懿带领的曹魏大军,腐败的清王朝完全不受他们的忌惮。此事不久,亚罗号事件爆发,当时停靠在中国境内的英国船亚罗号登记时间过期,中国水师派兵捉拿了英国的十四名水师。这本来就是本国主权之事,可英方对此气急败坏,要求时任广东总督的叶名琛给出合理解释。
叶名琛不卑不亢地向英方解释缘由,可他们却以此事大做文章,发动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准备落后的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叶名琛被英军所俘。即使被俘之后,叶名琛也保持中国人的不屈气节,以至于英军对他都十分敬重,还有向他脱帽致敬者。不久后,叶名琛被英军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开始了最后的囚禁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