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爷府——僧王府及僧格林沁传奇的一生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爷府——僧王府及僧格林沁传奇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贺子彦娱乐社 访问量:1151 更新时间:2024/1/7 3:40:57

北京城蒙古王府共8个,内蒙古通辽(科尔沁)的蒙古王爷府就有6座:

僧王府,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炒豆胡同和板厂胡同;

卓王府,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图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什锦花园原19、21号院;

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安定门内花园府,北京人也称此花园为“达子府”花园);那木济勒色楞后来迁住的达尔罕亲王府(原东四马大人胡同,现育群胡同15号);

色布腾巴拉珠尔达尔罕亲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院);

奈曼亲王府,奈曼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王府(原北京西城区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条27号)。

那彦图王府在安定门内国祥胡同2号。那彦图,清康熙年间定边左付将军喀尔喀赛音诺颜汗部扎萨克超勇和硕亲王策凌。那王府即超勇亲王府,是漠北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扎萨克和硕亲王那彦图王府。南北在国兴胡同和国祥胡同间、东西在赵府街与宝钞胡同间,明代称“锅腔胡同”长220多米,清宣统时改称“国祥胡同”。

罗亲王府(阿拉善王府)三座,其府第与满族各旗下相同甚至规模逾制,那彦图王府在安定门内国祥胡同2号,满清王朝的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王公、扎萨克等都在本旗有领地,在京城大多不赐府第,只是少数有战功、有结下满洲皇族婚姻关系的蒙古王爷在北京受赐藩邸,在京蒙古王无事时留居京邸,一旦国家有战事可调动其部蒙古兵同驰赴援。

清王朝和草原上几个强大的部族都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联姻等方式,几百年来紧紧维系在一起,比如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都为清王朝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人才储备。

在科尔沁草原,有一位到现在依然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的人才,当年不仅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全力抵御英美侵略,更是令太平天国望而生畏,这个人就是僧格林沁。

在北京的炒豆胡同、板厂胡同有一座僧王府,这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曾经住着一位来自科尔沁大草原的英雄: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藏语意为“宝贝狮子”,僧王府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郡王府,因为僧格林沁承袭的是科尔沁的郡王身份,在当时的京城,这个官不大,获得的居住范围小,后来僧格林沁屡获战功,升为亲王,咸丰皇帝为他提供了双倍的俸禄,这位亲王新贵就斥巨资6000多两白银,买下了僧王府旁边的区域,扩建成了拥有117间房舍的王府。

可是随着僧格林沁的去世,清王朝的衰败,到了民国后期,僧格林沁的孙子已经支付不起族人庞大的赡养费,于是,这座建造不到百年的王府被公开拍卖、分割,再也无法看到当时的显赫境况。该府西部为温泉中学,中部为朱家购买,东部除一部分由其子和琳留下,其余的卖给了西北军,1954年,原宅西部成为某机关宿舍,东部从炒豆胡同61号至71号成为民居,原貌已非常杂乱。而僧格林沁也逐渐被人们遗忘,很多人甚至已经不知道这位民族英雄了。

僧格林沁出生的时候已经和科尔沁的贵族圈远离了,作为旁支,在经过近百年的繁衍,僧格林沁出生的家庭早已是科尔沁草原上最普通的人家。

僧格林沁的父亲虽然是“四等台吉”,但已没落,为了养活一家子人,在大草原上为富人放羊,但是僧格林沁的父亲却重视教育,尽管三餐不济,他还是想办法让已经超出学龄儿童的僧格林沁赶上了蒙的末班车,在13岁那年开始跟着别的孩子去学堂读书,这个前瞻性的举动改变了僧格林沁的一生。

科尔沁左翼后旗是最早投靠清王朝的,当时为了更紧密的将科尔沁和清王朝联系在一起,嘉庆皇帝将自己的女儿和硕庄敬公主下嫁到了科尔沁,和第九位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联姻。

这桩婚姻并不算圆满,因为公主并没有给索王留下儿子,膝下只有两个女儿,无法继承索王的郡王身份。

最初,道光皇帝依照民风民俗在索王近亲家族中挑选继承人,按照这个方法,僧格林沁并没有在范围之内,恰巧的是,当时僧格林沁有一位亲戚认识服侍太后的太监,就央求太监在太后耳旁多多鼓吹,扩大挑选范围。

太后觉得事关重大,而且如果单在索王的近亲当中挑选,确实没有特别合适的人选,于是就和道光皇帝说了这个想法,道光皇帝依言将范围扩大到旁支,并且需要识字读书的孩子,就这样“海选”的时候,僧格林沁因为认识几个字,也在旁支中,就晋级了,到了京城等待“面试”。

在到了京城之后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据说在面试前,有一个晚上,太后做了一个梦,梦里一片乌云从东北方袭来,阴森可怕,让人喘不过气来,突然从东北方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划破了乌云,这道光芒又从天而降,太后拿起一看,是一只玉石绵羊。

梦醒之后,清晰可记,于是太后就让人来解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东北方是科尔沁大草原,可能会有灾难,最后挽救科尔沁大草原的是一个属羊的贵人。

有了这种心理暗示,在面试的时候,道光皇帝特意询问了入选的人当中谁是属羊的,巧的是,僧格林沁正是属羊,就这样,这位前几天还在放羊的十五岁少年,被挑选成为了科尔沁草原的下一代主人。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僧格林沁作为顾皇帝的外甥得到了信任,但是僧格林沁的高光时期是在咸丰皇帝掌权时。

清王朝面临来自民间组织最大的威胁就是太平天国,短短几年间,太平天国集结了大江南北难以计数的民间力量,一步步从田间走到了南京,轻敌的清王朝,直到太平天国有计划有规模的北伐行为越来越逼近时才慌了神。临危受任,咸丰皇帝将统帅任务交给了僧格林沁,并将兵权下放,可见咸丰皇帝对他的信任。

而僧格林沁不负众望,发挥自己马背上一族骁勇善战、擅于领兵打仗的本领,历时两年,和太平天国作战无数,死伤无数,最终瓦解了太平天国的势力,为清王朝解决了家庭内部最大的矛盾,清王朝终于松了一口气。

太平天国镇压成功之后,僧格林沁得到肯定,咸丰皇帝封他为博多勒噶台亲王,食双俸禄,风头无两。

和清政府末期“无为”的管理方式对比,僧格林沁对于英法联军的入侵一贯采取的方针就是:打。

僧格林沁当上大沽口守将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整炮台和战壕,将自己的亲兵训练成为防守第一战线,和英法联军肉搏,防止英法联军登上炮台。当英法联军攻入时,一番猛烈攻击,让其损失惨重,第二次攻打大沽口失败。

公元1864年,中国历史上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被清政府平息,然而在这个时候的清政府还没有消停,因为就在一年之后捻军爆发了起义。

清政府命令僧格林沁前往平叛,然而久经战阵的僧格林沁不知道为何竟然中了捻军统帅张宗禹的诱敌之计,大军进入了他的伏击圈,僧格林沁虽然勇猛,可是他的部队没有这么好运了,最终全军覆没,唯有僧格林沁侥幸逃过了一劫,可是却也是身受重伤。

当时僧格林沁身受重伤,他自己也知道跑不了多远,所以便躲在了麦田里,想要趁着天黑跑出去,然而很不幸的是他好巧不巧的遇到了捻军的搜索队伍。

当时僧格林沁身受重伤,平时十成的力量仅仅只能发挥十分之一,外加上他没有想到捻军会派出搜索队伍,所以也没有过多的警戒,当时已经受伤的僧格林沁身穿黄马褂,被路过的十六岁少年张皮绠斩杀。一代功臣、名将、民族英雄,就此陨落。

僧格林沁之死对清廷影响很大,他是清廷的嫡系将领,能征善战。他一死,清廷再也没有可以倚重的嫡系大将了,不得不去重用汉人的将领。

在僧格林沁家乡科尔沁,僧格林沁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甘旗卡镇北约7公里哈不哈村西北500米处。又名博王府,原名科尔沁郡王府。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咸丰五年(1855年),本旗第十任札萨克郡王僧格林沁因功晋升亲王,赐“博多勒嘎台”,遂称博王府。正方形院落,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现存正殿、库房、后仓等建筑。正殿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2006年5月,僧格林沁王府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僧格林沁去世后,同治皇帝赐其谥号为“忠”,并且还配享太庙,在当时来说这算是很高的待遇了。1865年七月,清廷护送僧格林沁的灵柩北上,最后安葬玉科尔沁左翼的旗陵内,也就是现在辽宁法库县的公主陵村。

清廷为僧格林沁选择的墓址是一个背依青山,脚踏泉水的吉祥之地,就在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左翼后旗领地、一座名叫巴虎山的地方。巴虎山,蒙语,兴盛的意思。山脚下,同治皇帝御题的青石盘龙巨碑傲然耸立,其碑高一丈七尺,合5.66米,碑首刻圣旨二字,碑身上书大清同治四年乙丑十一月二十日建。碑文为同治帝手书,用满汉两种文字篆刻而就,全文310字,记述了僧格林沁的生平和战事。史料记载,僧格林沁的王陵墓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并且地上建筑还有十多座,比如御碑楼,过厅和飨殿等等。

如今,僧格林沁陵所居之地,片瓦无存,成了一片玉米地。只遗留下一块圣旨碑孤零零地立着。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即将被凌迟,僧格林沁:先刮他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清军,清朝,张乐行,太平军,石亚达,历史片,古装片,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1864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正要凌迟受刑,僧格林沁却说,先把他的儿子张憙刮了。刽子手一边用利刃行刑,一边将割掉的肉强行塞到张乐行的嘴里。张憙哀嚎之后,是张乐行的妻子,最后才轮到了张乐行自己。看到自己的亲人惨死在自己面前,那种痛并不足以用白发人送黑发人来形容。张乐行破口大骂,刽

  • 清末蒙古王公有多穷?僧格林沁领地里佃户闹事,他都跪求清廷出兵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蒙古,清廷,亲王,贝勒,清朝

    清朝有多少蒙古王公呢?清朝爵位制度分为宗室爵、蒙古爵以及民爵。蒙古爵就是清政府专门为蒙古王公设立的爵位制度,蒙古王公在清朝统一归属于理藩院管理。蒙古爵一共有十一个爵位,最高爵位是“汗”、第二等是亲王、第三等是郡王,剩下的依次是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一等到四等扎萨克台吉;再配以固伦额驸,和硕

  • 蒙古人僧格林沁,对于晚清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深更读史标签:清廷,蒙古人,林凤祥,太平天国,努尔哈赤,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同治四年(1865年),蒙古人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高楼寨中了捻军的埋伏,最终遇害,时年五十五岁。同治帝与两宫太后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图形于紫光阁。僧格林沁的死,对于大清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甚至有人认为僧格林沁的死,是大清的转折点。蒙古人僧格林沁,对于晚清到底有多重要?僧格林沁是博尔济吉特氏

  • 少年斩杀名将僧格林沁,归隐后因说错话被凌迟,他影响了晚清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三娃家的彩虹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廷,清军,太平天国,曾国藩

    晚清,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僧格林沁,他一生波澜壮阔,曾大胜太平天国,督办天津防务,打败英法联军,旋即又被英法联军打至全军覆没,后来帮助慈禧搞政变成功,最后在剿灭捻军时,竟被16岁少年一刀斩杀。斩杀僧格林沁的少年也很传奇,在杀了僧王后,毅然回乡归隐,后来因为说错话被认出,惨遭凌迟,这段清末传奇堪称一

  • 1905年,高大英俊的科尔沁亲王和妻子的照片,名将僧格林沁的曾孙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战场chang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高大英俊,科尔沁,亲王,爵位,阿穆尔

    1905年,高大英俊的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和他落落大方的妻子,留下的一张罕见的老照片。阿穆尔灵圭在哲里木盟科左后旗出生,是清代名将僧格林沁的曾孙,靠着祖先在朝中的影响力,世袭了祖上的爵位,一度很风光。但是从他的父亲去世之后,阿穆尔灵圭就彻底没落了,平时为了打发时间,就在王府中养了很多的花鸟虫草和宠物

  • 杀死晚清蒙古大将僧格林沁,16岁少年张皮绠,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张皮绠,晚清,曾国藩,太平天国,蒙古,僧格林沁

    战场中的局势与变数,永远是未知数,因为人永远不知道,意外会降临于哪个时期。生活中如若出现了意外,那么对于各方面的影响与打击也并不小,然而意外席卷战场后,对于整个局面的影响就会极大。实战无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战争永远是强国立威的最佳手段,一个国家若是想要立足威信,以保证国内安稳。那么就必须通过军事

  • 叱诧风云的僧格林沁,面对一个十五岁孩子的大刀,竟没有还手之力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大刀,清兵,同治,捻军,娃娃兵

    同治四年,山东曹州高楼寨,冲出来数十名狼狈的亲清兵清将。其中一人骑着马,被众人围着,头戴三眼花翎帽子,虽然神色慌张,但是从眉宇之间,仍然能够看出一丝威严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爷僧格林沁。十年前,这位王爷还在大沽口向洋人开炮,好不威风,现在为何会身边只剩下十几人,而狼狈出逃?原来僧格林沁围剿捻军,急

  • 僧格林沁的打法很不蒙古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蒙古,清军,太平军,骑兵,法军,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晚晴名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济与嘉庆帝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的嗣子。正是因为这种关系,道光帝基本上把他当外甥对待,因此他的起点很高。咸丰帝继位,内忧外患,咸丰三年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两万人攻入京畿重地,京城乱成了一锅粥,京城防卫不足,咸丰急调察哈尔各官兵,并哲里木

  • 为什么说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史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太平天国,八旗,道光帝,曾国藩,咸丰

    因为僧格林沁死后,清朝廷就没有人能够牵制以湘军为首的汉人武装了。僧格林沁的人生很有趣,他虽然出身于一个普通的蒙古家庭,但身上流淌着的“黄金血脉”,却让僧格林沁成为了索特纳木多布济的嗣子,看似八杆子打不着边的关系,总能在恰当的时候让人改变命运,僧格林沁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例子。索特纳木多布济乃是科尔沁第

  • 晚清猛将僧格林沁,勇猛异常,最后却被一少年砍死在麦田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麦田,清廷,咸丰,曾国藩,太平天国,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有些时候,厉害的人物,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好的结局,而勇猛之人,也不一定是毫无对手的,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个勇猛无比的将领。此人是战场上的神话,但是最终却被一个少年砍死在了麦田之中,令人哀叹不已,此人便是僧格林沁,是晚清时期唯一可以拿出手的八旗将领。僧格林沁是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和孝庄太后