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蒙古科尔沁人,出身贵族,后来家道中落,沦为帮人家放牧为生,然而人有些时候还是得信命,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的命运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改变,他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嗣子,之后承袭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僧格林沁的身份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了蒙古亲王。
僧格林沁围剿捻军,轻敌冒进反被围
之后他也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先是参与了对英法联军的战争,之后又参加过于太平天国的战争,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中,僧格林沁直接将太平军的两位大将斩杀,分别是林凤祥和李开芳,这也使得僧格林沁成了农民起义军怨恨的对象之一,他们认为僧格林沁就是满清的走狗。
公元1865年,也是同治皇帝年间,僧格林沁接到命令,准备围剿捻军张宗禹部队,曹州一战,僧格林沁原本以为势在必得的,结果却因为自己高傲轻敌,指挥失误,竟然被张宗禹给包围,一怒之下,僧格林沁带着精兵强行突围,之后一路逃亡到吴家店,然而在突围中受伤的他,一不下心落下马背,只能躲进麦田之中。
16岁少年张皮绠,手起刀落斩猛将
接下来介绍下这个16岁的少年,他叫张皮绠,是安徽人士,从小就家境贫寒,父亲和大哥都参加了起义军张宗禹的捻军,后来张皮绠家乡也时常遭到清军士兵的骚扰,不得与跟着母亲投奔了张宗禹的队伍,在起义军的那段日子,张皮绠整日习武,习得一身上阵杀敌的好本事。
恰巧,僧格林沁在突围逃跑之后,张皮绠接受命令,就是负责搜索残敌,结果他就走到了清朝猛将僧格林沁的藏身之处——麦田。
张皮绠定睛一看,此人穿着非常高贵,因为此时的僧格林沁正穿着皇帝赏赐的“黄马褂”,黄马褂只有军功卓著,对国家有贡献或者有能力的人才可获得。张皮绠只知道这应该是个大人物,但确实不知是僧格林沁,心想管他三七二十一,斩了再说,于是想着清军如何糟蹋自己的家乡,一刀砍了下去。
就这样,僧格林沁被一个16岁的少年张皮绠杀死,张皮绠随后便将其帽、珠、花翎、衣服脱下,穿在自己身上大摇大摆的回到军营。后经过辨认才知道,自己杀死的竟然是清军猛将僧格林沁,这一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但是满清也只能惋惜,他们又如何能寻找到这个16岁的少年呢?
张皮绠隐姓埋名
张皮绠后来因为母亲病逝,父亲和大哥又战死,家中只剩下大嫂一人,生活困难,张皮绠为了保证香火不断,自己回到家乡,结婚生子,改名为凌云,做了份小生意,以此维持家中日常生活,还得接济自己的大嫂,不过日子倒也还过得去。
公元1873年,抓捕张皮绠的通缉令一直都在执行,山东巡抚丁宝桢打探到消息,派人到了安徽搜查,原本早已改名的张皮绠,很多人早已不知,毕竟几年的变化,清军更是认不出来,然而张皮绠却因为贪杯,喝醉了酒,吹嘘自己当年杀了清军大将僧格林沁,这一消息刚好被清军听到,他们将张皮绠押送到山东济南,之后被凌迟处死,年仅24岁,清朝也算是为僧格林沁报了仇,一雪前耻。
那么僧格林沁为何会被16岁的张皮绠所杀?
上面也提到,僧格林沁因为轻敌,被捻军包围,是身边随从冒死突围才将其救出,然而他自己在突围的过程中也受了重伤,后又从马背摔落,躲进麦田,此时的僧格林沁早已经精疲力尽,加上伤势严重,哪里还有能力进行反抗。
其次僧格林沁已经是55岁的人,和一个16岁的少年,如今看来的确是少年,可是在那个时代,16岁都已经娶妻生子,他们的力气也都近乎成年人,杀了受伤的僧格林沁丝毫不成问题。
奈何一代猛将就这样去世,僧格林沁在军中威望甚高,常与将士同甘共苦,出生入死,对百姓也从不滥杀,却死在了一个16岁的少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